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初中九上《沁园春 雪》基础训练题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2178527 上传时间:2018-06-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九上《沁园春 雪》基础训练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九上《沁园春 雪》基础训练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九上《沁园春 雪》基础训练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九上《沁园春 雪》基础训练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九上《沁园春 雪》基础训练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新课标版初中九上《沁园春 雪》基础训练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1人教新课标版初中九上人教新课标版初中九上沁园春沁园春 雪雪基础训练题基础训练题 一、基础知识及应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分外妖娆( )( )惟余莽莽( ) 稍逊风骚( )( )数风流人物( ) 2解释下面的词语。 (1)大河上下: (2)弯弓: (3)惟余莽莽: (4)射大雕: (5)俱往矣: (6)红装素裹: (7)妖娆: (8)折腰: (9)风流人物: 3从课文中给下面两个动词各找一个同义词。 望 输 4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都是副词,按要求将它们归类。 惟余莽莽顿失滔滔略输文采稍逊风骚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还看今朝 (1)表范围的: (2)表时间的: (3)表程度的: (4)表示经

2、过比较、考虑,有所选择,用它引出所选择的一项:5下面各小题中哪种说法正确?在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后面画“” 。 (1)在词的上阕, “望”到的景物都有: A长城、大河( ) B长城、大河、山、原( ) C长城、大河、山、原、红日照白雪( ) (2)在下阕, “惜”的宾语从“秦皇汉武”到:A “略输文采”( )B “稍逊风骚”( )C “只识弯弓射大雕”( ) (3)“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句中“风流”一词的意思是:A有功绩而又有文采的。( )B有风韵的。( )C有才学而不拘礼法的。( ) 6下列各句不是对偶修辞的一项是( ) A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B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C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

3、宗宋祖,稍逊风骚。 D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7指出下面的句子各用了哪种修辞方法。 (1)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 (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 (3)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 8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B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C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D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9词又称 句。它在南北朝时已具雏形,中唐以后在音节和句型方面形成一套固定 格 局,到 朝,这种文学样式达到高度繁荣的境地,成为标志着一个时代特色的文 学, 所以中国文学史上有“ 诗 词”之称。W210

4、沁园春 雪写于 年,作者 。在沁园春 雪这个题目中, “沁园春”是这首词的 , “雪”是这首词的 。 11 填写下列毛泽东诗词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1)赤橙黄绿青蓝紫, 。 (2) ,风景这边独好。 (3)雄关漫道真如铁, 。 (4) ,屈指行程二万。 (5)宜将剩勇追穷寇, 。 (6)红军不怕远征难, 。 二、阅读下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沁园春 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

5、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2 沁园春 雪这首词的上阕主要是 ,寓情于 ;下阕 主要是 ,寓情于 。全词将 、 、三种表达方式自然地结合了起来。 13说说“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在上文的写景与下文的抒情之间起 着 怎样的作用。14本词写黄河与一般表现黄河的作品在情态描写上有何不同?15这样写“长城” “大河”表现了什么?16加横线的几句写的是否为眼前所见的实景?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17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中为什么不用“赞美”而用“折腰”?18 “惜”的作用与上阕哪个词相近? 19 “文采” “风骚” “弯弓射大雕”各指什么?运用了什么

6、修辞手法?20诗人对“秦皇汉武” “唐宗宋祖”和对“成吉思汗”的评价态度是否一样?分别体现在 哪 些词语上?W321怎样理解“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22 沁园春 雪表现全词主旨的句子是: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一、1Fn ro wi xn so sh 2(1)指黄河的上上下下。 (2)拉弓。 (3)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惟余,只剩。莽莽, 这里 是无边无际的意思。 (4)雕是一种凶猛的鸟,飞得又高又快,不易射中,古人常用 “射 雕”来比喻善射。 (5)都已经过去了。俱,都。 (6)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 辉 映的壮丽景色。红装,原指妇女的艳装,这里指红日照耀着大地。

