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课文复习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42176607 上传时间:2018-06-01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册课文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六年级下册课文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六年级下册课文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六年级下册课文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六年级下册课文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册课文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课文复习(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下册课文复习六年级下册课文复习1、 文言文两则一、教材解读1课文简说。学弈选自孟子告子。通过写弈秋教两人下棋的事,说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的道理。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敢于提问,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孟子是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人。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家大师,被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全书分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等七篇。本文选自孟子告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

2、派的创始人。他的一生言行被他的学生编成论语一书,流传于世。2、课文赏析学弈(学弈(y)1弈秋2,通国3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4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wi)弈秋之为听5;一人虽听之6,一心以为有鸿鹄(h)7将至,思援8弓缴(zhu)9而射之。虽与之10俱11学,弗(f)12若之矣(y)13。为14是其15智弗若与(y)?曰:非然也。注释:1、本文选自孟子告子。孟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思想和言行。弈:下棋。2、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3、通国:全国。 4、诲:教导。 5、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6、之:指弈秋的教导。 7、鸿鹄:天鹅。 8、援:引

3、,拉。9、缴:古时指带有丝绳的箭。 10、之:他,指前一个人。 11、俱:一起。12、弗:不。 13、矣:了。 14、为:因为。 15、其:他的,指后一个人。两小儿辩日两小儿辩日16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17,问其故。一儿曰:“我以18日始出时去19人近,而日中20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21日中则如盘盂(y)22,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cng)沧凉凉23,及其日中如探汤24,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25也。两小儿笑曰:“孰(sh)为汝(r)26多知27乎?”注释:注释:16、本文选自列子汤问。17、辩斗:辩论,争

4、论。 18、以:认为。19、去:离。 20、日中:正午。 21、及:到 。22、盘盂:盛物的器皿。圆者为盘,方者为盂。23、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沧沧:寒冷的意思。24、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意思是天气很热。汤:热水。25、决:判断。 26、汝:你。 27、知:通“智”。3、.理解句子。(1)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而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3)孰为汝多知乎?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本句采用反问的句式,表现出两个小孩的天真可爱。4、学弈中的“思援弓缴而射之”的正

5、确停顿是“思/援弓缴/而射之”;“为是其智弗若与?”要读出反问的语气;“曰:非然也”应该读出肯定的语气。5读了课文,你对文中的人物有什么评价。如,两小儿辩日中,两小儿喜欢探索,精神可嘉;两小儿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结果就不一样;孔子能正确地对待小儿提出的问题,不知为不知,实事求是。2 匆匆匆匆一、教材解读1课文简说。本文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2词句解析。(1)对句子的理解。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

6、返呢?用排比的句式描写燕子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有再青的时候,桃花有再开的时候,在描绘的春景之中,表明大自然的荣枯是时间飞逝的痕迹。“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念。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作者运用极新奇巧妙的比喻,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极小极小的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浩瀚的大海。日子显得多么的渺小,消逝得那么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作者用一系列排

7、比句描写人们日常生活的细节洗手、吃饭、默思,“日子从水盆里过去”“日子从饭碗里过去”“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以细腻而独特的笔触,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经意中来去匆匆。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作者把自己八千多日子的流逝作了高度的概括,使时间匆匆而去的形象化为“如轻烟”“如薄雾”,比喻独特,联想新奇。轻烟、薄雾瞬息被“吹散了”,被“蒸融了”,日子就是如此稍纵即逝。作者用全身心去感受时光的流逝。(2)对词语的理解。确乎:的确。涔涔:汗流不止的样子。潸潸:流泪不止的样子。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游丝:蜘蛛所吐的丝,飘荡于空中,故称游丝。2抓住课文开头和

8、结尾的设问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采用设问的句式,抒发自己强烈的情感。作者提出,“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问而不答,而答案隐含其中,目的是引起人们的深思,唤起人们珍惜时间的意识。文章还采用了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突出对时间来去匆匆的惋惜和无奈的强烈情感。3课后第 3 题仿写,写几句话。可用“的时候,日子”的句式,结合生活实际进行仿写。如,“聊天的时候,日子从嘴边过去;玩耍的时候,日子从手里过去;看电视的时候,日子从屏幕上过去。”体现对文本语言的理解、积累和运用的学习过程。4本文运用了排比、设问、拟人、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6“阅读链接”的明日歌是清代钱鹤滩著名的作品。这首诗短小精悍,节奏明快,音

