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临终关怀的感想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1997861 上传时间:2018-05-31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19.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临终关怀的感想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关于临终关怀的感想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关于临终关怀的感想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关于临终关怀的感想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关于临终关怀的感想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临终关怀的感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临终关怀的感想(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临终关怀什么是临终关怀生老病死,是人类的自然规律。而对于身患绝症或濒临死亡的病人,如何使他们能够正确认识死亡和生命的存在,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减轻痛苦,安度余生,这是医学界乃至全社会面临的新课题。于本世纪60年代出现的一种新型的医疗服务 临终关怀,成为保护生命的重大举措。临终关怀,系译自英文的HOSPICECARE 。我国大陆与港台的汉译略有差异,香港译文为“ 善终服务 ” ,台湾译文 “ 安宁照顾 ” 。但其内涵都同出一辙,均指为临终病人及其家属提供全面的照护,包括医疗、护理、心理、精神等方面,以使用权临终病人的生命受到尊重,症状得到控制,心理得以安慰,生命质量午到提高,同时也使患者家属的

2、身心健康得到维护。临终关怀是指对生存时间有限(6 个月或更少)的患者进行适当的医院或家庭的医疗及护理,以使患者在余下的时间里获得尽可能好的生活质量。临终关怀不追求猛烈的、可能给病人增添痛苦的、或无意义的治疗,但要求医务人员以熟练的业务和良好的服务来控制病人的症状。由于监终关怀心然要涉及到各种症状的姑息治疗,所以在肿瘤科领域它和姑息治疗往往是同义语。临终关怀不同于安乐死,这即不促进也不延迟病人死亡。其主要任务包括对症治疗、家庭护理、 缓解症状、控制疼痛、减轻或消除病人的心理负担和消极情绪。所以临终关怀常由医师、护士、社会工作者、家属、志愿者以及营养学和心理学工作者等多方面人员共同参与。临终关怀和

3、肿瘤预防、治疗一样,是癌症研究中不可忽视的方面。通过临终关怀的实践,至少可在以下几个方面为癌症防治工作作出有益的贡献:研究影响癌症发生与扩散的心理及社会因素;对癌症病人生活质量的估价;缓解症状与控制癌症疼痛的措施;了解病人病危死亡的过程。为了实现现代医院的管理目标及处理好病人的临终关怀,需要有相对独立或专门的临终关怀机构,目前国内外已发展起来的几种形式是:附属于医院的临终关怀;附属于基层保健网的临终关怀;社会及家庭护理项目中的临终关怀;独立的临终关怀机构。但无论哪一种,其宗旨与任务是相同的。在临终阶段,癌症病人除了生理上的痛苦之外,更重要的是对死亡的恐惧。美国的一位临终关怀专家就认为“ 人在临

4、死前精神上的痛苦大于肉体上的痛苦” ,因此,一定要在控制和减轻患者机体上的痛苦的同时,做好临终患者的心理关怀。病人进入濒死阶段时,开始为心理否认期,这时病人往往不承认自己病情的严重,否认自己已病入膏肓,总希望有治疗的奇迹出现以挽救死亡。当病人得知病情确无挽救希望,预感已面临死亡时,就进入了死亡恐惧期,表现为恐惧、烦躁、暴怒。当病人确信死亡已不可避免,而且瞬间即来,此时病人反而沉静地等待死亡的来临,也就进入了接受期。一般说来,濒死者的需求可分三个水平:保存生命;解除痛苦;没有痛苦地死去。因此,当死亡不可避免时,病人最大的需求是安宁、避免骚扰,亲属随和地陪伴,给予精神安慰和寄托,对美(如花、音乐等

5、)的需要,或者有某些特殊的需要,如写遗嘱,见见最想见的人,等等。病人亲属都要尽量给予病人这些精神上的安慰和照料,使他们无痛苦地度过人生最后时刻。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物质文化生活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癌症对人类生命构成巨大威胁,而患了癌症的人,其生理及心理所受到的打击是难以想象的。临终关怀作为一门学科兴起,且以晚期癌症患者为主体,正是适应了这一客观形势,同时也适应了新的医学模式即生理 心理 社会医学模式。一、临终关怀的含义:临终关怀,顾名思义,就是对临终者的关怀,或者说是对“ 快要死的人 ” 给予关怀,关怀的内容应包括生理、心理及社会各个方面。临终关怀的英文是“Hospicecare ”,由

