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介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介绍(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http:/ 北师大版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介绍一年级上册介绍一、教材的体例1、主体单元的设置语文学习是从多角度考虑学生的发展,以整体渐进的形式向前推进的。 “整 体”的含义是三个维度整体设计,每个环节都应体现三各维度的发展。听 说读写实践活动综合。所以,本教材采用主题单元形式编写。连同入学教育,本册共设置 18 个主体单元。这些单元排列在一起,体现 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序” ,主体之间不构成知识体系或思想品德教育的 体系。每个单元没有明确的教学要点没有单元提示、预习提示、单元知识 短文等,各单元之间,不连成一条知识的“线” 。每个单元的内容,借“题”松散地组合在一起, “题
2、”是“题目”的意思, 起着营建学习情境的作用,不是文学意义的“主题”没有统辖整个单元的作用。 “主题”不构成单元内容的核心,各种语文学习的实践活动是借“题”发挥。单元里的内容没有“导扶放”的前后序列,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 情况、教学需要自行组织、安排、调换单元内的各项活动。每个单元有主题课文和“语文天地”两部分组成。注意:“语文天地” 重的联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实践活动,不是课外作业,不是课后复习,更不 是考试内容。第一、第十二单元是开放单元,没有课文。学生是在活动中学,在生活中 学。其他单元也设计了一些开放的活动内容。拼音的几个单元,课文在后面。2、丁丁和冬冬两个人物设置这两个人物,增强了教
3、材与学生之间的亲和力,编写者的意图、教师 的意图,通过儿童的探究、用儿童的语言显示出来,是教材主要是学生的“学 本” ,而不仅仅是老师的“教本” 。这两个人物将伴随着学生一起成长。3、 “金钥匙”系列“金钥匙”从学习习惯、学习策略、学习方法等方面给学生以指导,以培 养“会学习”的人。金钥匙安排在每个单元最后。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将 其穿插在教学重。还可以根据自己和学生的心得予以补充。自检:自审能力是重要的学习能力。 “自检”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反思、调适。 本学期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经常回头看的习惯,不在自检的方法和水平上 要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策略、学习方法,主要靠实践,不要把金钥匙
4、 的内容当成知识点。4、其他课文后面原打算附词语,因为本册单音词占多数,又受篇幅所限,就没 有列出来。请老师们注意教学时补上学习词语的环节。 (见下面识字部分第点)教材中一律没有写明笔画名称,教师可以根据各自的习惯叫法教学。有 一部分难学的笔画下学期学。因为本套教材还有课外阅读、成长手册、写字本等配套材料,写字描红 的内容就不再占课本篇幅了。课本中只对易错难写的字给以辅导。语文天地中各种图标的含义都在教师用书中说明了。课题下加横线的要 求背诵;古诗要求背诵。蓝色打开的书表示自读,教师可以不过问;红色打开 的书表示必须在课堂上读的材料。凡是加三角的项目可选做。没加三角的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补
5、充、 削减、更改内容。二、一年级上册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具体分析1、关于汉语拼音教学首先学习汉字的必要性:汉字是母语文字,随处可见,应当充分利用。 拼音不是汉民族的沐浴,不应当脱离母语环境学习拼音。学生入学后首先学习 拼音,客观上灌输汉字必须向拼音文字靠拢的意思。汉字是方块字,像一幅 图画,儿童认识汉字比认识拼音字母容易的多。拼音不是文字,只记录语音, 学习拼音不是识字。儿童学习拼音困难,容易一入学就产生挫折感。语文是 各科学习的工具,学习拼音的 6-8 周内,数学等科目将不得不替语文承担识字 教学任务。首先学习汉字的可行性:在 1956 年汉语拼音方案公布前,人们是 怎样识字的?在使用注音字
