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最新南大网院university语文期末考试解答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195530 上传时间:2017-08-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最新南大网院university语文期末考试解答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3最新南大网院university语文期末考试解答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3最新南大网院university语文期末考试解答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3最新南大网院university语文期末考试解答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3最新南大网院university语文期末考试解答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最新南大网院university语文期末考试解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最新南大网院university语文期末考试解答(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大学语文”课程期末试卷提示:答案文档直接在学生平台提交一、依据资治通鉴 “赤壁之战”的文本,具体说明司马光等历史家在刻画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鲁肃、黄盖等人物时采用了哪两种主要手法?请一一填写下表空格举例说明。手法人物记言 行为描写曹操 记言(是时曹操遗权书曰:“近著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 。曹操的战书,虽只有三句话,却和盘托出了他那踌躇满志、轻率狂妄、不可一世的神态。 )行为描写刘备 记言 行为描写孙权 记言(诸葛亮欲用激将法使孙权下决心抗曹“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孙权则

2、一言挑明:“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显示了其英雄气概,并进而机智的询问刘备一方还有多少实力:“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当听到诸葛亮介绍刘备尚有二万多兵,并听了曹军的种种不利因素之后, “权大悦,与其群下谋之。 ” 孙权与人谈话,开始很谨慎,不露锋芒,一旦决断,就口口声声骂曹操为“汉贼” “老贼” ,势不两立,态度十分坚决。谨慎而又有决断,这在孙权身上完全是统一的)行为描写(孙权在决策过程中的看似“犹豫”的行为,正是其深思熟虑的表现。表现为三个考察:一是考察曹军虚实和同盟刘备的实力。为了了解曹军。立即召见诸葛亮。 )诸葛亮 记言(他行前对刘

3、备说的是“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事实也是如此,但对孙权,他从不明提“求救”二字,而是一味动员孙权拒行为描写(诸葛亮是刘备的使者,以友军代表的身分对孙权进言,必须保持不亢不卑的态度。 )曹,因为只要孙权拒曹,刘备就自然得救了,只要能借孙权的力量击败曹操,刘备就可以乘机为自己争得地盘了。诸葛亮善于外交辞令,不卑不亢,他直言曹军的强大,也不讳言刘备打了败仗,他采用激将法劝告孙权;鲁肃劝孙权“不能迎操”的言谈话语,处处为孙权考虑,推心置腹地向孙权陈述利害)周瑜 周瑜是东吴主将,说话慷慨豪迈,和鲁肃的语气又不相同。鲁肃反复说的是不能“迎曹”,周瑜则口口声声要“禽操”“破曹”。他见了孙权,一开口

4、就直斥曹操是“汉贼”, “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他对双方实力的分析和诸葛亮的分析基本一致,但更详尽具体,他的一些话里,也流露出一点骄矜之气,这正反映了周瑜少年得志的心理状态。行为描写(他主动要求率军出战,充分表现了一个大将的才略和勇气。周瑜有见识,有才干,有胆量,他反复地为孙权分析形势,并以胜利的信心坚定抗曹意志,慷慨激昂,的确是“雄姿英发”的青年统帅)鲁肃 记言(鲁肃是孙权手下的大臣,他劝孙权拒曹,主要从孙的切身利益来进言,对于张昭等人的迎降论,他以臣子、国君地位不同,迎降后果也不同的分析,委婉而有力地劝孙权“莫用(张昭)众人之议”,还以“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一句话,触及孙权的灵魂深处。

5、他句句为孙权着想,表现了对孙吴的忠诚,也表现了他的政治远见和卓越口才。)行为描写黄盖 记言 行为描写二、司马迁在史记李将军列传的末尾评论道:“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请把这段评论翻译成现代汉语,然后分析这段评语体现了司马迁的什么态度?答:论语说, “在上位的人本身行为端正,即使不下命令,人们也会遵守奉行;自身行为不正,即便下了命令,人们也不会遵守奉行。 ”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我看到李将军诚恳朴实像个乡下人,开

