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行区第二学期高三年级质量监控考试历史试卷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41815129 上传时间:2018-05-3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0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闵行区第二学期高三年级质量监控考试历史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闵行区第二学期高三年级质量监控考试历史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闵行区第二学期高三年级质量监控考试历史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闵行区第二学期高三年级质量监控考试历史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闵行区第二学期高三年级质量监控考试历史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闵行区第二学期高三年级质量监控考试历史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闵行区第二学期高三年级质量监控考试历史试卷(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11 页闵行区第二学期高三年级质量监控考试闵行区第二学期高三年级质量监控考试历史试卷历史试卷考生注意:考生注意: 1 1 考试时间考试时间 120120 分钟,试卷满分分钟,试卷满分 150150 分。分。 2 2 本考试设试卷、答题卡、答题纸三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选择题按照题本考试设试卷、答题卡、答题纸三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选择题按照题 号对应将正确答案用号对应将正确答案用 2B2B 铅笔涂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铅笔涂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 一律不得分。一律不得分。 3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

2、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4 4试卷分为试卷分为“分叉部分分叉部分”和和“共同部分共同部分” 。 “分叉部分分叉部分”分为分为 A A、B B 两组,两组试题分两组,两组试题分 值相同。考生可以任选一组做答,但不可以交叉答题,若考生交叉答题,一律以值相同。考生可以任选一组做答,但不可以交叉答题,若考生交叉答题,一律以 A A 组组 计分。计分。 “共同部分共同部分”为所有考生必须应答的试题。为所有考生必须应答的试题。分叉部分分叉部分A A 组组( (适合使用适合使用“一期一期”课改教材的考生课改教材的考生) )一选择题(共一选

3、择题(共 3030 分,每小题分,每小题 2 2 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从史料中提取信息是历史学习中的重要能力,下列反映我国原始社会被奴隶制国家取代的史料是 A 国语中记载的“防风后至,禹杀而戮之” B 越绝书中记载的“禹穴之时,以铜为兵”C 左传中记载的“茫茫禹迹,划为九州”D 礼记中记载的“天下为家大人世及以为礼”2.外国留学生丹尼斯对中国殷商史很感兴趣,他想印证甲骨文里所反映的商王活动和当时社会情况,可供参阅的史书应该是A.春秋 B. 汉书 C.史记 D.资治通鉴3.前几年,宁夏考古人员在隋唐墓葬中发现五个陶俑、两个陶马。其中有一个陶俑头戴毡帽,足蹬

4、长靴,高眉骨,深眼窝,尖鼻梁,两腮有络腮胡,具有典型的胡人特征和装束。根据该“胡人俑” ,考古人员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有A.隋唐时期西域地区不受中原政府管辖 B.隋唐之际民族关系融洽,绝少战事C.隋唐之际可能仍有陪葬陶俑的丧葬习俗 D.隋唐时期制陶技艺中融入了外来风格第 2 页 共 11 页4.某君画的孔子编书图错误百出,其中明显的历史知识错误是(1)房间里烧着煤炭取暖 (2)墙上挂着一柄铜剑 (3)孔子把纸铺在桌上 (4)用楷书书写:仁者,爱人。A (1) (2) (3) B (1) (3) (4) C (2) (3) (4) D (1) (2) (4)5.江西景德镇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陶瓷中心,

5、下列陶瓷出自景德镇的是 A黑陶 B. 人面鱼网纹盆 C. 珐琅瓷瓶 D.青花瓷瓶 6.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在“宋朝的黄金时代”的标题下写道:除了文化上 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 有重大意义。下列属于这场“商业革命”的史实 是 A出现独立经营的商人 B流通领域出现纸币 C大量的商业市镇兴起 D生产领域出现工场手工业 7.右图是乾隆二十五年政府发给中国商人的海外渡航证明书。请判断 它的主要目的 是 A保护国人的海外活动 B便于对外商统一管理 C限制国人的海外活动 D打击倭寇,保护海疆 8.1791 年,在伏尔泰逝世 13 年后,伏尔泰的遗骨被迁

6、葬到巴黎先贤祠。 迁葬之日,10 万人为他送葬,伫立街头迎送灵柩的人更是多达 60 万。 他被巴黎人民如此景仰和爱戴的主要原因是 A. 他明确提出三权分立学说 B. 他热情倡导“社会契约论” C. 他是启蒙运动不可争辩的领袖 D. 他编纂了百科全书9.“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 ”这副对联反映的中国历史状况 是在 A19 世纪早期 B.19 世纪中期 C19 世纪末 D.20 世纪早期 10这是一首流行于美国的歌曲:“我希望站在满是棉花的土地上/古老的时光难以忘 怀/看吧 看吧 尽情地看吧/迪克西的土地是我出生的地方 ”南方种植园主挑起 的一场战争曾使这块土地硝烟弥漫,

