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幼儿德育的原则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2274660 上传时间:2018-06-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节  幼儿德育的原则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三节  幼儿德育的原则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三节  幼儿德育的原则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三节  幼儿德育的原则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三节 幼儿德育的原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节 幼儿德育的原则(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节 幼儿德育的原则幼儿德育的原则是进行幼儿德育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指导思想。 幼儿德育的原则是根据幼儿德育的目的任务和幼儿品德形成的规律提出来的,也是在总结了长期教育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幼儿德育必须遵循的原则有:一、热爱、尊重和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一)(一) 热爱幼儿热爱幼儿教师热爱幼儿是幼儿教育中一般的教育原则。爱使幼儿感到安全和满足,爱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必要的环境因素。但是在德育过程中,热爱幼儿有更大的教育作用。爱是教育的手段,是打开幼儿心灵的钥匙,热爱幼儿是向幼儿进行德育的前提。爱是双向活动,教师与幼儿之间必须有爱的感情交流,其中关键在于教师对幼儿的爱。幼儿对

2、成人的信赖和热爱,是他们接受教育的重要条件。一个儿童从他出生时起,就在父母爱护下成长,当他进入幼儿园后,教师对他是最有影响的成年人。幼儿把同父母交往中的各种思想感情、期望和要求迁移到教师身上,追求教师的爱。他们努力服从规定的秩序和完成教师提出的一切要求,使自己成为教师心目中的好孩子,从教师对他的赞扬和肯定中得到安慰、快乐。实践也证明,一个充分享受到成人的正确而有理智的爱的孩子,总是充满信心,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容易接受教育。反之,被成人厌弃的儿童,则常常自暴自弃,不愿意接受教育。这说明“爱”的这种感情力量,能够转化为儿童心理的动力,接受成人对他的教育和影响。教师对幼儿的热爱,是塑造幼儿灵魂的一

3、种伟大力量,这种爱不仅是感情问题,更是从社会的责任感出发,是建立在无产阶级的感情基础上。首先要爱每一个幼儿,要对所有的幼儿一视同仁,要了解他们,关怀、体贴他们。由于家庭和教育的不同,幼儿也是各不相同的。成人对所有的幼儿,教法上可以因人而异,有所不同,但热爱之心决不能两样。特别不能岐视那些有缺点、有缺陷的幼儿或者接受能力差的幼儿,而应更多地关怀他们。偏爱使幼儿感到待遇的不公平,会引起幼儿不信赖老师,而所偏爱的幼儿也会产生不良思想,这些对教育工作,对幼儿的发展都是有害的。只有热爱幼儿才能做到根据每个幼儿的个性特点探讨对他们进行德育的方法,才能用全部心血教育他们。再者,爱幼儿不是溺爱,不是无原则地宠

4、爱,而是有理智的爱。溺爱是违背热爱幼儿和严格要求幼儿的辩证统一规律的。(二)尊重幼儿(二)尊重幼儿真正爱幼儿就必须尊重幼儿。幼儿也是一个独立个体的人,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兴趣和爱好,以及自己的要求与愿望,教师应该尊重幼儿,平等相待,给幼儿以应有的地位。尊重幼儿也是教育幼儿的前提,尊重幼儿是尊重幼儿的人格和自尊心。自尊心是一种自尊自爱,争强好胜心理,是促使个人克服缺点,发扬优点,积极上进的因素,是人们身上一种进取的动力。它和虚荣、骄傲不能相提并论。所以,爱护幼儿的自尊心,就是爱护他们前进的动力,调动幼儿的积极因素。成人应更多尊重那些淘气的、不守纪律的幼儿的自尊心,否则会使他们思想上抵触,情绪上对

