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报刊业改革与发展的思考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2178296 上传时间:2018-06-01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28.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我国报刊业改革与发展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关于我国报刊业改革与发展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关于我国报刊业改革与发展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我国报刊业改革与发展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我国报刊业改革与发展的思考(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 期 2 0 0 9 年9 月评价与管理 E v a l u a t i o n M a n a g e m e n tV 0 1 7N o 3S e p 2 0 0 9关于我国报刊业改革与发展的思考李建臣( 中国保险报业股份有限公司)感谢主办单位的盛情邀请,使我有机会同业界的新朋老友相聚在风景秀丽的武汉大学。刚才听了石峰会长的讲话,很受启发和教益。石峰会长在出版管理岗位上辛勤耕耘数十年,特别是作为老署长、全国报刊界的老领导,对当前业界的问题认识深刻,有思想,有观点,有深度,他的讲话值得我们认真思考。过一会儿,湖北新闻出版局邵明义局长,还要从政府管理的角度做重要讲话。在这里,我作为一个在报

2、刊业改革一线工作的马前卒,想谈一下自己对报刊业改革的看法和体会。如果说近年来报刊业什么词汇使用频率最高,那就是“深化改革”;如果说当前全国报刊业谈论着什么焦点话题,那一定是“转企改制”。因为这场令全国报刊业脱胎换骨、荡气回肠的改革巨浪,将使我们新闻出版行业焕然一新,将给我们民族文化产业带来一次质的飞跃。我想从这样几个方面来认识这个问题:1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发展大势从我国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形成,对外开放日益深入,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体制环境、社会条件、传播手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而我国的文化体制还远远落后于改革进程,事实上已经

3、成为市场经济海洋中的一个孤岛。经济与文化呈现出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现象,发展步伐和节奏不协调。从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来看,目前我们已经成为举足轻重的政治大国和经济大国。但是,我们媒体的发展水平以及媒体的国际影响力与我们大国的地位相去甚远。在许多重大事件面前,我们没有舆论话语的主导权( 新闻) ,我们的文化产品进入不了人家的视野( 电影) ,我们的精神文化成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出版物) 。从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来看,特别是考察那些】0 新闻出版界巨头、巨无霸的发展历程,可以说全部是以企业化的方式生存、以市场经济的手段发展。信息社会发展到今天,信息的传播状况和水平已经深刻地影响着时代发展的步伐。如

4、果再不尽快推动新闻出版生产力有一个较大的提高,我们有被历史淘汰的危险。因此,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的概念,并且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十七大进一步提出,要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和传播手段的创新,要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等等。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2 0 0 3 年7 月,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大幕正式拉开。国外有的媒体称之为“破冰之举”。六年来,通过局部单位、局部地区试点先行,通过联合重组、公司化改造、上市融资等一系列市场化的方式和手段,文化体制改革取得了

5、许多实质性进展。目前包括报刊业在内的整个文化体制改革都在按照中央拟订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因此我认为,我们思考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问题,必须从现实出发而不能从幻想出发,必须从国家大局出发而不能从本位主义出发;必须抱以积极投入的姿态而不能消极观望。应该勇于面对新生前的阵痛,用我们浴火重生、蹈海弄潮的豪迈气概,去迎接风雨后的彩虹、迎接化蛹成蝶的辉煌12 关于出版社转企改制的基本情况在中央制定的改革目标中,新闻与出版的改革是并行的;在具体工作部署上,把出版社的改革放在了第一步。二十天前( 5 月2 1 日) ,在北京京西宾馆召开了“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中央政治局委员、

6、国务委员刘延东主持会议,中央政治李建臣:关于我国报刊业改革与发展的思考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讲话,明确要求全国出版社除4 家保留事业体制外,必须全部按时间表转制;要通过转企改制整合出版资源、优化产业结构。云山同志原话是“总的思路可以概括为三个一批,即做强做优一批、整合重组一批、停办一批。”新闻出版总署柳斌杰署长在这次会议上讲了话,对出版社转企改制的工作做了具体部署。柳斌杰署长的讲话内容丰富,具有很强的指导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其中至少传递出这样几个方面的重要信息:1 时间要求。对于列入2 0 0 9 年转制名单的出版社,要求8 月底前报送转制方案;对于列入2 0 1 0年转制名单的出版社

7、,要求2 0 0 9 年底前报送转制方案。转制方案经审核批准后才能实施。到2 0 1 0 年底仍不能完成转制的出版社要给予注销。2 转制方向。转制后的出版社要抓住这次机遇推进联合重组,推进公司制股份制改造,重构中国出版业的新格局,推动中国出版业的航空母舰和战略投资者早日诞生。斌杰署长对江西出版集团与和平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与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进行的战略重组,对江苏和海南、四川和贵州发行业的跨地区兼并重组给予了高度评价;对1 1 家出版、发行、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市融资2 4 0 多亿元给予了高度评价。3 优胜劣汰。要撤消或注销一批管理不善、方向不清、业务不实、经营无力的出版社。对于资不抵债、

8、方向不正、管理不力、主管单位不想再办的出版社,要给予撤消或托管。4 制定规程。总署5 月上旬下发了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转制工作基本规程,明确转制方案的内容要求、报送审批程序以及转制工作中的有关工作要求,指导、规范出版社转制工作。5 集中培训。总署从6 月初开始对出版社领导以及人事、财务等转制骨干的部门和人员分批次进行集中培训。6 落实政策。总署组织协调有关部门落实中央办公厅 2 0 0 9 1 6 号文件和国务院办公厅E 2 0 0 8 31 1 4 号文件以及中宣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以及新闻出版总署自身的相关文件中提出的各项政策。例如:资产政策;财务政策

