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学习共同体知识创新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上传人:正** 文档编号:41768753 上传时间:2018-05-3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线学习共同体知识创新平台的设计与实现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在线学习共同体知识创新平台的设计与实现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在线学习共同体知识创新平台的设计与实现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在线学习共同体知识创新平台的设计与实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线学习共同体知识创新平台的设计与实现(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在线学习共同体知识创新平台的设计与实现(参考资料)在线学习共同体知识创新平台的设计与实现(参考资料)一、系统设计思想 1、 平台需求 2、 根据上述对网络学习者知识创新的分析,可以得出具体设计原则主要有:以学习者学习任务的 实现为目标,注重对知识库、资源库等学习环境因素的设计,注重对组织内社会性交互活动的 设计,注重对学习过程(知识的转化、共享和创新)的设计。 二、系统功能设计 从整体上看,该系统可分为信息模块、创新任务模块和系统管理模块三个模块。信息模块对现有一 切可利用本创新支持平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粗加工,例如网络学习内容的呈现、创新知识的呈现、 活动信息的收集与显示等,它是本平台得以运

2、行的最基本的数据支持;功能模块是针对学习者所设 计和开发的一系列的应用服务,以完成他们创新学习活动的需求,例如创新任务管理、创新知识记 录与查询、创新过 程跟踪等;系统管理模块提供课程管理、用户管理、系统设置、数据维护等功能,是保证信息模块 和功能模块得以正确运行的技术保障。其中,信息模块与功能模块构成了本研究的核心。 四个核心功能,即创新知识记录和查询、面向任务的创新过程跟踪、创新知识的识别和创新知识的 评价以及协同环境的建立。(一) 面向任务的创新知识记录和查询 本模块主要针对学习者完成创新学习任务过程中产生的知识的记录以及向学习者提供知识检索服务。学习者从外部和内部两个来源获取知识。外部

3、获取信息和知识主要有两种来源:非正式学术资源, 如公开的新闻报告、与专业学习相关网站上发布的信息、非学术的电子期刊杂志等;正规的学术 资源,如网络课程、学术刊物、会议论文等。内部的知识来源主要指学习过程中共同体成员产生的 大量信息和知识,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共同体成员学习中所作的笔记、心得体会、最终的任 务报告,对于其他学习者来说都可能是新的知识。 知识记录可以分为两部分:正式的文档资料,包括报告、会议记录等,它来源于正式的群组活动, 是对学习任务的总结,作为活动的结果,每个学习小组都要能够提交一份“产品”或“作品”,进 行相互交流。3非正式的资料,包括个人的随笔、便笺等,它来源于非正式的

4、群组活动,如聊天、 讨论以及个人的学习笔记等。非正式的资料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从这些资料可以探寻创新的轨迹。(二) 面向任务的创新过程跟踪 在面向任务的学习共同体创新过程中,我们将共同体获取的所有知识以学习任务为中心进行组织。 一个学习任务可以分解为若干个子任务,这些子任务可再分解成下一级子任务。以任务为中心的知2识组织就是将分散的知识围绕该知识所针对的任务组织起来,使其条理化、结构化。在学习中,各 级任务的完成过程都被记录下来,学习者针对任务所作的研究过程,讨论、会议、发表的观点、报 告等都可以按照任务完成的顺序提交给学习者本人或其他学习者。 (三) 协同创新环境 网络协同学习环境是实现网络

5、学习共同体的基础,也是我们这个系统功能实现的基础。在建立协同 环境时,我们从交互与资源环境两个方面进行了设计为支持学习共同体持续的交流协作活动,教学 设计者需要为他们提供有力的交互工具,这些交互工具主要完成学习过程中协同工作的实现。 实时交流功能主要通过聊天室实现,同时在线的学习者可以在聊天室讨论学习任务或其他的问题, 还可以选择将讨论中的信息自动进行记录,供以后查询。如果讨论时不希望受到别人的打扰,还可 以通过私聊的方式讨论。非实时的交流主要通过 BBS 实现,如果不希望公开讨论内容,可以通过 系统内的信箱进行交流。 公开与非公开的交流,包括界面友好的沟通工具(如电子邮件、功能不同的 BBS

6、、聊天室)、协作 工具、个人主页空间、追踪评价工具(如电子档案夹等3) 整个系统是将创新任务与学习任务结合在一起,资源支持对学习者来说也是协同学习环境中重要的 组成部分,主要目的是让学习者获得足够的学习资源。可以由教师向学习者提供网络课程支持,学 习者可以下载教师提供的部分辅助学习资料以及相关任务资料,保证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系统支持 学习者向系统上载各种资料,包括文章、图表以及应用程序等。此外,还可以在系统中引入外部的 网站资源,作为某一任务补充资料。 (四) 创新知识的识别与评价 为了培养学习者的创新能力,必须要让学习者了解自己产生的知识哪些是创新性知识,因此应该将 学习中产生的创新知识提取

