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学院考试答题纸(考查课程)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1702763 上传时间:2018-05-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池学院考试答题纸(考查课程)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河池学院考试答题纸(考查课程)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河池学院考试答题纸(考查课程)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河池学院考试答题纸(考查课程)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池学院考试答题纸(考查课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池学院考试答题纸(考查课程)(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河 池池 学学 院院 考考 试试 答答 题题 纸纸考试课程:考试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装订线(答题不得超过此线) 线)如何认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如何认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一九七八年,我们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 新时期。从那时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 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 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一、提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为了全面纠正

2、十年“文革”的错误路线,实行全面的拔乱反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确 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完成后,如何建设 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个中心任务突出地摆到了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1979 年 3 月, 邓小平就明确提出:“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国情,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还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重视的两个重要特点,即底子薄及人口多、耕地少进行了分析。 党的十二大,邓小平在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作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科学论断和现代化的基本方向。1984 年 10 月, 邓小平强调“革命和建设都要 走自己的路”,“中国革命的成

3、功,是毛泽东同志把马克 思列宁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 合,走自己的路。现在中国搞建设,也要把马克思列宁主 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走自己 的路”。1987 年 8 月,邓小平特别强调指出:“我们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 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 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 际来制订规划。至此,“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思想已经趋于成熟,并成为制定各项方 针、政策,开展各项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 二、“两个文明”建设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主要内容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完成了全面的拔乱反正,党的工作重

4、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 现了由片面现代化向全面现代化的转变。使以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为主要内容 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重新开始起步。起步后,首先抓住了农业和农村工作,实行家庭联 产承包责任制,使农业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通过调整工业结构解决轻重工业的比例失调 问题,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上了正确的道路,并全面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 局面。 1982 年,党的十二大明确了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 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 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当时,已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当作社 会主义两

5、个密不可分的重要特征进行了详细阐述。在实际进程中,一方面由于改革开放冲 破了僵化的经济体制,使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以不可阻挡之势蓬勃发展。沿海地区,从南到 北,形成了广阔的前沿开放地带,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不仅促进了三大产业的协调发展, 而且带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另一方面理想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 在全社会范 围内广泛开展,人们的思想冲破了旧观念的束缚。追求变革、勇于开拓、讲 求实效形成 潮流。实践中,使我们对自己所处的历史阶段和基本任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党的十三 大正式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任务是要实现别 的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生产的

6、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确立了我国经济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在这当时和之后的一段时间,尽管国际国内形势复杂 多变,但仍实现了国内社会稳定、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 继续进行。从 1992 年党的十四大开始,在“以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思想的指导下,不仅使现代化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 而且在思想上还突破了姓”资”姓“社”的束缚,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想。 从此,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得以加快推进,国内生产总值连年增长。国民素 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极大地适应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剧烈竞争。

7、三、这一时期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经验 第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三十多年来,现代化建 设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在一个人口多、底子薄、文化科技总体水平不高、人均国民生产 总值仍居于世界后列的大国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历史任务。它既承 担着完成传统工业化的任务,又承担着进行新的产业革命的任务。在国际经济和科学技术 激烈竞争的形势下,科学技术是尽快改变我国生产力的落后面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 关键因素,是当今中国发展生产力的突破口。 第二,改革开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动力。三十多年前,邓小平深刻地指出, “四个现代化”是一场“伟大革命”,“这场革命既然要大幅

8、度地改变落后的生产力,就 必须要多方面地改变生产关系,改变上层建筑,改变工农业企业的管理方式和国家对工农 业企业的管理方式,使之适应于现代化大经济的需要。各个经济战线不仅需要进行技术上 的重大改革,而且需要进行制度上组织上的重大改革。进行这些改革,是全国人民的长远 利益所在,否则,我们不能摆脱目前生产技术和生产管理的落后状态。” 在这里邓小平 第一次揭示了改革与现代化之间的内在联系:现代化本身就是一场革命 ,只有通过改革, 才能实现现代化。 第三,政治稳定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保障。在一个拥有近 13 亿人口的大国进行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我们具有许多有利条件和优势,也有许多不

