现状基本情况-范本new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2291739 上传时间:2018-06-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状基本情况-范本new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现状基本情况-范本new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现状基本情况-范本new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现状基本情况-范本new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现状基本情况-范本new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状基本情况-范本new》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状基本情况-范本new(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第一章 现状基本情况现状基本情况范本范本一、一、 项目区项目区范围及土地利用现状结构范围及土地利用现状结构1、项目区范围及概况、项目区范围及概况本次寿昌镇周村村农村土地整治项目区范围为坐落于周村村的全部土地,面积 1291 公顷。寿昌镇位于浙江省建德市西南部,距新安江镇 13.2 公里,铁路金千线(金 华-千岛湖)在镇东南通过,320、330 国道在城东交汇,是一个交通便捷,工、 农、商各业综合发展的中心集镇,杭州市级卫生城镇。寿昌历史悠久,人文荟 萃,风景名胜得天独厚,江南悬空寺大慈岩、灵栖洞天等国家级风景旅游区享 誉浙东南,素有浙西名镇之称。周村村位于寿昌镇的偏西山区,北临潘塘桥村、

2、曹家簖村,西临李家坝村,南至孟乡港村,东接港西村。2、土地资源状况、土地资源状况周村村的自然条件十分优越,土地利用历史悠久,村内的土地资源一直以来都得以良好的开发和利用,村内大部分土地为农用地,土地肥沃,质量高。村内农用地主要为耕地,村内全部林地和部分园地的耕作层尚未破坏,为可调整农用地,作为耕地储备资源。由于秉承浙江省建设高标准农田的任务要求,周村村已建成大量标准农田,基本农田的标准化率高。二、二、 自然条件及资源状况自然条件及资源状况1、气候条件、气候条件周村村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热同季,降水充沛,有利于发展多熟制农业,农业资源利用率高。但由于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

3、,易受夏秋台风暴雨、冬春低温寒潮、盛夏高温干旱等自然灾害性天气的影响。村域全年无霜期 200 天左右,终年积温 5000 摄氏度以上,年平均降雨量 1200mm 以上,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2、地形地貌、地形地貌XX 村地处杭嘉湖水网平原地区,属湖沼积水网平原地貌。境内地势平坦,平均海拔为 23 米(黄海高程) ,土壤承载力一般为67 吨/平方米。境内土壤肥沃,均系粘沙土壤,酸碱性适中,宜于农作物生长。根据现有资料显示,土层自上而下一般分为:素(杂)填土,淤填土-淤泥质亚粘土,亚粘土和轻亚粘土。村域水网纵横、星罗棋布,为典型的江南水乡平原风貌。3、社会文化条件、社会文化条件历史上,寿昌镇的织造

4、业就相当兴旺, “遍闻机杼声” , “织里”因而得名。清代以后,因手工业的发达、商业的繁荣,以及水上交通的便利,织里逐渐形成集镇。1993 年 10 月,撤晟舍乡,并入XX 镇。XX 村延续了 XX 镇“织里”的名号,以纺织出名。三、三、 人口、户数状况人口、户数状况周村村下有赖家、天山源、葫芦岭、后畈、里塘源、张家、游家、庙后、揭家、夏家、胡村溪、马洪坑12个自然村。根据村委会提供的周村村现状统计资料,现有人口 2169 人,共 619 户。本次涉及搬迁的有 10 户 40 人。经济产业发展状况周村村主导产业为农业,主要农业收入为水田、园地和养殖水面。由于地处平原地区,具备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5、,村内耕地较多,适合农业种植,粮食产量较高。同时桑园种植和水产养殖业也是XX 村经济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各地类分布不够连片集中,农业经营结构较为单一,大多还是采用传统的农业耕种模式,没有形成规模化生产、机械化作业的现代高效农业格局。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加快土地流转促进规模集约经营,是完善丰富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内在要求,对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优化生产力布局,激活农村土地活力,增加农民收入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XX 镇积极引导土地流转工作,XX 村现状土地已流转 106.6 公顷,流转的去向全部为大户承包,以粮

