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或社会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教材和使用说明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1841585 上传时间:2018-05-3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学概论或社会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教材和使用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社会学概论或社会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教材和使用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社会学概论或社会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教材和使用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社会学概论或社会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教材和使用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社会学概论或社会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教材和使用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学概论或社会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教材和使用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学概论或社会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教材和使用说明(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程名称:社会学概论或社会学导论课程名称:社会学概论或社会学导论使用教材:面使用教材:面 向向 2121 世世 纪纪 课课 程程 教教 材材现代现代社会学教程社会学教程 第二版第二版张敦福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2007 年年 8 8 月第月第 2 2版版索取索取 教学用教学用 pptppt 请联系请联系::该教材特点该教材特点紧密联系中国社会实际,注重吸收国外教材优点,既注重基础知识,又注意紧密联系中国社会实际,注重吸收国外教材优点,既注重基础知识,又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全书结构合理、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可读性强,注重专业性和理论联系实际。全书结构合理、形式新颖、内容丰富

2、、可读性强,注重专业性和学科特色,具有前沿性和开放性。学科特色,具有前沿性和开放性。可作为高等学校社会学、社会工作、公共管理和政法等专业的教科书,其他可作为高等学校社会学、社会工作、公共管理和政法等专业的教科书,其他专业和社会读者使用也很如意。专业和社会读者使用也很如意。一、在体例与结构方面借鉴国外(主要是英美)社会学教材的有益做法,结合教材使用者调查中反映出来的意见和建议,采用多样化的方式,突出强调每一章节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知识。各章新增 1-2 个左右本领域经典的案例,便于理解;“小结”概要总结本章知识要点(包括基本概念、主要论题) ;“关键词”提示了本章核心主题;“复习思考题”有助于回顾和

3、温习;“相关问题讨论”着眼于从中国实际提升学生社会学的问题意识和分析能力;“进一步研读的推荐书目”列出中外著名社会学家撰写、在学术界流行较为广泛、影响较大的专业著作及其简要内容,给有意深造和钻研的读者以指引。 “社会学研究方法” 、 “社会心理学” 、“社会学思想大师” 、 “社会学文献与事件年表”等附录,扩展了读者对社会学专业基础知识的了解,对未开设相关课程的思政、政法和公共管理类院校尤为必要。二、开放的眼界、启发引导的思路,而不四平八稳地规训读者和师生。社会学知识本身的真理性不仅受到不同社会背景和具体环境的制约,而且受到统计规律的制约。教科书的写作和教育教学工作不应当教给学生死的知识,而应

4、当教给他们获取知识的思路和方法。由于人类自身认识水平和社会学学科能力的局限,对有些领域的某些问题,并不宜作盖棺论定式的结论,应当留给师生作开放性的探讨。本教材并不给读者死的知识,而是试图启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与社会学和中国社会密切相关的理论和现实问题。三、编写者主体是社会学领域的青年才俊(张敦福、肖瑛、刘玉照、方卫华、栗晓红、梁茂春、苏红、陆益龙、甘满堂、郭建如、包胜勇等) ,是拥有社会学博士学位并具有本专业丰富教学经验、副教授以上职称的高校教师。他们从本科或研究生开始就使用过不少社会学教科书,对社会学概论课程的教学和研究有切身的感受,对本专业的发展历史、现状和趋势比较敏感,思想活跃、

5、文笔畅通。他们的作品,能够融入他们做学生和做教师的经验和体会。该书代表了作者们以专业内容和眼光、灵活形式普及社会学入门知识的努力。价格适中:价格适中: 单价单价 35.535.5 元元教学大纲使用说明:教学大纲使用说明:蓝色蓝色 公共课重点公共课重点;其他章节,教师自行掌握;其他章节,教师自行掌握建议:讲要点,讲相关案例建议:讲要点,讲相关案例使用幻灯、多媒体或使用幻灯、多媒体或 pptppt 课件老师,可联系课件老师,可联系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社会学的视野社会学的视野第一章 社会学:对身边熟悉世界的探索第一节 邀请你来学社会学、社会学:观察问题的新角度、社会学想像力、社会学知识与常识:观点与