6、于历史上的临终关怀活动与现代的临终关怀活动的内容不尽相同,又因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具体情况不同。因此,学者们对这一词的译义也不一样,有的译为“ 招待所 ” ,有的译为 “ 济贫院 ” ,有的译为 “ 死亡医院 ” ,“ 重危病人医院 ” 、“ 安宁院 ” ,在香港译为 “ 善终服务 ” ,台湾译为 “ 安宁照顾 ” ,在中国大陆 “ 临终关怀 ” 一词由天津医院临终关怀研究中心提出,经过几年的实践认可及交流。“ 临终关怀 ” 一词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和一种特殊卫生保健服务项目的名词,已被我国大多数学者所接受。临终关怀的概念含义有二:其一、临终关怀是一种特殊服务,它是对临终病人及其家属所提供的一种全面的

7、照顾,包括医疗、护理、心理和社会等各个方面,其目标在于使临终病人的生命质量得到提高。珍惜有限的人生时光,能够少痛苦,甚至无痛苦地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并使其家属的身心健康得到维护和增强。其二、临终关怀是一门以临终病人的生理、心理发展和为临终病人及其家属提供全面照顾的实践规律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临终关怀又可分为临终医学、临终护理学、临终心理学、临终关怀伦理学、临终关怀社会学、临终关怀管理学等分支学科。对临终病人实施临终关怀,其目的在于减轻临终病人的心理负担,其中尤其是解除病人对疼痛及死亡的恐惧和不安,正确认识自己的生命的价值,适应角色的转换,满足病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的需要,使病人能在有限的日子

8、里,在人生的最后岁月中,在充满人性温情的氛围中,安祥、宁静、无痛苦、舒适且有尊严地离开人世,达到更理性,更平静地接受死亡。同时,指导家属积极配合医生,在生理、心理及社会需要各方面给予病人帮助和关怀,达到逝者死而无撼,生者问心无愧的目标。临终关怀是一项崇高而伟大的人道主义事业,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提高,这一保护生命、光大生命的新学科、新服务必将得到蓬勃发展。临终关怀主要内容临终关怀是一门涉及医学、护理学、林会学、心理学、伦理学等诸多学科的新兴的交叉学科,但它有其独特的研究对象(即临终病人的生理、心理及照护)和发展规律,其发展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临终关怀作为一种新的医疗服务,弥补现行医疗保健体系忽

9、视临终病人需求的缺陷,符合人道主义精神和人类生命发展的需求,从而使医疗保健体系更趋完美。临终关怀作为光大生命、提高生命质量的新型服务,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对症处理疼痛,减轻患者痛苦。常见慢性疾病患者临终前的痛苦主要来自肉体和精神两个方面。临终关怀对躯体疼痛的处理的原则是,以患者无痛苦为目的,基本不控制止痛剂的使用。对精神上的痛苦,通过医生、护理人员及家属齐心协力,主动倾听病人诉说,而后根据病人心理状况予以解脱,使其安度余生。美化生活环境,慰藉患者心灵。临终作为人生的最后阶段,关怀的目的是实现“ 优死,安乐 ” ,因而,临终关怀十分注重患者的生活美化,使其在“ 有生之年 ” 活得更逍遥自

10、在。美化生活环境主要包括:温暖舒适,整洁明亮,气味宜人等诸多方面。另外,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使其适应并接受死亡是生命正常发展过程这一事实,解除心理压力和痛苦,安然祥和地告别人生。加强关怀照顾,安抚患者家属。病人临终前后,其亲属也将承受巨大的痛苦和折磨,因此,安抚照顾患者家属同样是临终关怀的工作内容。一方面,通过对病人的关怀照顾,使家属的心理得以安慰,另一方面要使家属尽早对病人的病情进展及预后有一个正确的了解和认识,在有充分心理准备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配合医护人员,完成对患者的临终关怀,并共同努力料理后事,从而使病人“ 善终 ” ,使亲属心慰。临终关怀发展中的伦理问题1993年香港临终关怀医院

11、-南郎医院定义道:临终关怀是对临终病人和其家属进行的全人护理程式,它涵盖了所有的生理、心理、社会、精神的需要,一直持续到丧亲悲伤阶段。护理的目的是使病人及家属达到最高可能的生命质量,它是由多学科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共同提供的。可见,临终关怀包含的主要观念无非是以下5 个方面,让我们从这5 个方面来详细分析发展临终关怀事业使我们护士所面临的伦理挑战。1、尊重生命对于护士来说,这一点似乎是我们做好这个职业的基础,应不会存在问题,因为护士就是怀着一颗热爱生命的天使之心救死扶伤的。但是这并不等同于尊重生命。我们顽固地用高科技的呼吸机、起搏器等强拉硬拽着的生命是否值得尊重呢?热爱生命是否就意味着义无反顾地

