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品牌立校之本,创特色强校之基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41842515 上传时间:2018-05-3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铸品牌立校之本,创特色强校之基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铸品牌立校之本,创特色强校之基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铸品牌立校之本,创特色强校之基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铸品牌立校之本,创特色强校之基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铸品牌立校之本,创特色强校之基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铸品牌立校之本,创特色强校之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铸品牌立校之本,创特色强校之基(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铸品牌立校之本,创特色强校之基- -黄石第十八中学管理与改革经验总结黄石第十八中学管理与改革经验总结黄石市第十八中学,位于黄石市黄石港区老虎头山北麓的延安路 128 号,校园占地面积约 15 亩。学校北襟长江,东依碧波荡漾的青山湖,与湖北省属重点师范院校湖北师范学院相毗邻,西接黄石迎宾大道,处黄卾黄三市交汇地段,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学校始建于 1966 年,原为黄石市知名大型国企黄石市棉纺织印染厂职工子弟学校,1998 年学校改革转制归属黄石港区人民政府主办,更名为如今的“黄石市第十八中学”。学校现有 18 个教学班,1000 余名师生。作为一所脱胎于陈旧体制下的企业子弟学校,在完成改制工作后,

2、能否彻底甩掉历史包袱实现华丽转身一直是社会大众普遍关心的焦点问题。多年来,学校在转型变革的复杂背景下,面临着诸多的现实挑战,如何摆脱困境,突破制约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瓶颈,似乎成了我们这所薄弱学校一道不可逾越的障碍。然而,值得庆幸的是,尽管在前进道路上磕磕绊绊, 但是十八中人从未因遭遇困难而坐以待毙。相反我们总是把挑战当成机遇,总是设法把办学现实中的巨大压力转变为强校兴校的强劲动力。当然,要铸就特色品牌强校,不仅需要具备超常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而且需要拥有把握住机遇的独到眼光,因为机遇往往稍纵即逝。为了抓住转制过程中有限的发展机遇,我们十八中人一直进行着不懈的努力,特别是在 2010 年 7 月

3、学校新任领导班子成立后,我们对长期以来困扰学校发展的各种原因进行了全面的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以期做到“对症下药”,顺利打通阻碍学校教育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节。通过认真细致的梳理和归纳,我们充分认识到制约我校教育事业迈上良性健康发展轨道的问题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家长方面的问题:由于我们十八中靠近城乡结合部,学生 65%为进城务工子女、流动人口子女、留守子女,他们分别来自周边鄂州、黄冈、浠水、大冶、阳新等农村地区。尽管学校一直努力尝试建成一所包容性强、办学质量高的外来务工随迁人员子女特色学学校,但由于我校家长所接受的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家长整体素质良莠不齐,进而使得家庭收入等状况存在较大的差异

4、,这种不确定性的家庭教育环境无疑使学生个体接受教育的功效深受影响。与其他学校相比,我校家长对孩子教育的观念转变往往比较滞后,他们对孩子健康成长及成功教育的理解存在不少偏差。 2、学生方面的问题: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时代的变迁,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给社会生活带来深刻的变化。学生家庭背景、生活方式的差异,加之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对学生造成的一些负面影响,导致诸多的学生问题行为伴随着教育教学过程而生。学生的问题行为是相对于正常行为而言的,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中小学生中,研究表明,我国中小学生日常问题行为轻度的占 44.5%,比较严重的占 14.5%,非常严重的占 2%。我们黄石十八中是外来务工子女

5、占大多数的学校,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与城里孩子比较,这部分学生往往因家庭教育跟不上,加之家庭生活的流动性大,因而学习环境不稳定,组织纪律涣散以致经常受歧视形成自闭的心理,经常抱怨自己的父母,不理解父母的爱与关怀。个别学生因家庭等原因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自控能力差,并对周边同学产生影响。我校学生在日常行为习惯中所暴露出的类似问题有过之而无不及,其在生活中的表现为:漫无目标,情感贫乏甚至亲情缺失,思想狭隘偏执乃至世界观价值观偏离正轨;在学习上则体现为:主动学习愿望不强,口说能力较强书面表达欠佳,缺乏倾听耐心,动手能力差。在课堂中他们几乎没有自主质疑能力展示,而有价值、有批判精神的质疑则更少。 3、