6、争论第二节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一、从经典社会学家和社会学著作那里看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二、从当代社会学家所做的工作看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三、本书的观点第三节 社会学的学科地位一、作为科学的社会学二、社会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第四节 社会学能为我们做些什么一、社会学研究的意义二、社会学作为一门职业第二章 社会学 170 年的历史回顾第一节 社会学的创立一、起源二、早期的社会学奠基人三、社会学古典传统及其大师第二节 社会学的现代发展一、美国早期社会学研究的兴旺二、战后社会学的世界性拓展第三节 社会学与中国社会一、传入时期(1891-1930 年)二、中国社会学的建设时期(1931-1951)三、中断时期(195

7、2-1978 年)四、恢复与重建时期(1979- )第三章 社会学领域的主流话语:主要的理论流派第一节 结构功能论一、理论渊源二、结构功能主义大师:帕森斯和默顿第二节 冲突论一、理论渊源二、主要的冲突论社会学家及其观点第三节 互动论一、理论渊源二、互动论的两个流派:拟剧论和符号互动论三、常人方法学第四节 交换论一、理论渊源 二、交换论者的理论观点第五节 社会学理论的新综合及新视角一、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二、亚历山大的新功能主义三、布迪厄的实践与反思社会学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社会的基本框架:基本群体、社会组织和社会制度社会的基本框架:基本群体、社会组织和社会制度第四章 社会第一节 社会一、语源学上的

8、“社会”二、西方社会学者对社会概念的解释三、本书关于社会的定义和特征第二节 社会结构一、社会结构及其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地位、社会角色、群体和社会制度二、关于社会结构的理论第三节 社会关系与社会网络一、正式关系与非正式关系二、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三、工具型关系和情感型关系四、各种关系构成的社会网络第四节 基本的社会类型第五节 中国社会结构的演变第五章 文化第一节 文化概述一、关于文化概念的探讨二、文化的一般特性三、文化与文明的关系四、生活中的两种文化观:我族中心主义与文化相对论第二节 文化的结构与功能一、文化内部的主要构成因素二、文化的层次构成三、文化的功能四、文化分析的理论观点五、文化

9、社会学第三节 文化一体化一、文化多元化以及关于有无文化共性的探讨二、文化一体化问题三、理想文化与现实文化四、高雅文化和大众文化五、主流文化与亚文化第四节 文化变迁及其方式第五节 当代中国的文化变迁第六章 婚姻与家庭第一节 社会群体的特征、类型一、人类生活的群体性二、社会群体的特征三、社会群体的类型第二节 几种主要的基本群体类型一、邻里二、“伙伴群”或“友群”三、族群四、基本群体的功能第三节 婚姻与家庭概述一、家庭的形态二、家庭的类型三、家庭生命周期四、家庭的功能第四节 中国社会的婚姻与家庭一、中国婚姻关系的变动二、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动三、家庭功能的变迁四、中国的家族与亲属关系五、中国的婚姻家庭问

10、题小结关键词复习思考题相关问题讨论进一步研读的推荐书目第七章 社会组织第一节 社会组织概述一、组织产生和发展的条件二、社会组织的涵义三、社会组织的特征四、社会组织的功能五、组织类型划分第二节 组织结构和组织过程一、组织结构二、组织过程第三节 社会组织理论的发展一、古典理论二、对古典理论的反思三、组织社会学的繁荣四、组织社会学的最新趋势第八章 社会制度第一节 社会制度概述一、社会制度的特征二、社会制度的历史演变三、社会制度形成的关键阶段:制度化四、社会制度的类型和构成五、社会制度的功能第二节 经济制度一、经济制度对人们经济行为的规范二、职业社会学三、劳动和异化四、消费者社会的来临和消费社会学研究

