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2121226 上传时间:2018-06-01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赤峰市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赤峰市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赤峰市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赤峰市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赤峰市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赤峰市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赤峰市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赤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 年至 2010 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关键时期。科学地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对于统一全市社会各界认识,动员和凝聚各族人民的力量,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与基础“十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地区、各部门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国民经济摆脱了低速低效运行状态,实现了快速发展,为“十一五”期间加快发展奠定了基础。(一)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综合实力进一步提高。全市生产总值 2005 年达到 345.6 亿元, 五年平均增长

2、 16.2 %,增速比“九五”时期提高 7.8 个百分点,高于规划目标 6 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达到 7848 元,五年翻了一番以 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231.3 亿元,年平均增长 40%,五年累计 606 亿元,一批重点项目相继投产,有效地支撑了经济的快速发展。财政收入达到 31.5亿元,年平均增长 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7572 元,年平均增长10.5%;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2817 元,年平均增长 10.8%。(二)以农牧业产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为主线,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农 牧业通过推进种养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设施农业面积逐年扩大,养殖业比重明显上升,农畜产

3、品加工转化率不断提高。工业通过改革和调整,构建起新的产业框 架,形成一批新的增长点。第三产业形成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竞相发展的格局,有效地发挥了优化结构、促进增长、增加就业的功能。在城市新区、工业园区和一批 重点小城镇建设的拉动下,城镇化步伐加快,全市城镇化率由26.85%提高到 33.2%,中心城市和 9 个城关镇生产总值占全市的比重达到 40%以上。(三)生态和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加强。实施“生态立市”战略,五 年完成治理面积 1543 万亩,绿色屏障初具规模,生态环境整体趋于好转。水利建设力度加大,五年增加农田有效灌溉面积 153.5 万亩,达到 598 万亩,农 牧业

4、生产条件明显改善。交通建设了出区跨省公路干道,改造了一批县际、旅游、通乡通村公路,启动建设了赤大、赤通高速公路和赤大白铁路,通行能力和通达水 平明显提高。实施城乡电网改造工程,提高了供电质量和安全可靠性,为实现城乡同网同价奠定了基础。(四)改革开放不断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增强。农村牧区改革继续深入,国有企业改革攻坚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垄断性行业改革和公用事业的市场化步伐加快,粮食流通体制、行政管理体制、投融资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招商引资成效明显,经济社会发展的开放度不断提高。(五)科技、教育长足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科学技术推 广应用步伐加快。全市基本普及了初等义务教育,有 10 个旗县

5、区实现“两基”达标。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进一步完善。广播电视普及率和覆盖率明显 提高。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城乡文化日趋繁荣。体育、新闻出版、就业和社会保障、人口与计划生育等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十五”期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虽然取得明显成就,但也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小,结构不尽合理;工业化水平低,产业关联度和集中度差,经济增长点不突出;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支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资源总量不足、利用效率低;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高,解决“三农三牧”问题的任务艰巨;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基础设施仍然滞后;社会事业欠帐较多,改革开放任务繁重。二、指导思想和主要

6、目标(一)机遇与挑战“十一五”时期是我市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国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产业结构调整和消费结构升级进一步加快,为我市加快资源转换、培育发展优势产业集群带来机遇;国家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以 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等宏观政策,对我们加快发展形成有力的带动力。我市经济自身发展的累积效应日益显现,开始步入工业化初期阶段的加速发 展期,随着自治区公路、铁路、电网通道和我市一批重大基础设施的建成,赤峰的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日益凸显,为持续快速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在加快发展的进程中面临着周边地区对资源、资本、人才激烈竞争的挑

7、战,面临着先进地区发展更快的压力,因此,必须创新思路,抢抓机遇,奋发进取,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二)指导思想和主要原则“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深入实施生态立市、工业强市、科教兴市战略,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做大总量、优化结构,加快新型工业化、农牧业产业化、城镇化进程,财政收入达到 100 亿元,市区人口力争达到 100 万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建设和谐赤峰。“十一五”期间要坚持的主要原则: 一是“三化”互动,突出工业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各类生产要素向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流动,尽快建成一批重点工业项目,做大工业经济,

8、带动城镇化,提升农牧业产业化,实现“三化”互动、良性发展。二是扩大开放,借助外力发展。重点推进与东北、环渤海地区的经济融合,搞好产业和市场对接,加快资本、技术引进,借势做大互补性强的优势产业,加速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三是统筹城乡,推动协调发展。以城带乡,同步规划,在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同时,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逐步缩小城乡差距,让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四是遵循客观规律,实现持续发展。创新资源开发利用模式,转变增长方式,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节约利用资源,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五是以人为本,促进和谐发展。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完善公共服务,扩大就业,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加强物质文明、

9、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赤峰。(三)主要目标经济增长。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20%左右,按 2005 年价格计算2010 年达到 850 亿元;人均生产总值 19250 元,比 2005 年翻一番以上;财政收入按 2005 年财政口径年均增长 26%以上,达到 100 亿元。投资、消费、出口。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 22%以上,达到625 亿元,其中工业投资占 6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 18%左右,达到314 亿元;外贸出口总额年均增长 20%以上。区域发展。城乡区域发展基本协调,中心城市人口力争达到 100 万人,全市城镇化率达到 45%以上,社会主义

