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41710294 上传时间:2018-05-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隧道质量通病防治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隧道质量通病防治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隧道质量通病防治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隧道质量通病防治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隧道质量通病防治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隧道质量通病防治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隧道质量通病防治措施(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隧道质量通病防治措施4.1 进洞前边坡或仰边坡坍塌控制及防治措施:4.1.1 进洞前要挖好仰坡,结合地层稳定程度,选择适当的开挖方法,并及时处理坡面危石,不留后患。4.1.2 洞口挡护工程应及时施做到位,如地质条件差,应采取临时措施,保证仰坡边坡稳定。4.1.3 洞口排水系统应尽早完成,土质天沟随挖随砌,避免流水冲刷坡面。4.2 洞口永久衬砌开裂或位移控制及防治措施:4.2.1 洞口施工是隧道施工中的重中之重,应根据实际情况反复研究施工方案,集思广益,决定取舍,并严格按制定的工艺流程组织施工。4.2.2 应尽量少动周围边坡围岩,以减少对洞口岩层的扰动。4.2.3 进洞施工应坚持先固后挖,采用

2、锚喷挂网封闭边仰坡,开挖采用台阶法,先上后下,短进尺、弱爆破、快喷锚、强支护、早封闭,及时进行衬砌。4.2.4 洞口衬砌尽量先墙后拱,有仰拱的必须先做仰拱,按照先下后上,早成环的原则,洞口工程施工要采取加固措施,宜在冬季、雨季前做好,以增强洞口稳定。4.3 开挖轮廓难以控制,超欠挖严重控制及防治措施:24.3.1 根据围岩情况进行爆破设计,并根据围岩变化及时调整爆破参数。炮眼定位要准确,周边炮眼应平直、平行,数量应合适。4.3.2 软弱围岩边墙应采用预裂爆破,并预留沉落量。4.3.3 控制超欠挖,欠挖应凿除,超挖部分应在衬砌的同时用同级砼回填。4.4 偏压隧道初支开裂甚至位移侵限控制及防治措施

3、:4.4.1 施工前应对地质、地形进行充分调查分析,了解偏压力的大小,并制定相应的措施。4.4.2 做好地表的防水、排水工作。软弱围岩边墙应采用预裂爆破,并预留沉落量。4.4.3 提高对偏压隧道的认识,切忌盲目进洞。4.5 断层、破碎带坍塌控制及防治措施: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及时分析断层的特征,制定相应对策,如改变开挖方法、支护方法,调整爆破参数,加强超前预支护措施,防止坍塌。4.6 衬砌渗漏水控制及防治措施:4.6.1 严格按设计规范要求对防、排水工程实施过程控制。4.6.2 铺设防水板前将基面钢筋头、尖锐凸出物进行清理,基面基本找平。防水板铺设要留有一定的松弛度,防止浇筑砼3挤裂;防水板焊结

4、要牢固,并对焊缝进行充气检查,确保质量达标。钢筋绑扎、焊接时应对防水板进行保护,发现破损及时修补。加强防水材料质量控制,确保各项指标符合规范要求。4.6.4 严格按施工规范处理施工缝,加强衬砌浇筑过程控制。4.6.5 加强变形缝、施工缝防水质量的控制,衬砌端头砼中部应预留 1/2 止水条厚度的凹槽,确保止水条在施工缝中间;变形缝止水带安装必须使用定位筋固定。4.6.6 因地制宜地底采取附加排水措施(暗沟、盲沟) 。4.6.7 必要时对洞身背后实施防水或注浆处理。4.7 衬砌错台明显、凹凸不平,漏浆流砂严重,外观质量差控制及防治措施:4.7.1 检查台车、模板质量,保证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5、。4.7.2 分节对模板安装质量进行全面检查,安装达不到规范要求的,不准浇筑作业。对称浇筑砼,避免偏压造成台车移位,控制浇筑速度,防止台车上浮,必要时增加防浮措施。4.7.4 控制砼水灰比,可适当增加外加剂或掺粉煤灰,改变砼的和易性,增大塌落度。4.7.5 台车拆模后应彻底清理模板上的浮浆,均匀涂油。4.8 衬砌砼开裂4控制及防治措施:4.8.1 砼加入合理的外加剂,选择合适的骨料。4.8.2 采取隔离措施,减少初期支护对二衬的约束。4.8.3 改进砼浇筑工艺,加强振捣和养护。4.8.4 在易开裂部位植筋。4.8.5 放慢边墙砼浇筑速度,并分段分层浇筑,待边墙稳定后再浇筑拱部砼。4.8.6 必

