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钦安-伤寒恒论word版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1790838 上传时间:2018-05-31 格式:DOC 页数:140 大小:5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郑钦安-伤寒恒论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40页
郑钦安-伤寒恒论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40页
郑钦安-伤寒恒论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40页
郑钦安-伤寒恒论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40页
郑钦安-伤寒恒论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郑钦安-伤寒恒论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郑钦安-伤寒恒论word版(1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瑰宝苑中医经典古籍电子丛书系列伤寒恒论伤寒恒论上上清郑钦安 阐释唐步祺 民间中医网恭校 伤寒恒论上伤寒恒论下伤寒恒论 电子版序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医更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几千年来一直维护着中华民族的健康。继承 和发扬中医,本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使命。可是由于种种原因,中医的许多典籍,目前仍然藏在深闺。二十一 世纪的人类历史,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为了充分利用现代电子科技发扬祖国传统医学、弘扬祖国优秀文化, 我们民间中医网的网友们自发地组织起来,启动了“中医经典古籍电子丛书”的编制工作。 郑钦安的伤寒恒论是我们继医理真传和医法圆通之后完成的第三部电子版书籍。本书以巴蜀书 社 1996

2、年 1 月出版的郑钦安医书阐释中的伤寒恒论为底本,校对过程中尽量保持原版原貌,修正 了原书的印刷排版错误,并重新绘制了插图。参与本书校对工作的网友有 lihua2006、lizlopez、putaojia、tengel、qiqi、wesleybb、wyjk、yinxing3m、白芍、常观无我、常精进、 澄空助理、大灰狼、古月、念佛、月亮心事、缘医求道、圆周率、汉服等,全书由汉服统稿并排版。在整理 过程中同时得到了三七生先生和刘文澄先生的支持与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中医经典古籍电子丛书”发布于“民间中医理论方法”论坛。我们力图提供正确无误的电子版,但限于 能力,自知错误在所不免。因此我们希

3、望所有阅读本系列电子书的朋友能够将发现的错误在论坛上告知我们, 我们会根据实际情况不定期地更新。从其它地方获得本书的网友,也请及时到此处查询,获得最新的图书版 本,以免有错误的版本流散无穷。我们仍在制作其它一些优秀的中医图书的电子版,也希望并欢迎更多的志 愿者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来。 民间中医网中医经典古籍电子丛书志愿编撰组 公元二六年三月 郑钦安原序 伤寒一书,相传千余年,俱云仲景原文,名贤迭出,注家亦多,不胜枚举。余阅原文,颇有领悟。兹将 原文逐条一一剖析,不敢与前贤并驾,但就鄙见所及,逐条发明,虽不敢云高出手眼,此亦救世之本心,聊 以补名贤之不逮,亦大快事也,高明谅之,是为序。 一、此书即

4、遵舒驰远先生分列上、中、下篇,挨次发明,而他书则前后原文不一。总之论其原文,发明圣意,即前后错乱,而原文终在也。学者亦不必论短、论长则得矣。 二、太阳篇条内有称中风字句,当是太阳受风,而中字不当,何也?中者如矢之中靶,人何能当?况书有称 中经中风中脏之别,而条内所称中风,全不似中风面目,学者察之。 大清光绪二十年孟冬月上浣临邛郑寿全钦安序 张仲景原序(校补) 论曰: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 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 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

5、,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 疾,患及祸至,而方震栗,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赍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委 付凡医,恣其所措。咄嗟呜呼!厥身已毙,神明消灭,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啼泣。痛夫举世昏迷,莫 能觉悟;不惜其命,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云哉!而进不能爱人知人,退不能爱身知己,遇灾值祸,身居厄 地;蒙蒙昧昧,蠢若游魂。哀乎!趋世之士,驰竞浮华,不固根本,忘躯徇物,危若冰谷,至于是也。 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 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

6、药录,并平脉辨证,为 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 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自非才高识妙, 岂能探其理致哉!上古有神农、黄帝、歧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师、仲文,中世有长桑,扁鹊,汉有公 乘阳庆及仓公,下此以往,未之闻也。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终顺旧;省疾 问病,务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 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仿佛;明堂阙庭,尽不见察,所谓窥管而已,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孔 子云:“生而知之者

