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模式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42096808 上传时间:2018-06-01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63.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模式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模式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模式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模式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模式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模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模式(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启示山东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启示杜郎口中学“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包括课堂自主学习三特点,即主体主体式、大容量、快节奏式、大容量、快节奏;自主学习三大块,即预习,展示,反馈预习,展示,反馈;课堂展示六环节,即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工学习,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工学习,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其“10+35”、“0+45”的教学模式具有显著特色,即学生课堂上自主参与,课堂上绝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老师仅用极少时间实施“点拨”。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师生互动,共同发展,永远是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工作者应恪守的主题。一、一、( (自学)是最

2、重要的环节。自学)是最重要的环节。学生没有预习的课不准上,学生预习不好的课不能上。预习就是正课,自学就是正课。杜郎口中学把预习课提高到前所未有的地位,给予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自己独立”和“小组合作”解决了能够解决的绝大部分问题,建构起初步的知识结构,发现并提出了需要教师指导、分析、提升的问题;教师通过与多组同学的交流,充分了解了学生,清楚了学生存在的疑惑和需提升的“点”,从而为“真正落实该讲不该讲的问题”打下了基础、找到了途径。教学重在“学”,“教”应服从“学”。“能让学生观察的要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要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述的要让学生表述;能让学生自己动手的要让学生

3、自己动手;能让学生自己推导出结论的要让学生自己推导出结论”,这是新课改所倡导的理念。二、二、“先学后交,当堂达标先学后交,当堂达标”。“先学后交”与“先学后教”音同字不同,“交”是更宽泛的“教”,体现了合作学习、交流学习、交叉学习。杜郎口中学的学生,不再是整齐划一而是各有各的分工、各有各的学法;作为农村中学,没有举止呆板羞涩害怕,反而非常自信、非常活泼,或演、或唱、或读、或背,学生“我参与,我快乐,我自信,我成长”,这就是生命教育所追求的目标。杜郎口中学的改革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因为这符合“两个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由“灌输式教学为主”向“以探究式教学为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接受式学习

4、为主”向“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转变。“10+35”,老师在一节课 45 分钟内,尽量减少知识性语言或对教材内容的陈述,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在参与中学习,这是教学理念质的变化。而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过多的重视讲课,淡化了预习和反馈,没有把“预习”和“反馈”当作课来上,注重的中间,忽视的是两边,部分教师甚至“前无指导、中无引导、后无点评”,这就是我们的差距。作为教师,我们都明白,提高班级教学成绩,不仅是让优等生更优,更关键的是中差生提高,杜郎口中学值得我们借鉴,他们的做法:一是规定在展示课上优等生发言的机会不超过两次,尽量为中等生和学困生提供展示机会;二是在预习、反馈两个环节着重解决学困生问题,重点

5、关注了“弱势群体”,并且利用了“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战略,实行验收制度,检查目标达成的情况;三是建立学习小组,资源共享,既有合作又有竞争,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层次取得成功。三、三、“秧田秧田”式的座次排列,被代之以六个面对面的长方形组合座次小组式的座次排列,被代之以六个面对面的长方形组合座次小组教室都是方阵式排位,四桌 8 人一组,没有散兵游俑,没有孤兵作战,没有“独立思考”(开小差),且平行分组,均衡搭配。这决不仅仅是一种学习形式的变革,这是“对话”课堂的回归。“秧田”式的课堂多适合“看客”和“听众”,面对面的形式更有利于沟通、交往、互动。学生上课不再守规矩,不再受约束,可以站

6、,可以坐,可以大声讲话,也可以自言自语,气氛宽松和谐,心理自由放松,体验到学习的愉悦和幸福。学生不担心批评,不担心讥讽,为自主学习而感到自豪。课堂是他们的舞台,他们在享受学习,享受友谊,享受成长,享受快乐。“我参与,我快乐,我自信,我成长”这四个“我”取代了“我的课堂,我的教学对象,我的执行教案,我的教学成绩”这四个“我”,一群充满生命活力、充满成就感的学生取代了教师一个“机械的课堂”,老师就在学生中间。老师也是学生,学生也是老师。有形讲台的拆除是教师融入学生的必要条件,心造讲台的拆除才是教师融入学生的充分条件。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民主的前提条件。学生的自主、主人意识和地位,是课堂活力和生机的