6、食种植、花卉苗木和水产养殖为主。XX 镇正不断完善相关补助政策,积极引导土地流转,鼓励土地流入经营大户发展效益农业、规模农业、现代农业。四、四、 权属状况权属状况根据第二次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XX 村现状土地除申苏浙皖高速公路和河流为国有土地外,其余土地所有权均为集体性质。项目区集体土地中存在部分飞地,面积 0.2522 公顷,为潘塘桥村所有,所有飞地都没有进行土地开发复垦。五、五、 田、水、路、林基本状况田、水、路、林基本状况1、田、田XX 村的农用地数量多,分布广,质量高。村内过去几年开展了大规模土地整理工程,现状农田数量多,且大部分建设为标准农田,生产路、田间道配置合理,灌排水渠等农田

7、水利设施配套完备。由于大规模开展过土地整理工程,村内的现无废弃的林地和园地,土地利用率较高,土地整理潜力不大,一些分布在宅基地周围的小水塘和河流内塘可以在本次土地综合整治中进行开发。2、水、水XX 村东部为河流,村内水网密集,灌溉水源丰富,现配备有机埠 7 个和泵站 1 个,农田水利设施齐备,灌溉渠、排水渠分布适当,灌排合理,能够满足农田的耕种需要。3、路、路XX 村现状有过境高速公路一条,为申苏浙皖高速;宽度大于8 米的通村公路总长度 1275.2 米,全部为沥青路面;宽度大于 4 米的连通自然村之间的村内道路全长 4188.9 米,沥青路面;宽度24 米田间道数量最多,总长度 9793.8

8、 米,为水泥、碎石路面;宽度小于 2 米的生产路一般为土路,总长度 3305.5 米。村内道路畅通,车辆进出村内行驶较为便利。4、林、林XX 村行政村域范围内,林地有一定分布,占土地总面积的10.62%,主要种植为经济林木,现阶段缺少公共绿地和公共活动空间。村内现状主要道路、主干水渠边设有 0.51 米绿化带,主要种植树种为柏树。河流边绿化带现状主要种植为桑树,部分河流岸线不规整,绿化较差。六、六、 村庄建设状况村庄建设状况1、村庄情况、村庄情况XX 村辖 12 个自然村,共有村庄建设用地 X 公顷,其中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用地(村委会、卫生所、活动室)0.1814 公顷,其余均为宅基地。XX

9、村现状人均占地面积约 X 平方米,人均建筑面积约 X 平方米,村内建筑容积率约为 X。现状村庄建设用地几乎全部为宅基地,房屋分布较为零星。2、景观和形态、景观和形态XX 项目区的农民建房大致分为四个阶段:1980 年前建造的房屋、1980-1989 年建造的房屋、1990-1999 年建造的房屋和 2000 年以后建造的房屋。20 世纪 80 年代到 90 年代,农村住房开始改造,平方改楼房。90 年代以后,农村住房部分建设为三层楼房。2000年以后,随着农民经济条件的提高,对居住条件追求高质量、高水平,许多二层楼改三层楼,有的建造别墅式小洋房。根据对项目区村庄建筑状况的调查(表 1),XX

10、项目区现状两层至三层砖混结构房屋占大多数,大部分房屋为 1980 年至 1999年建造。2000 年以后建造的房屋,多为砖混结构,建筑质量好,村庄撤并难度大,本次整治主要进行保留.项目区大多数房屋使用年限超过了 10 年,老旧房屋占比重较大,拆迁阻力相对较小。从现状居住建筑整体风貌来看,除茶园外其他自然村的建筑质量一般,不满足安全、卫生等条件。项目区部分房屋外观破旧,日照间距和通风条件不良,质量较差,乱搭乱建现象较为普遍,带来消防安全隐患的同时影响了景观。表表 1 XX 项目区农村建筑情况调查汇总表项目区农村建筑情况调查汇总表建造年份建筑层数村名 1980 前1980-19891990-199