6、教师方面的问题: 由于我校前身系国有企业所属的子弟学校,是典型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大锅饭”的产物,所以在转制后,相当一部分教师根深蒂固的“铁饭碗”观念一时难以转变,他们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仍惯性地坚持着过去那种“我教”为中心的思想,他们为教而教,以教代学,以讲代练。在其主导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由于缺乏生命意识和疏离情感认知,使教育沦为生存的手段而不是滋养生命的甘泉。据调查,我校曾有 9.1的教师习惯于“满堂灌”、 “满堂抄”、 “满堂问”,其中有 2.34的教师只顾“教完应学的内容,不管学生有无反应”,这种“填鸭式”教学方式与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完全是背道而驰,其结果自然是相去

7、甚远。有些教师每节课给学生自主看书学习的时间不足 3 分钟;在课堂教学中不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教师大有人在,漠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导致半数以上的学生不敢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见解。空泛的教学内容,混乱的教学流程,平直的问题模式等,既缺少预设之外的课堂现场生成,也无法根据学生实际制定教学目标,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较大的挫败感。还有部分教师只重视教书,不重视育人,他们平时很少表扬激励学生,很少关心学生思想品德和思想动态,很少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很少注意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教育中仍存在忽视学生作为“人”的健康发展需求的现象,对学生人文关怀的境界不够高,缺乏教师职业认同感,对学生的思想品行、行为习惯

8、、生活常识教育,缺乏有效的手段、合理的方式方法,教师合理利用教学资源不够,使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较少。4、学校方面的问题:实行市场化改革以来,由于国有企业自身生存面临巨大的挑战,所以几乎没有对学校投资,学校办学经费捉襟见肘,有时连最基本的房屋维修、课桌维修都无法维持,更不用说购置实验、体育器材了,图书室、阅览室、微机室、多功能教室更是不敢想象。总之,办学条件不达标体现在软硬件两方面:硬件方面是教育教学设施不完备,实验室及多功能性教室建设滞后,实验器材严重短缺。软件方面则体现为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对教学缺乏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校园文化建设品味亟待提高。上述四个方面的问题既是困扰我们十八

9、中迈上特色育人道路实现兴校梦想的顽疾,也是长期阻碍我们突破藩篱步入强校行列的几块绊脚石。为尽快构建起和谐的育人环境,全心全意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提供优质高效的教育服务,使他们的随迁人员子女在我市真正领受到义务教育的幸福与尊严,让广大外来务工家庭切实体会到“家”的“温暖与踏实”,我们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教育教学管理进行了不懈地改革与创新。一、一、创新教育管理观念,把追求创新教育管理观念,把追求“生本人文生本人文”价值作为教育教学的终极关怀目价值作为教育教学的终极关怀目标标, ,从而摆脱现实生活中急功近利思想的纷扰,使教育更好地引导青少年健康成从而摆脱现实生活中急功近利思想的纷扰,使教育更好地引导青

10、少年健康成长长;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受社会现实生活的影响,我们的教育长期陷入“功利主义”的泥潭,大家一直在走着一条忽视人性追求的“不见人”的教育路径,对于学生在生活、生命、人性、价值层面的教育严重缺失,这种饮鸩止渴的教育模式最终妨碍了塑造具有健全人格和主动发展精神的人。可见,只有重新回归教育本真的价值观才能够找到教育的最终出路,这也是我们十八中人所必须探寻的一条道路。熟悉我们黄石十八中的人知道,我们的生源主体是外来务工子女,因家庭生活的流动性大和学习环境的不稳定往往导致这些学生的家庭教育缺位,以致他们中多数人组织纪律涣散且经常因受歧视形成较为严重的自闭心理,许多孩子不理解父母的

11、爱与关怀,经常无端地抱怨自己的父母。针对我校教育对象的这种“亚健康”现状,我校领导集体开始了深刻反思:我们的教育到底重在什么?我们该如何扭转当前的不利局面?为此我们重新考察了“教”字的本义,由此可见“教”从“孝”从“文”,也就是说在古人看来“百善孝为先”, “孝”是一个人做人的根本,教育本义是将“孝”德作为立身之本,而宣扬与培养“孝德”才是教育文化首要的本质和任务。结合现状仔细分析我们发现如果我校教育管理与改革与此相契合,我们无疑寻求到了一个重大的突破口。基于这一思路,我们将“孝德、感恩、励志”确立为学校教育文化的核心思想,把追求“生本人文”价值作为教育教学关怀的终极目标,从而摆脱急功近利思想