7、源泉。四、目标性、目的性强。四、目标性、目的性强。有预设目标,有预习提纲。体现了目标教学的精髓五、课堂评价直接实际,导向明确五、课堂评价直接实际,导向明确评价一节课的好差,不在于教师讲得多么好,关键要看学生,用学生每节课参与的人次数(参与度)来评价一节课。六、学生建立六、学生建立“一帮一一帮一”学习制度学习制度共同捆绑记分,形成“共同体”,从帮与被帮两学生的成绩、品质、行为、习惯等各方面的进步衡量。七、课堂是七、课堂是“超市式超市式”。讲台上有学生,黑板前是学生,甚至地板都是学生板书的场所;讲台是学生的,甚至整个讲解过程都是学生的;学习知识的初始权是学生的;疑难问题的发现权是学生的。教室墙壁三

8、面黑板,学生板演过程及结果便于观察,教师环视便可一目了然。过程指导,结果校正,即时高效。对比杜郎口的经验,我们常规课堂的毛病是,一节课下来,多少学生学会了,多少学生还不会,一般教师都不能够做到心中有数。八、营造真正八、营造真正“三动三动”的课堂。的课堂。动脑(预习阶段)、动手(展示阶段)、动口(交流阶段)。真正落实“三讲三不讲”(即讲易混点、易错点、易漏点;学生已经学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够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不讲)。九、教师:九、教师:“退居二线退居二线”纠偏、点评、总结、释难。纠偏、点评、总结、释难。杜郎口中学教师的主导“功夫”主要体现于“预习课的筹划、指导、了解”,“展示

9、课的组织、精点、释难”,“反馈课的纠偏、整合、总结”等方面,而不在于“讲的是否精彩”、“讲的是否到位”、“讲的是否透彻”、“讲的是否明白”。而我们的课堂是教师以“讲”为主的课堂教学,甚至是表演的课堂,学生不痛不痒。虽然讲的很到位、很清晰、很精彩,一堂课下来到底有多少学生听多少学生没听?多少学生听懂了多少学生未听懂?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知识未掌握?哪些问题应重点分析哪些问题不用分析?哪些地方应加强练习哪些地方不再练习等等诸多问题,实际上我们绝大部分教师是没有做到也没有很好的办法。多讲的弊端在于:大部分时间被一人充斥,大部分学生没有独立思考,没有实践训练,没有进行自我加工、重复加工和深加工。一句话,

10、或没有留下烙印,或留下了但不能翻刻出来。课堂是要讲的,不讲不成课。但怎么讲?尤其是讲多少?这些都是需要永恒研究的问题。课堂的本质在“学”而不在“讲”,要把充足的时间留给学生学。讲也是学的一种方式,但不能成为几乎唯一的方式,学的方式应多种多样,尤其应探究主动学和自己学的方式。只有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才能弘扬学生的主体性。杜郎口中学对学生的要求其中有一点,让学生在最显眼的位置上,展示自己最精彩的地方。这一点我做得还不好。在今后的教学中,每节课能创设一到两次机会,让学生离开座位登上讲台平视学生,放开声音讲几句话或多讲一些,从而让学生通过展示,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展示自我能力,自信心会逐渐得到增强,自卑

11、感慢慢消失,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抬起头来走路。原文地址:原文地址:山东省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改革(一)作者:作者:西部教育教学网山东省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改革山东省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改革2010 年 05 月 13 日 11:10:52 来源:西峰区齐家楼初级中学教育教学研究网【字体:大 中小】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改革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改革走入杜郎口中学的瞬间,令许多参观者们震撼、疑惑。走廊两旁的黑板上,地板上都是学生演算草稿的痕迹;上课期间楼道里居然站满了学生,细看,他们都在各自的小黑板提笔疾书。原来楼道里可利用的空间墙面上装满了黑板,探头教室里,三面围墙上也装满了黑板。粉笔用大瓷碗来盛,一