7、索裹,原指妇女的淡 装,这里指日雪覆盖着大地。 (7)娇艳美好。 (8)鞠躬,倾倒。 (9)这里指能建功 立业 的英雄人物。 3看 逊 点拨:注意理解词语在句中的意思,如“输” ,这里是比不上的意思,与现代 汉 语的意思有相关之处,但并不相同, “逊”的意思也是比不上,与“输”的意思一致。 通过对句子结构和内容的理解,可以得正确的结论。 4(1) (2) (3) (4) 点拨:要根据词语在文中的具体作用来回答。可以先分析较为容易的,如表示程度的 “略” “稍” ,表示时间的“顿”等。 5(1)B (2)C (3)A 6A 点拨:这道题首先要求我们准确掌握“对偶”的概念、 “对偶”即用结构相同、

8、字数 相等的一句子或短语来表示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其次是准确地掌握诗句的意思。A 项的意思是:黄河上游下游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B 项的意思是:群山好像一条 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距。C 项的意思是:秦始皇、汉武帝文 学才华略差;唐太宗,宋太祖文学才华稍差。D 项的意思是:长城内外只剩下白茫茫的 一片;黄河的上上下下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用“对偶”的概念来看四句诗文, A 项虽是两句,字数相同,但两句并不相对,不是并列关系,所以 A 项不是对偶。 7(1)对偶、夸张(2)对偶、比喻、拟人(3)借代 8C 点拨:实际上对节奏的划分就是对结构的划分,不能把同一个短语的

9、几个词分开, 如“无数英雄”就是一个短语。 9长短 宋 唐 宋 101936 毛泽东 词牌名 题目 11(1)谁持彩练当空舞 (2)踏遍青山人未老 (3)而今迈步从头越 (4)不到长城非好汉 (5)不可沽名学霸王 (6)万水千山只等闲 二、12描写北国壮丽的雪景 景 评论历史人物和当今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议沦 描写 议论 抒情 点拨:这个题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对表达方式的判别能力。 13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江山如此多娇” ,以承上为主,概括了上阕的写景, “引无数英 雄竞折腰” ,以启下为主,总领下文的抒情。这一句使全词浑然一体,给人严丝合缝、 完整无隙的感觉。 点拨:应注意“江山如此多娇”

10、对上面一段的总结作用,放在一段 之首的话,往往与前面的段落有这样的关系。 14一般作品表现黄河的动态,如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W4不 复回。而本词写的却是黄河的静态。 点拨:这里要和自己所掌握的有关黄河的诗句 联 系起来,最直接的一个就是“黄河远上白云间” ,也是动态的,本词的静态与当时的自 然环境有关,冰封大地,黄河结冰,在这种静态中,诗人体会到的是黄河博大的气势。15描写了一个视野广阔、寒风凛冽的冰雪世界,更显示了作者博大宽阔的胸怀,雄伟旷 达 的气魄。 点拨:一切景语皆情语,辽阔雄浑的冰雪世界,体现的就是诗人的博大胸 怀, 它和诗人的内心世界紧密相连。 16这几句是

11、从眼前所见展开的想像,是虚写,展现了一个红白交映生辉的景象。用了拟 人 的手法。把红日映照下的北国河山比作一个红装索裹的少女,格外艳丽动人。 点拨:注意“须”字,这个字表示现在还不是晴天,要等到晴天的时候,才会看到下 面 的景色。所以是虚写。 17 “折腰”本来是鞠躬、倾倒的意思,这里有赞颂、赞美的意思,而它比“赞美”程度更 深,感情更强烈,更能体现出无数英雄为祖国的壮丽山河的倾倒之情。 点拨:这个题是一个同义词辨析题目。 “赞美”一般是在口头上, “折腰”则不仅是在 口 头上,更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动作,因此其程度更深。 18其作用与上阕的“望”相近,都有领起下文的作用。 点拨:注意这里是说“作用” , 而不是“意义” 。要和前面的题区分开来, “作用”一般是指在表达上的、结构上的作 用。 19 “文采” “风骚”指的是文学才华,这里指的是广义的文化,指的是文治;“弯弓射大 雕” 指的是武功。都用了借代的手法。 点拨:借代,一般是用局部代整体,如:一对红领巾在那里栽树。这个句子中的“红 领 巾”就是借代,指的是戴红领巾的少先队员。 20不同。对前两者并不是一概否定而对后者的惋惜之情近于嘲讽。这种感情分别体现 在 “略” “稍” “只”等词上。 点拨:注意对词语的细微区别的把握。 21 “风流人物”指的是能建功立业的英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