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皇帝传略之宣统帝溥仪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1782495 上传时间:2018-05-3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代皇帝传略之宣统帝溥仪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清代皇帝传略之宣统帝溥仪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清代皇帝传略之宣统帝溥仪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清代皇帝传略之宣统帝溥仪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清代皇帝传略之宣统帝溥仪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清代皇帝传略之宣统帝溥仪》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代皇帝传略之宣统帝溥仪(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清清 代代 皇皇 帝帝 传传 略略之之 宣宣 统统 帝帝 溥溥 仪仪孙思源 光绪三十四年十二月初二 1908 年 12 月 24 日,在紫禁城太和殿内,文武百官三跪九叩,朝贺坐在又高又大的宝座上的小皇帝溥仪。这里正在举行新皇帝的登极大典,刚刚年满三岁的小皇帝哭喊着要回家;其父摄政王载沣急得汗滴淋漓,双手扶稳他哄着说:“别哭,快完了。” 典礼匆忙结束,文武百官忧心忡忡,都觉得这是不祥之兆。的确,这不是一次留名青史的隆盛帝业的开端,而是统治中国长达 200 多年的爱新觉罗氏王朝帝位更替的最后一幕。 爱新觉罗溥仪于光绪三十二年正月十四日 1906 年 2 月 7 日生于北京什刹后海北岸的醇王府。醇亲

2、王奕譞是道光帝的第七子,其兄奕詝即咸丰帝。奕譞的第二子载湉是光绪帝。载沣是奕譞的第五子。奕譞的嫡福晋叶赫那拉氏是慈禧太后的胞妹。因而,慈禧是奕譞的姻姊,光绪帝和载沣的姨母,也就是溥仪的姨奶奶。 奕譞最初封郡王,在咸丰帝死后慈禧发动的“祺祥政变”中,他在半壁店拿下护送梓官返京的肃顺,也算立了一功。以后平步青云,接连升迁。同治三年 1864 年,加亲王衔。 同治十一年,正式晋封亲王。光绪帝即位后,加封亲王“世袭罔替”。死后谥法“贤”,称醇贤亲王。载沣袭了王爵,溥仪便是第二代醇王的长子。 溥仪的外祖父荣禄,在“戊戌政变”中为慈禧通风报信,以此深得眷顾。他曾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统率北洋三军,权倾举朝

3、,是慈禧的宠臣。经慈禧指婚,荣禄的女儿嫁给载沣。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光绪帝崩,慈禧同时病笃,决定立溥仪为嗣皇帝,承继同治帝载淳,兼祧光绪。消息传来,醇王府顿时发生一场大乱。溥仪的祖母老福晋(奕 次妻)刚听完载沣带回来的的懿旨就错阙过去。未来的皇帝溥仪连哭带打不让内监抱走。溥仪的乳母王焦氏用奶水止住了三岁孩子的哭叫,并由她抱着一起进宫,再交内监去见太后。溥仪被阴森森的帏帐和慈禧的那张病脸吓得直打哆嗦,掩面大哭。慈禧吩咐拿串糖葫芦来哄哄,却被溥仪一把摔在地上,嚷着要乳母,使重病在身的慈禧很不痛快。 溥仪入宫第三天,慈禧去世。一个月后,溥仪登基,做了清皇朝入关后第 10 位皇帝,改元宣统。其

4、父载沣监国摄政。 懵懵懂懂当了末代皇帝 宣统年号的意思,是要宣扬光大列祖列宗的文治武功,使清朝得以万世一系,长治久安。但是,进入 20世纪,要求改革、鼓吹革命的呼声响彻中国大地,腐朽的清王朝再也不可能安宁了。 早在溥仪出生前 12 年,即 1894 年,孙中山便组织兴中会,倡言反满。1905 年又成立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宗旨,接连发动武装起义,屡败屡起,奋斗不止。溥仪登基后,全国革命潮流更加高涨。宣统元年 1909 年各地群众反抗斗争 149 次,宣统二年跃升到 266 次。这年 4月,湖南长沙饥民风潮,数万人焚烧抚署和洋行。5 月,山东莱阳农民抗捐,五、六万

5、人围困县城。震动全国的收回利权运动,逐渐发展为粤、湘、鄂、川四省保路运动。武昌起义前夕,清四川总督屠杀请愿民众,造成血案。全川人民组织保路同志军发动起义,二十万人围攻成都。清廷从湖北调兵入川镇压,造成武昌空虚,革命呈一触即发之势。 面对风起云涌的革命斗争,清廷在慈禧去世前,从光绪三十二年起便下诏“预备立宪”,其目的是为了消弭革命,应付舆论,以达到“皇位永固”。清廷借改革官制之机把政权集中在满族贵族手中。溥仪即位后,载沣继续加强亲贵集权,罢斥了北洋军统帅袁世凯,理由是让他回河南彰德治脚病。载沣自任代理陆海军大元帅,其弟载洵为海军大臣,载涛为军谘大臣相当于参谋总长,弟兄三人总揽军政大权。立宪派先后

