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期末复习 说明文专题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2030246 上传时间:2018-05-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期末复习  说明文专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期末复习  说明文专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期末复习  说明文专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期末复习  说明文专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期末复习  说明文专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期末复习 说明文专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期末复习 说明文专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新课标第一网不用注册,免费下载!新课标第一网不用注册,免费下载!新课标第一网系列资料 说 明 文 专 题 复习班别: 姓名: 学号: 一、把握说明对象。被说明的事物或被解说的事理就是说明对象。例如:苏州园林是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是:苏州园林。二、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例如:苏州园林“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是苏州园林的总特点。三、理清说明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四、掌握说明方法。下定义、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举例子、分类别、引资料、列图表等。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

2、明更有说服力。 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 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五、了解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准确、严密。X|k |B| 1 . c|O |m题型:某个词语能否删掉?为什么? “删掉这个词语后” 解释句意的变化。 (先解词,说明原句意思是) 在程度/状态/性质/范围上加以限制/强调/说明,换后(删掉)意思变为,与实际/原意不符/,由此体现说明语言的准确、严密性。 新课 标第 一 网1表示估计和猜测的词语的表达作用。或许,即使人类

3、不努力登上月球,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各种高科技也会得到发展,但发展速度要比现在慢很多。(删去“或许”似乎并不影响句子的表达,文章为什么还要这么说呢?)“或许”表示一种猜测。/说明人类不努力登上月球,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各种高科技的发展速度比现在慢很多的说法只是一种猜测,并不肯定。/如果删去,就表示这种说法是肯定的,与原意不符。/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表程度、范围的副词和数量词等起修饰作用的词语的准确性。 新课标第一网不用注册,免费下载!新课标第一网不用注册,免费下载!新课标第一网系列资料 例如向沙漠进军中:“我国陕西榆林地区,雨量还充沛,在明末清初的时候是个天然草原区,没有多少风沙。“副词

4、”还“用来修饰形容词”充沛“,/表示陕西榆林地区雨量还说得过去:同我国西北地区相比是比较充足的,但和沿海地区相比则少得多。/它准确地反映了“雨量“的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副词“多少”表程度,用来修饰“风沙”,/说明数量不多,但仍有一定数量。/它准确地反映了“风沙”的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六、被妖魔化的沙尘暴刚刚掠过我国及日本的沙尘暴,所到之处,飞沙走石、黄沙弥漫。一时间舆情沸腾。然而,人类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阻挡沙尘暴的发生。新|课 | 标|第 |一| 网沙尘暴古已有之,且有一定的周期性。早在几千万年前,青藏高原的隆起,阻挡了来自印度洋湿润的西南季风,在中亚和我国的西北地区

5、形成了大范围的干旱和荒漠区,这一区域又正处在西风带上。这些是沙尘暴形成的根本原因,与人类的活动无关。但人类发展过程中的过度放牧、开垦种植和砍伐森林,使许多土地裸露,确实增加了沙尘暴的强度和频次。沙尘暴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是地球自然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和其他许多自然现象相互关联、互为因果。假如我们消灭了沙尘暴及其源头的沙漠干旱地区,也就消灭了地球上的多种自然生态,绝灭了适应干旱气候的一切物种,并会引起全球所有自然系统的更加可怕的反馈和报复,甚至引发我们难以想象的灾难。沙尘暴所造成的危害人人可见,但并非有害无利。首先,沙尘暴塑造了近百万平方公里的黄土高原。正是黄土高原疏松土壤的易耕性,才使我

6、们的先民择此生根繁衍。沙尘暴还使荒芜死寂的诸多海岛身披沃土,从夏威夷群岛、日本列岛到我国的庙岛群岛,无一不是沙尘暴的受益者。其次,沙尘暴所迁移的沙尘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一些地区土壤的不足。如撒哈拉沙漠每年因沙尘暴向亚马逊盆地输入的沙尘量就有约 1300 万吨,相当于该地区每年每公顷增加了 190 公斤的肥沃土壤。沙尘暴能有效地缓解酸雨。沙尘含有丰富的钙等碱性阳离子,这些外来的和地面扬起的碱性沙尘都能有效地中和酸雨。我国北方地区工业很发达,但除了个别城市以外很少有酸雨发生,这与北方常有沙尘天气有很大关系。沙尘暴还维系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循环与稳定。沙尘含有丰富的营养物,一些海域淤泥中的营养物约 40 0

7、10 是由沙尘暴带入的,促进了该海域生物的繁茂。事实上,处在什么自然带上就有什么样的降水和温度,就只能生长什 么样的植被,这是人类所不能改变的。我们见多了在草地植树防风沙却把草地变成沙地的人为灾祸。干旱半干旱地区那点可怜的降水也许能够满足小草生长的需要,但当我们人为地植入大树,那点水就远远不够供树木生长。于是树木就 新课标第一网不用注册,免费下载!新课标第一网不用注册,免费下载!新课标第一网系列资料 凭借其根系向四周和地下深处吸夺水分,周边的小草很快就枯死了。没有了为大树储备水分的绿草,大树小树也逃脱不了死亡的命运,最终留下的只是一片又一片沙地、一棵又一棵枯树。沙尘暴就是一种自然现象,只是近代