11、92000 后三层二层一层 XX 村493912484144276128 比例8.94%71.35%4.38%15.33%26.28%50.36%23.36%3、公共配套设施、公共配套设施XX 村现状公共服务设施有村委会、公交站台、医疗站、活动室等,其中村委会位于 XX 村自然村北部,香圩墩路西侧;医疗站位于周家埭自然村;活动室位于囊二兜自然村;公交站台沿织轧公路与香圩墩路均有设置。目前村内各自然村供水为织里水厂集中供水;大部分村庄生活污水排放没有经过相关处理,排放处于无序状态。雨水则通过道路排水系统就近排进河流;现状用电电源为织里 110KV 变电所,全村变电器容量基本满足用电需求;田溪角自

12、然村有垃圾收集房一处,其余各村均有一定数量的垃圾收集箱;XX 村北部为草囤漾,村域内河网密布,因此对防洪较为重视,目前沿草囤漾均已做好防洪堤,其余沿港漾边有一定的防洪措施。4、道路交通、道路交通XX 村对外交通主要依靠香圩墩路,为沥青路面,路面宽度 8米,对外交通较为便捷。村内道路宽度从 2.5 米到 6 米不等,村级道路主要为两条南北向道路,为沥青路面,由于村域道路没有构成环状,通达性不高。村庄内小巷狭窄弯曲,瓶颈现象严重,消防车无法进入,存在严重的消防隐患。5、环境保护、环境保护目前 XX 村没有具备一定规模的污染企业,环境污染不严重,无主要污染源。大部分自然村无污水排放沟、管系统,无污水

13、处理体系。七、七、 村民发展意愿村民发展意愿村民自愿是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开展的前提,整治规划需要考虑每户村民的实际情况,尊重村民意愿,这也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通过 XX 村的现场走访、调查,发现随着居住观念和生活需求的改变,目前村民对于搬迁后集中居住态度积极,愿意拆除原危旧老房,改善现状公共设施配套稍显不足的状况,集中搬迁至规划安置区居住。第二章第二章 新村建设与相关设施设计布局新村建设与相关设施设计布局一、一、 村庄建设设计布局村庄建设设计布局到规划期末,XX 项目区拆除撤并西园自然村的全部村庄居住点和里鸭坞自然村的部分村庄居住点。建新 2 个安置区块,分别位于胡村和周村自然村。

14、项目区建新区总面积为 1.07 公顷,项目区涉及搬迁的共 10 户40 人,其中本村安置 6 户,20 人;新安江安置区安置 3 户 10 人;无人采用货币安置。安置区规划建房形式为自筹联建,规划容积率为 1:1。1、村庄道路设计布局、村庄道路设计布局安置区内对原有部分农村道路进行保留,通村道路设计为路面宽 6 米,村庄新建宽 5 米内部行车道,便于村庄内的车辆通行和消防车辆进出,宅前路设计为 4 米,村庄内路网成环形,各级道路相通相连,布局合理,交通便捷。2、村庄绿化、村庄绿化沿河流和主要道路建设绿化带,现状河流两边一般种植为柳树等常见乔木树种,规划设计河流两边仍然采用原主要树种绿化。主要道

15、路旁建设景观林,树种采用南方典型常用的常绿乔木。规划设计方案实施,村庄内绿化率可达 30%以上。3、基础管线设施布局、基础管线设施布局规划电力电线建设改造 10000 米。分别在马洪坑、胡村溪和掲家建了 3 个变压器。二、二、 公共服务设施设计布局公共服务设施设计布局项目区建新安置区配套新建村委会、卫生室、垃圾站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齐备,村民生活便利。第三章第三章 资金测算与筹措资金测算与筹措一、一、 投资估算投资估算到规划期末,XX 项目区预计总投资 300 多万其中建设用地复垦,共 10 亩,预计投资 20 万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共 420 亩,预计投资 420 万新村建设方面,公共基础设施预计投资 30 万; 资金来源资金筹措渠道主要有政府财政投入、银行贷款、招商引资和农民村集体自筹,根据不同工程的特点,资金主要来源有所差异。项目区资金主要来源为以下几方面:其中政府财政投入共 400 万银行贷款、招商引资无农民村集体自筹 300 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