7、与这场战争相关的战役 是 A纳西比战役 B瓦尔密战役 C色当战役 D葛底斯堡战役第 3 页 共 11 页11.俾斯麦说:(德意志)这个巨型的怪物成为一个软如海绵的无抵抗能力的联合体。当前的种种重大问题不是依靠演说和多数票所能解决的,而要依靠铁和血。材料中所说的“联合体”是指什么? A处于四分五裂的政治状态 B德意志工业革命的水平低,经济发展缓慢C德意志的军国主义思想严重 D德意志地区是当时受教皇压榨最严重的地区12.1919 年 3 月 25 日,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在枫丹白露文件中强调:“我强烈反对把更多的德国人从德国统治下交由某个其他国家统治”。它反映了当时英国A维护欧洲大陆均势以便控制欧洲

8、B对德国政策发生变化及其保守性C防止德国发生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D维护欧洲资本主义制度的稳定性 13.2008 年是周恩来诞辰 110 周年,周恩来一生为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下列与其相关的史实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领导“八一”南昌起义 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起义 西安事变,出席谈判 出席“重庆谈判” ,揭露国民党真内战面目 A B C D14.上面两幅图片与下列哪一会议直接有关?A中共“七大”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中共“八大” D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15.在 20 世纪的国际关系中,先后出现过三次大的变动格局,不属于这种变动的是A “欧洲共同体”出现 B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

9、C “雅尔塔体系”建立 D世界正在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二非选择题(共二非选择题(共 1515 分)分) 16 “以自由、民主、法制为特色的新的政治观念、制度和实践给现代文明以崭新的 形象。其基本走向是政治生活的民主化和国家权力的有效化。后者的主要标志是中 央集权制的加强或联邦制的发展,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的协调,国家机器对社会生活各 方面的干预等”。 许序雅世界文明简史回答:(9 分) (1)中国古代史上,国家权力的有效化突出体现在中央集权制的加强上。请问:这 种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哪些?(3 分)其突出特点是什么?(2 分)这种集第 4 页 共 11 页权政治的“有效化”在中国古代一般会

10、导致哪两种完全不同的结果?(2 分)(2)近现代史上,美国国家权力的有效化却更多地体现在联邦制的发展上。请用美 国独立后初期以及 20 世纪 30 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的史实加以说明。 (2 分)17下图是位于俄罗斯圣彼得堡涅瓦河畔的彼得一世狮身人面雕像的全景及局部照,是俄罗斯现代大师的作品。他把彼得一世的头部做成了两部分,一边是人脸,一边是一边是人脸,一边是骷髅骷髅,代表了作者对彼得一世的评价。你是如何看待作者的这种观点?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论证论证。 (6 分)其余题见共同部分其余题见共同部分B B 组组( (适合使用适合使用“二期二期”课改教材的考生课改教材的考生) )一选择题(共一选择题(共

11、 3030 分,每小题分,每小题 2 2 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 1.历史学家、民族学家和人类学家都发现,在世界各大陆生活的民族中,几乎都有关 于史前大洪水的记载或传说,比较典型的记载或传说有中国“大禹治水”的故事、 圣 经中“诺亚方舟”的传说以及美洲印第安人的大洪水神话等等。对此,目前流行的 解释是:距今约 5000 年前,全球范围发生过严重的洪水灾害。这种“洪水之说”是否 合理,还有待 于A. 考古学探索 B. 查阅古籍文献第 5 页 共 11 页C. 民族学调查 D. 专家讨论认可 2.下图为商朝的司母戊大方鼎,作为一种证据,它可以直接反映当时 的 A青

12、铜冶炼和农业生产 B农业生产和天文历法C青铜冶炼和礼典祭祀D礼典祭祀和天文历法3.海洋文明与大河文明在政治体制方面呈现出“民主与专制”的明显差别,形成如此差别的主要原因是A. 思想观念的不同 B. 生产方式的不同 C. 地理环境的不同 D. 人口数量的不同4.王安石的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 新桃换旧符。 ”是关于哪个传统节日的即景之作A. 元旦 B. 春节 C. 元宵节 D. 端午节 5.在中国历史上,赵匡胤“陈桥兵变”也称赵氏“黄袍加身” ,许多朝廷重臣的家庭被 称为“满门朱紫” ,这些称法来源于服饰的何种功 能 A. 区分等级贵贱 B. 标记重要人物事件 C. 说明社会分工 D. 反映时代审美风尚 6.公元前 490 年,马拉松战役一结束,雅典士兵斐力皮德斯衔命奔回雅典报捷,一口 气跑了 42 公里的路程,抵达雅典时只喊了一句:“雅典得救了!”便力竭而殁,这就 是奥运会马拉松长跑比赛的由来。希罗多德在历史中对该史实也有记载。当时雅 典正面临来自谁的侵 略 A. 埃及 B. 波斯 C. 罗马 D. 斯巴达 71945 年,纳粹德国战败投降,签订无条件投降书,苏美英法对德实施分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