8、人类过度的放牧或农耕,以及自以为是的人工改造,才加剧了其危害程度。 (本文有删改)来源:学|科|网 Z|X|X|K10.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w W w .x K b 1.c o MA青藏高原的隆起,阻挡了来自印度洋湿润的西南季风,在中亚和我国的西北地区形成了大范围的干旱和荒漠区。B如果人类消灭了沙尘暴及沙漠干旱地区,也就消灭了地球上的多种自然生态 ,绝灭了一切物种,甚至引发我们难以想象的灾难。来源:Z*xx*k.ComC沙尘含有丰富的营养物。沙尘暴带人海洋中的营养物促进了该海域生物的繁茂。D沙尘暴之所以会被妖魔化,主要是因为人们只看到沙尘暴所造成的危害,而忽略了它有利

9、的一面。11.第自然段“人类发展过程中的过度放牧、开垦种植和砍伐森林,使许多土地裸露”一句中, “过度”和“许多”能去掉吗?请说明理由。 (3 分)12.根据文意,谈谈我们应该怎样科学地认识沙尘暴?(4 分)七、祸从天降,谁为真凶2010 年 8 月 7 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甘肃省舟曲县,昔日秀美的山中小城顿时满目疮痍,许多同胞不幸罹难。罪魁祸首,就是泥石流。那么,泥石流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泥石流是暴雨、洪水将含有沙石且松软的土质山体经饱和稀释后形成的洪流。相对于普通洪水,泥石流含有大量泥沙石等固体碎屑物,最高体积含量可达 80%,因而具有更大的破坏力。它往往发生在山区等沟谷深壑、地形险

10、峻的地区。舟曲县城所在的白龙江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山谷地势高差达 1000-2000 米,而且舟曲正好处于两山之间的峡谷地带,这给泥石流汇集和流动形成了天然的地理条件。舟曲位于龙门山地震活动带北缘,又临近天水地震活动带。由于历史上的几次大地震,舟曲附近的地质构造岩性松软、破碎,风化程度严重,堆积物很多。此外,灾害发生之前持续的干旱造成附近山体干缩,加大了岩石间、山体间的缝 新课标第一网不用注册,免费下载!新课标第一网不用注册,免费下载!新课标第一网系列资料 隙,使原本已十分松散的岩体、山体互相之间更加没有黏性。这些地质条件给舟曲埋下了安全隐患,但如果没有力量去推动这些松散物质的话,泥石流依然不会

11、发生。暴雨就是推动泥石流的“手” 。处于黄土高坡上的舟曲县原本是一个干旱的地区,多年的平均年降水量不到 200 毫米。有历史记载的暴雨近百年来只发生过 2 次,分别是 1973 年 7 月 12 日的 57.2 毫米暴雨和 1994 年 8 月 8 日的 63.3毫米暴雨。舟曲泥石流暴发当晚,该地区在短短 40 分钟内突降 97 毫米的大暴雨。大量的水浸透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形成了泥石流。作为生命之源的水成了这场灾难的导火 索和帮凶。如果说强降雨是“导火索”的话,山体风化、水土流失则是“火药” ,而人类活动担当了“催化剂”的角色。

12、20 世纪 50 年代,舟曲县森林覆盖面大,生态环境平衡,有“陇上江南”之称。然而之后的半个多世纪,舟曲的森林覆盖率从 67%锐减到 20%。森林的过度砍伐导致舟曲水土流失严重,山体风化,土地裸露,一旦遇到狂风暴雨,泥石流就容易形成并沿着山谷倾泻而下。另外,近 10 年来,舟曲县获批的大小水电站有 55 座。修建水电站要炸山辟地,会令岩体变得松动,植被遭到破坏,制造了大量的松散物质。更有甚者,舟曲矿产资源丰富,开矿遗留的废弃土石处理不当,使松散碎屑物质量大增。这样,在自然状态下需数十、数百乃至上千年才能聚集起来的松散碎屑物质量,现在几年内便达到了。桶里装满了“火药” ,自然一点就炸。X|k |

13、B| 1 . c|O |m由此可见,舟曲泥石流的形成不完全是因为天灾,人为因素也促进了泥石流的发生发展,扩大了它的规模,加重了危害程度。在经济发展中应该重视环保,只有真正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才能避免悲剧重演。13.请简要概括舟曲泥石流形成的原因。 (3 分)(1) (2) (3) 14.第段中划线句运用了 、 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15.第段“它往往发生在山区等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一句中,加点的“往往”一词不能删掉的理由是什么?(2 分)16.第段文字,在结构上起着 的作用,在语言上体现了说明文语言 的特点。 (2 分)17.为了避免悲剧重演,结合你所掌握的知识对泥石流易发生山区的居民提出两条预防泥石流的建议。 新课标第一网不用注册,免费下载!新课标第一网不用注册,免费下载!新课标第一网系列资料 (2 分)【答案答案】六六 10.B11.不能去掉。(1 分)“过度”表程度,说明人类放牧等活动,超出了大自然的承受能力;(1 分)“许多”表范围,强调的只是部分土地裸露,并非全部。 (1 分)这些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w W w .x K b 1.c o M12 .沙尘暴是一种自然现象,是地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