6、之前的几千年中,中国人是怎么识字的?日本人、 韩国人、我国的少数民族,都操着各自的语音学习汉字,可见作为书面的文字, 汉字字形对字义的影响,远远大于字音对字义的影响。专家的研究,都证明 不识拼音直接学汉字的可行,而且比先学拼音效果更好。课标的精神是淡化拼音。教材的改革尝试:先学 100 个左右的汉 子,再学拼音。以汉字带学拼音,在学习拼音时学习汉字。注重过程,层 层递进,滚动前进,螺旋上升:其一,一年级上册认字母,拼音节,读生 字。下册抄写字母和音节。二年级上册粗略学习拼写音节,以适应写 作和上机的需要。下册大写字母,音序,汉字输入。其二,本册内部 1-4 单元渗透,整体认读 9 单元后渗透。
7、主体课文不注音,以免干扰识字。自读 课文注音,以利学生阅读。注意:从整个学习进程看,拼音是识字的工具;从本册看,拼音是重要的 教学内容,务必使全体学生学会拼读。方言区可根据本地情况,重点纠正某些 声母韵母的法音。汉语拼音的评价。原则上不单独进行总结性评价,而与识字结合起来, 考察学生能不能看拼音识字。要注意形成性评价。学生学前教育差异大,要及 时帮助差生学会拼音。2、关于识字教学教材追求的理想:尽快学会 1800-2000 汉字,使学生尽快进入阅读 和习作,这对儿童的发展(知识、智力、情感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使 学生掌握独立识字的方法,是语文教学尽快度过识字阶段。识字与阅读同步。依据课标精
8、神,第一册教材实行认写分流。为什么要实行认写分流?认容易,写难。一般会人的字都比会写的多。 硬要认写同步,势必让“会认”等“会写” ,从而贻误了学生尽早进入阅读的时 机,弊远远大于利。人们对认字和写字的需求是不同的。一是数量不同,二是选字不同。有的需要认识的字可能一辈子都不写。儿童认字和写字的心理 发展是很不相同的。请看下表:认写用眼,用脑。 用眼,用脑,用手。 但是儿童手部写字用的小肌肉群发育晚。整体感知 从笔画和部件入手儿童熟识的具体事物,笔画越多越好认。 从简单到复杂,从独体字到合体字。先记忆后理解 理解才容易会写在语文环境中识字较容易 写字环境越单纯越好识字教学的途径和方法:充分利用儿
9、童听力极强、机械记忆力极强,以及整体认知事物的心理特 点,以听领先,读、背课文, (这时儿童面前是一大片字)然后逐步缩小语境 (词、语、短句,这时儿童面前是一块字或一条字) ,最后抽出单个汉字认识, 然后再放回到课文中去认读(指读) 。这种方法与“分散识字”的方法基本相同, 简单概括为“听读识字” 。就目前研究和实验的情况看,指读有利于与使儿童集中注意力,有利于帮 助他们把字音与字形对应起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识字方法。如何理解课标 在阅读部分的第 2 点提出的“不指读”?第一,指读是一种识字方法,不是阅 读方法,认读课文后朗读时,应当不用手指。第二,这个目标是整个学年段的 目标,学生不能一蹴而
10、就,需要有个学习的过程。即使到三四年级, 课标也 只是提“初步学会默读” 。第三,目前尚没有发现比指读更好的方法,如果有, 可以推广。开发语文课程资源,与大语文接轨,教材有意识的引导学生通过电视、 广告、报纸、说明书等途径认字(见第 12 单元) 。教材插图展现了城市的景象, 农村地区可以根据自己生活的环境,在村公所、小学校、化肥袋、日历等处挖 掘学习资源。使学生掌握一点识字的方法。“听读识字”在课堂上表现为老师读,认字。在课外自己认字,则应当通 过“问” ,听别人读出字音,认字,见 61 冶金钥匙。看图识字。第一册选取的“图” ,是那些能显示汉字的字形和字义的象形字 和会意字,数量较小。看拼
11、音识字。学生从第九单元开始借助拼音识字。教材渗透一点形声字、会意字的学习,只作渗透,不提要求。注重识字过程。渗透性识字。 查字表中的字,自然“渗透” ,不做 要求。 (如“上学了”的十个字)我们要求学生会认的字,都是最常用的,课 文中复现率很高。教师不必要求学生当堂“学会” ,步步落实。要割舍不合理的要求,简化头绪,提高学生认字和写字的质量。字理识字以及部首识字、部件识字、母体字识字等方法,抓住汉字特点 教学,是一种智慧学习,本身无可指责。但是,如果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 不考虑儿童的认知心理,一味把他们当作时尚教学法去追求,就可能事与愿违, 是教者、学者都感到吃力。儿童是整体认知事物,听读的
