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导师制实践探究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2151761 上传时间:2018-06-0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导师制实践探究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高校导师制实践探究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校导师制实践探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导师制实践探究(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校导师制实践探究高校导师制实践探究摘 要:本科生班导师制是对目前高校辅导员管理体制的有力补充。结合我校机械系推行本科生班导师制的实际情况, 分析了班导师制在大学教育中的作用及意义,并对如何完善本科生班导师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本科生;班导师制;实践探索 所谓本科生导师制,是指由高校教师担任大学生的导师,对他们进行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导 师制可以为学生学习提供更大的自由空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导师不只是关心学生的学业,还要帮助 解决学生的品德问题和心理问题,根据每一个学生的不同个性进行培养,因此导师制对大学生德、智、体健康成长,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2、。 为了适应社会需要的机械学科高级应用型人才,我系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实际,于 2002 年试点开始试行辅导员管 理体制下的班导师制。即新生入学伊始,就选派具有讲师以上职称的专业教师担任一个专业班级的班导师,并于 2005 年全面推行实施。 1 基本做法 1.1 导师基本条件 本科生班导师制有别于研究生的导师制,在传统的研究生导师制中,导师是指导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活动,它要 求具备副教授等相应的技术职称资格,而本科生导师则不同。一般来讲,本科生导师原则上由讲师以上职称的专任教 师担任,要求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熟悉教育规律,熟悉本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结构特点,具 有专业学习指导能力

3、。同时,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兢兢业业的态度,乐于与学生交流的助教也可以作为本科生导师。 值得注意的是,良好的个人品质非常重要,德才兼备的导师才是最需要的。 1.2 导师的职责 本科生班导师制,要求导师的职责是全方位的,要真正尽到言传身教、教书育人的职责,对学生进行包括思想教 育、专业课学习、科研立项、专业实习、毕业论文以及就业方向的点拨。但导师不应该成为“保姆式”的,应该着重从 提高学生素质出发,从中寻找一些优秀学生、好苗子,连续培养,从学术上体现出来。另外,导师制在前后期会有变 化,在大一、大二时期导师较多地负责指导学生在思想、选课以及其他方面遇到的种种具体难题,大三、大四导师就 可以负责学习

4、方面的任务为主,在论文、就业方面多下功夫,体现“导师制”的过程化管理手段。导师首先必须了解这 个思路,才能够有的放矢,并且要处理好教学科研任务繁重和指导本科生的关系。 1.3 导师的聘任和管理 新生入学伊始,系部向教师提供学生专业班级对导师的需求,由教师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申报,系部根据申报情况 进行考核聘任,导师的任期一般为二年或四年。同时健全激励机制,实行“学生评师”制度,按学年组织学生对导师进 行问卷评价。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导师,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不负责任的,取消导师资格,视不同情况给予相应处理, 并记入教师年度考核档案。专任教师均有义务担任导师工作,凡要晋升高一级职称的专任教师必须至少担任二

5、年以上 的导师工作,并且考核必须合格。导师在受聘期间,享受导师津贴。 2 作用作用 2.1 稳固了学生的专业思想 专业思想是大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和学科的认识、理解和态度,是专业教育和教学的根本点和出发点。大学新生 没有清晰的专业意识,对于专业通常缺乏全面、系统的认识,甚至对专业产生困惑,这就极大地影响了专业情绪。而 过去只靠专业老师几次讲座加上辅导员的说教,不能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自从推行班导师制以来,班导师可以经常 与学生沟通,一对一的做工作,通过自身实际讲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们分别在 2003 年和 2005 年对 2003 级学 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在报考动机中急于解决就业问题的由 4

6、9.6%下降到 18.2;在对本专业认识调查中不喜欢本专业 的由 40.2下降到 15.8;在毕业后打算中只要解决就业问题的由 51%下降到 17.6。因此通过班导师加强对新生专 业思想教育,相对于过去是成效显著的。 2.2 优化了学生班级的学习风气 在过去的班级管理过程中,由于学生人数众多,辅导员在开展工作中主要依靠年级大会和专业学生会议来要求和 管理班级,而且主要依靠班级学生干部来自我管理。因此辅导员在日常管理中说教多,不能够照顾和关心到每个同学, 加之专业思想不稳定,学生就会感觉无所事事,因此玩电脑游戏、通宵上网的人多,期末考试不及格的人多,留级退 学边缘的人多,厌学的人多。而自从推行班

7、导师制以来,很多学生稳定了专业思想,明确了大学学习的目标,从而使 游戏上瘾和厌学的人大为减少,留级和退学的人大为减少(其中我们将 2003 级与 2001 级的学生进行了总体对比,中 途退学的学生 2001 级共有 8 人,而 2003 级仅 1 人) ,优化了学习风气。 2.3 增强了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导师制是一种能够充分展现大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敢于标新立异的教学制度,使学生强烈希望自己能在学习中不断学到新知识、产生新发明和创造,追求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学习潜能发掘,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它改变了过去学生的创造性被抑制,个性和能力都不能充分发展,难以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技

