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诈骗打防策略_调研报告_报告总结_1880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2280140 上传时间:2018-06-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诈骗打防策略_调研报告_报告总结_1880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信息诈骗打防策略_调研报告_报告总结_1880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信息诈骗打防策略_调研报告_报告总结_1880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信息诈骗打防策略_调研报告_报告总结_1880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信息诈骗打防策略_调研报告_报告总结_1880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诈骗打防策略_调研报告_报告总结_188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诈骗打防策略_调研报告_报告总结_1880(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息诈骗打防策略_调研报告_报告总结 伴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我们进入了以网络普及为主要标志的信息 时代。在享受信息时代所带来的便利生活时,也有不少人饱受信息诈骗 之苦,一生心血毁于一旦。本文专门针对信息诈骗进行深入研究,并提 出打防对策。一、信息诈骗的种类及方式信息诈骗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是手机短信诈骗和网络诈骗;信息诈骗的 方式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以中奖为饵,骗取钱财。以某公司庆典、举办手机幸运抽奖活动为 由,以公证员身份请对方领取大奖,借机诱其汇“邮费”、“税款”到 指定的信用卡,收到钱后便杳无音讯,常见短信如“我是 xx 省公证处 公证员 xx,恭喜你的号码在 xx 抽奖活动

2、中中奖了,奖品是小轿车一部, 价值万元,请你带着本人身份证和元手续费去 xx 处领奖。 ”2、以办证为由,骗取钱财。以制作假证件、假公章、假学历等违法经 营活动为由,发送短信息实施诈骗。3、以博彩为名,骗取钱财。假称可以提供“六合彩”特码给对方,要 求对方办理会员卡交会费,如“欢迎致电香港六合彩为广大彩民爱 好者提供信息,透露特码。联系电话 1395983xxxx。”4、以验资为由,盗取钱财。谎称有廉价走私等物品出售,以验看购货 人资信实力为由,窃取购货人的信用卡号和密码,最后用伪造的信用卡 将购货人的存款全部提走。5、防冒网站,盗取钱财。诈骗者伪装成银行或其它合法机构,发出数 以百万计的诱骗

3、邮件,邮件标题通常为“账户需要更新”等等,而其链 接的标题就是一个诈骗的网站;他们通过防冒银行网页,利用粗心用户 在假网站上输入的账号、密码信息和其他金融机密信息,非常迅速地从 用户的真账户里转走所有存款。如一位客户因为登录了假的中国银行网 站 www.bank-off-(正确的网址应为 www.bank-of-), 导致卡里的万元资金不翼而飞。6、诱使回电,“赚”取话费。一是诱使对方回电话听歌,“赚”取高 额话费,常见短信为“您的朋友 13xxxxxxxxx 为您点播了一首 xx 歌曲, 以此表达他的思念和祝福,请你拨打 9xxxx收听”;二是诱使对方回电,“赚”取高额话费,如收到开头为 0

4、941 或 0951 的未接来电,一回拨即收费元。7、骗取卡号,盗打电话。常见短信如“我是 x 公司的工程师,现在将对你手机进行检查,为配合检查,请按#90 或 90#”,若按指示进行按 键,sim 卡卡号可能被骗取,行骗者利用该卡肆无忌惮地打电话。8、制造信息失灵现象,实施诈骗。一是持机人用盗得的手机发送短信 给手机通讯录内的联系人,骗取对方话费。如“xx,我现在在外出差, 手机马上快没钱了,麻烦帮我充值元。”二是骗取对方亲朋电话 并通过短信诱使对方关机,如“你好,移动通信公司现在将对您的手机 进行线路检测,请您暂时关闭手机个小时”;然后在对方关机的 时候以“在外出事,要求汇款”等事由诈骗对

5、方的家人或朋友。9、谎称信用卡被刷卡消费,进行诈骗。案犯先发以银行或商场名义发 短信给受害人,一旦受害人与之联系后,嫌疑人甲自称为银行或商场工 作人员,告知受害人卡已被消费,让受害者与公安部门联系报警,以取 得对方信任,并提供公安部门的电话,如果受害者按所提供号码与冒充 公安人员的嫌疑人乙联系后,乙称其已立案,并让其再与银行信用卡专 职人员联系,随后嫌疑人丙冒充所谓银行专职人员授意受害者向指定帐 号汇入一定现金。二、信息诈骗频发的原因。1、成本极低,回报极高是信息诈骗频发的直接原因。从公安机关侦破的案例来看,犯罪分子多数是采用手机短信“群发器” 来实施诈骗的。他们把群发器一端接到电源上,另一端