12、方法识字效率最高,没有必要拆解字形讲解。及至识字量大了,汉字的规律自己就显现出来的时候 进行字理教学,就水到渠成了。故而这一册只有一点点这方面的内容,不能做 考试题。儿童手部小肌肉群发育晚,握笔、运笔都有困难,写字应着眼于笔画笔 顺以及掌握字的基本结构。偏旁变形等,是书法问题,学生可以描红,但不可 能全掌握。不应把“写对”与“写好”同等要求。对低年级儿童来说, “写好” 的主要办法是:描红,通过实践模仿体会;在探索比较中“初步感受汉字的形 体美” 。将很多规则,自上而下地灌输不是好办法。部首名称、笔画名称、笔顺等,是约定俗成的东西,不应当当作严密的 科学知识体系要求学生掌握。打好基础重要,原则
13、是“严而不死” 。识字教学的评价。识字总数只划最低限,实行“上不封顶下保底” 。本 学期至少认字 350 个,写 160 个。应有措施鼓励学生在不增加负担的基础上, 多识字,多谢字。由于学前教育存在着差异,入学后的发展存在差异,检测 识字成绩可以分批进行,无论在那个学段,只要达到上述要求即为通过。一次 检测不合要求,可以测第二次,第三次,直到合格为止。检测成绩不依据通过 的先后顺序判断。“写对”在本学期主要是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掌握基本 笔画笔顺及汉字结构,宜随平时教学进度检查,及时纠正写字姿势、笔画笔顺 的问题,期末不单独测试。3、关于阅读教学编写者的想法:扩大阅读量。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环
14、节,阅读对各 科学习乃至终身学习、对人格的形成、知识的积累、思维的发展等,都具有不 可估量的意义。阅读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必须以量为基础。本册教材共编写了 36 篇课文(包括主体课文和自读课文) ,以及若干篇米语、语段、笑话等,大 大超过了传统教材学生的阅读量。强调整体感知课文,特别注重情感的介入 感知、感受、感悟。背诵古诗的要求建立在认可儿童记忆的回潮上,抓住 学生能多读、多背的年龄特点,务使他们多多积累,日后含英咀华。注意阅 读习惯的培养。本册的重点是:培养每天阅读(书、报)的习惯。以后渐次培 养如情入境阅读、读书动脑有动笔、及时查工具书等习惯。把阅读教学的过 程看作是个性化学习的过程。阅读
15、教学的方法:重要的是“把阅读的时间交还给学生” 。让学生朗读, 启发他们想象。课文后面通常有一道思考题,既致力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又 注意向课外延伸。这些思考题供学生讨论,不应成为考试的内容。现在的问题 主要是:教师讲得太多。教师设问,学生答实际也是“讲” 。企图挖深挖透, 一步到位。 “讲深讲透”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用“标准答案”禁锢学 生的思想,压制学生的创造力。注重结果,忽视过程。实际上是忽视了阅读 教学的人文目标。阅读教学的评价。阅读教学应特别重视过程性评价。大量事实证明, 能说出、写出(建立在记忆基础上的说和写)阅读的结论并不能真正反映阅读 者的心理感受,也不能反映阅读者的阅读
16、能力。应通过朗读、统计课外阅读时 间和读物的方法,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评价学生。 (见教参关于评价的附 录 1)阅读能力应有水平评价,即总结性评价。评价内容应适合语文的特点, 适合考察对象,不要摄选某个知识点、某一种能力,而应考查学生整体感知文 章的水平。选文的篇幅和深度应略低于课文。考察朗读,应以标准为标 准,即“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正确”应要求学生基本上是普通话、不读破词或破句、不读错字为准,不要因为有一点方音、丢一个 字、加一个字等琐碎问题而影响整体朗读情况的评价。 “有感情”尽量由学生自 己体验,而不依靠模仿老师。4、关于口语交际课标对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予以特别关注。口语交际能力是一种综合 能力,他设计知识、思维、性格、人文关怀、组织才干等方面,是智慧的反映。 口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