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最后两个月的十大备考建议

上传人:正** 文档编号:41715104 上传时间:2018-05-3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前最后两个月的十大备考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高考前最后两个月的十大备考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前最后两个月的十大备考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前最后两个月的十大备考建议(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3 页高考前最后两个月的十大备考建议高考前最后两个月的十大备考建议离高考尚有 2 个多月,经过几个月的复习,大部分 学生反映他们离自己定下的目标还是非常遥远,许多学 生在高三学期初都认为,通过更加勤快的努力和付出,能 够有所收获,但是所得的成果看起来和付出相比,显得微 不足道,已经开始着急了。高三学生付出努力,但是成绩 上不去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通过咨询,发现存在 大部分以下现象:知识点都会,课本该记该背的都背了,但是不会做 题,或者做题做不完全。知识点都会,题目也做了,但老是出错,花费大量时 间。知识点记住了,但不理解,准备通过大量做题来训 练。平时大部分题目会做,但是到

2、了考场,碰到相似的 题,竟然不知道用什么方法了。提升靠做题,大量重复的做题,上课听老师讲方法, 放学做大量作业,有的上课听得懂,有的根本听不进去, 一天上课能吸收老师所讲的 50%以上的实在不多。只有 少部分尖子生较为轻松的理解了课堂知识并有所体会。综合上面的各种现象,我认为,大部分学生目前阶 段复习效果不如意的根源是在没有理性的掌握学科内容 ,非常表面的掌握了知识,就好比如一篇文章,认得每个 字,但是不知道这篇文章讲什么。遇到试题,纯粹属于机 械式套用知识点做题,换句话说,就是根本没有找到复习 的关键点:做题思路。这属于老话重谈,很多学生认识到这一点,就是找 不到解题的入手点,总希望通过大量

3、做题或者老师讲题 的形式来突破这个关卡,而只有少数尖子生他们隐隐约 约找到了解题思路,对他们而言,是自然而然形成的,或 者有其他的学生,突然之间也掌握了其中的关键,成绩就大幅度的提升了。那么到现在还有多少时间去解决做题找不到思路的 问题呢?老师认为,思路自己打不开,那么教你好了,我 们就是要把一道题的来龙去脉摸透,达到知己知彼的地 步,那么根本不存在做不出来的题目了,其实这种方法是 极其简单的,就是用一种思维,解答任何题型。这种考试思维建立在博弈论的基础上,以解决问题 的模式进行推导出试题解答关键,从而快速的得出相应的结论,而这套思维体系,在做每道题时都适用,那么相 当于做每道题都训练了这种思

4、维,强化了这种做题思路, 无论是数学还是文综,都能够真正达到一种解法,全部题型。现在我们再谈一下学习的误区,尤其是英语学科, 日常我们学习英语都带着中国式的思维去学习英语,并 且授课老师并不十分强调英语学科本质关键,那么只有 通过做题来理解英语考试,这是十分悲哀的,作为一门语 言类学科,高考英语的难度类似于语文初中的水平,但是 因为语系的陌生,交流的不够,应用环境的限制,教学上 的生搬硬套,形成了大约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英语难学 难懂的现象,我们亟需将之扭转过来。下面的内容也许看起来比较概括,但是确实是从基 本出发,告诉同学们如何认识、构建高考学科之间的学习 起点,传授一种具有实际意义的,众多高

5、分学生自己本身 所不知道的学习理念。1.高三备考知识重组、活化、再生高三许多学生还在盲目复习,盲目备考,随着时间 的紧迫,越是着急,越是低效率,甚至口中念着课本,脑 子一片空白。这是因为课本知识始终是死的,看了又看, 没有挖掘出新东西出来,题海战术显得较为麻木,看完答 案还是不甚了解,因此,有必要对知识结构进行重组、活 化、再生。也许大家对这个概念不了解,不要紧,老师教 你如何分化知识体系,提炼知识考点,考点实际应用,用 俗语说,就是基础认知、知识延伸、知识应用。只有学会 应用,才能立于考场不败之地。可以负责任的说,能够将 知识活化、再生的思维,即能到应用基础知识点,并初步 由基础知识点衍生其

6、他知识的同学,稳稳能考上一本了。2.高三备考注重点、学习方式前面提到了盲目备考这个概念,是因为学生对高考 的把握度不够,因此,作为一个考生,必须以高考为出发 点去学习,学有学法,考有考法,只有两者结合起来,才 能不断的提高,目前的教育基本忽略了考试方法技巧,一 味的做题、分析题型、重复记忆课本知识,使学习费劲, 考试不讨好,如背记几个公式,通常都是死记硬背,但是 有同学试过理性背诵吗?通过公式原理自己推出与课本 一样的公式,是不是想忘记都难?因此,老师强调理性学 习,注重要点。3.高三备考到冲刺阶段的准备、规划第 2 页 共 3 页高三的时间无疑是过一天,紧迫一天,所以学生们 一定要找对方法,

