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动物学知识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2095872 上传时间:2018-06-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动物学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普通动物学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普通动物学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普通动物学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普通动物学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普通动物学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动物学知识(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普通动物学知识普通动物学知识一 学习普通动物学的目的意义和方法?目的和意义: 普通动物学是养殖类与动物性食品卫生检疫等专业的起步基础课。必须在学好该门课的基础上才能顺利地进一步掌握其他基础课与专业课。该课程的任务是学习各分类阶梯中的动物形态结构、繁殖与发生、发展规律;研究动物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达到利用动物为人类服务的目的,进而学会保护有益动物、防范有害动物、利用经济动物等实际技能。方法: 本课程理论性不强,但知识性、实践性涉及面较广,内容丰富而复杂,在日常生活中能见到各种各样书中常提到的动物。学生可以在内容识记的基础上,有意识的去观察、了解、解剖各种动物,以加深理解与推理同门、同科同种动物的发

2、生、发展规律与共同特征,同时要求对知识点,如定义、名词、概念、性质等有清晰的认识,并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二 中国动物地理区系概念?答:中国陆地动物区划分属于世界动物地理分区的古北界与东洋界。两界在我国境内的分界线西起横断山脉北部,经过川北的岷山与陕南的秦岭,向东至淮河南岸,直抵长江口以北。我国动物区系根据陆栖脊椎动物特别是哺乳类和鸟类的分布情况,下分七个区:东北区、华北区、蒙新区、青藏区、西南区、华中区、华南区。其中前 4 个区属于古北界;后 3 个区属于东洋界。中国海洋动物可分为黄渤海区、东海区和南海区,它们分属于世界海洋动物区系的北温带海动物区和热带海动物区。三 血吸虫病的病原生活史,

3、危害及防治措施?生活史: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引起的寄生虫病。它寄生在人的门静脉内,雌虫在肠壁小静脉内产卵。虫卵进入水中孵出毛蚴;毛蚴钻入钉螺体内发育为尾蚴,而后离开钉螺在水中浮游当人们在水中劳动、洗澡、洗脚、游泳时,尾蚴即可钻进皮肤,随血流到达腹腔的门静脉内定居,发育为成虫。危害:血吸虫病可分为急性,慢性和晚期三期.当尾蚴侵入皮肤后,部分患者局部出现丘疹或荨麻疹,称尾蚴性皮炎.当雌虫开始大量产卵时,少数患者出现以发热为主的急性变态反应性症状,常在接触疫水后 12 月出现,除发热外,伴有腹痛,腹泻,肝脾肿大及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粪便检查血吸虫卵或毛蚴孵化结果阳性,称急性血吸虫病.然后病情逐步转向慢性

4、期,在流行区,90的血吸虫病人为慢性血吸虫病,此时,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和不适,也可能不定期处于亚临床状态,表现腹泻,粪中带有粘液及脓血,肝脾肿大,贫血和消瘦等.一般在感染后 5 年左右,部分重感染患者开始发生晚期病变.根据主要临床表现,晚期血吸虫病可分为巨脾,腹水及侏儒三型.一个病人可兼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表现.在临床上常见是以肝脾肿大,腹水,门脉高压,以及因侧支循环形成所致的食管下端及胃底静脉曲张为主的综合征.晚期病人可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肝性昏迷等严重症状而致死.儿童和青少年如感染严重,使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及其他因素可影响生长发育和生殖而致侏儒症。措施: 对本病的预防以灭螺为重点,采取普查普治病

5、人与病畜,管理粪便与水源及个人防护等综合措施.(1)管理传染源:在流行区每年普查普治病人,病牛,做到不漏诊.(2)切断传播途径:灭螺是预防本病的关键.应摸清螺情,因地制宜,采用物理灭螺或药物灭螺法,坚持反复进行.可结合兴修水利和改造钉螺孳生环境,因地制宜,选择垦种,养殖,水淹,土埋及火烧等办法.加强粪便管理与水源管理,防止人畜粪便污染水源.粪便需经无害化处理后方可使用. 3)保护易感人群:尽量避免接触疫水,尤其应严禁儿童在疫水中游泳,洗澡,嬉水,捕 捉鱼虾等.因工作需要必须与疫水接触时,应加强个人防护,如用 1%氯硝柳胺碱性溶液浸渍衣裤,对尾蚴的侵入有预防作用.以脂肪酸为基质,加碱皂化后,掺入

6、 2%氯硝柳胺和松节油制成防护剂,有杀死尾蚴作用。四 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原因?如何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威胁及原因:1、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森林大面积减少使森林生态系统遭到破坏,造成空气、地面湿度降低,使许多植物尤其是阴湿植物减少或衰亡,同时由于动物失去了栖息地和食物,一些动物种类数量急剧减少,以致濒临灭绝。2、人类的滥捕滥杀。非法盗猎造成藏羚羊等动物濒临灭绝。3、环境的污染。生活污水排入水体,使水体富养化,藻类植物和浮游生物大量繁殖,这些生物遗体被分解时,大量消耗水中氧气,并产生有毒物质,从而导致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种类和数量锐减。4、外来物种的侵入造成生物多样性的灭绝。水葫芦疯长

7、使其它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失去了生存空间和营养物质,导致其它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种类和数量减少。在此基础上还有很多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如大气污染、过度捕捞、过度利用、法律法规不健全及全球气候变化等。如何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生态系统、物种和基因三个水平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主要有:一.从政府的角度看: 1.就地保护,即建立自然保护区,2 .迁地保护,如建立遗传资源种质库、植物基因库,以及野生动物园和植物园及水族馆等。3.制定必要的法规,对生物多样性造成重大损失的活动进行打击和控制。二.从个人的角度看:1.去动物园不要投喂濒临灭绝的动物;2.不要吃濒临灭绝的动物,许多濒临灭绝的动物