12、拒绝死亡呢?这是我们实实在在面临的伦理彷徨。完整的生命过程应包括死亡过程,这是不容置疑的客观事实。顾海兵先生指出:在我们的整个科学及教育的体系中,只有生的教育,而没有死的教育;只有优生学而没有优死学;只有计划生育而不计划死亡;只有人生观而没有人死观;只有生的崇高而没有死的光荣。试想,如果没有死亡,人口数量无限制增长,地球资源被吃光用尽,人类还能生存发展吗?因此,死亡的不可避免是人类延续的必要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讲,死亡是伟大的。所以,完整的尊敬生命应包括尊敬死亡。可见,发展临终关怀,对护士传统的思维定式有一个强大的冲击,需要我们彻底更新观念,自觉地进行自我死亡教育。死亡教育是实施临终关怀的一项重

13、要内容,还包括对临终病人及其家属的死亡教育,其目的在于帮助濒死病人克服对死亡的恐惧,学习准备死亡,面对死亡,接受死亡;对临终病人家属进行死亡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他们适应病人病情的变化和死亡,帮助他们缩短悲痛过程,减轻悲痛程度。尊敬死亡是我们迈出的第一步,它属于死亡教育的一部分。2、关注护理而非治疗护士作为医务人员的一分子,长期以来一直在为救死扶伤辛勤奉献着,一直习惯于和医生合作把病人从疾病中拯救出来。而突然间出现关注护理而非治疗的临终关怀概念,不啻是承认医院对某些疾病无能为力的尴尬,导致对整个医疗职业能力的怀疑,这对以救死扶伤为宗旨的医务人员的心理不可避免地产生一定程度地震撼,可能会导致潜意识里

14、对临终关怀的抵触情绪。虽然说在医疗无能为力的情况下,护理更显示出其独特的主导性,但是突然把护理的地位提高到主导地位,护士往往会感到无所适从。对于临终关怀,护理的重点也从生理上转移到心理、社会、精神等方面,这给护士的理论知识也带来巨大的挑战。要求我们扩大知识面,加强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理论学习。而现今的医院又缺乏临床的心理学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 ,使护士在护理过程中遇到无能为力的困难时,投助无门。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加深对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并能独立有效地运用于临终病人的全心身护理上。3、注重生命质量生命质量是生命伦理学的一项基本要素,对生命质量进行医学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应用于治疗

15、方案的选择中,这是生命伦理学在医疗实践中的一项具体应用。注重生命质量的提出,无疑反映了护理模式的转变。但遗憾的是,对于生命质量,不同的健康保健人员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不同的定义。而临终关怀又是多学科健康保健人员共同来进行的,所以在工作中往往会产生对病人生命质量各自不同的评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Kleinpell(1991)对生命质量的概念进行了分析, 找出了主要特征。 但因其涉及到个人的生理、个性、人际关系、 社会、心灵等诸多方面因素,因此要全面地评判病人的生命质量,护士必须收集除疾病本身以外的大量资料,这将使护士的工作范围扩大到一个不可能的境地。所以,要使生命质量由理论走向实践,则需要合理地缩

16、小评价范围,使它既有科学性,又有实用性。同时,另一个难点则是:当生命质量的概念作为规范在临床上运用时,必须有一种合理而有效的工具来测量病人的生命质量,要有一个量化的标准。这一系列的问题,对生命质量的可操作性提出了质疑, 有待于以后通过科学研究加以解决。再者,对于临终病人, 其生命质量相对很低,根据 David Hume 的功利主义伦理理论,根本没有必要把宝贵的资源花费在毫无恢复希望的临终病人身上。在现今医疗保健资源相对不足的形势下,这种伦理观念有相当大的吸引力。4、尊重死亡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因此不加速也不延迟死亡这一概念和现今的研究热点安乐死有某些不同。不论是主动安乐死还是被动安乐死,都有加速死亡的倾向。而临终关怀却提出不延缓、不加速。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伦理问题。但亦有学者认为安乐死应属于临终关怀范畴之内,且仅为临终关怀的一小部分。5、协助病人安静地、有尊严地死去;去者能善终,留者能善留病人安静地、有尊严地死去,是临终关怀的结果,但不是终点。古语曰:死者何辜,生者何堪?对所爱的人的死去,我们由震惊而哀恸、绝望,对已故者的感觉由悲转怒,进而出现抑郁等强烈过度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