7、按部就班,绝对不能自乱阵脚,要根据 自己的水平调节,或者遵从老师的建议,参照成功的案例 雏形,才能有所突破。不要漫无目的或规划过长。前面说 过,备考复习期间的任务是大致完成知识点的重组、活化 、再生,在备考到冲刺的阶段,要及时调整好学习重点, 以攻克大题难题为目标,可以适当的做些难题,同时也锻 炼了自己,对知识体系的应用也将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知识的应用与做题理念自然而然的结合起来,从而再次提升自己的分数。下面再附上一点有关平时学习的十大备考建议,希 望大家从头开始看起:(一)要充分相信你们学校教你们班的那位老师。好 好听老师讲解。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有不会的地方 就去问老师,务必把老师

8、讲的、留的题都彻底弄懂。只剩 两个多月了。完全撇开老师,自己另起炉灶,是不现实的。(二)参考书买多了你也看不过来。买回来可以直接 看例题,就当又听了一位老师的讲课。要做难度适中、也 就是适合自己水平的题。做不出来就去看答案,这时候强 调独立思考没什么意义。不是越难的题越好。很难的题不要管它了,它与高考无关。(三)抓知识点很对。但要注意:知识点有大小之分。 胡子眉毛一把抓,不好。举例来说,代数里的函数,对高 中生的要求就五条定义域,值域(包括最值,包括利 用导数求最大值、最小值),周期性,单调性,还有奇偶性 。解析几何里的椭圆、双曲线,主要就是 a, b, c 及其组 合 a2/c 的几何意义。

9、立体几何的证明,主要就是那些公 理、定理,总共不过三、四十条。可以按用途用“推出符号 ”整理出来,并附上图形。(四)许多同学喜欢把题目按求解模式分类,然后加 以记忆。我个人认为,整理题型,宜粗不宜细。现在高考, 以能力立意出题,不拘泥于课本。那么多题型,不但难以 记住,而且很可能到用时对不上号,反而没了主意。在读 例题、做习题时,不要只关心技巧和所谓奇思妙想。奇思 妙想很“奇妙”,但适用范围往往很狭小。张冠李戴就糟了 。“特法”就是能解几道题的方法。“通法”就是能解几百道 题的方法。要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对“通法”(通用的方法 )的理解和应用上。(五)教材正向新课程过渡。对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的

10、考察会加强。线性规划,概率的简单计算,平面向量的 坐标运算,要注意。简单多面体的表面展开图一定要会画。不要害怕应用题。耐心地把题目读几遍,只要真正读懂 了题,应用题所用到的数学知识其实是很有限的。要练练 设计。“设计”是创造方法。会“设计”是有能力的表现。高 考就出了一道“设计”题用一块正三角形纸片剪拼成 正三棱锥模型,用另一块正三角形纸片剪拼成正三棱柱 模型,使它们的全面积都与原三角形的面积相等。看答案,一点都不难,谁都懂。问题是,你能独立地 、较快地“设计”出来吗?(六)关于自信心。问你有没有自信心,同学们都说 有。像是标准答案。这不算!拿到一张试卷,看到 60的 题都见过,心里很踏实。这

11、样的自信心,对高考完全无用 。因为高考题都是新编的。真正的自信心来自自己的成功 经历!经历成功,就是自己独立地做好一道题,一道以前 没见过的题,哪怕它比较简单。(七)适可而止。有三层意思。一是打基础适可而止。 基础要打到多么牢固才是头呢?二是难度上适可而止。 各种资料上的所谓“难题”,其实都与高考无关。三是时间 上适可而止。高考讲究的是各科总分,语文、外语、文综, 跟数学一样,计算的时候都是一分顶一分。所以,一个劲 做数学题,挤占其他科的时间,是不明智的。(八)同学之间要资源共享。不要把同班同学当作“假 想敌”。由于思维习惯、水平相近,有时,同学的不很专业 、不很全面的讲解,反倒能切中要害,使

12、你豁然开朗呢。(九)要重视做试卷。做习题跟做试卷是很不相同的 。即使做许多好的习题也不能代替做试卷。高考的成功, 说到底,是整张试卷的成功,是综合素质的成功。高考成 功,不等于每道题都成功。同学们可以想想“田忌赛马”的 故事。什么是好试卷?2011 年其他省对应新教材的高考 卷就是好试卷。(十)要正确对待学校组织的模拟考试。什么是正确 对待?一是认真答卷,就当真的高考一样。二是把心态放 平和,别紧张。凡是考试,都有技巧。要敢于在模拟考试 中演练不同的战略战术。通过比较找出适合自己的最佳。 要知道,模拟考试的过程比它的结果更重要。这样做了, 最后分数出来,无论高、低,都值得庆幸。怎么讲?分数 高了,说明这一段复习有成果,当然值得高兴。分数低了 ,说明有漏洞。赶紧补上!静心一想,幸亏这不是真正的 高考,我把错误提前犯在家里了,高考时就不会再犯了。 这还不值得高兴吗?一路模拟考,一路高兴。6 月 7、8、9 号参加高考时的心态该多好呀!祝同学们脚踏实地,认真查摆问题,解决问题 2012第 3 页 共 3 页属于 23 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