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中国古代神话的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2178067 上传时间:2018-06-01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1.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激活中国古代神话的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激活中国古代神话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激活中国古代神话的(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周刊江18悦读2017年11月10日星期五 责任编辑 肖欣 版式编辑 周鑫投稿邮箱: 章杰还记得东荒俊疾山的素素吗? 还有 昆仑虚的战神墨渊, 青丘之国的九尾狐 白浅2017年, 电视剧和同名电影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相继播出、红极一 时, 再一次证明了网络文学IP的神奇魅 力, 也把一个神奇瑰丽的神话世界展现 在了观众眼前。剧里人物活动的俊疾山、 昆仑之虚、青丘之国等等地点,毕方鸟、 九尾白狐还有害得万人迷的夜华君、失 掉一只胳膊的梼杌凶兽等等“ 神奇动 物”,在 山海经里都有据可查。然而,碎 片化的点缀终究无法让人拼凑起神话的 完整图景, 它们离真正的古代神话到底 有多远?在将古代神话资源娱乐

2、化、产业 化加以消费的同时,它们激发了什么,又 消解了什么? 古代神话于我们今人的文 化和精神生活,除了猎奇、装点、娱乐以 外,还有什么样的意义? ? ? ? ? 在北京大学出版社新近推出的 诸 神纪中,作家严优对这些问题交出了自 己的一份答卷。在严优看来,古代神话不应该是精神创可贴、 文化燕窝汤, 而是 “ 包含一切文化本原基因的骨髓干细胞, 是所有表达的元表达, 是所有意义的元 意义,是所有结构的元结构”。 神话不仅 原生性地表达着民族精神中最稳固最 恒定的部分, 承载一个民族一脉相承的 文化基因;也和 “ 人类内心底层的问题, 人类内在的奥秘”相关。 在 诸神纪里, 无论是“ 垂死化身四

3、肢五体为四极 五岳”的创世大神盘古,在 “ 四极废,九州 裂”的情形下 “ 炼五色石以补苍天”的大 母神女娲,还是 “ 尝百草之滋味一 日而遇七十毒”的神农氏, “ 诛凿齿,杀九 婴上射九日”的大羿,都体现了一种 不畏艰险、 为人类福祉而自我牺牲的悲 剧意味和崇高之美。可以说,这种不畏艰 险的生存意志和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正是中华民族之魂。 与在史家和儒家典籍中被历史化 的温文尔雅、 “ 伟光正”的诸神形象不同, 诸神纪里描绘的上古诸神大多充满野 性之美和伟岸之力: 喜欢追着自己尾巴 跑的混沌、半人半蛇的女娲、人首豹尾的西王母、 铜头铁额的蚩尤这些朴野 的形象和他们身上那种气吞山河、 震天 撼

4、地的力量, 体现了先民汪洋恣肆的想 象力,对自然、生命、神性之力的崇拜和 讴歌, 对在科技文明的重压下生命力日 渐委顿的现代人, 这些不啻为精神的解 毒剂;而通过作者的 “ 掰扯”,上古神话当 中所体现的中国智慧也得到了生动而 又不乏深度的呈现: 混沌神话所体现的 中国人混融无间的宇宙观、 上古神树的 故事背后体现的中国人万物有灵的自 然观、南楚大司命神话背后体现的 “ 方生 方死,生死一体”的生命观等等,对深陷 环境危机、资源危机、伦理危机的现代社 会,都是可资借鉴的精神资源。 可以说, 中国古代神话拥有高远而 深刻的文化内质和精神内涵, 理应成为 一种优秀的国民教育资源,然而,迄今为 止,

5、 优秀的神话教育、 普及作品屈指可 数。一方面这是认识不足所致,另一方面 也与中国古代神话自身碎片化、 不成体 系的存在形态有关。此外,深奥难懂的古 汉语也往往使普通大众对其敬而远之。怎样让普通读者亲近神话、 体会到神话 内涵的精神?在 诸神纪里,严优以接近 “ 谱系化”的逻辑方式对杂乱的上古神话 进行了系统的归类, 从总体框架上为读 者了解中国神话世界建构了一个清晰 的、富有逻辑的顺序,而且涵括的内容更 加广泛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神话 也在这一框架中得到了一定的展现。 诸神纪还对古汉语神话的现代重 述和解读进行了可贵的尝试。 书中的每 个主题都包含几个板块, 其中“ 故事文 本”是作者体系化后