7、出来。如果团队产生的知识是创新性知识,那么就要根据创新知识的评 价结果设计激励机制,激励学习共同体成员更加积极地参与创新。三、系统关键技术 通过对系统核心功能的分析,可以看到系统的实现需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包括知识数据库的实 现与创新知识的识别。 (一) 系统体系架构 (二) 知识库的实现 在四个核心功能中,“创新知识记录和查询”与“面向任务的创新过程跟踪”主要是数据的存储与 检索,所以它们功能的实现,关键在于对知识库的设计与实现。知识库由课程知识库和任务知识库 两个部分组成:课程知识库主要给学生提供学习材料,任务知识库用来存储创新学习活动中产生的 各种信息。 知识库用来存储完成项目相关的知

8、识和项目完成后产生的新知识。知识库包含知识属性和知识链接, 知识链接反映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和层次结构,主要用于知识推理。 1.知识的属性 (1)知识的编号,应该具有唯一性、主关键字; (2)知识内容的类型有:事实、概念、技能、原理、 问题求解等五种类型; (3)知识的难度有:容易、一般、难、很难; (4)知识的标题,它能够反映知识的内容,可作检索和查找用; (5)知识的 TAG,它能够反映知识的分类,可作检索和查找用; (6)知识的知识点,它能够反映知识点层次,可作检索和查找用; (7)知识的主关键字,它能够反映知识的内容,可作检索和查找用; (8)知识的内容; (9)知识的任务信息,它能够描述

9、学习中与知识相关的任务,可作检索和查找用; (10)知识的任务编号,即知识所对应的学习任务编号,可作检索和查找用; (11)知识创新等级,在学习任务中产生的知识的创新评定等级。 知识库使用第(1)、(2)、(3)、(4)、(5)、(6)、(7)、(8)、(9)属性构成知识 属性表;项目库使用第(1)、(4)、(5)、(6)、(7)、(8)、(10)、(11)属性构成项3目的任务知识属性表,其中,“知识创新等级”由系统自动生成。 2.知识链接属性 (1)知识的编号,具有唯一性,即知识的属性中知识的编号、主关键字; (2)父知识点,它能够反映知识点层次,可作检索和查找用; (3)子知识点,它能够反

10、映知识点层次,可作检索和查找用; (4)兄弟知识点,它能够反映知识点层次,可作检索和查找用; (5)前驱知识编号,它能够反映学习知识的顺序,用作学习中的导航; (6)后继知识编号,它能够反映学习知识的顺序,用作学习中的导航; (7)知识来源,它是知识的出处,可作检索和查找用; (8)知识添加者,即添加该知识的用户; (9)知识添加时间。 知识库使用第(1)、(2)、(3)、(4)、(5)、(6)、(7)属性构成课程知识链接属性表; 项目库使用第(1)、(7)、(8)、(9)属性构成学习任务知识链接属性表。只有当“知识来源” 属性为原创时,才对该知识点进行创新性等级评价,“知识添加时间”由系统自

11、动生成。 3.学习任务属性 (1)任务的编号,具有唯一性,主关键字; (2)任务的名称,具有唯一性,可作检索和查找用; (3)任务的类型,即学习任务是否以小组进行; (4)任务开始时间; (5)任务结束时间; (6)任务的父任务; (7)任务的子任务。 (三)创新知识识别的实现 在判断一个知识点是否是独创时,仅仅依靠个体通过阅读所有的知识来比较此知识与共同体从外部 所获得的知识是否重复,效率较低、主观性太强。本系统采用两种方式进行创新等级评价,最终对 两种方式的结果进行加权处理作为知识点的创新等级。 第一种方式采用潜在语义分析来计算知识标题的文本之间的相似度,根据相似度的大小评定等级, 这种方

12、式的权重为 0.3;第二种方式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产生的知识进行创新性的评价,权重为 0.7。学习共同体的成员可以对所有产生的知识进行定量的创新性评价,而后由系统对所有评价结 果进行统计分析确定一个等级。最终,系统按照 37 的比例计算该知识的创新等级,从而帮助团 队成员迅速判断他们产生的知识是否具有创新性。 四、结束语 在知识经济社会中,知识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网络不应只是用来延伸传统教学, 而应成为改革传统教学的有力工具。4在对网络学习和知识创新的理论进行探索的基础上,我们构 建了面向任务的在线学习共同体知识创新支持系统框架,并开发实现了系统的主要功能,该系统可 以促进在线学习中的知识创新。当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值得研究,如何进一步提高系统对知识创新 学习过程的引导、高效识别、评价学习中的知识创新是我们继续研究的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