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及“情境探疑”教学模式基本理论测试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42275666 上传时间:2018-06-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效课堂及“情境探疑”教学模式基本理论测试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效课堂及“情境探疑”教学模式基本理论测试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效课堂及“情境探疑”教学模式基本理论测试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效课堂及“情境探疑”教学模式基本理论测试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效课堂及“情境探疑”教学模式基本理论测试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效课堂及“情境探疑”教学模式基本理论测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效课堂及“情境探疑”教学模式基本理论测试(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高效课堂及“情境探疑”教学模式基本理论测试一、填空(共 50 分)1. “情境探疑”教学模式以 为基础,以 为方法,以 为特征,以 为目标,并将其有机融合,构成基本模型。 (有效情境、科学探究、主动构建、高效课堂)2.“情境探疑”教学基本模式,简单地说,就是在不断优化的教学情境中 、 、 、 。对应的认识程序是 、 、 、 。 (确立目标、探究解疑、达标训练、反思构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巩固问题、总结问题)3. “情境探疑”教学基本模式的四个教学环节是: 情境,确立目标; 情境,探究解疑; 情境,达标训练; 情境,反思构建。 (带入、凭借、拓展、聚焦)4. “情境探疑”教学基本模式的核心环

2、节是凭借情境,探究解疑,一般包括三个步骤:第一步是 (自探展示),第二步是 (合探交流),第三步是 (质疑再探)。(自主尝试、合作学习、质疑点拨)5. 课堂教学是从“教本”逐步向“学本”发展的动态过程,具体划分为四个阶段: 课堂、 课堂、 课堂、 课堂,前三者分别以使用 、 + 、 +为标志。2(“教师讲授”课堂、 “教师导学”课堂、 “问题导学”课堂、 “自我导学”课堂;教案、教案+导学案、学案+工具单)。6.“情境探疑”教学模式分别以 、 、 、 、 、 、 为中心构建了 44 种子模式,涵盖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课堂教学,形成了模式群。(问题、自学、任务、活动、发现、体验、信息技术)7.

3、“情境探疑”教学模式体现的教学理念主要是: 、 。 (师生共研,先学后导)8.2012 年,平川教育信息网上链接的教育博客名称是 。 (“情境探疑“教学模式新浪博客)9.目前,中国教师报报道的全国九大高效课堂范式是: 、 、 、 、 、 、 、 、 。(山东杜郎口中学“10+ 35”模式、山东昌乐二中“271”模式、山东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江苏灌南新知学校“自学交流”学习模式、河北围场天卉中学大单元教学、辽宁沈阳立人学校整体教学系统、江西武宁宁达中学自主式开放型课堂、河南郑州第102 中学“网络环境下的自主课堂”、安徽铜陵铜都双语学校五环大课堂)10.李炳亭认为:高效课堂的三条高压线是 、

4、 。3高效课堂的终极目标是: 。(预习不充分的课不准上、严禁教师与学生“抢分头”、必须当堂落实“达标”,致力于学习能力的培养)二、判断题(正确打 错误打 ) (共 10 分)1.“情境探疑”教学模式 2010 年由参加小学语文优质课竞赛的一线教师首创,2012 年由教育局以课题形式提出并进行实验,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 )2. 有效情境是贯穿“情境探疑”教学模式的一条主线。 ( )3. “情境探疑”教学模式的着力点是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 )4.“情境探疑”教学模式呈现出的三大特点是:时代性强、普及性强、兼容性强。 ( )5. “情境探疑”教学模式是在吸纳情境、尝试、目标教学法和“

5、三疑三探”、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五种教学(方法)模式精髓的基础上改造而成的。同时,也借鉴了“高效课堂”教学范式的操作环节,是集大成的教学模式。 ( )6. “情境探疑”教学模式确立以学定教、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思想;体现“师生共研,先学后导”的理念,实践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 )7.支持“情境探疑”教学模式的九大理论是:情境教育理论、探究认知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系统科学理论、掌握学习理论、优化教学理论、高效课堂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 4)8.第一批发表“情境探疑”教学模式相关论文的理论性报刊是白银教育、 新课程学习、 新课程、 读写算、 新一代、 甘肃教育督导

6、、 中国教师报。 ( )9.创立“情境探疑”教学模式的目的是为了把新课改理念转变为课堂教学行为,也是为了固化老师的教学行为,走模式化的教学道路。 ( )10.“情境探疑”教学模式是平川教育人在推进课堂教学方式变革进程中的创造,必将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而不断完善和发展。 ( )(9 错,余对)三、简答题(共 20 分)1.“情境探疑”教学模式贯彻的十大教学原则是什么?主要体现在哪个教学环节中?(情境化原则,目标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合作性原则,探究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激励性原则,巩固性原则,评价反馈原则,创造性原则。 )(1、7、9 体现在全程,2 主要体现在第一环节,3、4、5、10 主要体

