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层螺旋CT对突入上颌窦内上颌磨牙根尖的观察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2207240 上传时间:2018-06-01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70.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64层螺旋CT对突入上颌窦内上颌磨牙根尖的观察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64层螺旋CT对突入上颌窦内上颌磨牙根尖的观察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64层螺旋CT对突入上颌窦内上颌磨牙根尖的观察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64层螺旋CT对突入上颌窦内上颌磨牙根尖的观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4层螺旋CT对突入上颌窦内上颌磨牙根尖的观察(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多数不侵犯其下骨质。肿瘤常围绕骨表面生长,多数肿瘤与其下骨皮质问可见有一2 3 毫米宽的透亮缝隙可称为“线样”或“月晕”透亮带,这种征象表明肿瘤与骨皮质问有一定界限,是本亚型最有特征性的征象。本组两例出现此典型征象。C T扫描显示均质高密度骨性肿块,密度与骨皮质相同,无骨小梁结构,肿块和骨皮质之间可见透亮带;少数病例在肿瘤周围软 组织内可见游离卫星灶。M 砌上肿瘤T l W I 、T 2 w I 均呈均匀一致的低信号,在T 2 W I 上边缘可出现较狭窄的高信号带,此特征可与高度恶性肿瘤相鉴别。 4 、骨膜骨肉瘤本组仅1 例,本亚型 最早由U n n i 等于1 9 7 6 年报道,该亚型起

2、源于骨外膜,占原发骨肿瘤的0 2 ,约占骨肉瘤2 ,目前国内大约报道仅3 0例。( 1 ) 临床表现:本亚型起源于骨外膜,病程进展较慢,出现肿痛时往往病变已经比较明显。综合国内的文献,其发病年龄l5 5l 岁,多表现为局部轻度疼痛肿胀及软组织肿块,病程由1 个月到1 5 年不等,均无特异性。本组有一例该亚型年龄l4岁,病史、临床体征及病程与文献相似均无特异性,发病年龄更小。 ( 2 ) 影像表现X 线平片上该亚型表现为骨表面的骨皮质受侵犯,但骨皮质常完整,病灶呈比较局限且不规则的凹陷,范围一般较小,最大径常在2 5 - 5 厘米。肿瘤表面较粗糙模糊,并向软组织内生长,肿块内可见钙化或软骨内钙化

3、呈条状或放射状,肿瘤周围皮质完整,由于骨膜反应及反应性成骨导致病灶周围皮质骨增厚,但受肿瘤压迫时骨皮质变薄。C T 观察肿瘤4 9围绕骨皮质生长,肿瘤软组织肿块部分密度高于周围正常软组织密度,其内可见与骨皮质相连的放射样或点状、颗粒状瘤骨,临近骨皮质及骨髓腔如常,或自外向内被侵犯破坏。M 砌上肿瘤软组织部分在 T l W I 上呈略低信号,T 2 W I 上为高信号,瘤骨和正常骨皮质T 1 、T 2 均为低信号。目前国内外多数学者认同该亚型的如下诊断依据:肿瘤仅局限于骨皮质周围;骨髓腔不受侵犯,骨内膜结构正常。本组一例该亚型与上述诊断依据吻合。 总之,骨肉瘤亚型其实并不少见,但由于大家的认识有

4、限,不少病例被误诊,本组病例就有2 例在本院初次病理报告诊断为动脉瘤样骨囊肿和骨巨细胞瘤,经上海肿瘤医院病理科会诊才作出正确诊断。因此对骨肉瘤亚型的进一步研究还需要临床、病理、影像科的共同努力。6 4 层螺旋C T 对突入上预窦 内上颌磨牙根尖的观察 山东省威海市立医院C T 室 王培玺2 6 4 2 0 0上颌磨牙根尖与上颔窦底的关系大致可分远离型,贴近型及突入型,厘清两者之间的关系,对降低治疗牙齿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减少医源性损伤至关重要。本文通过观察10 0 例患者上颌牙及上颌窦区C T扫描M P R 重建图像,对上颌牙磨牙根尖突入上颌窦的情况进行总结,以期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一、材料及方法l

5、 、材料:在我科2 0 0 8 年2 月至2 0 0 9年4 月进行副鼻窦C T 扫描的患者中找出上颔牙牙列排列整齐、完整无缺( 第三磨牙除外) ,无固定义齿、种植义齿及金属充 填物,无正畸史及正颌治疗史,无颞颌关节症状,上颌窦壁未见骨质吸收及破坏病变的患者1 0 0 名,男6 1 名,女3 9 名,患者年龄1 5 岁一6 3 岁,平均3 6 4 岁。2 、方法:C T 扫描方法:用飞利浦B r i l l i an c e 6 4 a 晡l 进行容积扫描,被检者听眦线垂直床面,扫描区域包括上颌牙及鼻翼鼻旁窦区,螺距O 9 ,3 0 0 M A ,1 2 0 K V,准直0 6 2 5 X 6

6、 4 ,被检者扫描所得数据传输到M a x v i e w 工作站进行后处理,首先利用0 9 毫米层厚、0 4 5 毫米层间距骨算 法重建,窗宽2 0 0 0 H U ,窗位3 0 0 H U ,所根尖突入上颔窦者进行曲面薄层M P R 重建,重建方法:在上颌骀平面上方5 6 毫米左右平行于骀平面作截面,在此截面上每个牙与邻牙邻接点的连线形成弧形牙弓曲线,于每个牙位连线的中点作其垂壹断面,此断面即为测量所需重建断面,在此断面图像上观察牙根突入上颌窦的位置,测量突入的深度。3 、观察及测量的内容:( 1 ) 突入根尖的来源及是哪个磨牙的哪个根( 只观察双侧第1 、2 磨牙 ;( 2 ) 突入根尖