7、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 前言 伤寒论系张仲景总结汉代以前医学成果,参合其临床经验撰着的第一部理、法、方、药俱备的医典,从 而形成我国医学独有的“辨证论治”理论体系。自金成无己注解伤寒论问世后,千百年来注释者无虑 数百家。(包括日本汉医)因其文字古奥,叙证简略,大都从文字角度阐述,而少有论及如何具体运用其方。 于其内涵亦见仁见智,学术多歧,各不相侔,但都推崇备至,誉其为“方书之祖”。 名医家张令韶特别指出伤寒论是治百病的全书。他说:“书虽论伤寒,而脏腑经络,营卫气血,阴阳水 火,寒热虚实,靡不毕备,神而明之,千般疢难,如指诸掌。故古人云:能医伤寒,即能医杂证,

8、信非诬也。 ”柯韵伯亦强调:“仲景之六经,为百病立法,伤寒杂病,治无二理,咸归六经节制。”但真能全面应用 伤寒论理、法、方、药来治疗各种病症者,实属罕见。 郑钦安紧紧掌握伤寒论之精髓,于临证中广泛运用其方药于各种病症之治疗,卓有成效。着医理真传 、医法圆通、伤寒恒论三书,互相发明,浑然一体,不可分割,全是临证经验的总结,贯穿以阴阳 为总纲,万病不出六经宗旨,不出一元真气的学术思想。 特重阳虚阴盛之阐发,达到登峰造极。善用大剂量姜、桂、附以回阳救逆,拯人于危。其于阳虚辨治所积累之独到经验,实发前人之所未发,乃祖国医学之瑰宝,千古一人而已! 余深服其理,运用亦多效验。惜年代稍久,原书已少流传,乃决

9、心就平日学习所得及临床经验,对三书加以 点校,并为之阐释。医理真传阐释、医法圆通阐释二书已先后问世。出版后,日本汉医界亦来函赞 誉,如东洋医学综合研究所所长矢数道明将此书收入汉方临床丛书,东洋医学会副会长伊藤良誉为“填 补了日本研究汉医史缺清代伤寒学派的空白”,并对其采用书中方剂治病取得疗效而感谢。德国真仁堂康复 中心去岁邀请前往讲学。台湾、香港学者,亦累函索书。国内识与不识者,承纷纷赐信或见访,各方鞭策, 时切于心。 国务院前古籍整理领导小组组长李老一氓,备加鼓励,叮嘱务必完成三书阐释,俾郑氏三书成一完璧。因年 事已高,且预为伤寒恒论题签。殷殷期许,不敢稍忘。三年来,未遑寝息,反复考订、修改

10、,现已付梓, 庶可稍慰李老在天之灵。 伤寒恒论(光绪二十年,即公元 1894 年刊行)郑氏自序云:“余阅原文,颇有领悟。兹将原文逐条一 一剖析,不敢与前贤并驾,但就鄙见所及,逐条发明,虽不敢云高出手眼,此亦救世之本心,聊以补名贤之 不逮。”通观全书,不因袭陈说,能独抒己见,对原文疑似之处,加以纠正,而无曲解臆断之嫌。其最大特 点是将条文紧密扣合临床实际,切实说理,将理论与临床密切结合起来,指导辨证、治疗。如太阳中篇 13 条:“咽喉干燥者,不可发汗。”郑氏说:“凡咽喉干燥之人,津液已伤,岂可再行发汗以重夺其液乎?有 因下元坎中真气衰微,不能启真水上升而致者,法宜扶阳;有因邪火灼其津液而致者,法

11、宜清润;有因寒水 逆于中,阻其胃中升腾之气而致者,法宜行水”他分析了各种不同情况,并示人在临证中细心察之。又 说“若此等证皆非发汗所宜。”这样从临症实际情况来论证,对治病多所启迪,于古医学家中未多见也。又 如少阴后篇 13 条:“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郑氏认为:“按少阴病而至四逆,阳微阴盛也,其中或咳、或悸者,水气上干也;小便不利者,阳不化阴也; 腹痛下重,阴寒之极也。法宜大剂回阳为是,而此以四逆散主之,吾甚不解。”足见郑氏不限于前人所说, 敢独抒己见,对原文疑误之处进行辩证,并提出治法,更补仲景之所未及。 惜伤寒恒论文笔既简,脱落亦多,临应活