6、接通手机。被启 动后,群发器就会按照程序自动识别正在使用的手机号码,然后将这个 手机号的最后四位按照从 0000 到 9999 的顺序逐一拨打,将事先拟好的 短信自动发到个手机号码上。此外,一些诈骗分子还利用电脑上 的短信群发系统软件,用手机与电脑连接,上网后就可选定号段向某个 地方的手机用户发送短信。一台电脑最多可连接 8 部手机,一天可发几 十万次。他们往往购买多部手机和手机卡号,大量透支手机话费。一旦 做成几笔“大单”,手机卡号就不用了。不管是采用手机短信“群发器”,还是利用电脑上的短信群发系统来进 行诈骗,成本都是非常的低廉;而骗到的钱财动辄上万元,有的甚至几 十、上百万。厦门市公安局

7、曾破获起信息诈骗案,个犯罪 团伙以手机、网络等形式发送短信 700多万条,谎称可以提供六 合彩开奖的特码,诈骗金额高达多万元。可见,“低成本、高回 报”,正是此类犯罪在全国迅速蔓延的直接原因。2、成功率高,风险率低是信息诈骗频发的重要原因(1)短信发送范围广,命中率高。由于群发器发送短信的范围极广,一 天可发几十万次,即使成功率极低,也有相当一部份群众难免上当。如一天发送万条短信,按 0的上当概率,就有人受骗。(2)许多群众防骗意识不强,识骗能力不高。一是贪利心理,愿者上钩。 消费者对财富的不正确态度是诈骗得手的最直接因素,多数的行骗者均 是以获得额外的收益作为诱饵,使部分消费者丧失最起码的警

8、惕性。二 是好奇心理,步步跟进。部分被骗的消费者并不是从最开始就相信犯罪 分子的信息,但由于天生的好奇心理,使他们一步一步的跟进犯罪分子 所设定的陷阱中。犯罪分子很注重和被骗人之间的互动交流,特别是通 过实时的信息传递,使被骗者对其“真实身份“的验证一步步加深,最 终让被骗人逐渐产生信任感。三是粗心大意,难以自防。随着银行积极 推动各种电子银行服务,网上理财逐渐进入了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有些 粗心用户在假冒的网站上输入账号和密码信息,结果对方凭借帐号和密 码,非常迅速地从用户的真账户里转走所有存款。四是独善其身,难以 群防。行骗者大多是随机发放大量信息,多数群众也能够识破他们的行 骗目的。但因为

9、缺乏集体保护意识,极少有人去报案,导致犯罪分子无 所顾忌的将行骗的范围不断扩大。(3)打击效果不佳,没有形成强大的威慑力。从已经破获的案件情况来 看,信息诈骗活动大多属于大范围、跨区域流窜作案,犯罪分子伪装性、 隐蔽性强,犯罪手段智能化、科技化特点十分突出。如手机短信“群发 器”(俗称“土炮”),只是巴掌大的一块电路板,连个外壳也没有,生 产厂家、生产日期更是无处可寻,更不用说身份的确认。犯罪分子不仅 身份不明,而且他们使用的手机号码和银行帐号大多属于外省,公安机 关不仅需要异地排摸,而且需要异地协作;不仅排摸费用大,办案成本 高,而且工作周期长,追赃难度大。因此,公安机关主观上产生了厌倦 烦

10、燥的心态,如接到群众报案,一些干警只是不耐烦地说这是假的就完 事了;客观上形成了“防不胜防,打不胜打”的被动局面,从某种意义 上说,助长了信息诈骗之风。 3、心理失衡,监管失效是信息诈骗频发的深层原因。(1)经济转轨,心理失衡。目前,我们正处于产品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 型阶段。一方面市场经济唤醒了社会的重利意识,人们对财富充满了无 限的渴望,极力推崇拜金主义,渴望不劳而获,从而丧失了一些最基本 的警惕性,殊不知,天上掉馅饼是少之又少的事情。另一方面精神文明 建设滞后,加上外来不受任何约束的个性解放思想(实质是极端利己主 义思想意识)的影响,致使原本中性的重利意识,发展成为贬义的“重 利忘义”,为