7、位于上颌窦的深度;( 3 ) 突入上颌窦内牙根根尖表面是否覆盖窦壁骨质;( 4 ) 双侧第一、二前磨牙根尖数。得图像在工作站上进行软阅片。对有磨牙二、结果表l上颌磨牙根尖突入上颌窦深度统计表左右6 近颊根均数T 检验:T = 1 4 0 8 8,P 0 0 5 ;左右6 远颊根均数T 检验:T = 1 0 1 5 9 ,P 0 0 5 ;左右6 腭根均数T检验:T - - 0 5 9 7 2 ,P 0 0 5 ;左右7 近颊根均数T 检验:T = 0 2 3 9 3 ,P 0 0 5 ;左 右7 远颊根均数T 检验:T = 0 7 8 】4 ,P5 0 0 0 5 ;左右7 腭根均数T 检验:

8、T _ -0 1 0 8 1 ,P 0 0 5 。1 0 0 例患者中共有3 1 名患者1 5 7 只根尖突入上颌窦内;6 1 例男性患者中2 5例13 4 只有磨牙根尖突入上颌窦内,占组 内男性患者的4 1 ;3 9 名女性患者中6例有2 3 只磨牙根尖突入上颌窦内,占女性患者的1 5 。第一前磨牙双根者男性:2 0 例3 8 齿双 根。女性1 3 例2 3 齿双根共计3 3 例,其中2 8 例双侧第一前磨牙同时为双根,3例左侧第一前磨牙单独双根,2 例右侧单独双根;第二前磨牙双根者男6 例8 齿, 女性3 例5 齿共9 例1 3 齿,9 例中4 例双侧第二前磨牙同时为双根,4 例左侧第二前

9、磨牙双根,1 例右侧第二前磨牙双根,所有9 例第二前磨牙双根者其双侧第一前磨牙都是双根。所有第一、二前磨牙双根都是颊侧一根腭侧一根。三、讨论1 、临床上拔除上颌磨牙时,偶尔可发生牙根进入上颌窦的并发症,以上颌第一磨牙的腭侧根及第二磨牙的近中颊侧根较多见。此种情况多见于上颌窦窦底较低,牙根与窦底之间无骨板间隔存在或骨板较薄时,当牙根直接突入上颌窦内时则更易发生。对上颌磨牙根尖与上颌窦底关系进行测量可减少磨牙牙根、种植体误入上颌窦的医疗纠纷事故的发生;在众多的方法中多层螺旋C T 重建测量在上颌磨牙根尖与上颌窦底部关系观察中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且测量的数据真实可靠。2 、本组患者近三分之一( 3 1

10、1 0 0 )者有上颌磨牙根尖突入上颌窦内,突入上颌窦者可以是单牙单根尖,也可以是单牙多根尖或多牙多根尖;其中以第一磨牙腭侧根尖发生率最高,共计有45 根尖突入上颌窦( 左2 2 只,右侧2 3 只) ,其次是第二磨牙近中颊侧根,共3 3 只( 左1 6 只,右i 7只) ,与临床上上述两根尖发生断根掉进上颌窦的发生率最高一致。本组统计第二磨牙腭根突入上颌窦发生最少,共14 只。有部分突入上颌窦内的根尖覆盖有完整的5 1骨壁( 3 3 15 7 ) 占2 0 ,其余突入上颌窦的根尖表面只覆盖上颌窦黏膜,这就很容易导致上颌窦病变与磨牙根尖病变相互累及。通过左右对应牙根突入上颁窦统计发现,各牙根突

11、入上颌窦内深度左右两侧是对称的( 所有P 值都大于0 0 S ) 。男女两性比较:男性上颌磨牙突入上颌窦腔内比率较高,发生率为4 1 ( 2 5 1 6 1 ) ,女 性为1 5 ( 6 1 3 9 ) 。3 、上颌第一前磨牙双根者约为3 0 ,这与王慧明等上颌第一磨牙单根6 9 3 9 ,双根3 0 6 1 的结论十分吻合。双根发生率男女间无明显差异。上颌第二磨牙双根发生率6 5 ,其双根有两个特点:一是发生率低,不足十分之一,再一最大特点是,不论是一侧还是两侧双根,那么该患者上颌第一前磨牙两侧必定都是双根的,这一结论是否适合所有患者,还有待于大样本研究。另外上颌第一、二前磨牙的腭、颊侧根连线与上颌齿槽骨边缘切线垂直。上颌磨牙牙根与上颌窦底的关系不仅受牙齿本身的影响同时受上颌窦形态的影 响,口腔颌面部解剖结构复杂,三维C T重建对于复杂部位的显像有重要的应用价 值,本文通过6 4 排多层螺旋C TM P R 三维重建,清晰显示上颌第一、二磨牙突入 上颌窦底内的情况,揭示了上颌磨牙根尖突入上颌窦及上颌第一、二前磨牙牙根分布的规律,使临床医生在治疗前对牙齿根尖情况有准确认识,从而减少断根尖漏入上颌内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