9、;人员政策;税收政策;行政关系;退出政策。斌杰署长的讲话还有许多重要内容,这里不再一一赘述。从出版社转企改制的操作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在推进转企改制的问题上,中央的要求是清晰和明确的,政策是配套和到位的,部署是系统和全面的,步骤是有序和规范的,态度是严肃坚决的。报刊社的转制与出版社的转制有许多共性,其指导思想是一致的。因此,出版社的转制情况基本上可供我们借鉴。也可以说出版社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甚至等不到明天。3 关于报刊业转企改制的基本脉络目前全国公开出版的报刊数量大约在1 2 0 0 0 种左右,六年来组建报刊集团的有5 1 家,已经完成转制的有1 0 0 0 余家。总体上转制工作还没有全面

10、铺开。关于报刊业转制的路线图和时间表,目前能够在文件中寻到根据的,仍然是2 0 0 8 年6 月斌杰署长在全国新闻出版局长工作会议上强调过的“三年三步走”:“即国有企事业单位主办的报刊在第一阶段完成改革,第二阶段是改革行业协会等社会团体主办的报刊,第三阶段是部委所办的报刊。力争三年建立起新体制的基本框架,完成重塑市场主体和培育战略投资者、实现科学发展的任务。”但是从另外角度参考出版社改制的进程,我认为也不排除加快报刊业转企改制步伐的可能。据了解,总署很快就会公布保留事业体制的报刊社名单。从出版社只保留4 家( 人民、民族、盲文、藏学,占0 6 ) 事业体制情况看,报刊社保留事业体制的数量可能非

11、常少。而且有出版社转企改制的经验,推进报刊社转企改制的速度可能比预想的要快。轻车熟路、照此办理就是了。通过转企改制,来整合出版资源、优化产业结构,是深化改革的基本目的。那么对于1 2 0 0 0 种报刊中的绝大多数,恐怕都要认真思考自己在这次大洗牌中何去何从了。自己应该属于“三个一批”中的哪一批?属于做强做优的那一批? 你优在哪儿强在哪儿? 你有自立门派、独闯江湖的规模和实力么? 你有赖以健康发展、快速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么?属于整合重组的那一批? 是你去整合人家还是被人家整合? 你愿意被谁整合? 整合后你的前途究竟在哪里?属于停办的那一批? 我预测,肯定会有相当数量的期刊因为各种原因

12、停办。1 1评价与管理4 关于中国保险报转企改制的点滴体会中国保险报社是我国文化体制改革进程中报业领域第一家整体进行股份化改造的试点单位。四家股东是: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中国人寿保险( 集团) 公司、中国再保险( 集团) 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畅想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共注资1 个亿。2 0 0 5 年4 月1 8 日“中国保险报业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当时宗源署长和保监会主席吴定富亲自揭牌,石峰副署长代表总署致词,称“中国保险报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是中国行业报体制改革的一次重要尝试,也是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一个新进展”。经过三年多的摸索和实践,中国保险报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逐渐找到

13、了自己的位置,也找到了适合自己生存和发展的模式。我们有这样几点体会:1 对于经营性报刊,转企改制是必要的和可行的。转企改制是手段,解放和提高新闻出版生产力是目的。转企改制主要是解决事业体制没有资产核算、出资人不到位、所有权和经营权不清晰、责任和权力不明确、运营机制不科学、劳动生产率低下、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不足等一些束缚生产力发展的问题;要解决的是有资源没能力、有能力没资源、要活活不好、要死死不了的问题。转企改制的实质在于调整生产关系,它不会改变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基本原则。股份制是一个被人类历史证明了的、对于推动社会生产、创造社会财富、具有科学稳定高效等特点的生产组织形式。经营性报刊单位依

14、照公司法的要求,实行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真正作为市场经济的独立主体而生存和发展,是完全应该的,也是非常必要和可行的。2 对于行业媒体来说,要实现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必须依托一个有发展潜力的行业。保险问题不光涉及到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也涉及到1 4亿人中的每一个人;不仅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和长治久安。1 2 我国保险业目前的发展速度远大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但相对于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我国的保险业才刚刚起步,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跑马圈地的阶段,具有十分巨大的发展空间。按照国际保险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我国保险业目前这种强劲的发展势头至少还要保持数十年

15、。中国保险报作为全国保险行业唯一的一份报纸,在引导舆论方面具有权威的、不可动摇的地位,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我们报业公司目前的经营收入仅占全国保险业宣传费用的0 5 。这一方面说明我们的经营工作还很粗放,很不到位;同时也说明我们的发展空间还十分广阔。3 新闻出版总署要求我们,在完成整体股份制改造之后,还要进一步深化改革。要通过吸纳更多的报刊资源和多种形式的媒介资源实现立体化、集约化发展;要通过兼并、重组、并购、上市等方式,广开融资渠道,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实现以资本扩张带动业务扩张、规模扩张和效益扩张,把中国保险报业股份有限公司建设成为具有一定资源集中度、占据优势竞争地位的现代保险传媒集团,建设成为我国保险业的信息中心和集散地。对此,我们深感责任重大。虽然我们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向书刊出版、网络出版、数字出版、培训、会展、咨询以及电视节目等相关领域进行了渗透和拓展,但总体上还处在试水阶段,做得还远远不够。面对我们宏伟的发展远景,在政策层面上已经不存在任何障碍,就看我们在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形势下,能不能抓住这个难得的历史机遇乘势而上,实现跨越式发展,以优异的成绩来报答这个伟大的时代!真诚地希望与大家加强合作。随时欢迎大家到中国保险报业股份有限公司做客。作者简介李建臣。中国保险报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中国保险报社社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