12、的困扰。在长期的教学教育实践中,为了使教育能更好地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我们强调“德育为首”,通过让学生体验践行“打造诚信校园”、 “做合格小公民” 、 “爱心家庭作业”“等系列德育活动来提升学生情商指数,进而培育其“孝行德广,感恩励志”思想情怀。如今学校已经成功提炼并完善了这一教育文化特色。具体而言:“孝行”,意思是循孝顺道理,做孝顺事情。 “德广”,意思是恩泽广众,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德广”既指深度,也指广度,将孝文化的深厚积淀和广泛覆盖同时融入其中。 “孝德”侧重于敬爱父母长辈,关爱家庭,服务他人,报效回馈;“感恩”侧重于更加崇高的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

13、 “励志”侧重于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胸怀大志,报效国家和社会。我校“孝行德广、感恩励志”思想文化无疑成为汇入学生思想海洋源源不断的活水,学生学习的兴趣被激发,热情被点燃,过去困扰我们的学生学习动机及发展方向问题随之迎刃而解。苏霍姆林斯基说:“尽可能深入地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这是校长和教师的首条金科玉律。 ”因为精神的空虚是教育的大敌,精神的贫乏必将导致道德的沦丧,这就势必造成一种最大的损失人的意义的损失。可见,要想摆脱危机和化解生存中的矛盾,教育者就必须深入研究学生的精神世界,真正触摸到学生的心灵,要让学生认识到精神世界、精神生活中的真正自我。2 2、加快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丰富教育内涵,提升

14、办学品位加快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丰富教育内涵,提升办学品位现代学校制度的本质是体制创新,这是教育改革的核心,而体制创新重点是建章立制和度的把握,学校发展的不同阶段需要具有不同特点的制度。只有创新学校管理制度,才能增强学校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能力。为此我们在已有的制度基础上,健全完善了黄石十八中教育教学管理制度、 黄石十八中教职工年度考核方案、 黄石十八中教科研工作制度、 黄石十八中考勤制度、 黄石十八中绩效工资考核分配办法、 黄石十八中职称推荐参评办法、 黄石十八中“十二五”创建“小、特、精”文化特色强校方案、 黄石十八中“名师优教”工作方案等制度。科学规范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不仅打破

15、了旧体制下畸形的平衡,而且成为我校提升办学品质,建设高位均衡发展强校的新起点。为了使各项制度落到实处,我们一方面通过强化管理,不断延伸执行力,另一方面则通过加强校本培训和师德宣传学习,将每个教职工的思想一致统一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大局中,使大家自觉地成为各项制度的践行者。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学校的整体风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科学的管理制度为学校赢得诸多的成绩和荣誉打下坚实基础,黄石十八中也因此在社会上声名鹊起。我校的管理以分层管理、自主管理、扁平式管理为主,充分发挥各部门和全体教职工的作用,实现自主管理、自我发展。 为了寻求我校的内涵发展模式,最终实现我们义务教育办学

16、的独特价值。我校还在强化民主监督,完善考评机制的同时,专门制定了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以期实现学校未来可持续性发展目标。在发展规划中,我们继续将“孝行德广,感恩励志”文化作为我们的办学特色,即在学校长期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始终把“孝德、感恩、励志”作为文化强校兴校的内涵,把孝行当作教学载体,以感恩贯穿教学过程,以励志为教书育人精髓。不断丰富教育教学内质,不断提升教育教学品味,不断追求教育教学的最远大理想和最高境界,最终使教育成为自觉追求生命价值和生命内涵的一种手段,让教育在孩子心中留下最美丽的痕迹,使他们在我校学习的经历真正成为一辈子受用的宝贵财富。3 3、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创新育人机制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创新育人机制近年来,学校一直在围绕“文化强校,创新育人机制”这个目标坚持做着两件事。一是致力于利用校园各种载体推进孝德文化的硬环境打造,如:教学楼墙面古代十孝图的展示;学校教学楼等建筑物命名为励志楼和凌志楼等;二是长期坚持开展了以孝德感恩励志为文化主题的教育教学活动。校园特色文化活动坚持“正面引导,贴近学生,体现特色,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