6、发动三次请愿,要求速开国会,遭到清廷镇压。1911 年 5 月,清廷颁布内阁官制并公布内阁成员名单。内阁只对皇帝负责,议院无权监督内阁。包括总理奕劻在内的阁员 13 人中,满蒙贵族占 9 人,其中皇族又占 5 人,实际上是皇族内阁。汉族官僚、军阀和立宪派强烈不满。清朝亲贵统治集团完全孤立了。 溥仪登基不到三年,辛亥革命就爆发了。1911 年 10 月 10 日湖北新军中革命党人在武昌发动起义,成立军政府,由军协统黎元洪出任湖北军政府都督。各省纷纷宣告独一个月后,除直隶、河南、山东、东三省尚能由清政府控制外,民军已“三分天下而有其二”。各省咨议局的立宪党人包括一些旧官僚,也都卷入了革命浪潮。 武

7、昌起义消息传来,清廷一片慌乱。溥仪下罪己诏。派陆军大臣荫昌率北洋军队两镇南下,同时命海军驶入武汉江面配合陆军作战。但荫昌指挥不动北洋陆军。在“养病”的袁世凯,一直密切注视局势的变化,同在北京官场和北洋陆军中的心腹徐世昌、段祺瑞等保持着联系,对政局了如指掌。武昌起义的胜利,引起帝国主义的仇视,各国公使一致促请清廷起用袁世凯。清廷不得已任命袁为湖广总督,令其督师南下。袁以脚病未好为借口,不肯应命,暗中却操纵北洋军怠战,并提出组织责任内阁,给他指挥水陆各军的全权等条件,要挟清廷。清廷被迫召荫昌回京,任命袁为内阁总理大臣和节制水陆各军。袁在彰德“遥领圣旨“,下令北洋军向革命军进攻。11 月 2 日攻下

8、汉口后,即按兵不动,而后带卫队抵京。16 日组成责任内阁,迫使载沣辞去监国摄政王职务,袁世凯总揽政府大权,接着便下令北洋军猛攻汉阳,炮击武昌。 这时,光复各省代表经过多次磋商,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 年 1 月 1 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成立临时政府,以这年为民国元年。南京临时政府制定和颁布了二系列政令和措施,要求全国统一,反对民族压迫与民族分裂,扫除专制弊病和发展资本主义等等。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但是,由于立宪党人、旧官僚的加入,南京临时政府从一开始就极不巩固。 英国害怕战火危及它在长江流域的利益,便由英驻华公使出面与袁世凯商定,

9、利用革命军暂时受挫,诱迫革命党人向袁妥协。英驻汉口领事建议双方停战。接着,南北双方代表伍廷芳和唐绍仪在汉口举行“和议”后移上海。 南北和议前夕,英、美、日、俄、德、法六国公使举行会议,决定一致对革命党人施加压力,促其向袁世凯妥协。革命党人在和议过程中一味退让。孙中山虽曾力主北伐,反对和议,但在帝国主义和袁世凯的威胁下,抵不住革命营垒内部的妥协压力。1912 年 1 月 13 日,孙中山表示:如清帝退位,即宣布辞职,推袁为总统。 狡猾的袁世凯左右逢源,一面用清朝的武力要挟革命党人议和妥协,一面又借革命势力逼迫清帝退位。在连续召开的御前会议上,光绪帝的皇后隆裕太后只是抱着溥仪大哭。与会者意见纷纭,

10、战和不定。不久,坚决反对议和、顽固维护帝位的宗社党总头目良弼被革命党人彭家珍炸死,皇室亲贵为之丧胆。主战最力的恭亲王溥伟、肃亲王善耆噤若寒蝉,离开北京。袁世凯在得到革命党人交出保证后,便掉转头来对清廷进行逼官。在这以前,驻外公使联合致电清廷,要求清帝退位。1 月 26 日,2 月 6 日,又指使段祺瑞等47 名前敌将领,一反以前共和的腔调,突然从前线发来电报,要求清帝退位,“立定共和政体”,并声言要率军入京“与王公痛陈利害”。袁世凯一面施加压力,一面提出优待条件作为诱饵。南北和议代表先后举行了五次会议。除讨论军队停战和政权体制问题,还议定了清帝退位的优待条件。经多次磋商,双方达成优待清室条件八