11、了获得“额外”收入,犯罪分子不择手段。另外,经济转 轨阶段产生了一些违法暴富的个体户和其他人员,他们不靠艰苦劳动却 过着奢侈的生活,社会分配不均,贫富差距扩大,对一些靠工薪维持生 活的群众产生严重的冲击,并直接影响了一些人的价值取向,也为一些 以诈骗犯罪为职业的犯罪分子为其“犯罪合理化”的荒谬心理找到了借 口。(2)社会转型,监管失效。一是法律法规不完善。信息诈骗是近几年才出现的社会性问题,电信条例出台时还没有短信这项业务,因此也没有 关于短信服务方面的要求与规定;而且,我国不仅没有个人资料保护方 面的法律,更无专门保护网络中的个人资料安全的法律。二是社会监管 漏洞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

12、到了市场经济信息时代,不仅人财 物出现大流动,而且应用信息进行交流、贸易的现象大量增多,但人防、 物防、技防措施未跟上,管理防范、控制机制薄弱,出现了很多漏洞和 空隙,给犯罪分子带来了可乘之机。如手机卡、小灵通没有实行实名制 (据了解,在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这两大运营商的用户群中,目前不登 记名字的用户占总用户的 70 以上),缺少注册用户资料,导致出现无法 追查到短信诈骗者情况,给信息诈骗案件的侦破和打击带来诸多不便。三、打防对策信息诈骗不仅影响我国的正常通讯秩序,干扰了群众的日常经济交往和 社会联系;而且给广大群众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如从 2002 年 10 月 到 2004 年 3 月,

13、泉州市公安机关共收到群众来信、来电举报短信诈骗 案件余起,被害人遍及全国个省、市、区,被骗金额累计 超过万元人民币。因此,我们必须进行严密防范,给予严厉打击。(一)以堵塞管理漏洞为切入点,健全防控体系,减少犯罪发生率。1、要加强立法,规范管理。一要通过立法,规范短信市场。要根据实 际情况,及时修订完善电信条例;尽快制定网络信息安全法等法律 法规,确立信息安全的法律原则和基本制度,明确社会各方面保障信息 安全的责任和义务,把握网络信息安全的监管力度,建立科学全面的监 管方式与程序,做到预防、控制和打击相结合,国家、社会和个人权益 相协调。二要借鉴美国等国家的做法,通过立法加强对个人资料的保护。

14、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制定了个人信息保护法律的国家或地区已经超过 个。如美国 1974 年的隐私权法、1970 年的公平信用报告 法对个人资料保护均有相关规定。2、要密切协作,加强监管。电信、网络公司要加强管理,明确责任, 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相互协调,共同监督。一要推行手机实名制。 我们可以借鉴韩国的成功经验,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推行一户一网、 机号一体的手机号码入网登记制,落实手机实名制,并对滥发垃圾短信 者处以高额罚款。二要严格禁止群发短信广告。由于运营商给手机用户 发送短信时采取群发的方法,几乎所有的手机号码都被默认为可以接收 这类短信的用户。要根治群发短信,必须从源头下手。虽然信

15、息产业部 已经规定,基础运营商不允许为任何未经许可的信息服务商提供接入, 否则负连带责任,但没有规定明确禁止群发短信广告,这样就使源头根 治短信诈骗无法可依。因此,在以后的规定中,有必要规定明确禁止群 发短信广告,特别要把通过群发信息进行诈骗列入需要严厉打击和取缔 的范围。三要加强对隐身短信的管理。隐身短信大概有两种类型,一是 给自己手机配上一个号,可以大大提高手机的短信功能。短信还能帮助发信者隐身,只要在对方手机号前加上 8778 就可以发送 隐身短信了,对方手机上只显示自己的号,而不显示自己的手机号。 二是在网络上申请一个帐户,即可以通过在线发送信息给目标手机用户, 显示发件人的名字是网络

16、上的帐户。“隐身短信”侵犯了收信人的知情 权,也违反了关于规范短信息服务有关问题的通知,但目前还没有 相关的法律加以规范,只靠社会道德来约束。如何规范有关行为,使之 发挥正常功能,又不落为危害他人的工具,需要法律部门,内容供应商, 电信部门等给予重视。(二)以提高防范能力为着重点,加强宣传教育,降低犯罪成功率。1、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增强自我防范意识。要加强对公民道德 素质的宣传,特别要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特别要教育广大群众以 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通过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使广大群 众相信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不要因贪图小利而上当受骗;使广大群众 艰苦奋斗,洁身自好,不制作诈骗短信,有效地消灭不良短信生存蔓延 的空间。2、及时揭露诈骗伎俩,提高识骗防骗能力。引导公民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