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最新整理人教版物理八上必备知识点点点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195529 上传时间:2017-08-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最新整理人教版物理八上必备知识点点点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3最新整理人教版物理八上必备知识点点点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3最新整理人教版物理八上必备知识点点点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3最新整理人教版物理八上必备知识点点点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3最新整理人教版物理八上必备知识点点点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最新整理人教版物理八上必备知识点点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最新整理人教版物理八上必备知识点点点(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最新最全最精!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必备基本知识点 机械运动 第 1 节 时间和长度的测量一、长度的测量1、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2、国际单位中,长度的住单位是 m 常用单位有 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um) ,纳米(nm)1Km=1000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106um ,1m=109nm 3、常识:黑板的长度 2.5m、课桌高 0.7m、篮球直径 24cm、指甲宽度 1cm、铅笔芯的直径 1mm、一只新铅笔长度 1.75dm、手掌宽度 1dm、墨水瓶高度 6cm4、特殊的测量方法

2、A、累积法:适用测细铜线的直径、纸的厚度B、化曲为直法:适用于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圆柱的周长C、滚轮法:适用测操场跑道的长度D、辅助法:测硬币、球、圆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5、刻度尺的使用规则A、 “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B、 “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刻度线要紧贴物体并且不歪斜。C、 “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D、 “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E、 “记”: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数值包括二、时间的测量1、单位:秒(S)2、测量工具:钟表; 古代:日晷、沙漏、滴漏、脉搏等 现代:石英钟、机械钟、电子表等 3、机械停表的小表盘表示分钟,大表盘

3、表示秒钟;三、误差(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 测量环境 认为因素(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球平均值,用更精密的仪器,改进测量方法(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第 2 节 运动的描述一、机械运动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3、宇宙中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二、参照物1、定义:为研究物体运动状态时选取的标准物体叫做参照物2、除描述对象外,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

4、的物体为参照物;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所以运动和静止的相对的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第 3 节 运动的快慢三、速度1、 意义: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程度,2、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计算公式:V=S/t 变形 :t=S/v S=vt4、速度单位:1m/s =3.6Km/h 1 Km/h=1/3.6m/s四、匀速直线运动1、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始终不变!2、 、变速运动A、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B、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

5、对应时间)常识:人步行速度 1.1m/s,自行车速度 5m/s,大型喷气客机速度 900Km/h,客运火车速度 140Km/h,高速小汽车速度 108Km/h 光速和无线电波 3x108m/s五、测量平均速度1、实验原理:V=S/t2、注意事项:将斜面放的平一些,使小车运动速度不要太快,以方便测量时间;第二章 声现象第 1 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固体、液体、气体振动均可发声;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波的形式来传播;在生活中人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播的;真常识: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

6、交谈,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3、声音的速度与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V 固 V 液 V 气声音在 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340m/s,合 1224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0m/s。常识: 有一段钢管里有水,长为 L 在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最多听到 3 次声音。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计时。若听到枪声再计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的时间要晚,0.29S(当时空气 15)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 0.1S 以上,人耳就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

7、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 17m。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 0.1s 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5、声音的利用:超声波测距,计算公式 距离 S=vt/2.6、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 、声音-鼓膜-听小骨-听觉神经-大脑;- 2 -2) 、骨传声:声音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3) 、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度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8、第 2 节 声音的特性7、音调:声音的高低。8、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9、物体在 1s 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频率单位:赫兹,Hz10.蜂飞行能平听觉发现,为什么蝴蝶飞行听不见?蜜蜂翅膀振动发声频率在人耳听觉范围内,蝴蝶振动频率不在听觉范围内。11、响度: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喇叭筒的作用是:减小声音的发散。12、音色:声音的特点;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辨别乐器或区分人。13、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根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断;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调

9、第 3 节 声的利用1、声音可以传播信息例如:地震、火山喷发、核爆炸产生次声波;蝙蝠、雷达、B 超是超声波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超声波清洗物体、超声波碎石治疗结石第 4 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2、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角度的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3、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 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50dB。4、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

10、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第三章 物态变化第 1 节 温度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2、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废水的温度呗 100,它们之间分成 100 等份,每一等份叫 1,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 3 摄氏度或负 3 摄氏度换算关系 T=t+273K3、测量工具-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的刻有刻度。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分类及比较:分类 实验用温度计 寒暑表 体温计用途 侧物体温度 测室温 测体

11、温量程 -20110 -3050 -3542分度值 1 1 0.1所用液体 水或银煤油(红) 酒精(红) 水银特殊构造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使用方法 使用时不能乱甩,测量物体时不能离开物 体读数使用前必须甩到 35度以下,可离开人体读数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看: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合适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放: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等一会儿,带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住的上表面相平。特别提示: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做大目的是:温度变化相同时,体积变化大,上面的

12、玻璃管做细的目的是: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住变化大,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读数准确。第 2 节 物态变化1、熔化和凝固熔化: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 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晶体熔化图像: 非晶体熔化图像: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熔化的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凝固: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晶体凝固图像: 非晶体凝固图像:- 3 -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 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变成固体、凝固点:晶

13、体熔化时的温度。 温度不断降低。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凝固的条件:(1)达到凝固点 (2)继续放热第 3 节 汽化和液化1、汽化和液化汽化:物体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定义:物质从液体变为气态叫汽化蒸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发 影响因素:(1)温度;(2)液体的表面积;(3)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 ,具有制冷作用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腾 沸腾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液化:

14、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作用:液化放热第 4 节 升华和凝华1、升华和凝华:升华: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2、凝华: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常识:1、要使洗过的衣服尽快干,请写出四种有效的方法(1)将衣服展开,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2)将衣服挂在通风处。 (3)将衣服挂在阳光下或温度较高处。 (4)将衣服脱水(拧干、甩干) 。2、解释“霜前冷雪后寒”?霜前冷:只有外界气温足够低,空气中水蒸气才能放热凝华成霜所以“霜前冷” 。雪后寒:化雪是熔化过程,吸热所以

15、“雪后寒” 。化雪是熔化过程,吸热所以“雪后寒” 。3、常见升华:萘球变小、灯丝变细、人工降雨、人工降雨、人工烟雾、冰冻衣服变大、雪堆变小、樟脑球变小。常见凝华:灯泡变黑、冰花、霜、霜、 “雾凇” 、雪、冰雹。第四章 光现象第 1 节 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分类: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篝火、蜡烛、油灯、电灯。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2、规律: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常识:为什么在有雾的天气里,可以看到从汽车灯射出的光束是直的?答: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过程中,部分光遇到雾发生漫反射,射入人眼,人能看到光的直线传播。早晨,看到刚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该现象说明: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4、应用及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日食月食:当地球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地球在月球的后面在 1 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 2 的位置可看到日偏食,在 3 的位置可看到日环食。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5、光速光在真空中速度 C=3x108m/s=3x105K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 3x1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