8、能优秀人才的弊 端。在导师制下,学生选择理想的导师和感兴趣的学习方向,有利于在教学活动中主动地学习,将过去的“要学生学” 变为现在的“学生要学”。导师拟定课题或者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提出课题由导师指导,使学生尽早了解学科前沿,知 道了什么是科研,怎么做科研。培养发现问题、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的 专业素质,弥补传统教学对大学生创新教育和个性培养的不足。 学校和我系根据学生科研申请情况划拨专项经费支持学生进行创新科技活动,每年面向全校学生进行一次科研课 题立项活动,我系每年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地区及省的各项学科竞赛活动,尤其是参加机械创新设计与制造大赛。 2005

9、-2007 年我系共有 72 项校级科研立项,资助经费 3.2 万元。在同学们的积极参与和导师们的精心指导下,近三年 来学生共计发表学术论文 7 篇,科技奖励 24 项。其中在 2005 年中南六省机械设计与制造创新大赛中,所选送的 5 件 作品,2 件和 3 件分获一、二等奖,获奖等级及数量居湖北省高校第二名;在 2005 湖北省机械设计创新大赛中,1 件、 4 件和 3 件作品分获一、二、三等奖;在 2006 湖北省机械设计创新大赛中,所选送的 8 件作品,1 件、2 件和 5 件分 获一、二、三等奖;并获大赛优秀组织奖,其中全省只有两所二本高校取得了一等奖,我校荣膺其一;在 2007 年

10、中 南六省机械设计与制造创新大赛中,所选送的 5 件作品,2 件、2 件和 1 件分获一、二、三等奖;2008 年的机械创新 设计大赛的作品正在设计制作中。 2.4 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导师们经常向学生介绍社会需求和择业考研情况,并以自身学历影响学生,使很多同学们在低年级就确立了考研 这一目标,同时导师以社会的需求和个人更好的发展来鼓励学生提高学历,并指导如何选择学校和专业报考硕士研究 生,如何复习考研课程等。大大提高了应届本科生的考研录取率。同时通过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科技创新,也培 养了学生的劳动观念、团队意识、社会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等,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增加一定

11、 的社会经历,促使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调整,减少学习盲目性,激发学习 兴趣,增强学生在人才市场上的就业竞争力。因此,自推行班导师制以来,我系的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 9598之间,而在推行之前只有 8090之间。3 建议建议 要扎扎实实地把本科生班导师制推行下去,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科发展动力,还需要根据学 生实际在制度的制订和落实上下功夫,也需要学校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在原有方案的基础上,建议在以下方面进一 步加强。(1)要进一步明确导师的责、权、利,建立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首先要加强对导师的动态管理和中期考评, 实行学工处、教务处、人事处

12、和院系联合考评,四方齐动,通过规范、科学、合理的考评制度使每位导师明确自己的 “责”。其次要“放权”于导师,导师应在学生的评先评优、奖学金、党员发展等方面享有一定的权利,甚至是一票否决 权。再次,要多层次、多角度体现导师的“利”,一是通过考评,对表现突出的及时表彰,总结经验并加以推广,并作 为评优评先的依据,二是对于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科研成果,要在各种考核、职称晋升中同样作为导师的科研成 果来对待;同样对于考评差的导师要及时帮助查找原因,并促其限期改正。在此基础上,拉开津贴档次,以激励导师 的责任感和上进心。(2)在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教师应起到主导作用。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同于理论

13、知识的学习,需要 通过教师在引导学生从事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逐步实现。实施中既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也要耐心引导、 训练学生在具有一定难度的课题研究中掌握创新思维的方法和技法。由教师提出课题并给予其相关的参考资料,教授 其关于资料整理、归类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可行性分析的目的确定对比方案,分析资料,并作出判断。 通过这种方法,学生能较快地掌握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方法,提出设计思路,并在活动中逐渐提高自己的创新能 力、设计能力。(3)要充分发挥教师、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在实践中,有的班级的参与比较被动,不愿意主动与导师联系, 没有长远打算,这些都使实施效果受到直接影响。实践证明,教与学双方的主动自觉、相互配合是班导师制取得成效 的保证。本科生班导师制是一种有效提高本科生教育质量和学生素质的教育方法,它可以弥补学校生源质量、教学基本条 件和师资条件方面的不足,对于学生专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参考文献1方赛迎. 本科学生导师制的制度完善探讨J. 教学研究,2006,(5). 2赵树果,史涛. 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和思考J.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3靖国安. 本科生导师制:高校教书育人的制度创新J. 高等教育研究,2005,(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