12、个班好几碗;学生的座位不是成行成列,而是一个个方阵;学生们各划一块自留地,练习、展示全在其上。细看教室前方,没有讲台,难道老师的三尺讲台也向学生开放了?是的,这里的主阵地也被学生占领了。如果不是西服和校服的穿着不同,进入一个班级,你可能找不出谁是这节课的老师;几分钟后参观者才发现身穿校服装的老师,他在学生中穿梭,不时点拨。学生们聚精会神、自信、轻松地学习,也有小组间热烈地交流、讨论,有的学生甚至从教室里跑出去同在楼道里展示黑板前的学生讨论问题。基本没有什么课堂纪律,因为学生们抢着讲,甚至是喊,班级“闹”成一锅粥而且学生们根本不被教室内外来自各地的学习老师干扰、影响,甚至你对着他们录象、拍照都不

13、为所动,全身心投入在学习当中。这显然与我们习惯了的教学模式不同,不得不让每一位在场的老师感到震惊,原来上课可以这样!能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和质量(尤其是中考高考在山东)的提高吗?268 名学子 267 名鲤跃龙门:在 2005 年的中考重点录取中,学校报名 268 人,成功考取了 267 人!以后每年中考重点录取几乎 100%.一、一、 杜郎口中学教学改革的基本情况杜郎口中学教学改革的基本情况校长“紧”起来,教师“忙”起来,课桌对起来,黑板多起来,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教改前的杜郎口中学是远近闻名的薄弱学校,三个年级每班有一半的学生跟不上教师进度,厌学思想严重,辍学现象时有

14、发生,1998 年春初三年级曾经 60 名学生的班,中考前只剩下 21 名学生;教师情绪浮动,教学秩序混乱,师生关系紧张,体罚、变相体罚几乎天天发生。县里已经将这所学校划入了撤并学校的行列。许多教师对学校的新规定心存疑惑:我这么苦口婆心地讲,学生还学不好呢!要让学生动起来,自己少讲,恐怕更是“玩火”。许多教师和领导们玩起了“捉迷藏”:不让明讲,就偷着讲;不在讲台讲,就在台下讲。但毕竟教师一统课堂的局面被打破,教师开始能够注意学生在课堂的表现;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所提高,高辍学率有所扼制。一些学科骨干教师,在积极探索着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学校整体的教学效果有所提高。到 2000年 7 月,在全县

15、23 处初中的综合评价中杜郎口中学已居全县中游。针对教师一时无法摆脱传统观念束缚的现状,校领导明确提出了“10+35”的课堂模式,即一堂 45 分钟的课 10 分钟属于教师,35 分钟属于学生。这一课堂模式的提出在全校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教师们怀疑、不解;一些家长愤怒:“我们交了钱让孩子来上学,你们老师不教了,倒让孩子自己学?”是啊,教学教学,教师不教,学生不会,先教后学,顺理成章,这是大家习以为常的模式。任何一种习惯的改变,都会遇到许多阻力。“把课堂还给学生”这句话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一位教师是这样描述刚开始的课堂的:“在一次公开课上,教师让学生爬黑板,学生几乎倾巢而出(全班 60 多人)

16、,写的同学和修改的同学狭路相逢,教室过道里熙来攘往,热闹非凡,再看黑板前,为了争抢黑板的领地,许多同学蜂拥而至,挤成一团,最后还是老师出面让他们分成几组才疏导开人群。”课堂上对学生往往“一统就死,一放就乱”,这是教改中许多教师共同的体会。许多教师会在这种混乱中不知所措,甚至可能会因此望而却步。但杜郎口中学的领导和教师们却在一次一次的尝试中,探索出了从“抓紧统死”到“活而不乱”的教育策略。从最初的杂乱无章到现在规范有序的小组合作交流互动,是领导和教师们三年来一次次研讨的结果,包括 2002 年新学期开始座位排列方式上的变革,由秧田式变为分组排位,对面而坐,都是潜心研究的结果。“怎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在动的过程中得到提高,而不仅仅是表面上的热闹?”这是学生动起来后领导和教师们思考的又一焦点。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大家发现预想的课堂情景与学生的实际表现相距甚远。大家原以为在课堂上给学生充分说、答、议、评的时间,应该会出现争问抢答、激烈讨论的热烈场面,但现实中学生却是欲说无言。经过反复研究,大家逐渐明朗:只有先学,有一定的基础在课堂上才可能有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