12、用,尚待发明;且未列方药、方解,检阅亦多不便。今加以点 校、阐释,补明方药,并将药性及其应用范围逐一讲明,并参以五十年来临证经验以印证之。旨在古为今用, 推陈出新,且欲保存原书全貌使之广泛流传,于其所不知者,则付缺如,以俟后之医者研究。加之学殖荒疏, 错谬之处,在所难免,尚乞海内方家,不吝指正。 我与巴蜀书社人士素不相识,但他们不随俗风,不计经济损失,高瞻远瞩,以宏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 己任,精心编辑审核,前几年已将我阐释的医理真传、医法圆通先后付梓版行。今伤寒恒论阐 释甫杀青定稿,即由责任编辑接手编辑,以期早日问世。并在适当时候拟将三书结集合订为一册扩版精印以 飨广大读者,这种举措,感佩

13、固不仅作者一人而已也。 这套书编写过程中,承蒙原中国中医学会副会长、北京中医学院教授任应秋谆谆嘱余整理发扬郑氏医学;原 全国政协委员廖老沫沙题签;知名学者老友王利器教授为郑钦安撰传;原西北大学校长老同学郭琦教授,以 及成都中医学院原副院长、研究员侯占元,成都中医学院教授郭子光、戴佛延,老友余行达教授,四川华西 中医药研究所吴传先所长的关怀和支持,谨此表示衷心感谢。 郑氏三书之阐释,前后历时十五年,本书亦屡易其稿。余妻张赐金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每一稿成,必先 与之探讨修订,深得启迪裨益;小儿高龙、高骧参与收集、抄写,亦多进益,当勉其潜心学习,以承家学。 唐步祺于成都槐树斋 1993 年 11

14、月 30 日 凡例 一、本书根据郑钦安所著伤寒恒论原文,逐条阐释,以继承和发扬为原则,旨在为临床者之实用。 二、郑书编列次第,其条文系遵舒驰远再重订伤寒集注(舒氏篇目悉按喻嘉言尚论篇,故是书篇目, 一一遵之而未易)。惟条文错乱,多与伤寒论原书不符,现据 1959 年中医研究院所编伤寒论语译 本校对,将郑书每条正文结尾“原文”二字后,以阿拉伯数字序号表示出该条文在伤寒论原著中次序, 以便读者对照检索。 三、伤寒论语译本有辨霍乱病脉证并治篇及其它条文,但舒驰远、郑钦安之书俱无,本书为郑书阐 释,故亦不例,但在书末依次录出,以供参考。 四、原书条文后,未列方剂,笔者为之补出,作了方解及应用范围,并附

15、毕生经验,以资验证。 五、对原书词义未清之处,专立注释一目,生僻字给出汉语拼音及直音。为便阅读,采用页末注方式。 六、校勘一般不出校语,以“()”标明错文、脱文、或衍文,校改后之正字或补入者,则用“”标出。七、原书有少许眉批,不便横排,改写在原文之后,阐释之前。 又各方煮服法“右几味”的“右”字,亦因横排,改作“上”字。 伤寒恒论卷一 太阳上篇 凡风伤卫之证,列于此篇,计五十三法(据舒本校增) 一、太阳为之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原文 1(序号为伤寒论398 条原次序,全书同)。 脉浮:浮象浅表,轻按即得,指邪初入也。 头项强(jing 匠)痛:即头痛项强之意,谓颈部有牵强不适之感。项指颈之后

16、部。恶(w 务)寒:畏寒 怕冷。 郑论:按太阳本气主寒水,太阳统周身皮肤,毛窍、营卫、百脉,经络,为一身纲领。毛窍乃太阳寒水气化 出路,一切外邪之来,必由毛窍而始入内,出入两字,乃邪正机关,万病绳墨。脉浮者,指邪初入也;头 项强痛者,指邪犯太阳地面经络也;恶寒者,指太阳本气受病也。恶寒二字,乃太阳提纲,认证眼目,知得 恶寒二字,无论一年四季为病,只要见得病人现有头、项、腰、背强痛,恶寒、发热,即按太阳法治之,毋 得拘于时令,而有失经旨也。 气化二字有两说:从毛窍而出者,轻清之露也;从下而出者,重浊之汁也。故太阳有传经、传腑,皆在这气化上探求(顶批)。 【阐释】本节乃太阳病的脉证提纲。以后凡提“太阳病”三字,就有这些脉证的出现。太阳病是外感病的初 期阶段,其病在表。郑氏提出“气化”二字,乃伤寒书一部的真机,以及知得恶寒二字,无论一年四季为病, 毋得拘于时令,而有失经旨也,确有精卓之见。太阳经脉循行的部位,上额、交巅、入络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