6、口不善于言谈。到他死的那天,天下认识和不认识他的,都为他尽情哀痛。他那忠实的品格的确得到士大夫们的信赖么?谚语说:“桃树李树不会说话,可是树下自然会被人踩成一条小路。 ”这话虽然说的是小事,却可以用来说明大道理呀。三、试结合文本分析黄淳耀李龙眠画罗汉记这篇优秀的说明文的写作技巧。答:这篇说明文的写作技巧是:总说-分说(未渡者、方渡者、已渡者)-议论1、总说凡十有(yu)八人。一角漫灭,存十五人有(yu,通“又” ,连词,连接整数和零数)半。2、分说(1)凡未渡者五人:(2)方渡者九人:(3)又一人已渡者3、按:(发表议论)四、 世说新语政事 “陶公性检厉”一则:“陶公性检厉,勤於事。作荆州时,

7、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此意。後正会,值积雪始晴,听事前除雪後犹湿,於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後桓宣武伐蜀,装船,悉以作钉。又云:尝发所在竹篙,有一官长连根取之,仍当足,乃超两阶用之。 ”请用自己的话复述:作者是用了哪三个例子来刻画陶侃性格之细致严格的?答:作者用以下三个例子来刻画陶侃性格之细致严格的:1、陶侃命令监造船只的官员将锯木屑全都收集起来;正月初一集会下雪时,用锯木屑铺盖在台阶上;2、陶侃叫人把毛竹头收集起来,后来组装船只,这些竹头全都用来做竹钉;3、陶侃曾在当地征调竹篙,有一位主管把毛竹连根拔出,就用竹根代替铁足,陶侃便把他连升两级加以任用

8、。五、 (1)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请问荀子劝学中的这两段话各是什么意思?它们分别给您什么启发?答:第一段话的意思是: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 (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第二段话的意思是:再好的马一步不能走十步,再坏的马走十步要归功于它的不懈努力.这就象是你雕刻东西,如果说在雕刻中途而费,就是一块朽木头,也不会折断的.如果你不懈的努力,就是金石那么坚硬的东西也一样在它上面刻下东西。六、阅读柳宗元三戒 ,请分别说说临江之麋 、 黔之驴 、 永某氏之鼠的寓意;并进而概括柳宗元寓言最突

9、出的特点。答:柳宗元的三戒是其寓言的代表作,题目出自论语季氏:“ 君子有三戒”,寓有警戒之意。戒:既劝戒自己,也劝戒别人;由此,我们应对其寓意予以分析、评价,之后,我们方能听其告诫,以防步人后尘。在三戒之中,尤以黔之驴广为后世所知,而对其余两篇知之甚少,对黔之驴的理解认识也无非就是“黔驴之技” 、“黔驴技穷”。其实,作者的真实寓意往往不在其字面,而是将作者的人生体验、生活哲理蕴涵其中,结合柳宗元的生平,读其三戒,我们便能品味出:麋之可怜,驴之可悲,永鼠之可憎!在通读临江之麋后,我们很难把麋看成是“干非其类” 的动物,而是“以为犬良我友”的天真、幼稚、思想单纯的形象。它幼小之时便被“临江之人”

10、收养,且与家犬为友日久,稍大,“忘己之麋”乃情理之中,未经教化之麋如何知晓敌友?故而是缺少善恶意识、不辩敌友、是非不分的糊涂虫。同时,它是一个十分奴性的形象,唯主人是从。它与犬相处,完全是一种友善的表现。我们很难将麋与“依势以干非其类” 相联系,如果说其“不知推己之本”是再恰当不过了。“不悟” ,可见其主题。也就是说,它的行为是由于主人的袒护造成的,以至于使自己的防患意识淡漠了,不知道弱肉强食的自然规律。总之,麋给我们的形象就是一个既不知彼、也不知己的无知的白痴,它的死,让我们感到它是可怜的。在黔之驴一文中,“好事者” 也真好事,把一头很好的力畜,以为 “无可用”搁置在山下,使这头立志于田间耕

