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1782608 上传时间:2018-05-3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阳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资阳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资阳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资阳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资阳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资阳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阳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资阳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剧“资阳河”流派 民间舞蹈九莲灯 安岳石刻工艺 舌画和指墨 临江寺豆瓣制作工艺 安岳竹编工艺 报国寺的传说 小院、堪嘉镇石刻工艺 川剧川剧“资阳河资阳河”流派流派 分布区域分布区域 资阳市、自贡市、内江市资阳市、自贡市、内江市历史渊源 据有关资料记载,清光绪四年(1878) ,戏状元乐春等人招收青年30人,创办“名威科班”,在实践中探索逐步形成川剧“资阳河流派”基础。文学特色与价值 川剧高腔的声腔在帮、打、唱的独特艺术表现手法上,比较严肃地运用古代词作含义,并有一定创新价值。代表剧目代表剧目 金印金印 、 琵琶琵琶 、 红梅红梅 、 玉簪记玉簪记 、 焚香记焚香记顾名

2、思义, “资阳河”流派,便是以阳县(今资阳)为中心的一个艺术流派,风行地域包括内江、自贡、泸州等一大片地区,有人甚至说是川剧的川南风格。作为川剧四大流派之一,“资阳河”流派可说是川剧艺术的瑰宝,是地方传统艺术的活化石。就从这个流派,走出了一大批优秀剧目和艺术大师。即使在今天川剧已不再兴盛的景况下,不光在资阳,就连在整个川南片区,只要一提到“资阳河流派”,人们都会津津乐道。尚在明末清初,资阳老金玉班班主冯时扬创办“伶垫”,聘请高腔戏班鼓师于少成任教,共同改编、整理出金印 、 琵琶 、 红梅 、 班超川剧高腔功本戏,还改编了玉簪记 、 焚香记等一大批高腔戏,且致力于高腔曲牌的规范,唱腔的改进,大大

3、地发展了川剧高腔艺术,使金玉班历经百年不衰。后来,资阳雁江金玉班继承和发展了以老金玉班为代表的四川高腔“中河道”流派的优良传统艺术。从老金玉班到雁江金玉班,经清顺、康、雍、乾、嘉百多年,集明末以来川剧高腔戏曲艺术之大成,发展了“中河道”流派艺术,为形成川剧高腔“资阳河”艺术流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咸丰至光绪年间,资阳廖鼎丰兴办的雁江大名班集不少名伶、名鼓师于一班,先后举办了两个科班。两个科班都先后建立了新的师承关系体制,艺风要求严谨有度,力求做到诙谐而不庸俗,洒脱而不乱章法,这正是体现了“资阳河”流派的艺术特色。川剧“资阳河”流派形成的时期,正是川南经济发展的兴盛期,这个时期沱江流域的传统文化一

4、方面得到普及,另一方面又受到商业文化的冲击和洗浴。它的观众层面的多样性,特别是经商识字层面观众的增加,促进了这个流派在锣鼓、音乐和唱腔上的丰富交融,既保持阳刚之美,又并蓄兼收阴柔之丽。并把沱江流域的民间曲艺,和已成套的川剧格式巧妙地渗透,使观众感到格外的亲切。所以,有人在著文谈及“资阳河”流派时,认为有这样“四多”:1、观众杂而戏班多、观众杂而戏班多由于商业发达,流动人口增加,所以观众队伍相应显得复杂:有盐商、地主、盐工、船工、挑夫、农民,包括四川人和外省人。因为不同文化层次和艺术欣赏习惯的实际需要,为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故川剧班社在这条河道上特别多。诸如“大名班”、 “文华班”、 “富春班”

5、等等,大约有两百多个。其中,特别有趣的是“名盛科社”的班训以宋代善演酒色财气闻名的川杂剧演员袁三为表率,生徒皆以“三”字命名。故又称“三字科社”。如蔡三品、石三龙、傅三乾、唐三春之类名角便是。1927年创办于自贡的“品娱科班”,全以“玉”字命名,是川剧史上第一个女子科班,为川剧培养出了女演员九十余人。2、人才众而名角多、人才众而名角多“资阳河”的演员之众,为产生名角创造了条件。因为数量本身就代表着一定的质量,若没有数量便谈不上质量。若没有名角,则流派不兴。这个流派的名角有肖老长、黄炳南、张海荣、李青山、唐金莲等等,其中,唐金莲的女腔素有“一腔定太平”之美誉。即在剧场中观众喧哗之际,只要他在内场

6、放一句“马门腔”,台下便顿时鸦雀无声。他的唱腔艺术受观众欢迎,得同行认可,从而形成了以他为开派人物的“唐派”,算是派中之派。3、重、重“三上三上”而高腔多而高腔多川剧高腔在川剧中最有特色,在全国和世界上也最有影响。而“资阳河”素来以演唱高腔闻名。这是因为没有大型剧场,观众济济,只能观看露天演唱的“坝坝戏”,故“一唱众和”的高腔最为适宜。其次是形成川剧高腔的重要因素是“秧歌”、 “巴歌”、 “山歌”、 “渔歌”、 “号子”、“竹枝”、 “柳枝”、 “樵歌”、 “牧歌”之类。再次是“资阳河”流派的高腔的突出特点在帮腔上、锣鼓套打上和唢呐配合上(俗称为“三上”)。十分讲究词格和帮腔规格,注重上下句和

