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时集训(二十七)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1780661 上传时间:2018-05-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限时集训(二十七)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限时集训(二十七)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限时集训(二十七)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限时集训(二十七)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限时集训(二十七)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限时集训(二十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限时集训(二十七)(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限时集训(二十七)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时间:45 分钟 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1(2012杭州模拟)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 ,促成这一时期文化繁荣的最重要原因是 ( )A社会大变革 B经济的发展C政治剧变 D统治阶级的提倡2(2013石家庄检测)“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这一主张出自( )A墨家 B儒家C道家 D法家3(2012西城区检测)下列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主张中,反映了当时社会发展趋势的是( )A民贵君轻 B兼爱尚贤C中央集权 D无为而治4下图是一同学在学习中国古代某一思想流派

2、时整理的示意图,这一思想流派是( )A法家 B儒家C道家 D墨家5哀公问政,子曰:“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孔子在这里主要强调的是( )A道德修养的重要性B民心的重要性C人的才能的重要性D教化的重要性6(2012杭州月考)孔子教育思想中客观上与其维护原有统治秩序的政治主张相矛盾的是( )A知之为知之 B有教无类C学而不思则罔 D因材施教7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 ”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 )A制天命而用之 B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C加强中央集权 D兼相爱、

3、交相利8(2013九江模拟)荀子的政治思想是在人性恶的认识基础上建立的。他认为:人生而有各种欲望,性好利,因此人性恶;所以要改造人性,通过自我改造和社会改造,人皆可以为尧舜;社会改造在于强化礼法。这说明当时( )A荀子在继承儒家思想基础上开创了法家学派B战国时期出现思想学说相互融合的现象C儒法并用逐渐成为统治者的治国思想D儒家学派与法家学派之间结成了利益同盟92012 年贺岁片饭局也疯狂里有一句经典台词:“上下几千年,成功之路,离不开老装(庄)孙子!”下列言论不属于上述三人的是 ( )A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B “治大国,若烹小鲜”C “制在己曰重,不离位曰静。重则能使轻,静则能使

4、躁”D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天下地之间,而心意自得”10(2012哈尔滨质检)董仲舒再三提醒君主在利益之上还有正义,在力量之上还有良心,在权力之上还有“天”在临鉴。宣传君主政令失误、不尊道德、不行仁义, “天”就会以灾异示警,其实就是在权力已经无限的君主之上再安放一个权力更加无限的“天” 。这带来的直接效果是( )A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B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C制约了君主的专制权力D形成“天人合一”的哲学观11(能力题)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对这一思想最准确的理解是( )A认为民性本善,君权天授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C建议以礼入法,以礼

5、入俗D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2(2012杭州联考)中国古代帝王的典型形象是:“一手捧着儒家经典,宣示教化;一手高举法家利剑,厉行专制。 ”这种帝王的典型始于 ( )A秦代 B汉代C唐代 D宋代二、非选择题(第 13 题 20 分,第 14 题 20 分,共 40 分)13. (2012苏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伴随着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和经济大变动,王官之学的退场,私学的兴起,最终造就了诸子百家争鸣的兴盛局面。袁行霈、严文明等编中华文明史材料二 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墨者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强本节用

6、,不可废也。法家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史记太史公自序材料三 “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鼎盛时代。诸子学说的不少命题成为后代学说的萌芽形态,后来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式,进行改造和发展的工作。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纲(1)材料一中“诸子”的含义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8 分)(2)据材料二,指出作者对儒学的社会价值有着怎样的认识。作者推崇墨家的哪一主张?又认为法家的主张中存在着怎样的不足?(6 分)(3)据材料三指出“百家争鸣”在历史上产生的影响。(6 分)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战国后期

7、,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 ” “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 ”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二 (李斯上奏,建议秦始皇采取强硬措施)“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 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也,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 ”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 “下焚书之命,行偶语之刑” ,从而造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被窒息,广袤的思想原野上

8、,万马齐喑。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三 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1)三则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思想界怎样的发展趋势?原因何在?(6 分)(2)根据材料,为了顺应上述趋势,自战国到西汉先后进行了哪些努力?(6 分)(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如何评价秦汉时期的这种努力?(8 分)答案限时集训(二十七)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选 A 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是由当时的政治、经济剧变决定的。

9、A 项比较全面,社会大变革包含了政治、经济的剧变。2选 C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意为天下之物,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了,但是攻克坚强的东西却没有其他事物能够胜过它,即弱可以胜强,柔可以胜刚。由此可知这与道家学派的思想一致,C 项正确。3选 C 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确立,法家不法古的思想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并且战国后期的大一统思想只有通过法家所强调的严刑苛法所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才能实现。4选 B 法家在秦朝受到推崇,不符合示意图,故排除 A 项。道家和墨家不是中国古代思想的主流,C、D 两项排除。儒家产生于春秋时期,战国时期经过孟子、荀子的总结和改造,发展很快;秦

10、朝焚书坑儒,使儒家受到重创;西汉经过董仲舒的改造,得到汉武帝的赏识,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5选 A 本题考查孔子的思想。本题关键在于理解孔子所述的核心是“修道以仁” 。可以看出他强调统治者应用道德的力量来感召人才,从而巩固统治。可以看出其意在强调道德的重要性。故选 A。6选 B 关键信息:客观上与其维护原有统治秩序的主张相矛盾。有教无类是指不论身份高贵与低贱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力,符合题意。7选 B A 项属于荀子思想,C 项属于法家思想,D 项属于墨子思想。秦朝二世而亡,主要亡于秦始皇的暴政,从反面说明了孟子仁政学说的正确性。故选 B。8选 B 荀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主张社会的改造在于强化礼教

11、和法制,即用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共同改造,说明战国时期出现思想学说相互融合的现象,故选 B 项。9选 C A 项是孙子的军事思想,B 项是老子的思想,C 项体现了法家的权术思想,D项体现了庄子的思想。10选 C A 项是孙子的军事思想,B 项是老子的思想,C 项体现了法家的权术思想,D项体现了庄子的思想。11选 A 在董仲舒看来,人之本性存有“善”的潜“质” ,但未有“善”的体现,要使人之善的本性表现出来,就必须有一个高高在上的皇帝来教化他们,这是“天意”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民性本善,君权天授,故选 A 项。12选 B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付诸实行,一方面确立了儒家学

12、说的正统地位,另一方面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13解析:第(1)问“诸子”结合教材知识回答即可;原因应从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三个方面回答。第(2)问要抓住材料的关键词句,即“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强本节用,不可废也” “法家严而少恩”等分析作答。第(3)问的历史影响可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答案:(1)含义:各种流派的代表人物及其著作。原因: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社会动荡;铁犁、牛耕的使用,社会经济的发展,私学兴起, “士”阶层的崛起。(2)儒学有利于维护统治秩序(维护君臣、长幼秩序)。墨家“强本节用” 。法家“严而少恩” 。(3)这一时期是中华民族的学术

13、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当时及后世社会的发展。14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第(1)问,在理解三则材料的基础上归纳。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各时期是如何促进文化统一的。第(3)问,应运用辩证的观点对其进行一分为二的分析。答案:(1)趋势:由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原因:国家由分裂割据到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与加强。(2)努力:战国时期,诸子努力用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秦朝的焚书坑儒;西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实行“大一统” 。(3)评价:秦朝的焚书坑儒与西汉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都是想通过思想上的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造成了不同的影响:秦朝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西汉虽也有钳制思想的不良作用,但是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且发展了儒学和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