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分支结构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2289016 上传时间:2018-06-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分支结构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教科版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分支结构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教科版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分支结构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教科版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分支结构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教科版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分支结构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科版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分支结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分支结构(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分支结构分支结构【基本信息基本信息】作者作者张丽课时课时1 课时单位单位连云港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课标要求课标要求】1内容标准 (1)理解并掌握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知识,包括语句、数据类型、变量、常量、 表达式、函数。会使用程序设计语言实现选择控制结构。 (2)理解模块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初步掌握其基本方法。 (3)初步掌握调试、运行程序的方法。 (4)在使用某种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的基本思想与方法,熟悉对象、属性、事件、事件驱动等概念并学会运用。 2活动建议 (1)选择实例,根据解决问题的要求分析设计算法,恰当地使用选择控制结构编写 源程序,调试并

2、运行该程序,在过程中体验程序设计语言的逻辑特点。【学情及教材分析学情及教材分析】分支结构是江苏省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第六章第五节的内容,它是建立在学生已学 习的顺序结构的基础之上,为后续学习循环结构作了铺垫。VB 中 IF 语句的分支结构对学 生来说,并不难理解,特别是学生在英语中已学过 IF 引导的条件语句,它和 VB 有诸多相 似之处,所以我以英语中的 IF 条件语句作引子,导入本节课的内容,本节课的重心放在如 何引导学生明确程序设计的思想是什么,如何培养学生利用 IF 语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处,作者对“学情及教材”进行分析之后,加入了“教学策略”的描述,特别是提出了结 合英语中的“IF

3、 引导的条件语句”这样一个知识点来引入教学的方法,让人眼前一亮,会给人 “我怎么没有想到呢?”的感觉。这体现了作者对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把握较准,善于将学生 已有的知识与新知建立联系,从而提高教学效率的能力,同时也指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 (1)掌握 IF 语句的格式和功能 (2)会画 IF 语句的流程图 (3)学会用 IF 语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经历实践、分析、归纳,掌握 IF 语句的格式和功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运用半成品加工策略,完善程序,发展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及严谨的学习态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4、中的“运用半成品加工策略,完善程序”应属于“过程与方法” 的范畴。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设计与描述还显得“空泛”,不够扎实。 【教学思路教学思路】根据上述分析,为实现教学目标拟采取的教学方法、策略或秉承的教育理念,特别要 指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及处理策略。 重点:掌握 IF 语句的格式和功能 难点:提高学生运用 IF 语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一)创设情境 引入课题引入课题 教师活动:出示两条英文语句,请学生朗读并翻译:If you feel happy then you will smile If you feel happy then you will

5、 smile else you will feel sad. 这是英文中用 IF 来描述根据条件的不同,会有不同的结果的例子,而在 VB 中我们能 否根据不同的条件,执行不同的语句呢?这节课我们将学习程序结构中的分支结构。 (设计意图: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熟悉的事情 着手,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正如作者分析的那样,一开始学生会被教师的教学行为深深吸引是因为学生不明白, “信息技术课”怎么突然变成“英语课“了?随着教师导入语的展开才释然,既成功引起学 生的注意,也顺利过渡到新知。 (二)合作探究(二)合作探究 构建新知构建新知 如何让计算机

6、感到幸福,就微笑呢? 教师启发:计算机也是有思想的,只不过这种思想是人所赋予的。 学生活动:畅所欲言,如何在 VB 中让计算机感到幸福就微笑。 1、分析:肯定每位学生的闪光点,并提出建议性意见,最后根据学生所谈,理出一个 普遍被大家都认可的意见: (1)程序运行时,屏幕首先出示“Do you feel happy?” (2)当从键盘输入“y” ,则计算机表示“幸福” ,输入其他,则表示“不幸福” 。 (3)当其感受到幸福就在图像框中出示一张笑脸的图片,否则就出示一张苦脸的图片。读到此处,一开始并没弄清作者的意图,再一读才体会到作者的“用心良苦”。作者旨在 让学生用程序来实现“让计算机感到幸福,

7、就微笑”的命题。这样的设计拥有足够的“创意”, 同样会激发学生极大的兴趣。问题是,这样的命题过于开放,学生的思维会发散的很厉害, 教师要注意加强引导,并控制好讨论时间。接下来的“分析”和“理出”的“意见”其实就是“算法” ,教师应在此处或其后给予点明。 2 2、 建立建立 VBVB 程序程序 (1)学生自主完成建立程序初始界面和设置对象属性对象名 属性 值label1 caption Do you feel happy? Text1 text 空白 Command1 caption 确定 此处要求学生对前面的知识掌握较好,操作比较熟练。上面的控件选择以及属性值应 以某种方式直接呈现给学生,可提

8、高课堂效率。 (2)编写代码: 教师启发:计算机如何判断键入的是 y 还是其他字母呢? 学生活动:if text1.text=“y” then picture1.picture=loadpicture(“d:1.jpg”) 学生的活动结果,也就是上面的一行代码是如何得到的?仅凭教师的那句“启发”吗? 显然是不够的,需要更细致的引导过程。比如,让学生用英语来描述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 描述出来的英语句子实际上就和上面代码的结构相同了,然后再让学生用已知的 VB 知识 来改写一下。也许是作者在此处没有写这一过程,但这一过程是很重要的。 (3)调试运行程序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出现很多错误。 反馈结果

9、:通过多媒体广播系统,展示个别有代表性的学生的结果。首先引导学生判 断该程序对不对,告诉学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要知道对不对运行此程序即可; 其次,若程序不对,引导学生分析此程序错在哪?为什么会错,这样的错误将导致什么样 的结果?最后提出如何解决?以此帮助部分薄弱的学生重新调整思路,便于更好地解决问 题。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控制好时间。如果学生出的问题比较多,怎么办?如果每 个出现的问题都这样去讲解的话,时间肯定是不够的。另外,在课堂上能即时地发现“有 代表性”的错误吗?会不会有遗漏?还有,在讲解时,是对全班广播讲解吗?应该是对有 类似错误的同学讲解,以避免浪费不会犯此错误的

