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主题新解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2114580 上传时间:2018-06-0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孔雀东南飞》主题新解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孔雀东南飞》主题新解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孔雀东南飞》主题新解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孔雀东南飞》主题新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孔雀东南飞》主题新解(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孔雀东南飞主题新解 从许多教师的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中看出, 孔雀东南飞通过焦仲卿和刘 兰芝爱情故事悲剧的叙述,折射出以下三个方面的主题:反对封建礼教、批判 封建家长制与向往自由爱情。这种主题解读主要受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 学作品选中“解题”的影响:“它通过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爱情悲剧,对封建 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作了深刻的揭露和鞭笞;对诗中主人公的不幸遭遇和反 抗精神寄予同情和加以赞扬;同时对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通过幻想的形式 加以描绘和歌颂。 ”其实,文本解读应该是多元的,不能用宋先生的阐释对文本 主题牢牢固定。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努力开掘文本的意 义空间,在打通文本与生活

2、的相互关系中,建构出基于自身生活经验的有价值 的文本理解,体现语文教学回归学生生活世界的宗旨,并追求学生语文学习历 史的合逻辑发展。另外,对主题的探究不能深陷于阶级分析的泥坑,礼教与家 长制作为中华文化,似乎并非封建社会的专利,它们是超越某个社会的成为一 种永恒的民族文化心理存在。当然,经历五四时期的学者有其特殊的政冶思想 背景,强调反封建礼教自有深刻的思想根源。持“反对封建礼教”者认为,汉武帝时,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的 伦理纲常逐渐占据统治地位,并发展到了相当完备严密的程度,在婚姻制度方 向就有“七出” 。 大戴礼记本命记载:“妇有七出:不顺父母去,无子去, 淫去,妒去,有恶疾去

3、,多言去,窃盗去。 ” 礼记中还规定, “子甚宜其妻, 父母不悦,出。 ”刘兰芝的被遣归可能因为触及“不顺父母”与“无子”两条。 外加焦刘感情甚密引起焦母的不悦。其实, 礼记成书年代远在汉代以前;汉 代女子可以改嫁,而且改嫁现象颇为普遍。例如,蔡文姬改嫁董祀,卓文君夜 奔才子司马相如,桓帝邓皇后之母先嫁邓香,后又改嫁梁纪。可见,那时封建 礼教束缚并不严重;封建礼教对女性的禁锢主要体现在宋明“程朱理学”之后。持“批判封建家长制”者认为,焦母对兰芝的刁难与对仲卿的另求(秦罗 敷) ,以及刘兄(“长兄为父”)对兰芝的逼婚是封建家长制的深刻体现。确实, 焦母的言行具有鲜明的封建家长制色彩,但是刘兄的行

4、为则要具体分析,虽然 “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指出了刘兄的性格缺 陷,但刘兄的责难(指“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 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 )完全可以理解,攀高枝与求富贵的 婚俗观念在现代社会依旧存续;焦母排斥而致妹妹婚姻死亡后,择优改嫁便是 一个人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虽然我们仍然可以指刺,现实中的婚俗观念依然 有封建家长制的阴影,但是这种观念本身又何尝没有对子女的怜恤与关爱成分 呢?尽管婚俗中的功利成分与势利取向大多为人们所不齿,但是现实生活中的 人们依旧摩肩接踵!持“向往自由爱情”者认为,诗歌对焦刘爱情悲剧的揭示,以及对他们忠

5、 贞爱情与反抗精神的歌颂,就内含了这一主题。这好像是不需要证明的,然而 越是显而易见的话题越是需要深入推究。爱情并非感情一途,而是包含政冶、 经济、伦理、责任等多重因素。爱情并不是两个人的事情,而是两个冢庭乃至 两个家族利益与关系的建构与调整。因此,谈自由爱情的同时要意识到对父母、家庭乃至家族的一份责任。自由爱情并不是不考虑亲人感受的无责任无约束行 为,而是将自己的幸福与亲人捆绑在一起的高尚道德行动;只考虑自己的幸福 而置亲人感受于不顾的,无疑是一种缺乏德性与心胸的偏执爱情。在对上述主题解读进行批判性分析之后,接下来,我们试图探索本文主题 解读的新视角。这种新视角,并非笔者的标新立异,而是从文

6、本内容的逻辑意 义出发,寻觅文本爱情故事悲剧的当代启示。诗歌开头,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两句,运用起兴手法,影射出焦刘 爱情故事的感伤意味;诗歌“小序”中的“时人伤之,为诗云尔”也烘托出故 事的惋惜与劝导意义;诗歌末尾两句“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更是直接道 出此诗的劝戒目的。因此,笔者以为, 孔雀东南飞一文的教学内容,除了文 言词语与语法观象,焦刘爱情的故事性与悲剧性,以及诗歌的表达艺术(如比 兴手法、铺陈与排比、对活等)外,就是诗歌的主题,即焦刘爱情悲剧故事的 教育意义从家庭整体的角度出发,可以得出“能忍让,和为贵” “家和万事兴”的主 题。中国文化强调“忍”字,能忍则安,所谓“退一