5、立,无法接受正确的教育。尊重他们的自尊心,决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在教育工作中,不允许那种认为幼儿年幼无知,可以任意训斥、讽刺、挖苦、责骂和恐吓的做法。那样会伤害幼儿的自尊心和幼小的心灵,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要使尊重寓于要求、关怀与批评之中,在要求、关怀、批评中体现尊重。(三)严格要求幼儿(三)严格要求幼儿正确地爱幼儿就必须和严格要求相结合。严格要求幼儿就是根据教育任务向幼儿提出合理的要求,并且坚持执行;不满足幼儿的无理要求;不迁就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不允许幼儿破坏他们应该而且能够遵守的规则。对幼儿提出的要求必须是合理的,经过幼儿一定的努力可以达到的。只有符合幼儿接受能力的严格要求,才能使幼儿的行

6、为纳入道德规范的轨道,才能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但是,不能把严格要求理解为消极的管束,处处限制幼儿的活动,捆绑幼儿的手脚。要让幼儿在积极的活动中理解教师的合理要求和行为规范的实际意义,并逐渐学会遵守各种规则。更不能将严格要求与严厉混为一谈,严格要求是建立在讲道理的基础上,是晓之以理,引导他们将懂得的道理变为自己的行动。而严厉则是一种粗暴的态度、高压手段。至于体罚更不是严格要求,而是对幼儿身心的摧残,并对幼儿未来的发展也带来极坏的影响,必须坚决禁止。爱和严是相辅相成的,爱之深,责之切,严格要求是出于深切的爱。在德育过程中,热爱和尊重幼儿是辩证统一的,他们是互为条件的,不能孤立地,

7、片面地强调其中的一个方面。在教育过程中,三者必须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促进幼儿道德品质的发展。二、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正面教育原则就是通过榜样、说服诱导,积极引导幼儿辨别是非,掌握正确的道德行为准则,使幼儿能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形成良好的品德。正面教育的原则体现了无产阶级自觉纪律的精神,是社会主义制度下思想教育的特点。正面教育的原则对幼儿来说,更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幼儿正处在个性形成的最初时期,他们知识经验少,辨别是非能力差,他们对各种影响都容易接受或模仿,因此,更需要有成人从正面加以引导。贯彻这条原则应注意以下三点:(一)坚持说理教育(一)坚持说理教育, ,反对压服和简单粗暴反对压服和简单粗

8、暴, ,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说服就是要用具体生动的形象,浅显易懂的语言向幼儿说明道理,使幼儿掌握正确的道德行为准则。对幼儿不能说反话,更不能进行讽刺、挖苦。通过说理使幼儿知道应该怎样做以及为什么这样做,而不是盲从。日常教育中要防止过多地限制和斥责幼儿“这也不对” “那也不行”,但却没有使得幼儿明白“为什么不对” “为什么不行”的错误方式。(二)树立榜样(二)树立榜样, ,通过榜样向幼儿进行教育。通过榜样向幼儿进行教育。根据幼儿对道德行为评价能力差和幼儿好胜的特点,对幼儿中出现的好的道德行为和表现,要及时表扬,在幼儿中树立榜样。榜样是多方面的,除来自幼儿中的榜样外,教师的榜样

9、以及来自文学作品中的榜样,都可以对幼儿产生积极的影响。(三)以鼓励表扬为主(三)以鼓励表扬为主, ,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对幼儿的进步和优点要及时地加以肯定和表扬,以肯定的口吻提醒幼儿应该如何做,不仅能帮助幼儿明确是非、分清好坏,还有利于巩固良好的思想和行为,增强上进心,既教育了个人又教育了集体。在鼓励、表扬的基础上向幼儿提出批评或要求,发扬幼儿的积极因素,帮助幼儿克服消极因素。三、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续性原则教育的一致性即指教育影响的各方面因素和力量的相互配合。在幼儿品德教育的过程中,影响幼儿品德形成的各种因素和力量要一致。如违反这一原则,不仅会使教育力量相互抵销,