9、利因 素和困难,如众多的人口以及由此带来的资源相对短缺、交通运输紧张、就业压力大、生 态环境恶化等。在这样的国情下,如果全体人民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地进行现代化建设, 就能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最大限度地发挥我们的优势。 第四,必须把现代化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统一起来。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 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 我们为什么要进行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为什么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首先, 让我们来深刻认识以下四点: (1)中国共产党在 20 世纪 70 年代末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是有其深刻的 国内和国际背景的。从国内情况看,“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严重 挫折

10、和损失。当时,我国政治局面混乱,经济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从国际环境来看,20 世 纪 70 年代世界范围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 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在这样的历史背 景下,要增强我国社会主义的生机与活力,解放与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出路只有 改革开放。(2)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它不是对原有 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其进行的根本性变革。它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 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 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 (3)

11、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但这种革命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外一个阶级意 义上的革命,不是否定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 发展和完善。 (4)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 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 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 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升级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

12、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 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 族人民开创的。面对十年“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危难局面,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解 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科学评价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 彻底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 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吹响走自己的路、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号角,创立邓小平理论,指引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改革开放 的伟大征程上阔步前进。 自十六大以来,我们以邓小平

13、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顺应国内外形势发 展变化,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发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精神,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着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 践中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通过改革开放,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政府在这 一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事实上,我国跟其他后发展国家一样,走的是一条“政府 主导型”的发展道路。二十多年的爆发式的持续的经济增长证明了我国政府是一个强大的 有能力的政府。可以从以下几点分析: 第一、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增长。我国国内生产总值 1978 年的时

14、候为 3624.1 亿 元,到 1997 年为 74462.6 亿元,2001 年为 95933.3 亿元,2002 年为 102398 亿元, 2003 年为 116694 亿元。按可比价格运算,我国国民生产总值 20 多年来增加了近 8 倍。 在 1978 至 2003 年二十年间我国 GDP 年均增长速度为 10%左右,其他几个主要国家 GDP 年平均增长率为:美国 2.7%,加拿大 2.6%,日本 3.3%,印度 5.2%,法国 2.1%, 英国 2.2%。对比后可以看出,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远远高于世界经济发达国家。第二、利用外资数额大幅增加。1985 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 44

15、.6 亿美元,到 2001 年 496.7 亿美元,2002 年的 550.11 亿美元,增长了 10 多倍。我国已成为吸引外资最多的 国家之一。世界排位前 500 名的跨国公司已有近四百家在中国投资。美国 911 事件和安然事件,促使大部分国际资本撤离美国,中国很有可能成为下一个世界资本聚集的中心。 这些外资的引入,不但使我国获得了相对稀缺的资本,更为重要的是大量的外商直接投资 带来了先进的技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竞争机制和管理经验,同时也意味着广阔 的国际市场。 第三、坚强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始于 1997 年的凶猛的东南亚金融风暴几个回合就 把亚洲“龙”和“虎”打趴下了。它震荡着亚

16、洲,牵连了俄罗斯,甚至影响到远在大洋彼岸的 巴西、美国。离风暴中心最近的中国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中国对外贸易承受了巨大压力, 利用外资的形势也不容乐观,市场疲软,消费不振,通货紧缩现象日趋明显,外有金融危 机影响,内有通货紧缩作祟,为挽危局,政府叫响了“积极扩大内需”的口号,出台了一系 列刺激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人民币不贬值、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灵活的货币政策、提 高出口退税率、依法治理金融,强化监督管理等等。中国经济成功克服了亚洲金融危机的 影响,国民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发展。中国政府进行的“技艺高超的宏观经济管理”使中国成 功的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 第四、成功加入 WTO。加入 WTO 对中国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这意味着我国 经济已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我国将在一个更为稳定和谐的国际环境下,以平等的条件参与 国际竞争,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由于中国人均资源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