9、韵和谐,寓意深长,是对课文学习的拓展。可以让学生边读边思考,明白“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的道理,进一步增强珍惜时间的意识。五、相关链接1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1948年 8 月,拒绝接受美国的救济粮,因贫病在北平逝世。匆匆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散文名篇,均以诗意盎然著称于世。代表作有诗集雪朝(与人合著)、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洲杂记你我等。解放后出版有朱自清散文集朱自清诗文集等。3、桃花心木、桃花心木一课文简说。桃花心木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是我国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我们学过他的和时间赛跑。这篇文章语言朴实流畅、寓意深刻。作者

10、借树苗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长,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二、对句子的理解、奇怪的是,他来得并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这句话写种树人的奇怪做法。有两点奇怪:一是来的时间不确定,隔三差五,或十几天来一次;二是浇水的量也不确定,时多时少。这句话为后文作者探明原因作了铺垫。 、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这里的“不确定”是指生活中不可预料的一些坎坷、曲折、磨难。只有经得起生活中

11、风风雨雨的考验,才能成为坚强的人、有作为的人。、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因为种树人来的目的就是让树木适应环境,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经得起风吹雨打的锻炼,学会自己在土地里找水源,深深扎根,茁壮生长。如种树人所愿,现在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说明他种树成功了。二、对词语的理解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其中的道理。文中指桃花心木的枯萎使人不明白原因。 从从容容:非常镇定,不慌不忙的样子。文中用来形容种树人对树苗的生长了解非常清楚,对树苗的枯萎一点儿也不惊讶和慌张。语重心长:言辞诚恳,情意深长。文中用来形容种树人的说话,表现出对人的真诚恳切和情意深长。三、填空三、填空1、树的生长“

12、不确定”指老天下雨,种树人浇水没规律。人生活的“不确定”指生活中不可预知的坎坷、曲折、磨难。桃花心木在不确定中寻找水源、拼命扎根,就能长成百年大树,显示出勃勃生机。人在不确定中生活,经历风雨和磨难就能成为意志坚强有所作为的人。树似人,人如树,这篇文章是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2、.表达文章主旨句子是“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有经得起生活中风风雨雨的考验,才能成为坚强的人,有所作为的人。6 北京的春节北京的春节一课文简说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过春节,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

13、的风俗习惯。本文作者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用他那如椽的大笔、“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本课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文章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1)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2)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招待客人,小孩逛庙会。(3)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课文对除夕、大年初一、元宵节三部分写得详细,其它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的好处是:点面结合、主次分明、印象深刻。本课突出的表达方法是以时间为顺序,有详有略。二、词句解析。(1)对句子的理

14、解。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农业展览会”指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的品种很多,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开展览会。作者用了“打比方”的表达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北京春节熬腊八粥这一民俗特点。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从第一句话可充分感受到“除夕真热闹”。透过“万不得已”“必定”等词语,可以体验到人们多么重视除夕夜“吃团圆饭”,这里饱含着浓浓亲情,浸润着传统美德。按照老北京的习惯,年三十晚上不能睡觉,要痛痛快快地玩一宿,这叫“守岁”。“守岁”有两重意义:岁数大的人在除夕之夜

15、守岁有珍惜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则是为了给父母延寿。品读这些句子,不仅了解北京的春节习俗,还要深入领悟传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处元宵如同南方的“汤圆”。“除夕真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一个高潮;初一拜年、逛庙会,虽“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但同样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二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集市上卖元宵、家家户户吃元宵,这是春节的第三个高潮。一个“又”字,表现出作者在结构文章、统筹内容上的匠心独运。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这句话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残灯:花灯逐渐少了、熄灭了;末庙:庙会的最后一天。从正月初一人们就开始逛庙会,正月初五又到处张灯

16、结彩闹花灯,到了正月十九,花灯逐渐少了、熄了,庙会也到了最后一天,隆重、热闹的春节结束了。十九天“美好快乐的日子”竟然“一眨眼”就过去了,作者恋恋不舍的心绪跃然句中。这个句子还与课文的首句“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2)对词语的理解。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也兼指正月初一以后的几天。俗称“过年”。腊月:农历十二月。初旬:每月的第一个十天,也称“上旬”。小年:农历中的节日。在腊月二十三日,旧俗在这天祭灶。除夕: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夜晚,也泛指一年最后的一天。庙会:设在寺庙里边或附近的集市,在节日或规定的日子举行。娴熟:熟练。元宵:农历正月十五日夜晚。因为这一天叫上元节,故晚上叫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