7、字句倒顺的区别,坚持板式严格,不安多余的锣鼓,一切循规蹈矩,显得古朴“老道”。4、 “泼戏泼戏”甚而名人多甚而名人多“资阳出个名,内江泼死人”。这是流行于“资阳河”地区的一句熟语。其意思是说:一个川剧演员如果到资阳唱过戏,特别是唱过具有比赛、打擂性质的“城隍会戏”,便算得上出名了。而内江的台口“泼戏”(指批评、指正演唱失误)成风,水平很高。通常认为:没有到过资阳、内江登台唱戏,便算不上川剧名演员。因为这个地区中精研川剧艺术的人很多。对每位演员的“唱做念打”十分考究,要求十分严格。俗所谓“阳县出角色,内江出破客”、“资阳胀肚子,成渝找票子”云云,正是对于内行“泼戏”的严厉和积极作用的佐证。以上“

8、四多”,算是“资阳河”流派的突出特点。尤其是以高腔著称,以“泼戏”闻名,为其他流派所不及。从而促进了本地区川剧艺术风格的稳固和川剧的健康发展。民间舞蹈民间舞蹈九莲灯九莲灯分布区域分布区域 资阳市简阳石桥镇资阳市简阳石桥镇历史渊源 产生于远古时期经唐宋丰富而延续至今艺术特色与价值 民间祭祀活动,象征吉祥幸福、长命福寿逢年过节普天同庆之时,在简阳石桥,各种“龙灯”、 “车灯”、 “狮灯”等表演队伍以其高难度的动作、精湛的表演争奇斗艳,令人目不暇接。突然,一支奇特的表演队伍出现了:九个男子,头缠丝巾,上身赤裸,下穿短裤,脚蹬草鞋;他们额头上、前胸两乳及前腹左右、后背左右、两手臂上等九处各挂一盏点燃的

9、油灯这就是简阳石桥古镇独有的传统演技“九莲灯”。与与“城隍出驾城隍出驾”有关有关相传,在混沌初开的远古时期,天宇有十个太阳,大地被烤得赤地千里,万物难以聊生。后羿拉弓搭箭射掉九个太阳,天宇遂归风和日丽、冷暖交替,大地遂得四季轮回、万物滋生。虽说于宇十日令大地蒙难,但正是因为有此十日使天宇混沌而渐生万物,那九日于人类也有一定的贡献,人类感恩而“九九归一”,于是有了“九莲灯”这一民间舞蹈。随着时间的推移, “九莲灯”逐渐与唐朝时的“城隍出驾”等祭祀性活动联系起来,并伴以“狮灯”、 “腰鼓”、 “彩船”等形式组成规模较大的群众性表演队伍,而被赋予新的意义。还与屠户有关还与屠户有关相传,石桥古镇上的屠

10、户(杀猪宰羊的匠人)们,很在乎平时杀生太多、杀气太重,为了驱灾避难,他们便要在这天挂上“九莲灯”。所谓灯,是由民间的手工艺人特别制作的,状如莲花。具体做法是:由白铁皮包着一个能盛油的小壶(石桥人称“巴壁灯”) ,在壶的背面焊上一个小钩,状如鱼钩以便挂入人体,而在灯的正面伸出一根长约一寸的小嘴,这是用作插入灯芯点火用的。祭祀活动开始之前,九个身体强壮的屠户必须先净身(洗澡) ,然后赤裸着上半身,由带头的长者分别在每人的前胸、上腹、后背、两臂和额头上挂上九盏特制的“莲花灯”。挂的时候,长者用手牵起挂灯人身外的一层皮,右手把“莲花灯”背面的小钩直接刺入人体挂在这层皮上。巧妙的是,在不采取任何麻醉措施

11、的情况下,被挂的人感不到疼痛;灯挂好发后,挂灯人的双手必须伸直,以便两枝龙头杖能够插在腰间;然后在挂灯人的额头上缠一条青纱(丝帕) ,戴上一副墨镜,腰上再缠一根青纱以防元气泄漏,脚上必须穿草鞋;最后在每盏灯里装重约0.05公斤重的菜油,整个活动准备工作就完成了。象征吉祥和福寿象征吉祥和福寿表演时,九人成一路纵队,前八人每人用两根龙头木杖支撑双臂。龙头木杖涂红色,一端为半圆形,以便于撑腰为宜,另一端是彩色龙头,上挂彩色灯笼;最后一人双手高举五尺长的竹竿一根,竹竿上交叉固定几个竹块,竹竿顶端和竹块两端均挂彩色灯笼,共九个,名曰“坐督灯”。 九九八十一盏“莲花灯”同时点燃,直到表演结束才熄灭。表演者