7、现在第二环节,6、7、8 体现在第三环节)2.“情境探疑”教学基本模式的三个变式分别是什么?侧重点是什么?变式一:(侧重于目标达成)带入情境,设疑示标-凭借情境,解疑施标-拓展情境,测5评验标-优化情境,质疑补标。变式二:(侧重于科学探究)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方案-实施探究,得出结论-达标训练,反思构建。变式三:(侧重于学案运用)带入情境,预学(案)立标-凭借情境,导学(案)探究-拓展情境,展示交流-再现情境,固学(案)测验。四、论述题(20 分)选作 1.白银五中语文教师牛宇这样解读“情境探疑”教学模式:“情作引,境达趣,探为径,疑化知”,大水头学校校长杜林认为:设疑解疑是课堂

8、行进的主杆。结合你的教学实际,谈谈你对这一模式群的认识。(“情境探疑”教学模式就是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体验与探疑解疑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就是充分利用以现代多媒体技术为主的各种教学手段和资源,不断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和学习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有机的把探疑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 “情作引,境达趣,探为径,疑化知”,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己从社会生活中去发现、提出、选择和确定他们感兴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激情,从而将教师的教学目标变成学生的学习目标,并在师生互动(双向)的交流中水到渠成地实现。这些问题可以是其教材内容6的拓展延伸,也

9、可能是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探究;还可以是已经证明的结论或是未知的知识领域。设疑解疑是课堂行进的主杆。 探究始于问题,而问题的发现及提出常常依赖于问题情境的创设,问题情境的“张力”越强,就越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小学生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心,进而可以产生探索的欲望,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一点,设置矛盾型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和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基于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情境探疑教学模式强调为其学生创设完整、真实的问题情境,以达到激励学生的认知需要,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进行有目的的选择,去鼓励学生主动学习,体验学习。 )选作 2. 中国特色的“情境教育”理论,除了指导课堂教学外,还

10、可以用来指导我们的教育管理、学校管理、班级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请你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认识与体会。(中国特色的“情境教育”理论是对传统的不合理的教学思想与行为的突破与超越,主要表现在反思批判基础上新的教育命题的确立。情境教学,作为一种具有中国本土文化特色的教育理论,她的教学目标是从根本上改进学生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和良好人格的养成。遵循了“真、美、情、思”教学设计,使学生的学习具有7探究性、美感性、体验性和反思性。她的教学内容选择,重在理解和掌握知识,加强学科知识的整合,面向生活实际,体现教学的实践性以及文化性。通过情境创设,实施以“关注生活”、 “情境体验”

11、、 “活动构建”为内涵的发展性教学策略。情境教育理论中始终关注儿童,始终把儿童放在“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生动具体的场景,能够引起学生的态度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情境教育的过程创造性,问题情景性,思维开放性,潜移默化性,方法教育性等特点,为我们的教育管理、学校管理、班级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扬起了导航之灯:一、情境教育是多情的教育。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伴随着课堂教学的开展而生发。在充满情意的课堂中,教师是幸福的,因为是他们的引导使课堂充满真情,使学生付出真情;学生也是幸福的,因为他们从学习中体验到深情、温情、热情,感受到优美、壮美、秀美,发现

12、真诚、善良、正义、勇敢等世间珍贵的品质,从而拥有蕴涵在美与快乐之中的情感财富。运用情境教学的老师是传播真情的使者,处在情境课堂中的学生在感受和体验之后又能成为创造美与快乐的精灵。这样情真意切的体验,令人怎能忘怀!二、情境教育为学生扩大了视野,积极探索野外情境课堂。虽然说:“生活的外延有多大,教育的外延就有多大”,学生平时被局限在教室内进行学习。这样教师省力了,学生8的安全似乎也更有保证。然而方寸之地怎能让思想的缰绳随意驰骋?课本上的小小篇幅又怎能囊括社会、自然、生活的大千世界呢?只有走进生活,才能发现更多紧锁在智慧之门内的宝藏。但是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是“生活、 ”、 “情境”、 “活动”,恢复了语言学习的本真,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想象、表达、交往和创作,避免了大量枯燥乏味的字、词、句、篇机械释义、分析、讲授和训练,使学生从字、词、句的认知到整体语文素养的达成,从而实现语言美与生活美的统一。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