11、作的驴有才不能施展,使驴子成为“废物” ,真乃英雄无用武之地也!驴子初次见到虎时,想必它也一样不了解对手:它过去的环境或许是一片祥和的田园生活环境,没有争斗和角逐,这个善良的毛驴无从知道这个世界上竟有不事农活的食肉野兽。我们知道:毛驴的本性是善良的、勤劳的;其志不是动物之间尔虞我诈的角逐,其志在于田野,在农耕,在运输。如果我们说:“黔驴技穷”,也只不过是黔驴的斗技穷已。而柳宗元笔下的虎多代表君权、宦官势力、黑暗的社会制度等。“悲夫!” 黔驴。它的悲惨是因为它还不曾学会“格斗” ,而如果驴子学会格斗就不称其为驴了;黔驴是可悲的,因为它不能归田。如果“好事者” 将 “驴”归田,那么驴一定是农夫的得

12、力助手;至于可悲,则为“好事者 ”的无知且无聊。 可见,驴虎相见,若无“有人力能举之” (柳子厚墓志铭 )则驴必死无疑。永某氏之鼠成功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鼠辈:在正常的生活环境中,没有哪一个人为“忌日”而豢养老鼠;但在正常的生活环境中,有太多的有权有势的人,出于种种缘故,宠爱、任用一些无能无德的“鼠辈” 为官,致使鼠辈的势力越来越大,可谓 “小人得志”。宦官专权,是非颠倒,正气不树,正是柳宗元等铲除弊政的目标。历史已经过去一千余年了,但现在我们仍可以看见“永某氏之鼠” 。社会上的种种腐败现象,都浓缩在作者的笔端。作者寥寥几笔,便淋漓尽致地勾画出千古不变的贪官形象,其形可见,其声可闻。

13、通读全文我们看到,一个迂腐、蛮横、糊涂无知的典型的心理变态人物,由于掌握了一家的权利,便构成了特定的典型环境,人鼠共生,乌烟瘴气。永某氏病态心理是老鼠为患的前提,可以说老鼠的存在有其偶然性,同时也有其必然性。归根结底,是永某氏用人的腐败。令人鼓舞的是明智的“后人来居” 假猫,购僮,杀鼠。在永某氏之鼠中,作者的态度是比较积极的,结尾略点一笔,着墨不多,但揭示人生哲理:物极则必反、福祸相依。示意人们不要逞一时之威,窃时以肆暴。总之,永某氏之鼠象一把锋利的匕首,直刺社会上的腐败现象,精警深刻,对现在的一些社会现象也仍然具有讽刺意味。三则故事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生动刻画了六种动物各具特异的形态,仿佛

14、使人身临其境。文章通过夸张的运用,增加了文章的幽默感;人格化的描写增强了故事的趣味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完全是人格化的心理活动;又如:“ 虎因喜,计之曰:计止此耳”,仿佛老虎在那里自言自语一般;“ 由是鼠相告(永某氏勿击鼠)”,好象老鼠明白了人类的语言。总之,柳宗元的这三则寓言,以叙述故事为主,在结尾出有一句议论,以发挥其寓意,如临江之麋的“麋至死不悟 ”,领悟什么,让读者自己去思考,或引出其寓意: “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黔之驴 警戒我们不要“出技以怒强”,以免招祸。永某氏之鼠这篇文章的警戒,它寓意深刻,具有针砭时弊的尖锐性,揭示福祸相依,相互转化的客观规律,警戒世人不要肆

15、机恣意干坏事,以免招致灾祸;永某氏之鼠不失为我们修身崇德之警钟。七、请结合司马迁报任安书中的下列文段,简论逆境、坚毅的性格与成就事业的关系。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仲尼厄而作春秋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孙子膑脚,兵法脩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韩非囚秦, 说难孤愤 ;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仆窃不逊,近自託於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

16、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答:读罢此文后深受感触:逆境塑造坚毅的性格,而坚毅的性格又是成就事业的关键。性格决定命运。一个人的性格对其一生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甚至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当碰到困难时,我们要把困难视作成长的条件,不要惧怕和回避困难。事情的解决方法是人想出来的;机会是给愿意站出来,有肩膀的人的。一个人做事业,如果没有坚强的个性,即使成功,那也可能是一种投机或者偶然。所以面对人生坎坷,我们要选择坚强面对,这样才能使自己的个性得到更好的磨练,使自己更加坚强,从而塑造出坚毅的性格。面对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