12、在街上边走边唱(也有只走不唱的) ,其唱词多为消灾免难、逢凶化吉之类,伴锣鼓吹打。以“九莲灯”为表演主体的队伍行进在街中央,周围伴以狮灯、龙灯、逗幺妹、腰鼓、抬花轿、扎彩船等,汇集成象征着吉祥幸福和长命福寿的彩游表演队伍,且歌且舞、浩浩荡荡地行进在石桥古镇的大街小巷,场面煞是壮观,引来观者如潮。整个表演为期一天左右。“九莲灯”是伴随着“城隍出驾”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民间艺术,难免不带一些迷信色彩。尽管如此,九莲灯作为一种民间表演艺术,在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时曾有过历史的作用,也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一朵民间艺术鲜花。前几年,简阳市文化馆发掘、整理了这一民间艺术节,保留其精华,剔除了带迷信色彩的部分,使之更加

13、符合观众的赏美情趣。为此,省文化厅曾为石桥“九莲灯”的新生和重演进行了录播,使这朵民间艺术的鲜花有了与全省广大群众见面的机会。安岳石刻工艺安岳石刻工艺杰出工艺:下启大足安岳石刻,上承云冈,下启大足,是大足石刻的范本。安岳石刻造像,在中国石窟艺术史上,上承云冈,堪称晚期石窟的佼佼者。题材以佛教为主,兼有道教、儒教。全部造像无一雷同,所有石刻近似写实亦有点夸张,且构思奇妙,堪称绝作。它们以宏大的规模、丰富的内容、精湛的技术,驰名中外。在四川石刻造像艺术中,安岳石刻下启大足,不愧为四川石刻造像艺术的代表。有人在著文(见安岳石刻申报世界遗产的分析 )谈及安岳石刻时,推崇有六:1、一部珍稀的天才宗教艺术

14、杰作卧佛院释迦涅槃造像及说法图,依崖取势,雄伟大气,彰显佛法威力,堪称全国众多的释迦涅槃造像之一绝。毗卢洞3米高的水月观音(紫竹观音)静坐于10米见方的石窟内,袒胸露肘,侧身跷脚呈游戏坐,集内涵美与外形美于一身,无可争议地坐定东方美神宝座。柳本尊十炼窟,气势宏伟,布局考究,图文并茂,属中国石窟艺术同类题材的上品。 “十炼”堪称哲理丰富、教义精深、深入浅出、教化众生、以佛化人的佛教指南,是四川佛教密宗兴盛及其弘扬密宗大法的首刻实证。华严洞造像,以精美绝伦、保存完好而居中国石窟艺术之冠。千佛寨药师经变图 ,生动、准确、完整地阐释药师经变,是中国佛教石窟艺术仅有的一刻。安岳石刻中以圆觉洞、华严洞的释

15、、道、儒“三教”合龛为内容的摩崖造像,当为中国宗教艺术史册醒目的段落。2、中国石窟艺术走向成熟时代的唯一代表安岳石刻追踪艺术的美学规律和创新精神,贯通了云冈、龙门石刻和大足石刻的黄金链。从时代看,唐代之精,精于民族化;宋代之精,精于世俗化;明、清之精,精于生活化、民间化。从造像风格看,南北朝古朴粗犷,唐代健美丰满,宋代细腻华美。安岳石刻运用多种造型技法,在精雕细刻的写实中,追求神似,务求出神入化,准确刻划人物性格特征。千人千貌,万佛万态,善则至善,美则大美。以巧妙的夸张和对比凸现出强烈的审美快感和艺术感染力。内容生活化,形式大众化,文字通俗化,构图大气,寓教于美。安岳石刻定位经典,又跳出经典,

16、释、道、儒、神话与世俗兼容,以满足惩恶扬善世俗信仰心理的种种需要。匠心独运,艺术、宗教、社会、历史、自然等围绕主题各就其位。安岳石刻创新发展了宗教雕刻艺术,创前人所未创,神像人化,人像美化,人佛二重化,中国化艺术愈品愈出味。佛、菩萨健美端庄,姿态文静,高雅稳重,感情含蓄,在典雅与自然之中流露出几分神秘。圆觉洞释迦佛亲切自然略略侧身的生活化形态和莲花手观音装饰美的造像,既反映出雕刻技艺的纯熟与精湛,又是在创新中突破宗教仪轨,接受世俗影响的佳作,从而极大增强了社会教化作用。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欣赏习惯、传统文化与审美理念在造像艺术上的美学反映。因此,创新了中国石窟艺术的安岳石刻,历史地成为具有中国化的宗教艺术风格、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和审美情趣、广泛影响后世的石窟艺术方阵。3、中国石窟艺术形象化的百科全书中国式的求神拜佛是渴求改变生存状况或寻求精神寄托的一种平和举动,广大参与者在民间。安岳石刻以浓郁的地域化、民俗化、生活化、通俗化、大众化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