6、要时对围岩实施锚杆、注浆等措施预加固,以阻止围岩徐变过大而使衬砌砼及早受力导致开裂。4.8.7 边墙基础浮碴必须清理干净,使边墙底部与隧底紧密结合。4.8.8 结构交叉部位(如避车洞、横洞)应做加强处理,防止因应力集中而引起开裂。4.8.9 控制拆模时间:对不受围岩应力的衬砌,砼的强度达到 2.5Mpa,承受围岩应力较小的应达到砼设计强度的 70%,对承受围岩应力的砼应达到设计强度的 100%方可拆模。4.8.10 偏压隧道对偏压进行预处理后再实施衬砌。4.9 混凝土质量问题防治4.9.1 蜂窝状的空隙现象: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蜂窝状的空隙产生的原因:4.9.1

7、.1 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予、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54.9.1.2 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4.9.1.3 振捣不密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 4.9.1.4 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 4.9.1.5 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 控制及防治措施:4.9.1.6 混凝土配合比应准确,严格控制水灰比,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4.9.1.7 分层浇灌,分层振捣,防止漏振。4.9.1.8 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 4.9.1.9 拆模应严格控制混凝土强度,不允许过早拆模,待混凝土强度达

8、到规定的强度后,方可脱模 。4.9.2 麻面 现象:混凝土表面局部出现缺浆、小凹坑、麻点,形成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 产生的原因: 4.9.2.1 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于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4.9.2.2 摸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4.9.2.3 模扳脱模剂涂刷不匀,局部漏刷或涂刷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 4.9.2.4 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6控制及防治措施:4.9.2.5 模板表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4.9.2.6 钢模扳脱模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不得漏刷。4.9.2.7 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至排

9、除气泡为止。4.9.2.8 表面作粉刷的,可不处理,表面无粉刷的,应在麻面部位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4.9.3 表面不平整 现象:混凝土表面凹凸不平,其表面不水平或不垂直。 产生的原因: 4.9.3.1 混凝土浇筑后,表面未用抹子找平压光,造成表面租糙不平。 4.9.3.2 模板未支承在坚硬土层上,或支承面不足,或支撑松动、泡水,致使新浇灌混凝土早期养护时发生不均匀下沉。4.9.3.3 混凝土未达到一定强度时,上人操作或运料,使表面出现凹陷不平或印痕。控制及防治措施:4.9.3.4 严格按施工规范操作,浇筑混凝土后,应根据水平控制标志或弹线用抹子找平、压光

10、,终凝后浇水养护。4.9.3.5 模板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应支撑在坚实地基上,有足够的支承面积,防止浸水,保证不发生下沉。74.9.4 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4.9.4.1 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温度、湿度变化,混凝土受到影响。4.9.4.2 地基不均匀沉降。4.9.4.3 拆模过早,早期受振动等因素都有可能引起混凝土裂缝发生。控制及防治措施:4.9.4.4 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浇灌完的混凝土要及时养护,防止干缩,冬季施工期间要及时覆盖养护,防止冷缩裂缝产生。4.9.4.5 大体积现浇混凝土施工应合理设计浇筑方案,避免出现施工缝。4.9.4.6 加强施工管理,混凝土施工时应结合实际条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混凝土的配合比、塌落度等符合规定的要求,并严格控制外加剂的使用,同时应避免混凝土早期受到冲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