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2031060 上传时间:2018-05-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区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社区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社区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社区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社区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区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区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区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社区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一、概述高血压是社区最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目前我国高血压病人已达 1.6 亿,世界患高血压 的总人数则高达 10 亿。高血压在我国乃至全球都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第一杀手”。在 各种心血管病中患病率最高。 高血压可分为: 原发性高血压: 原因不明,以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独立疾病,占高血压中的 95%以上; 继发性高血压: 有明确而独立的病因,血压升高是某些疾病的一种临床表现,在高血压中不足 5%。70%以 上继发性高血压由肾脏疾病引起。 1肾实质病变 急性肾小球肾炎,多见于青少年,有急性起病链球菌感染史,有发热、血尿、浮肿史

2、,鉴 别并不困难。慢性肾小球肾炎与原发性高血压伴肾功能损害者不易区别,但反复浮肿史、 明显贫血、血浆蛋白低、蛋白尿出现早而血压升高相对轻、眼底病变不明显有利于慢性肾 小球肾炎的诊断。糖尿病肾病,无论是 1 型或 2 型,均可发生肾损害而有高血压,肾小球 硬化、肾小球毛细血管基膜增厚为主要的病理改变,早期肾功能正常,仅有微量白蛋白尿, 血压也可能正常;病情发展,出现明显蛋白尿及肾功能不全时血压升高。 2肾动脉狭窄可为单侧或双侧性。病变性质可为先天性、炎症性或动脉粥样硬化性,后者见于老年 人,前两者主要见于青少年。反进展迅速的高血压或高血压突然加重,呈恶性高血压表现, 药物治疗无效,均应怀疑本症。

3、本症多有舒张压中、重度升高,体检时可在上腹部或背部 肋脊处闻及血管杂音。大剂量断层静脉肾盂造影、放射性核素肾图有助于诊断,肾动脉造 影可明确诊断。 3嗜铬细胞瘤肾上腺髓质或交感神经节等嗜铬细胞肿瘤可间歇或持续分泌过多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 上腺素,出现阵发性或持续性血压升高。反血压波动明显,阵发性血压增高伴心动过速、 头痛、出汗、苍白症状,对一般降压药物无效,或高血压伴血糖升高、代谢亢进等表现者 均应怀疑及本病。 4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本症系肾上腺皮质增生或肿瘤分泌过多醛固酮所致。临床上以长期高血压伴顽固的低 血钾为特征,可有肌无力、周期性麻痹、烦渴、多尿等。血压多为轻、中度增高。实验室 检查有低血

4、钾、高血钠、代谢性碱中毒、血浆肾素活性降低、尿醛固酮排泄增多等。螺内 酯(安体疏通)试验阳性具有诊断价值。超声、放射性核素、此可作定位诊断。 5库欣综合征系肾上腺皮质肿瘤或增生分泌糖皮质激素过多所致。除高血压外,有向心性肥胖、满 月脸、水牛背、皮肤紫纹、毛发增多、血糖增高等特征,诊断一般并不困难。 6主动脉缩窄 多数为先天性血管畸形,少数为多发性大动脉炎所引起。特点为上肢血压增高而下肢 血压不高或降低,呈甚至血压高于下肢的反常现象。在肩胛间区、胸骨旁、腋部可有侧支 循环动脉的搏动和杂音或腹部听诊有血管杂音。胸部 X 线摄影可显示肋骨受侧支动脉侵蚀 引起的切迹。 高血压诊断标准高血压诊断标准世界

5、卫生组织规定:世界卫生组织规定: 18 周岁以上成年人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 为高血压。如果连续三次不在 同一天测量血压都超过正常标准,就可确定患高血压 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类 别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正常血压 120 80 正常高值 120139 8089 高血压 140 90 1 级高血压(轻度) 140159 9099 2 级高血压(中度) 160179 100109 3 级高血压(重度) 180 110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140 90 注:如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不在同一级别,则就高不就低 高血压分期: 1979 年我国修订的高血

6、压病临床分期标准,按临床表现,将高血压病分成三期。 第一期血压达到确诊高血压水平,临床无心、脑、肾并发症表现。 第二期血压达到确诊高血压水平,并有下列各项中一项者:体检、X 线、心电图或超声 检查见有左心室肥大;眼底检查见有眼底动脉普遍或局部变窄;蛋白尿和(或)血浆 肌酐浓度轻度升高。 第三期血压达到确诊高血压水平,并有下列各项中一项者:脑血管意外或高血压脑病; 左心衰竭;肾功能衰竭;眼底出血或渗出,有或无视神经乳头水肿。 从上述分期可见,第一期尚无器官的损伤,第二期已有器官损伤,但其功能尚可代偿, 而第三期则损伤的器官功能已经失代偿。 高血压病的主要危害及后果 1、一旦患病很难治愈,将终生接

7、受治疗,并伴有脑卒中、冠心病、糖尿病、肾衰等严重并 发症,会致死致残。 2、高血压导致脑卒中、冠心病的主要病理基础是慢性全身性动脉粥样硬化和持续性或骤然 性血管高压。高血压既是动粥的原因之一,又可加速这一过程。 3、高血压是引起脑卒中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 4、50%70%的冠心病患者伴有高血压 对脑:导致脑动脉硬化,易使脑部的细小血管破裂或阻塞,而引起脑中风(脑卒中) 对心:导致心脏负担变大,易引起左室肥厚,扩大,衰竭。加速心脏冠状动脉硬化及 狭窄,易导致心绞痛,严重时将导致心肌梗塞,危害生命 对肾:可导致肾动脉硬化而影响肾脏的血液灌流,易引起肾萎缩,肾机能不全,尿毒 症等。 对眼:导致眼动脉