8、就是被人类吃掉的;3.遇到别人正在伤害濒危动物,自己也不要冲动,应该冷静下来,向当地的警察局动物保护协会举报;4.向你的家人朋友宣传,告诉他们,生物的多样性需要我们的保护;5.努力学习,将来,能致力于保护生物多样 。总之,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全球共同的大事,最主要的是要行动,这必须所有缔约国广泛合作,积极行动,制定必要的法规,对生物多样性造成重大损失的活动进行打击和控制,对濒临灭绝的物种、破坏严重的生态系统和遗传资源实行有效的保护和抢救。五 扁形动物门主要特征分类比较特征:扁形动物是两侧对称(经过身体中轴只有 1 个平面把身体分成对称的两部分) 、三胚层动物的开始。两侧对称的体型使动物身体有了前

9、后、左右、背腹之分;中胚层的出现,使动物体结构和机能进一步复杂、完善与发展,达到器官系统水平,为动物从水生进化到陆生奠定了基础,动物在扁形动物阶段还出现了原始的排泄系统和梯形的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有牟勒氏幼虫阶段。扁形动物门已知的约有 2 万种,水生、湿生或寄生生活。分成 3 个纲:(1)涡虫纲(如真涡虫) , (2)吸虫纲(华枝睾吸虫) , (3)绦虫纲(猪带绦虫) 。分类比较:涡虫纲的绝多数种类营自由生活,广泛分布在海水、淡水和潮湿的陆地中。常见种类有三角涡虫、枝肠涡虫等。涡虫纲的主要特征 1、自由生活。2、皮肌囊上有纤毛和杆状体。3、生殖系统比较发达。4、再生能力强。吸虫纲营寄生生活,包

10、括外寄生和内寄生的种类。其形态结构与涡虫纲相似。吸虫对人畜等动物的危害很大。常见的有华枝睾吸虫、日本血吸虫、肝片吸虫和布氏姜片虫等。吸虫纲的主要特征 1、寄生生活,多数为内寄生。2、有吸盘、小钩和小刺,无纤毛和杆状体。3、消化系统简单。4、生殖系统发达。绦虫纲的主要特征 1、寄生生活。为内寄生,寄生于脊椎动物的肠内。2、身体由多个节片组成。皮层的具有微绒毛。3、消化系统退化。直接利用寄主体内的营养物质。4、生殖系统特别发达。每个节片含有雌、雄性生殖器官各一套。六 昆虫纲的生物学特征概述?答:昆虫纲是由无翅亚纲和有翅亚纲这两个亚纲及其 33 个目所组成。 体躯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不分节,是

11、感觉与取食的中心,具有口器和 1 对触角,通常还有复眼和单眼,胸部分为 3 节,可能某些种类其中某一节特别发达而其他两节退化得较小。胸部是运动的中心,具有 3 对足,一般成虫还有 2 对翅,也有一些种类完全退化;腹部应该分为 11 节,但也常常演化为 8 节、7 节或 4 节。分节数目虽不相等,但都没有足或翅等 附属器官着生。腹部是生殖与营养代谢的中心,其中包含着生殖器官及大部分内脏;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通常要经过一系列内部及外部形态上的变化,即变态过程。根据这些外部形态特征,特别是足的数目,就不难将昆虫与其他被称为“虫子”的动物区分开来了。昆虫整个身体表面都硬化成体壁,这样包住身体的壳被称

12、为“外骨骼” 。这种象盔甲一样的含有几丁质的体壁,结构非常复杂,既坚硬、严密又有弹性,具有不透水、防御和骨骼支撑等功能,保护着里面柔软的身体和重要的内脏器官。由于昆虫的身体是分成一节一节的,每两节之间由柔软、能伸缩的膜相连,这样就可以在外骨骼的保护下,自由活动身体的各个部分了。由于坚硬的外骨骼不会跟着身体一起长大,许多昆虫随着身体的成长必须一次次褪掉它们的外壳,很多昆虫依靠它们身上漂亮的彩衣来吸引异性,繁衍后代。有的昆虫则专门积累某类物质,形成与周围环境一致的外衣颜色,将自己隐藏起来,避免被敌害发现,或示威避敌,形成“保护色”来保护自己。对有的种类来说,表面的色素沉着还可以防止紫外线的的害,使

13、内部柔软的身体不受侵害。昆虫纲旧称“六足虫纲” ,是整个动物界中最大的一个类群。昆虫纲不仅是节肢动物门,也是整个动物界种类和数最多的一个纲。昆虫的构造有异于脊椎动物,它们的身体并没有内骨骼的支持,外裹一层由几丁质构成的壳。这层壳会分节以利于运动。昆虫在地球上约出现于 3.5 亿年前,经历了漫长的演化历程。节肢动物起源于类似环节动物的蠕虫,经历下列演进阶段:各节腹侧生出附肢,以便行走;头部发生触角、眼和口器,成为感觉和取食中心;翅和足集中在胸部成为行动中心;腹部是内脏和生殖中心。 昆虫的起源有多种学说,一类学说认为系由水栖祖先演化而来,例如,三叶虫起源说和甲壳类起源说;另一类学说认为由陆栖祖先起源,如多足纲、唇足纲、综合纲是昆虫的近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