10、还容易形成孩子的双重人格。教育的连续性是指品德教育,要按照一定的目标计划、有计划有系统地执行,做到前后一致。教育的一致性和连续性原则是基于德育因素的广泛性和教育过程的反复性决定的。贯彻这一条原则应注意以下四点:(一)统一幼儿园内部的教育力量。幼儿园成人之间对幼儿的教育要求、态度方法一(一)统一幼儿园内部的教育力量。幼儿园成人之间对幼儿的教育要求、态度方法一致。致。(二)统一幼儿园和家庭、社会各方面力量(二)统一幼儿园和家庭、社会各方面力量, ,以便形成对幼儿品德发展影响的合力。以便形成对幼儿品德发展影响的合力。(三)德育工作要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三)德育工作要做到有目的、有计划、

11、有系统地进行, ,不能一曝十寒。不能一曝十寒。(四)德育要贯穿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之中。(四)德育要贯穿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之中。四、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集体教育指的是利用集体的荣誉、舆论、行为规则和集体中的榜样,对幼儿进行教育。个别教育指的是针对每个幼儿的具体情况,分别对他们进行教育。在德育中教育者要教育集体,培养集体,并通过集体活动教育个人,再通过个人的进步,促进集体的发展,幼儿的集体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的力量。这就是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幼儿园是集体教育的场所。教师要建立一个有秩序的、团结友爱的、活泼向上的集体。通过各种集体活动使幼儿受到教育,使他们遵守集

12、体活动的要求,分享集体生活的乐趣,在集体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集体的舆论,集体的行为准则,集体的荣誉,集体中的榜样都是教育幼儿的力量。教师要充分利用生动有趣的集体活动,应用集体的力量,教育每一个成员,有效地培养和巩固幼儿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这在当前城市里独生子女占多数的情况下,通过集体向他们进行品德教育更有重要意义。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是幼儿德育中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两个方面,幼儿园要把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并重。集体教育是为了发展和提高每个幼儿。但幼儿间存在的个别差异,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个性,他们行为习惯不同,性格不同,品德培养的重点也不同,同时他们身体素质不同,接受能力有高低,兴趣爱好有区别。所

13、以,在进行德育时必须重视个别教育,从每个孩子的实际发展出发,提出要求,在不同的水平和起点上,向着共同的目标前进。要通过和依靠集体来教育个人,又通过个人来丰富和发展集体。集体中的每个成员都是个别教育的对象,为了保证每个幼儿都能达到德育的要求,教师要通过细致的观察、研究,以熟悉、了解每个教育对象的不同特点,他们的认识能力,情感、兴趣、爱好,意志等个性特征如何?它们的行为习惯怎样?他们品德中有哪些优点和不足之处,怎样促进他们良好品德和性格的发展;要针对不同的幼儿的特点和情况给以个别培养和教育,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有些幼儿因种种原因而有特殊的个性和行为习惯的表现,教育者应加强对这些幼儿的个别教育,

14、更多地接近他们,帮助他们健康发展。五、实践性原则实践性原则是指帮助幼儿重视道德行为,进行反复练习,使幼儿的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习惯,形成道德品质。实践性原则是根据幼儿品德形成中知行统一的规律提出来的。幼儿在身心的每一方面的发展,都不能离开实践,道德品质的形成也是这样。如果在德育过程中光是口头说教与一些形式上的练习,就会造成幼儿在道德认识与行为上的脱节,当然就更谈不上道德情感与意志的练习与发展了。因此,教师应抓住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机会并想办法组织活动和创设情境,让幼儿的品德在实践中等到练习和发展。贯彻这一原则应注意以下三点:(一)教师必须在幼儿各项活动包括日常生活中(一)教师必须在幼儿各项活动包括日常生活中, ,向幼儿提出一定的道德要求向幼儿提出一定的道德要求, ,使幼儿使幼儿能在各项活动中得到反复练习和反复训练能在各项活动中得到反复练习和反复训练, ,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二)教师在实际活动中对幼儿的指导和要求不能超越幼儿身心发展的可能性。(二)教师在实际活动中对幼儿的指导和要求不能超越幼儿身心发展的可能性。(三)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三)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成为幼儿的榜样。成为幼儿的榜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