7、步诲阔天空,让三分心平 气和” 。焦刘爱情故事悲剧不仅仅是焦仲卿与刘兰芝两个人的悲剧,也是两个家 庭的共同悲剧。事情的起因并非由于深仇大恨,而是生活琐事引起的婆螅感情 不和。爱情故事悲剧发生的最重要原因就是不能“忍” ,其实也就是性格悲剧, 从焦母的故意刁难与刘兰芝的自愿遣归(“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道归” ) ,看出 兰芝的不能忍;多仲卿的“启阿母”激怒了焦母而促成“遣归” (便可速遣之, 遣去慎莫留” ) ,与仲卿“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答语,看出仲卿与焦母的 不能忍;从仲卿对兰芝的误会与中伤(“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 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 )和兰芝

8、的斗气与誓 死(“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 ) , 看出仲卿与兰芝都不能忍,以致“相约”竟成“死别”(“生人作死别,恨恨那 可论!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 ) 。如果兰芝能够忍让一点,如果仲卿学会劝 阻,善于在妻子与母亲之间巧妙周旋,化解矛盾,如果仲卿不拿话语激怒母亲 与妻子,爱情悲剧或可避免。就是在现代农村,仍然存在因婆媳关系恶化而导 致婆婆或媳妇自杀事件。这种不能忍的实质,虽与性格有关,但也关于“脸面” 问题,人们多很在意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与议沦,林语堂在脸与法冶中说, “中国人的脸,不但可以洗,可以刮,并且可以丢,可以赏,可以争,可以留, 有时好像争脸

9、是人生的第一要义,甚至倾家荡产而为之也不为过。 ”兰芝因为仲 卿的误会与中伤而赌气自绝,或竟与脸面有关。从婆媳关系与兄妹关系的角度看,可以得出“学会尊重他人,蕾待他人” 的主题。焦母与刘兰芝的婆媳关系值得关住,因为百往今来,婆媳关系不和乃 一比较普遍的社会理象。婆媳不和的关系背后主要是因为涉及地位、身份与感 情争夺,是婆婆对儿子与媳妇对丈夫这个共同人物不同角色的被维持与被改写 所导致的心理冲突。张爱玲在金锁记中借长安的口道出了婆媳关系问题的 要害所在:“娶了媳妇忘了娘嘛!”在母亲心中占据重要心理位置的儿子的情 感天平竟然会偏向媳妇一边,这止母亲自然一时难以接受;而作为自己的丈夫 如果还和母亲保

10、持原来的亲密关系,做媳妇的当然也不乐意了。女人重感性, 喜欢使性子与斗口角,事情起因很难理出个是非曲直,所以中国自古有“清官难断家务事”之说。刘兄对兰芝的一再回绝媒人说婚心中烦躁,觉得妹妹不知 好歹,他对妹妹说的话井非没有情理,只是时机并不成熟,应该在让时间冲淡 了妹妹心中的郁闷与疙瘩之后才说。可以说,学会尊重他人,善待他人,不仅 是诗歌的重要主题,也是中学生当下与未来的生活主题。从焦仲卿与刘兰芝夫妻关系的角度看,则能得出“要珍视生命” “人死不能 复生,爱情可以再来” “生命中不能没有爱情,但爱情并非生命的全部”等主题。 诗歌中的刘兰芝貌美、勤劳、多才多艺,但性格比较刚烈,缺少温柔忍让的一

11、面:焦母刁难她便赌气要自遣归;刘兄心烦她便赌气答应婚事;仲卿误会她便 赌气共同自杀。焦仲卿为人忠厚实在,深爱兰芝,但头脑比较呆板,缺少阐和 应蛮能力。仲卿夹在母亲与媳妇之间,既不能让妻子高兴,也不能让母亲舒心; 既顺从母亲遣归媳妇,也顺从媳妇命丧黄泉。生命不可以再来,要珍视生命是 诗歌文本内在的重大主题。的确,好好活着,要有尊严地活着,勇敢地追求与 捍卫自己的幸福爱情,这都没有错,但不必以死为代价。虽然,裴多菲的诗句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道出了许多渴望自由 爱情的青年心声但诗歌的浪漫色彩与理想模式并不能用来指导现实生活。当 代青年男女甚至大学生们,有的仍然存在因失恋而产生轻生的念头与行动,实 在没能从孔雀东南飞教学中获得有益的启迪与教育。这一爱情悲剧故事告 诉人们,爱情与婚姻本来就是一种选择,当爱情与婚姻难以为继的时候,就应 该舍得放弃而重新选择,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当然,爱情与婚姻 选择意昧着责任担当,具有鲜明的道义色彩。爱情只是人生重要的一郎分,亲 情、爱情、爱好和事业等都是诗意与价值人生的重要元素。人不能仅仅为爰活 着,那样人生就太自私而狭隘了。(陈尚达 安徽省皖西学院中文系 2370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