8、硬化,出血。二、流行特点和危险因素二、流行特点和危险因素 我国的高血压具有以下流行特点: 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对全国 15 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抽样调查结果表明:1959 年到1979 年的 20 年间患病率上升了 51%;1979 到 1991 年的 12 年患病率上升了 54%。 患病率北方高于南方,城市高于农村,自东北向西南递减,患病率北方高于南方,城市高于农村,自东北向西南递减,但近年农村高血压患病率快 速上升, “城乡差别”明显减弱; 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并随着年龄增加而升高,集中于老年人口。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并随着年龄增加而升高,集中于老年人口。但近年来年轻人群

9、的 高血压患病率的增加趋势比老年人更明显,具有年轻化趋势。体力劳动者患病率低于脑力 劳动者。三、高血压病的行为危险因素三、高血压病的行为危险因素 1、不合理的膳食、不合理的膳食 不同的食物,对血压产生不同的影响,摄入大量的脂肪和胆固醇,过多 的饱和脂肪酸,高盐饮食都可以使血压升高;研究表明部分个体中存在着盐敏感基因,盐 敏感人群限制食盐摄入,降压效果明显。WHO 建议每天食盐摄入量为不超过 5 克克。 2、超重和肥胖、超重和肥胖 超重和肥胖是高血压病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有关资料显示,超重、肥胖 者高血压患病率较正常者要高 23 倍,对于一些肥胖和超重的人,减肥可降低血压。 常用的肥胖判定标准有

10、: 体重指数(BMI):体重(公斤)/身高的平方(米的平方) 22-23 者为正常;24 者为超重;27 者为肥胖。 腰围/臀围之比:男0.9;女0.85 者为向心性肥胖。 理想体重估计值(kg)=(身高 cm105):10%为超重;20%为肥胖。 3、吸烟、吸烟 吸烟可在短期内使血压急剧升高。高血压患者大量吸烟,心脏病及因心脏病致死 的危险性大大增加,吸烟与不吸烟人群比较,脑卒中发病危险性增加 90%,冠心病发病危 险性增加 2.2 倍。 4、饮酒、饮酒 饮酒量与高血压患病率及血压水平呈直线关系,重度饮酒者或每日饮酒者比少饮 酒者或不饮酒者高血压患病率高 1.52 倍,减少饮酒量可以控制高血

11、压患者的血压水平。 5、精神紧张、精神紧张 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激烈都能成为紧张刺激,紧张可引起血压升高、心跳加 快、头部和肌肉血液供应增加、内脏血液供应减少,若过于强烈持久或反复发作,可导致 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性和器质性病理改变。 6、缺乏运动、缺乏运动 久坐生活方式者与同龄对照者相比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性增加 20%50%。规 律和至少中等强度的需氧体育运动,对预防和治疗高血压有益处。 7、从医行为不良、从医行为不良 不能遵照医嘱坚持药物和非药物治疗的行为称为从医行为不良。高血压 病相关的不良从医行为包括:不定期测量血压;出现病情变化不及时就医;不能严 格按医嘱坚持药物和非药物治疗。 8、家族遗传

12、因素、家族遗传因素 高血压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流行病学调查表明,父母均患高血压者 其子女患高血压概率高达 45%,双亲血压均正常,其子女患高血压的概率仅为 3%,因此 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要特别注意预防。 9、其他、其他 (1)微量元素:钾、钙、镁摄入不足 ;锌/锂比值低;血铅高; (2)口服避孕药:患高血压的危险是不服药者的 2.59 倍原发性高血压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可改变的危险因素是高血 压干预中可以有所作为的部分,也称行为因素行为因素,如高盐饮食、高脂饮食、吸烟、酗酒、肥 胖、缺少运动、心理压力、从医行为不良等。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不可改变的危险因

13、素包括:年龄、性别和遗 传因素。四、高血压病的三级预防四、高血压病的三级预防一级预防针对一般人群一般人群;二级预防针对高危人群高危人群;三级预防针对病人病人。 1、原级预防:、原级预防:是在青少年中开展高血压的预防,比如控制儿童肥胖等; 2、一级预防、一级预防:是指已经有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存在,但尚未发生高血压的人员的预防,其主 要措施是:倡导合理的饮食机构,减肥、限制高盐饮食和高脂饮食,戒烟限酒、定期体检, 坚持有氧运动,缓解心理压力等; 3、二级预防:、二级预防:是针对高危人群采取的措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延缓疾病发展。 高危人群确定标准:高危人群确定标准: 具有以下一项及以上的危险因素,即可视为高危人群: 收缩压介于 120139mmHg 之间和/或舒张压介于 8089mmHg 之间; 超过标准体重 20%者,包括少年儿童; 有高血压病家族史; 每天食盐量超过 10 克以上者; 经常饮高度白酒,每天 100 克以上者; 吸烟者,特别是每天吸 20 支以上,超过一年者; 经常接触噪声、情绪不稳定者; 连续口服避孕药物一年以上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