11、第三节 政治制度一、政治制度概述二、政治社会学三、权威的三种理想类型第四节 教育制度与教育社会学一、教育的功能二、冲突论的观点三、互动论对教育制度的研究四、作为官僚机构的学校五、教育社会学六、教育社会学理论流派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社会的空间聚落与社会运行社会的空间聚落与社会运行第九章 乡村、城市与社区变迁第一节 社区:相对独立完整的地域性社会一、 “社区”的涵义二、社区与社会三、社区与行政区第二节 社区的类型一、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二、传统社区与现代社区第三节 社区变迁一、乡村、城市与社区变迁二、 技术与制度在社区变迁中的作用三、城市化四、中国城市化:历程与现状第四节 社区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一、社区

12、文化理论二、社区权力理论三、区位理论四、社区研究方法第十章 个人社会化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化?一、 “本性”还是“教养”:一个被证明是虚假的、无意义的争论二、什么是社会化?三、实现社会化的生理基础四、再社会化五、个人社会化的一些特例六、自由的能动者还是木偶第二节 关于社会化的理论一、库利的“镜中之我”二、米德符号互动论的社会化理论:“主我”和“宾我” , “重要的他人”与“概化的他人”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本能冲动” 、“自我”和“超我”四、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第三节 影响社会化的主要动力因素一、家庭里的社会化二、学校里的社会化三、伙伴群对社会化的影响四、大众传播媒介:日益重要的社会化

13、手段第四节 毕生社会化小结关键词复习思考题相关问题讨论进一步研读的推荐书目第十一章 社会互动、集体行动与社会运动第一节 社会互动的涵义及理论一、社会互动二、社会互动的功能三、社会互动的类型四、有关社会互动的理论第二节 社会互动的情景与过程一、社会互动的情景二、非语言沟通中的情景表达三、社会互动的过程四、社会互动的主要类型分析第三节 集体行动一、集体行动的一般特征二、集体行动理论三、集体行动的主要表现形式第四节 社会运动一、社会运动的内涵二、社会运动的类型三、社会运动理论四、当代社会运动发展趋势第十二章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第一节 社会分层的概念和主要理论观点一、什么是社会分层?二、马克思主义的阶

14、级分析观点及其在现代社会遇到的挑战三、韦伯的社会分层观点及其影响第二节 关于社会分层的理论解释:冲突论和功能论一、功能论对社会分层的理论解释二、冲突论对社会分层的剖析第三节 社会流动的概念、类型和起因一、什么是社会流动?二、社会流动的类型三、影响社会流动的因素第四节 剖析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的三个案例:印度、英国和中国一、印度的种姓制度二、英国:一个阶级意识很强的社会三、中国社会分层的历史和现实第十三章 越轨与社会控制第一节 何谓越轨第二节 对越轨的解释一、生物学的解释二、心理学的解释第三节 关于越轨的理论观点一、差异交往理论二、标签理论三、社会建构理论四、手段目标说:默顿对越轨产生原因的功能论

15、解释第四节 越轨与社会控制一、社会控制的界定二、社会控制的分类第五节 社会控制的主要方式一、制度化控制二、非制度化控制三、制度化控制与非制度化控制的关系第十四章 社会变迁及其近今形式现代化与全球化第一节 社会变迁概述一、社会变迁的定义二、影响社会变迁的因素三、解释社会变迁的理论第二节 现代化与全球化的过程及相关理论一、现代化理论二、全球化的现象与过程三、依附理论四、世界体系理论第三节 中国的现代化与全球化过程一、中国的现代化历程二、改革以来的中国现代化问题三、开放政策与全球化背景下的现代化问题第十五章 社会问题第一节 社会问题概述一、社会学与社会问题二、社会问题的涵义三、社会问题的类型四、社会

16、问题的演变阶段第二节 主要的社会问题一、生态与环境问题二、人口问题三、就业问题四、贫困问题五、社会安全感问题六、婚姻家庭问题第三节 当前国际社会治理社会问题的趋势一、综合治理二、共同行动三、制度协调四、科技领先第十六章 社会保障与社会工作第一节 社会保障概述一、社会保障的涵义二、社会保障的基本特征三、社会保障的基本内容及其类型四、社会保障的职能第二节 社会保障制度的兴起和发展历程一、社会保障制度兴起的历史条件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第三节 中国的社会保障事业一、中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历史演变和成就二、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现实问题第四节 社会工作:一种新的专门化职业一、社会工作概述二、社会工作的方法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