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word文档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2231838 上传时间:2018-06-01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3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word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历史word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历史word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历史word文档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历史word文档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word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word文档(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一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第 1 课课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早期国家时期 1.时间:距今约五千年前 2.原因:农耕经济 3.最早的地区: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4.早期国家阶段的突出标志 二、夏商政治文化 夏朝 禹死启继 禅让制王位世袭制影响:宗族关系从此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商朝 特点 宗法制继续出现(各宗族都是政治实体)王权与神权结合 三、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分封制 1、目的:巩固西周统治 2、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3、诸侯权利: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诸侯义务:服从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等义务 4、影响:使周朝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

2、域;诸侯独立性强,削弱了周天子权威。5、崩溃:西周后期,王权衰落,分封制遭到破坏 6、实质:巩固奴隶制统治,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二)宗法制 1、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 上的矛盾 2、西周政治的典型特征:宗法制, 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利,维护政 治统治。 3、特点: 嫡长子继承制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4、宗法等级: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大宗与小宗的关系: 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又是君臣关系。 5、作用: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 部的稳定和团结。宗法传统和观念影响至今。 (祭祀、认祖归宗、

3、尊宗敬祖、重男轻女、干部职务终生制)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互为表里,宗法制维系了分封制,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反映,巩固 了西周国家政权,促进了社会发展。 (三)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2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国家政治结构 (王位世袭制 分封制 宗法制 嫡长子继承制) 3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分封制)第第 2 课课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一 、 “六王毕,四海一”实现统一 1、过程 2、意义:扩大统一帝国的规模,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 秦朝疆域 二、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历史概念解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专制主义是就中央决

4、策而言的,具体指皇帝个人的专权(君权与相权) ; 中央集权是就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言的,具体指地方服从中央(中央与地方) 。 1、皇帝制度的确立 1)皇帝的由来 统一后的嬴政认为自己的功德超过古代的三皇五帝,故从三皇五帝中各取一字, 称“皇帝”,自称“始皇帝” 2)皇帝制度的内涵(特点) 皇位世袭、皇帝独尊、皇权至上(核心) 2.三公九卿制中央 (1).设置及职能 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公以外所有中央官职统称为九卿 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太尉:主管军事(虚设) 御史大夫:副丞相,监察 (2).参政方式:朝议 (3).作用: 三公九卿分工严密、各司其职而又相互牵制,任何人都无法独揽大

5、权, 最终使军国大权集中在皇帝一人之手 3.郡县制地方 (1)设置:郡是直属于中央的最高一级地方行政区划。郡下设若干县。县下设乡、 里。 (郡-县-乡-里) “郡”设郡守、郡尉、监御史等官职,分掌行政、军事、监察。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 (2)特点: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3)意义: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 环节,也是官僚政治 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比较: 相同点: 目的:巩固自己的统治性质: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不同点:制度 类别分封制 郡县制朝代不同西周实行 秦朝推广条件不同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是按地域划分的内

6、容不同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 拥有封地郡县的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 免调动,官位概不世袭,官 吏只拥有俸禄没有土地作用不同诸侯国拥有很强的地方独 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 力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 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统 一特点不同贵族政权 官僚政治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影响 1)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 2)有利于国家统一的维护 3)有助于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 4)能调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抵御外敌、进行工程建设,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 展 5)易形成暴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 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并不断得

7、到加强和完善。第第 3 课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一、君权和相权(专制主义)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 1.汉武帝:实行内外朝制度 中朝(内朝):由皇帝左右的亲信近臣构成决策机构 外朝:由丞相、御史大夫为首的朝廷官僚组成执行机构 2.唐:三省六部制 内容: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三省,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 刑、工六部。中书省负责草拟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尚书省负责执行。运作程序:中书省(草拟政令)门下省(审核) 尚书省(执行) 议政场所:政事堂作用:三省六部之间分工合作,提高了行政效率;三省之间相互牵制 和监督,相权分散,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3.宋代限制相权的措施 :设中书门

8、下(最高行政机构) ,同时增设参知政事、枢 密院、三司使,分散宰相的行政权、军权、财权。 4.元代设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的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二、中央与地方(中央集权的发展) 1、汉朝:趋势加强 (1)汉高祖:汉承秦制,实行郡县与封国并行制,王国势力膨胀 (2)汉景帝:削藩,平定“七国之乱”,将诸侯王任免权收归中央 (3)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封地,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2、唐朝:趋势削弱 3、北宋:趋势进一步加强 (1)措施:1)军事:收兵权,编禁军;2)行政:派文臣做知州,设通判负责监督;3)财政:由中央掌控地方赋税开支。 (2)评价: 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