6、重述的神话故事,活 灵活现又述之有据。“ 掰书君曰”则是对 故事的解读和阐释, 妙趣横生又不失学 理。全书随处可见作者灵动、俏皮和时尚 的用语,当代读者一点也 “ 不隔”。 “ 即便我们迷失本心、找不到方向, 神话始终 为人类提供 ( 着)返归自身的 航向与能力 ( 叶舒宪)。 ”愿神话永远成 为滋养我们生命的 “ 厚土”,这是 诸神 纪作者美好的心愿。 (诸神纪 严优 著 北京大学出版 社出版)幽林石子拿到批评家、 诗人吴投文新近出版的诗集 看不见雪 的阴影 , 放在手中有一种沉甸甸的感觉, 这是一本有分量 的诗集。 这种分量包括生命焰火的分量, 也包括承载天涯 的分量。 这些精美的诗歌都是

7、吴投文精心选择的, 是他思 想的灵光与歌唱。 读他的这些诗, 我们能读出生命中美的 尺度, 也能读出爱的容颜与背影。 他的诗深沉、 诡异, 充 满人生哲理。 他善于把握释放情感的力度和尺度, 文字内 核的起爆力很强, 有成熟的儒雅之美, 也有坚韧的阳刚之 美。 一首诗可能就是作者生活中的一滴水, 一个涟漪, 或 清澈, 或混沌。 但只要说出了, 我们内心释然, 有莫名的 轻松感。 这样的情感便成为灵魂的纸张, 成为精神文化的 沃土, 于是创作就成为一种艺术享受。 吴投文的诗歌在纯粹 的基石上添加了多层面的智性表达,思想迂回,想象奇特。 他 的诗中有表现社会生活或人性阳光、温暖、灿烂的一面,也常

8、 抒发内心苦痛、伤感及无奈。 他善于深挖人性细小的一隅,掏 出沉重、混浊而充满异味的某种东西。 吴投文的这本诗集中, 优秀诗歌较多, 空白 雪雁 山魅在读者中引起了较大的 反响。 吴投文在 空白 中写道: “ 我对空白有一种洁净的 癖好/我喜欢一本书中/突然出现的一页空白/这一定是为我 预留的信仰/我在前世的日记中/留下一页空白/里面埋着我 的一生/这一定是为我预留的贞操”, 诗题“ 空白” 是一个装 满了失落的名词, 同时也盛放着丰盈的远方。 人们可以为 一次“ 空白” 而满怀探索的意志, 也可以在无数次失败中, 把它作为下一个目的地。 吴投文笔下的“ 空白”, 孤独而不 寂寞, 清幽而不阴

9、暗。 没有被生活中的尘烟蹂躏过, 坚守 少年一样的洁白, 用清泉灌溉辽阔的生活, 呵护着奇妙的 灵魂之花。 空白之处的花朵, 它就在一本书中盛开, 芬芳 里的词汇散发生存的美好意义。 这一页空白之壤, 花瓣已 在人世的繁华中向每一个方向独唱, 也在深厚的根基中飘 摇。 诗人覆盖黑色的阴影部分, 使多数人沐浴于阳光中, 情感至清至纯, 心灵丰盈而富足。 一个人的影子生涯 也是深受读者喜爱的一首。 这 首诗体现了作者现实生活中的一种沉重、 疲惫与无奈感, 诗中充满对一种简单、 纯净与安稳生活的向往。 诗中数次 出现“ 影子” 这个意象, 这是作者自我形象的缩影。 影子 需要灵魂的放逐, 而身体被俗

10、世的囹圄捆绑, 呈现一个疲 惫、忧伤的挣扎时的背影。 于是,诗人期望去远方,给心灵一 个更大的空间,给灵魂一个栖息地,这是最好的归宿。 因为 近处的生活 “ 放纵”而 “ 贫乏”、 “ 无法达成默契”,于是,诗 人向往远方,在旅途上找回自己简单、纯净、安逸的影子。 在 俗世的肉身与影子之间,出现了巨大的空间,也就是 “ 我”和 身体之间的距离。 身体在尘世的搅扰中, 寂寞地行走, 而 “ 我” 保持爱与热情, 与天使同行, 并对土地说出生存的真 相。 吴投文用汉语汁液提炼生活的功力是很强的, 他的诗 歌语言娴熟、 精练、 充满个性, 且生活现场感浓烈。 他的 精品之作音韵自然流畅, 不乏诸多发

11、光的诗句, 能给读者 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我发现, 他对每一首诗的创作都要求 很高, 真正以我手写我心, 文字间流露真诚的情感, 也有 淡淡的忧伤。 (看不见雪的阴影吴投文著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 版)刘美玲闲翻谈美书简,关于美学的知识 理论走马观花地看, 印象深刻的是作者 单刀直入、敢于批判的精神。 用朱光潜先 生的话来说:“以一个年过八十的老汉还 经常带一点火气,难免要冒犯一些人。 我 实在忍不下去啦! 请原谅这种苦口婆心 吧! 让我们振奋精神,解放思想,肃清余 毒,轻装上阵吧! ” 谈及研究美要从现实生活出发,还 是从抽象概念出发,朱光潜着实“坑”了 老友一把。 友人寄来美的定义及解说,

