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真值正名的根据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2170781 上传时间:2018-06-0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为真值正名的根据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为真值正名的根据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为真值正名的根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为真值正名的根据(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为真值正名的根据为真值正名的根据史锦顺为真值正名,是为误差理论平反的基础。昨天查到网上测不准关系正释一文,是我国理论物理学家何祚庥院士写的,文中引用了量子理论中不确定度原理的创始人海森堡的原话。可知,当前的测量不确定度理论的创造者们,误解了愿意。为真值正名、为误差理论平反的主张,原来竟有如此强大的后盾,请看何氏文章。“测不准关系”正释 编者按:量子力学乃现代物理学两大台柱之一,其数学结论在经过无数的严密实验检验后表明是正确的,并得到了公认。我们熟悉的许多高技术产品如电子计算机、人造卫星、核武器,均离不开它。但是量子力学的不少术语和数学结论的物理意义却是极难理解和接受的,其中“测不准关系”问题

2、又是核心,提出相对论并对量子论的早期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的现代物理学之父爱因斯坦,直到逝世也没有从观念上接受它;而当今许多从事物理研究的人则在理解上也往往出现错误。在此,特请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何柞庥先生对“测不准关系”作一正释。 “测不准关系”是量子力学的基本内容之,是微观粒子“波粒二象性”这一特点所导致的必然结果。由于微观粒子具有波动和粒子两重性,所以它并不同时具有确定的坐标和动量;这些量分布在某些平均值的附近,对平均值有一“涨落” 。量子力学创始人之一、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首先注意到,坐标涨落与动量涨落的乘积等于一个确定的数(普朗克常数)。海森堡曾给出两种不同的推导。一种

3、推导是直接来自粒子所具有的“波粒二象性” ;另一种推导来自量子力学的数学公式及其几率解释。这两种推导所涉及的,只是粒子本身所具有的特性,而和测量与否无关,更和仪器的具体性能无关。例如按测不准关系,电子将不会固定在氢原子核或质子上,因为这时如果座标涨落为零,那么相应的动量涨落便是无穷大!量子力学之所以能解决卢瑟福的原子行星模型的困难,就是因为这一测不准关系禁止电子停止在原子核或质子上。氢原子的存在至少有 100 年的历史,而人类的出现才 300 万年,至于科学仪器,则只有 400 年。这就是说,氢原子所具有的上述特性,是与人无关的,更与仪器无关。2对于测不准关系有许多误解,最通常的误解便是认为它

4、是测量过程对微观粒子产生干扰而导致的结果。需要指出的是,测量的确在许多情况下会干扰粒子的原来状态,但并不是必然干扰粒子的原来状态,这要看测量什么物理量,用什么方法去测量。测量引起干扰的典型一例,是海森堡所讨论过的 射线显微镜的理想实验。在这一实验中,对电子的位置的精确测量,将引起动量的不确定性,而对动量的精确测量就引起位置的不确定性。但是海森堡这一分析只能说明测量不能超越测不准关系,测量将能发现有测不准关系。至于测不准关系产生的原因,却不能归于测量行为。 射线显微镜会发现电子必然满足测不准关系,原因就在于光子也满足测不准关系。所以,使用 射线对电子的位置进行测量,不能期望这一测量能超越测不准关

5、系。有人认为测量所引起的干扰,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对测量的精度的限制。这是极大的误解!海森堡就曾明确指出:“测不准关系所讨论的,是在量子理论中同时测量几个不同量的精确度问题。这一关系对单独测定位置或速度的精确性并无限制。所以,认为“干扰”限制了某一物理量的测量精度的无限提高,是错误的。 也许有人要问:测不准关系禁止人们同时并高精度地测出微观粒子的位置和动量,这会不会阻碍人们实现对微观粒子的认识的“完备性”?其实对于量子力学体系来说,只要高精确度地知道粒子在空间的分布,那么通过傅立叶变换就能唯一且高精确度地知道它的动量空间的分布;反之亦然。这就是说,只要知道或者空间分布,或者动量分布,那么此认识已经是完备的指述了。“测不准关系”的英文名词是 Uncertainty Principle,直译是“不确定原理” 。这里毫无测量引起测不准的意思。由于历史上的误会,在我国却被译为“测不准关系” ,有些人望文生义而产生了误解。顺便指出,在德文、俄文的名称中也不具有“测不准”的含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