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区域地理——大洋洲,南极洲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1951006 上传时间:2018-05-3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区域地理——大洋洲,南极洲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世界区域地理——大洋洲,南极洲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世界区域地理——大洋洲,南极洲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世界区域地理——大洋洲,南极洲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世界区域地理——大洋洲,南极洲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世界区域地理——大洋洲,南极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区域地理——大洋洲,南极洲(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世界区域地理世界区域地理大洋洲,南极洲大洋洲,南极洲世界区域地理大洋洲,南极洲_我哒温馨小窝百度空间 | 百度首页 | 登录 我哒温馨小窝风。 。 。轻轻的吹过.天空】一望无际。抬头敞开心扉。给天空一个,甜甜微笑 主页博客相册|个人档案 |好友 查看文章 世界区域地理大洋洲,南极洲 2009 年 02 月 02 日 星期一 12:03 P.M.一、大洋洲读图识记1三大群岛、主要大陆、岛屿;2赤道、南北回归线、日界线1.概述世界面积最小的一洲位置:介于亚洲和南极洲之间,西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并与南、北美洲遥遥相对;已成为亚洲、非洲与南、北美洲之间船舶、飞机往来所需淡水、燃料和食物供应站,又是海

2、底电缆的交汇处,在交通和战略上具有重要地位。组成: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新西兰南北两岛、新几内亚岛及太平洋上波利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和美拉尼西亚群岛(自东北向西南) 。居民:绝大部分是欧洲移民后裔,土著居民为黄种人和黑种人。成因不同的三种岛屿大陆岛:新几内亚岛(伊里安岛) 、新西兰南北两岛等。原为大陆一部分,后来由于地壳陷落或海平面上升同大陆分离。面积较大,地势较高。火山岛:海底火山喷发而成,海拔较高,地势险峻,如夏威夷群岛。珊瑚岛:由珊瑚的遗体堆积而成,面积不大,地势低平。注意瑙鲁面临磷矿资源枯竭,图瓦卢因气候变暖而举国移民。2.澳大利亚读图识记1两大洋、塔斯马尼亚岛、大堡礁;2经度(

3、110E155E) 、纬度(10S40S) 、回归线;3三大地形区(剖面图) 、河流;4四个主要城市。大洋洲最大的国家:领土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和塔斯马尼亚等岛屿,世界上唯一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地广人稀,居民以英裔为主,讲英语。东、中、西部地形不同东部:大分水岭,全国最大河流墨累河发源在其西侧,注入印度洋。中部:平原,有大自流盆地和地势最低处北艾尔湖。西部:低矮高原,占全国面积一半。特有动物种类:具有古老性和独特性,如袋鼠、鸸鹋、鸭嘴兽。原因:位置孤立,自然条件单一,缺少大型食肉类动物(天敌) ,动物演化缓慢。人口分布与环境的关系人口和城市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和西部内陆地区人口少,东南沿海气候

4、温和湿润、宜人,交通便利,开发早,工农业发达;内陆和西部气候干燥,东北部湿热,有大堡礁,不利建设港口。注意澳大利亚气候呈半环状的原因北部西北季风与东南信风影响,降水季节性变化。东部迎风坡降水丰富,低纬度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南部为亚热带湿润气候;背风坡降水减少,由草原向沙漠过渡。西风带控制区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南部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向内陆过渡为草原、沙漠。西部常年受副高影响,降水稀少,形成沙漠气候。经济有现代化的农牧业和工矿业,羊毛、小麦闻名世界,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煤和铁矿石出口多,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目前,服务业产值大大超过农牧业和工矿业,成为经

5、济支柱。分布:国土东南部和西南部草原地区。经营方式:种植小麦和牧羊混合经营。农场是一个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有利于保持土壤的肥力。农民可有效地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小麦耕作活动与牧羊活动交替进行,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混合农业特点:主要是家庭农场、农场规模大、机械化水平很高,主要出口到英国。墨累达令盆地农业不利条件及解决措施:处于大分水岭西部,属雨影区,降水稀少,灌溉成为农牧业的限制性条件,政府实施东水西调促进农业发展。城市:首都堪培拉,最大城市和港口悉尼。二、南极洲读图识记1南极圈;2周围的海峡、大陆;3长城站、中山站。1.地球上位置最南的大洲,跨经度最广的大洲。位置:几乎

6、全部在南极圈内。四周被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包围。面积:世界第五大洲。重要性:未来横越南极空中交通的唯一中间基地。2.冰雪高原:平均海拔最高的一洲,冰层平均厚 2000 千米,有“冰雪高原”之称。3.寒极和风库特点:酷寒、干燥、烈风。原因:纬度高地处高纬,一年之内地面接受太阳光热最少,造成严寒。地势高南极洲的高原地形和巨厚的冰层,加剧气候的寒冷,形成酷寒。气压高酷寒使南极洲形成了极地高压中心,从大陆中心向边缘地带经常吹反时针方向(即从陆地吹向海洋)的极地东风,降水稀少而风力极大,形成干燥、烈风。酷寒使降水以暴雪形式出现,长久的积雪形成庞大而深厚的大陆冰盖。烈风、暴雪和巨大的冰盖又是南极大陆酷寒