12、内容涉及美的定义、解说、附记、声明,洋 洋洒洒下笔万言, 加上自我调侃:“以上 美的定义, 无非自己在美学研究长途中 的一个小小暂时纪程而已。 以后于其 视为绊脚石时,自己或旁人,都可以而且 应当无所爱惜地踢开它! ”类似这样的自 谦之语可谓稀松平常,作为朋友,似乎也 该不吝溢美之词。 可朱光潜呢? 面对一份 大堆积木、缺乏实例、毫无情感的文稿, 他来了一个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这里的 惊叹号是文中唯一的动了一点情感的地 方,表现出决心和勇气,但你的定义以及 你得出定义的方法正是你的绊脚石。 你 如何处理这块绊脚石,且观后效吧! ”以 惊叹号回应惊叹号,批判之精神如针尖, 如麦芒,一览无余。“

1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 行之” 讲的是治学修身的方法, 加一个 “批判之”, 亦未尝不可。 就做学问而言, 敢于批判或接受批判都是底气充沛的表 现! 朋友汪主席说:“参加小说高研班那 会,同学们双手捧着文稿,挨个敲门,逢 人便称请恶毒攻击! ”“知己知彼,百战不 殆。 ”攻击的前提是对作品的充分解读, 不把文稿读通、读懂、读透,怎敢挑刺? 挑 出刺后不来一番周密的佐证, 如何使人 信服? 既指出弊病, 必得给出一剂 “良 药”,方是正理。 如此批判是对作者莫大 的尊重,更是做学问该有的精神。 新媒体时代, 发表作品不再是名人 大家的专利, 各式公众号、 软件不设门 槛,坐在家里,写

14、些东西,标配几张美图, 后附高大上的个人简介,动动手指,发朋 友圈,人人点赞,个个鼓掌。 诚然,赞美之 言轻飘飘、软绵绵,入耳兼入心,可除了 三分钟的热血膨胀、激情燃烧,又能留下 什么呢? 而诤言直谏犹如一记警钟,使人 警醒,引人深思,沉郁过后,振作精神,去 打磨惨淡的稿子。 当下, 互联网成为新兴舆论载体,一 众网友针砭时弊,各抒己见,在碰撞出思 想火花时,亦不免唇枪舌剑。 我们享受了 话语权带来的畅快,就该避开偏颇,缜密 推敲,让批判成为一种精神,化作前行路 上的不竭动力。人五人六张发财 著 岳麓书社作者在嬉笑怒骂间, 为您讲述耳 熟能详的历史人物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文章一如既往 的 轻

15、松 、 诙 谐 、 幽 默 , 数十万字的史料转换成两三千字的文 章, 使众多的历史人物跃然纸上, 更 加有趣有料。中国故事绘冯健男 著 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著名绘画大师冯健男先生,从山 海经淮南子以及民间传说选取中国 神话故事中有代表性的故事,历时30余 年创作了中国故事绘系列图画书,本辑 包括 取火种神鱼驮屈原九色鹿 神农鞭药精卫填海。所谓好玩的事, 我再也不做了 美大卫福斯特华莱士 著 湖南文艺出版社本书收录了美国作家华莱士的7篇 非虚构经典作品。 从电视到网球, 从 后现代文学理论到搭乘豪华游轮的七 天七夜加勒比游, 华莱士以惊人的语 言游戏和深沉的哲学思考, 为世人描 绘了光怪陆离的生

16、活, 以及我们内心 的迷茫和孤独。朱小平施亮新出随笔集 吃的风度,专谈肴食,摇曳多姿, 趣味盎然,也引人入胜。其文讲究考据,文史性甚强。其母 擅烹调,文中记钱钟书夫妇等曾赴家宴,读来状如亲临, 类世说新语意味,已不是仅仅谈肴馔了。 施亮考证铺陈,兼及小吃面品,可见腹笥之博,是下 了一番工夫的。 他是写小说的, 他不是以专家口吻写成 文章,其生动、其笔致,颇具掌故性。 吃的风度也谈及文 人与美食结缘,古已有之。如苏东坡、李渔、倪云林、张岱、 曹寅等等,也不乏食单传世。 我读清末史料,很惊讶著名 的 “ 清流派”翘楚张佩纶居然还自撰食谱。 这位大战略思 想家一生以 “ 搏击丑类”为己任,但在马关战败被革职后 娶了李鸿章最宠爱的女儿为继室, 隐居南京。 除与夫人 小酌、煎茶、赌棋、读画、谈史外,夫妇俩还合写了一本食 谱。 过去有一道菜肴名 “ 李鸿章杂碎”,施亮文中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