11、条:清室退位后暂居官中,日后移居颐和园;仍用皇帝尊号,民国政府以外国君主之礼相待;每年提供 400 万两的费用;特别保护皇家私有财产等等。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 1912 年 2 月 12 日,隆裕皇太后带着六岁的溥仪,在养心殿举行清王朝的最后一次朝仪,正式宣告退位。退位诏书是状元公张謇的手笔,内中说:“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立宪共和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溥仪懵懵懂懂地当了三年末代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君主。他的退位,结束了统治中国长达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12、 2 月 13 日,孙中山宣布辞职,推荐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并请他在南京就职。袁口头上应诺南下就职,暗中却唆使曹锟等于 2 月 29 日发动兵变,以此为借口实现迁都北京的目的。3 月 10 日,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职,组成北洋军阀政府,窃取了辛亥革命成果。溥仪和他的皇室按清室优待条件,开始了小朝廷的生活。这时,紫禁城里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等三大殿已划归民国。挂着皇帝空名的溥仪,只能把他的小朝廷设在养心殿了。 一中一西两位教师课读 1912 年 9 月 10 日,隆裕太后为六岁的溥仪请了师傅,开始读书。 书房先设在中南海瀛台补桐书屋。这里三面环水,风景秀丽,曾是慈禧软禁光绪皇帝的地方。后来将书

13、房移到紫禁城斋宫右侧的毓庆官。毓庆宫最早是乾隆帝的皇子颙琰嘉庆帝的寝宫,后来是光绪帝小时念书的地方。这两间书房和宫里其他房子比较,显得安静、简洁。 众多的师傅中,陆润庠、徐坊、陈宝琛、朱益藩和梁鼎芬先后教汉文,伊克坦教满文。在读书的六、七年里,溥仪学的主要是十三经、古诗、古文以及大学衍义、朱子家训、庭训格言、圣谕广训、御批通鉴辑览之类,没有学过算术,也没有学过地理、历史。从 14 岁开始向庄士敦学习英文。 溥仪读书极不用功,除经常生病不上学外,还不时让太监传谕老师放假。他读书的兴趣远不如对毓庆官外那棵大桧柏树的勃勃兴致。溥仪常常蹲在那儿看蚂蚁,一蹲半天,玩得把吃饭都忘掉。后来又被蛐蛐、蚯蚓所吸

14、引,叫人搬来大批古瓷盆缸喂养这些昆虫。老师们对于这个学生无可奈何,只好采用权宜办法,每天早晨起来后,由总管太监张谦和站在卧室外,把昨天的课文大声诵读几遍给溥仪听;在溥仪到太后面前请安时,则以“见面礼“,让他在太后面前把书从头念一遍,促使他记忆。这样,学了几年,当然背不出几篇文章。满文学得更糟,连字母都没学会,随着师傅伊克坦的去世而彻底了结了这门功课。 老师们为促进溥仪学习,想了个伴读的办法。伴读的学生每月可以拿 80 两银子的酬赏,另外还赏“紫禁城骑马”,即从东华门、西华门进宫以后还可以在宫内骑一段路程再下马,这是朝廷对臣下的一种特殊恩典和荣誉。先是由贝子溥伦之子毓崇伴读汉文,后来又增加溥仪的

15、弟弟、醇亲王次子溥杰伴读汉文。这时溥仪稍有长进,当着老师面能在书房里坐住凳子;老师对溥仪的过失也可以用训斥伴读生的办法加以规劝、训诫。 对溥仪影响最深的老师是陈宝琛和庄士敦。 陈宝琛,福建闽县人,有“福建才子”之称。同治朝进士,20 岁点翰林,清末曾任内阁学士和礼部侍郎。入阁后以敢于向太后进谏出名,与张之洞等人同被称为清流党。光绪十七年被借口没有办好南洋事务连降五级,从此回家赋闲。辛亥革命前夕才被起用,原放山西巡抚,未到任,就留下做溥仪的启蒙老师。他为人稳健谨慎,反对太监们给溥仪讲“怪力乱神”故事,对溥仪学习比较尽心。每天除教读书、念圣训外,还给溥仪讲历代帝王为政得失,要他自幼立志读书,奋发有

16、为。他敌视民国和革命,终不忘遗臣之志,梦呓“人心思清,终必天与人归”,也很相信卜卦。他为溥仪求签,卜测清室和溥仪的未来命运。 陈宝琛教溥仪的时间最长,所以溥仪很信任他,事无巨细都要问一问这位智囊。皇室给陈宝琛待遇优厚,每月有 1000 圆折银 720 两酬金,还经常赏赐古董字画、御笔联匾。 庄士敦,是英国苏格兰人,牛津大学文学硕士。到亚洲 20 多年,曾任香港总督府秘书、威海卫行政长官等职。走遍中国内地各省,通晓中国历史,对儒、墨、释、老都有研究,特别欣赏中国古诗。庄士敦经洋务派李鸿章之子李经迈推荐,由徐世昌代向英国公使交涉,正式被清室聘为溥仪的英文老师。1919 年3 月,庄士敦到养性斋开始教授英文。 庄士敦教溥仪英文,同时也注意向他灌输西方文明,使他潜移默化,培养其绅士的气质。庄士敦给溥仪起了一个英国人的名子叫亨利。他常常带外国画报给溥仪阅看,给他讲坦克、飞机,给他品尝带水果香味的外国糖果,同时给他解释如何用化学方法制造香精,如何用机器生产漂亮包装的糖果。也讲如何穿着西服、注意仪表,参加茶会等等。这些,溥仪虽然不能完全理解,但不能不说是已经成功地渗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