7、的原因。洋流南纬 4060持续西风环流,造成一种特殊的“风壁” 。它阻碍南极地区与低纬地区的热量交换,也是造成该地区气候酷寒的原因之一。暖季:11 月次年 3 月。4.资源和科研宝地淡水资源:体积占冰川体积的 90%以上,是世界上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大洲、周围海洋上多冰山。矿产资源:煤(维多利亚地) 、铁(印度洋沿岸)储量最丰富。生物资源:磷虾、鲸、海豹、企鹅。原始的自然环境,最广阔的天然实验室。最好考察时间:每年 9 月次年 3 月,极昼、暖季。我国的南极考察站:长城站(不在南极圈内) 、中山站(在南极圈内) 。5.南极条约:利用只限于和平目的,禁止一切军事活动和任何核爆炸或处理放射性废物等。宗

8、旨:保护南极环境,和平利用南极。注意极地科考北极黄河站我国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中国北极黄河站(7855N,1156E)在挪威斯瓦尔巴群岛的新奥尔松建成并于 2004年 7 月 28 日投入使用。选址原因:人类干扰较少,是科学研究的天然试验室;这里是一个国际平台,便于国际交流。我国北极科考将围绕全球变化及对我国气候和环境的影响、极区空间环境和空间天气、极地环境中的生命特征与过程等研究领域,重点开展海洋、大气、冰雪、空间物理、遥感、地质、地球物理、生物和生态的长期观测和研究。我国黄河站、中山站和长城站哪个有极昼极夜现象?哪个最长?我国黄河站和中山站有极昼极夜现象。其中黄河站要长,因为,黄河站的纬度

9、位置比中山站纬度位置要高,在极圈以内纬度越高,极昼极夜时间越长;又因为夏半年,地球绕日公转速度慢,所需的时间比冬半年长,北极圈以内极昼的时间也长。北极地区主要由北冰洋、周边陆地以及岛屿组成,而所有陆地分属俄罗斯、美国、加拿大、丹麦、挪威、冰岛、瑞典和芬兰 8 个环北极国家。北冰洋突出的特征世界上面积最小、最浅的大洋。面积为 1230 万平方千米,不到太平洋的 l4。世界最寒冷的大洋。极寒的气候,使北冰洋上有广布的常年不化的冰盖,约占北冰洋的 23;大洋的周围多浮冰和冰山漂移。大陆架面积辽阔。北冰洋的大陆架占北冰洋的36,其他大洋还不到 10。北冰洋海岸线曲折,岛屿众多。世界第一大岛格陵兰岛;还

10、有少数岛屿有常居人口,如格陵兰岛、斯瓦尔巴群岛、新地岛、埃尔斯米尔岛等。北冰洋范围内气候非常低的原因北冰洋位于北极圈以内,冬半年有漫长的极夜,散失掉大量的热量。极昼期间尽管光照时间很长,但太阳高度角很小,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很有限。同时,在极昼期间由于积雪和海冰的融化要消耗大量的热能。白色的冰雪对太阳辐射有很强的反射作用。如新雪的反射率达到 90以上。北冰洋地区主要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石油、天然气、海底中的锰结核以及些金属矿等。北冰洋虽然海运困难,但其上空是重要空中要道和捷径北冰洋周围由亚洲、欧洲和北美三大洲环绕,北冰洋上空是亚洲北部(日本、中国、韩国、俄罗斯远东部分) 、北美北部(美国、加

11、拿大) 、欧洲北部(北欧、东欧、西欧)三个地区之间来往的重要空中走廊和最短的航线。如从“日本东京一北极一丹麦的哥本哈根”的航空线,由 15600 千米缩短了 2700 千米。我国南极内陆冰盖队已经到达冰穹 A(DomeA)冰穹 A 和南极极点、冰点、磁点并称为南极四大必争之点。在四个点中,极点、冰点、磁点已经被美国、法国、前苏联抢占。美国占据“极点” ,建立了阿蒙森斯科特站;法国占据了“磁点” ,建立了迪蒙迪维尔站;前苏联占据了“冰点” ,测到了零下 89的全球最低气温,建立了东方站。此前,人类在南极仅剩一个点尚未开展科学探测,那就是冰穹 A。冰穹 A 是南极内陆距海岸线最遥远的一个冰穹,是东

12、南极中心,也是南极内陆冰盖海拔最高的地区(高点),最高海拔 4039 米,气候条件极端恶劣,被称为“不可接近之极” 。北京时间 2008 年 1 月 18 日 3 时 16 分,中国科学考察队将鲜艳的五星红旗插上了南极冰盖之巅。类别:学习资料 | 添加到搜藏 | 浏览(297) | 评论 (0) 上一篇:世界区域地理拉丁美洲 下一篇:重要经纬线穿过的地理事物 相关文章:世界地理(北美,拉美,大洋洲与南. 最近读者:登录后,您就出现在这里。绛珠颦颦叶染柒 startcat 笑容疲倦JuLyhappy5217904808541beatas1990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姓 名: 注册 | 登录 *姓名最长为 50 字节网址或邮箱: (选填)内 容:插入表情 闪光字验证码: 请点击后输入四位验证码,字母不区分大小写看不清? 取消回复2009 Baid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