10、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基本形成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县域经济。生态环境和资源。生态环境进一步好转,森林覆盖率达到 35%以上,市区和重点城镇空气质量好于国家二级标准的天数达到 290 天以上,“三废”处理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明显提高,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 20%左右。社会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得到较快发展,年均人口出生率控制在 12.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4.5%以内,初步建立起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人民生活。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 13%以上,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 12%以上,按 2005 年价格分别达到 1400

11、0 元和 5000 元以上,城乡居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通过加快发展,努力把赤峰建成国内金属原材料基地,东北和华北地区的能源基地,面向国际国内市场的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北方草原文化旅游胜地,蒙东地区百万人口中心城市和蒙冀辽接壤地区的物流中心。三、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继续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以项目建设为重点,实行多 元投入,多种经济成分并进,加大企业的引进、联合与重组力度,盘活存量,扩大增量。做大做强冶金、能源、食品、制药工业;培育化学工业;发展纺织服装、皮 革皮毛、建材等加工业;开发非资源性工业,打造一批立市、立旗的大企业和大产业,提高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发展循环

12、经济,加速新型工业化进 程。2010 年,全市销售收入 10 亿元以上的工业企业达到 20 户,其中 50至 100 亿元的企业 5 户,100 亿元以上的企业 2 户。工业增加值达到 350 亿 元,年均增长 28%左右,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 41%以上。(一)建设国内金属原材料基地。强化探矿增储,推动资源整合,支持重点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关联度,尽快做大冶金工业规模。“十一五”期间,改造扩建现有矿山企业,新建一批大型采选项目;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周边地区以及俄罗斯、蒙古国的矿产资源开发;加速现有企业与国内外大企业集团的联合重组,实施一批钢铁、锌、铅、铜、锡冶炼扩建工程;开

13、发有色金属复合材料、新型合金材料,集中力量抓好产品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推进优势资源的转化增值。2010 年主要产品年产量:钢及钢材制品 300 万吨、锌 20 万吨、铅 15 万吨、铜 20 万吨、锡 5000 吨、钼万吨、黄金 6000 千克、银 400 吨、有色金属压延产品 10 万吨。(二)构筑东北和华北地区的能源基地。面 向市场,依托优势区位和资源,培育集通铁路、赤大白铁路、省际通道境内沿线能源产业带。推进绍根煤田开发和老公营子、红庙子等煤矿的改造,加快绍根、太平 地油田的勘探开发。突出发展电力工业,在建设元宝山电厂三期 4 号机组、赤峰热电厂四期工程、大板电厂、赤峰煤矸石电厂的同

14、时,实施一批城镇热电联产、大型 企业自备电厂项目,加紧元宝山电厂四期工程、林东电厂、克旗电厂、绍根煤田坑口电厂、红山电厂的前期工作。建设达里、赛罕坝灯 笼河百万千瓦以上的大型风电场,抓好小水电站、太阳能光伏电站等项目建设,把我市建成国家新能源基地。完善市内电网主网架,提高供电用电可靠性。立足东北 电力市场,开拓华北电力市场,促进东北电网通道和华北电网北部联网通道建设。2010 年,全市煤炭企业生产能力达到 2700 万吨,石油产量 50 万吨,电力 装机达到 800 万千瓦以上,其中火电装机 650 万千瓦、风电装机 150 万千瓦。(三)建设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加工基地。以 绿色、有机食品生产

15、加工为重点,培育壮大肉、奶、菜、粮龙头加工企业,推进集约化、现代化程度较高的食品加工项目建设。“十一五”期间,抓好现有重点食品 生产企业的改造扩建,培育一批新型肉类加工企业、粮食和蔬菜精深加工企业、林产品加工企业,推进杏仁、沙棘、大黄等特色饮品加工企业发展。2010 年全市 肉羊年屠宰加工能力 1000 万只,肉牛年屠宰加工能力 50 万头,生猪年屠宰加工能力100 万口,禽类年屠宰加工能力 1.5 亿只,液态奶日处理能力 1200 吨,啤酒年生产能力 40 万吨,玉米年加工转化能力 100 万吨。(四)做大制药产业。坚持引进联合与自主研发相结合,以扩大总量和提高效益为目标,依托优势企业,引入

16、国内外知名品牌和重点制药企业,整合医药工业资源,推进化学原料药、现代中蒙药、生物制药、保健药品和农药、兽药的研发生产,突出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品,扶持骨干制药企业实施一批新药项目,带动医药产业规模快速扩张。以红山高科技园为中心,建设原料药生产、制剂加工、原辅材料制造相互衔接、协作配套的医药产业群和制药基地。(五)培育建设化学工业基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北部地区建设以煤转化为主,南部地区以煤化工、石油化工、氯碱化工为主的化学工业项目,争取尽快取得突破,形成化工产业集群。2010 年,全市煤化工及其它化工产品生产能力达到 200 万吨。(六)发展非资源性产业和纺织服装、皮革皮毛、建材等加工制造业。主动承接东北和环渤海地区的产业转移,以汽车、机械电子零配件生产为重点,加快发展非资源性的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拓展工业发展领域,提升工业经济整体素质。振兴纺织、服装、制革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尽快形成新的优势。抓好膨润土、硅藻土等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大力开发非金属新材料。优化建材生产布局,提升经济规模,支持工艺先进的大型水泥项目建设。(七)加强工业区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