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课例分析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2031051 上传时间:2018-05-3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教学课例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化学教学课例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化学教学课例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化学教学课例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教学课例分析(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化学教学课例分析化学教学课例分析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主要手段之一。俗话说:“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学生总喜欢那些越来越喜欢自己的教师,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因此,教师应主动沟通师生感情,运用情感教育打动学生的心扉,以情感人,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进取心。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比如:(1)微笑:微笑是很有感染力的,教师的微笑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催化剂,经常有学生对我说:“张老师,您每天笑眯眯的上课,我们被您看得不好意思走神” 。微笑营造了轻松的学习环境,学生思想上轻松了,思维上就敏捷了,课堂气氛也活跃了,学习任务圆满完成。(2)目光:在教学过程中目光的接触也是沟

2、通彼此情感的一条重要的渠道。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目光来组织教学,虽与学生目光接触,但不过多凝视,以免造成学生的心理压力,视线重点在教室的后排,既可弥补因空间距离形成的与后排学生的沟通障碍,有利于统摄全班。当发现有学生注意力分散时,用目光去暗示、提醒;当学生在回答问题胆怯、畏缩时,用目光去鼓励、支持等。这不仅会大大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使学生产生一种被重视感、被关注感,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会大大增加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他们不断产生温暖感、亲切感。充分发挥这种无声的语言在情感交流中的特殊魅力,让“无声胜有声” 。(3)手势:手势既能进行直观教学,又可活跃课堂气氛,唤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情

3、感。如在讲酸、碱的通性有五点时,教师可以伸出五个手指;当教师讲到某重点知识时,可以用手握拳,表示强调。手势的灵活运用,不但能增强语言活动的感染作用,而且使学生心领神会、兴趣大增,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印象和理解。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由于与学生之间的感情贴近了,学生课堂插嘴现象增多了,有时遇上教师一时无法回答的问题的时候,教师就说:“你真会动脑筋,提了个问题把老师也给难倒了。 ”从心理上满足了学生的自信心,同时学生觉得教师也和他们一样需要不断学习,然后教师请学生互相讨论,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这样,一个学生的质疑就激发了全班的求知欲,每个学生都被调动了积极性,教师也适时加入进去共同学习。这样处理使教

4、学内容变成完全符合学生求知需要的东西,不仅让学生增知识,长智慧,学会学习,也是对学生学习情感的唤醒、激励。再把这样的情感延伸到课外,与学生一起聊他们喜欢的话题,比如兴趣、爱好、交友、学习及家庭情况。这样我就可以更清楚的了解到学生的家庭、社会等环境对教学的影响的知识,知道学生上课之前,懂些什么?不懂些什么?哪些预备知识需要加强。这样课堂才会比较精彩,如何处理预设与生成等才不会变成问题。我们组织教学并不是每堂课都要刻意设计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快乐体验。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学习内容,可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指标,就是看你的学生有没有发展和进步。有效教学关注教学的效益,要求我们的教师要有

5、时间和效益的观念,要求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不断地设问自己:“怎样教才是有效的” 、 “我这样教有效吗?” 、 “有没有比我这样教更有效的方法” 。教学质量的竞争,实际上就是教学效益的竞争:一、是时间利用的效益问题。我们有的老师一方面在课外大量争夺时间,一方面又在课内浪费时间。备课不充分,课内损失课外补;教师在没有明确目标要求的情况下让学生自主学习等。二、是授课的效益问题。课堂教学应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讲课的内容。哪些该讲哪些不该讲;哪些该详讲哪些该略讲。三、是练习的效益问题。练习选用不当误导教学,负效应很高。选的题目过难浪费时间影

6、响信心,过易缺少挑战没有激情,过多则造成应付与抄袭。以上这些是我近年来所做的一些小小的尝试,还谈不上经验总结。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作为一线工作的教师,如何更加有效地开展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如何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建立起全方位的综合优化的教学情境;如何让学生正确认识化学与生活、生产、自然及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形成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等方面,还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共同作进一步的学习、研究和探讨。总之,本人认为应真正领会课改的理念,真正实现理念向行动转化,不再出现“课程标准新的,教材是新的,然而实际的课堂教学却仍然是涛声依旧”的现象。应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