9、了中央集权; 导致官僚机构和军队的臃肿,形成“三冗”局面,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 根。 4、元朝:趋势完善并发展 行省制度 (1)设置:全国分设 10 个行省(行中书省) ;另设中书省直辖的“腹里”(今河 北、山西、山东) ;宣政院(宣慰司)管辖的藏、川、青地区。行省之下,分设 路、府、州、县。 (2)管辖:省的最高长官由朝廷任命,行省重大民政、军政、财政受中央截至, 且受中央监督。同时中央采取省官互迁等形式加以控制。 (3)意义:元朝的行省制度加强了元朝的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 统一;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地方行政沿袭与变化: 三、中国古代的监察体制 汉朝地方:州刺史 四、选官制度的

10、历史变化 1.世官制:先秦时期,方式是贵族世袭祖上的权位。弊端:政权为世家大族控 制,底层优秀的人才无法进入政权参政。 2.察举制:两汉至魏晋南北朝,方式是由地方官向中央推荐。比如:魏晋南北 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 (推荐的大多是贵族) 。弊端:体现封闭特征,民意无从 体现。 3.科举制:隋唐到清朝时期。方式是考试。 评价科举制: 积极:打破了贵族垄断官场的情形,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从 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来看有一定合理性;保证有相当文化素养的士人从政, 为行政效率提高创造了条件;有益于社会形成重学风的风尚。 消极:科举考试的内容多不出儒学经典范围,特别是八股取士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和

11、创造精神的人。 五、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1、中国君主专制政体不断强化在中央,相权不断被削弱,君权不断加强在地方,中央严格控制地方,地方要服从中央,最终听命于君主 2、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管理,地方基层行政组织较为稳定 3、地方缺少自主权,对中央和君主的依赖性大,难以自主实施有效管理第第 4 课课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一、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内阁制度的形成) 1.明太祖在中央废除宰相,由六部分理朝政 2.明成祖设立内阁制,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 3、性质:是皇帝为加强专制而建立的政治机构,为皇帝提供顾问,不能对皇权 起制约作用。 4、为防止内阁威胁皇权,以司礼监的太监予以牵

12、制 宰相制与内阁制的区别: 历史上宰相是皇帝的助手,宰相被制度赋予决策大权,其地位十分巩固,对皇 权具有制约作用。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而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并无实权, 不能对皇权起制约作用。 (内阁首辅不同于宰相) 二、清朝:君主专制的巅峰时代 (一)中央设置军机处 1.设置 雍正为适应西北军务设立(直接目的) 根本目的:加强皇权 2.职能 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将皇帝的旨意跪受笔录,权力集中于皇帝。 3.特点 简(机构简单、人员精干)、速(有官无吏、办事效率高)、密 (地处内廷) 4.说明 军机处不是“决策”机构,它只是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5.评价: a.简、速、密,提高行政效率

13、。 b.权力完全集中于皇帝手中,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二)密折制地方大员。 (三)法规章程有章可循。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1)积极影响: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社会的安定,经济的发展和文 化的繁荣; (2)消极影响: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阻碍了中国社会进步,导致中国社会的 发展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 政治上:专制统治导致了官僚主义,因循守旧,贪污腐化之风盛行。使人民没有政治自由和权力。 经济上:阻碍社会生产力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思想上:阻碍科技发展,民主思想被禁止。三、清朝的边疆政策 1、清朝边疆政策的基本原则: 2、举措: )设机构:理藩院; )对于边疆地区的交

14、通建设和军事防卫给予特殊重视; )改土归流(西南地区) ;专题二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三条线索:侵华史、抗争史、探索史) 第第 1 课课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一、国门洞开 1、原因: 国际背景:19 世纪上半期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发展,急需开辟更大的商品销售市 场和原料产地。 (根本原因) 国内背景:当时的中国正值封建社会末期,国力渐衰,内部危机严重。 2.过程 (1)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 英南京条约 (1842)内容:书 P24影响: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是什么? 内容: (1)割香港

15、岛给英国;(割地) (2)赔款 2100 万银元;(赔款) (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开埠) (4)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关税协定) 影响: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条约中哪一条最能体现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本质? 第四条最能体现。(2)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0 英法 沙俄趁火打劫火烧圆明园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 了 (3)中法战争 18831885 法 中法新约打开了中国西南门户(4)中日甲午战争 1894-1895 年 日 马关条约1895内容:书

16、 P25影响: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 程度大大加深了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 内容: (1)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割地) (2)赔偿日本军费白银 2 亿两;(赔款) (3)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开埠) (4)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开厂) 影响: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大大加深。 条约中哪一条最能体现日本侵略中国进入了新阶段? 第四条最能体现。(5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19011901 年 英法美日意俄奥德 辛丑条约内容:书 P25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影响是什么? 内容: (1)向侵华各国赔款白银 4.5 亿两,分 39 年还清,本息共计 9.8 亿两;(赔) (2)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划) (3)严禁中国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