10、学生的时间,较好的方法应该是用投影 仪来讲解,但这样又需要犯错误的学生有足够的注意力才行。总之,这样的“纠错”过程 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不是说不要,还是要尽可能地设计完善些,考虑周全些。 (4)提升:在这过程中会有学生提出这样问题:输出小写的 y 会出笑脸,怎么输入大 写的“Y” ,就不能显示笑脸呢?引导学生分析后,学生按自已的独特感受,自已尝试解决, 学生解决的方法是多样的,有的学生运用两条 IF 语句,有的学生想用数学上的逻辑“与” , 但是按照数学表达式来写是不可行的。这时教师归纳:虽然 VB 表达式不同于数学表达式, 但其思想和数学一致。这和武学原理大有相似之理,招式虽有不同,内

11、功心法应是相通的。提升部分是通过学生自己对问题的发现,从而由教师引导归纳至 IF 语句的格式上来。 归纳结论: IF 语句的格式 1:If 条件 then 语句 功能是:当条件成立时,则执行语句,条件不成立,则直接执行下一条语句。 画出格式 1 的流程图。 及时总结,给出规范的格式,统一思想。 3 3、完善程序、完善程序 教师活动:演示若键入”Y” ,则屏幕显示“J” ;若键入“N” ,则屏幕显示“L”的程序。学生活动:学生在原来程序基础上修改程序,通过多媒体广播系统展示有代表性学生 的成果,师生共同分析。 归纳结论: IF 语句的格式 2:If 条件 then 语句 1 else 语句 2

12、功能是:当条件成立时,则执行语句 1,否则执行语句 2。 (设计意图:教学过程第二部分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归纳结论,体现了既重过程又 重结论的新课程教学要求。同时这一部分的设计充分体现了两个转变,教师由讲授者变教 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由被动接受者变主动参与学习的主体。 ) 再引入 IF 语句的第二种格式,但选用的例子不好,应该还是用前面“计算机幸福”的例 子,即当输入其他字符时呈现“哭脸”的图片。这样可保持学生接生新知的连贯性,易于学生 对问题的思考和总结。 (三)完善程序(三)完善程序 巩固新知巩固新知 引入“半成品加工策略” ,出示顺序结构中曾经完成的练习,要求学生指出原程

13、序中有 哪些还不够完善的地方,请运用本课知识,进行修改、调试,巩固本课重点。要求两人一 组,两人共同对两个练习进行分析,然后每人选做一题,可以互相帮助,做完后互相交流, 互相评价结果。 练习一:一个小球,不停地向上方滚动,可到顶端后就再也看不见了,此处设计意在 引导学生运用 IF 语句实现小球不停地上下滚动。 练习二:输入三角形的三边长,输出三角形的面积。此处设计意在引导学生正确处理 如果输入的三个数值无法构成三角形,则应该显示“不能构成三角形” 。“半成品加工策略”的使用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在巩固练习中使用非常适合。 师生互动: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我以合作者学习者的身份加入到各合作学习小组进

14、行 指导,指导学生虚心听取他人意见,尊重他人发言,鼓励学生敢于阐述自己的观点,当学 生遇到困难时,总是引导点拔他们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交流评价:推出几个小组代表上台,按照预先提供的评价标准,对小组的所经历的程 序分析、程序代码结果及合作情况作自我反思与自我评价,学生在此过程中可以共享思路, 激发灵感,反思自我。 此处要是能附上评价标准就更好了。 教师总结:对课堂情况作总结性评述,引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对所获得的经验和教训 作梳理,帮助学生内化知识。 (设计意图:以自主学习为基础,合作为形式,探究为方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及创新思维,同时为达成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构筑平台。 )

15、(四)回归生活(四)回归生活 学以致用学以致用 1、超市中购买苹果,若购买 10 斤以下,则 2 元一斤,则购买 10 斤以上,则打 8 折, 请设计一个程序,输入购买的斤数,输出应付款总额。 师生互动:利用多媒体广播系统出示某个有代表性学生的解题结果,其他同学对其程 序进行分析评价。以征询的口气问:哪位做错的同学能站起来告诉大家,你错在哪?怎么 错呢?以此给其他同学提个醒,避免下次再犯类似的错误。此处化错误为资源,化难堪为 体面,帮助学生找回自信。 让做错的学生起来分析错误,我不知道愿意站起来的学生有多少。能够站起来的固然 勇气可嘉,不愿站起来的恐怕也不能帮他“化难堪为体面”,此处的设计应该

16、再斟酌一下。 2、引导学生分析此程序还适用于生活中的哪些事例,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编程解决生活的事例,以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为主,在活 动过程中掌握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让学生意识到现实生活中蕴藏着丰富 的程序设计例子,从而体现“小课堂,大社会”的教育观。 )(五)小结(五)小结 学生畅谈本课知识上的收获与疑问,学习过程中的愉悦及挫折中的体验,使课堂教学 充满活力。(六)课后作业(六)课后作业 神舟六号的成功发射振奋中华儿女,请你结合物理学知识,编程实现以下功能:输入 飞船速度,程序判断飞船是否能升空。 课后作业的设计比较新颖有趣。 【效果预测效果预测】通过本节课的教学,预计学生将会得如如下发展: 发展一:注重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相关性,技能训练与问题的关联性,增强学生解 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发展二:采用合作的形式探究学习,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小组取长补短互帮互助合 作完成创造条件,体验合作成功的愉快感,形成良好的合作人际关系,促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