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朗书声盈校园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1695535 上传时间:2018-05-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朗朗书声盈校园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朗朗书声盈校园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朗朗书声盈校园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朗朗书声盈校园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朗朗书声盈校园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朗朗书声盈校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朗朗书声盈校园(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朗朗书声盈校园,良好习惯伴成长浅谈小学学习起步期语文朗读习惯培养的实践研究【摘要】新课标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见朗读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地位。本文笔者将从小学学习起步期朗读习惯的重要性、起步期学生存在的朗读习惯问题以及如何培养学生朗读习惯这三方面展开研究。【关键词】 朗读习惯朗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时间的打磨,更需要从小朗读习惯的培养。教育家孔子说:“少年局成性,习惯之为常。”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朗读习惯比朗读水平更为重要。因此,教师应更加关注学生的朗读习惯。良好的朗读习惯是提高朗

2、读的前提。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对学生来说是终身受益的。第一,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学生更容易走进文本内容,感受文中的角色。第二,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良好的朗读习惯是学生积累好词好句的一个重要通道。有规律的朗读帮助于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第三,朗读习惯的养成有助于培养语感,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叶圣陶先生曾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语文教学就应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一、研究朗读现状,指出习惯问题一、研究朗读现状,指出习惯问题笔者发现,学习起步期的学生在朗读习惯的养成方面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朗读姿势不正确朗读姿势不正确,主要

3、指的是学生的坐姿。在日常教学中,我发现有的学生歪着身体,有的含着胸,还有的学生不用手指读。这些错误的做法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朗读效果。正确的朗读姿势正确的坐姿:身直、头正、肩平、足平,把书本平放桌上;左手压住书本,右手则在文字下方点字。正确的朗读姿势不但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和骨骼的发育,更重要的是在朗读过程中使学生大声朗读,加深对字词的印象。2、朗读时间缺乏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朗读只是课堂中的小部分,更多的时间充斥着生字、词语的学习课堂中的朗读时间绝对是“凤毛麟角” 。对于知识的接受能力也是因人而异,部分学生并不能利用课堂及时消化文本内容,而课下的朗读时间更是微乎其微,这朗读这成为学生朗读习惯养

4、成的问题。3、朗读“心口”不一古人云:“读书有三到 。 ”即,心到、眼到、口到。学习起步期的孩子更是要如此:“眼到”眼仔细看着书本随手动,做到不加字、不漏字;“口到”大声朗读, “心到”边读边记忆文中的美词佳句。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要求的朗读方法是“指读” ,即用手在字词的下面,边点边读。 “指读”能让学生集中注意力避免读错、读漏,能训练学生手、眼、脑的协调发展;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辨认文字符号。从心理学上讲, “指读”能引起学生的随意注意,生字在指读时不断形成条件反射,增强随意记忆,强化对音节和字形的辨识,从而提高了识字效率。但在实际教学中,有的同学会用手遮住的内容,以至于所谓的“朗读” ,变成了“

5、认字” ,或是手之的内容与朗读的内容不相符,这样,实则大大降低了朗读的效果,没有起到强化音形、字形的效果。4、朗读情感欠缺学习起步期的学生词刚学习朗读时,对字词掌握得不够熟练,或对字、词的概念较为懵懂,导致学生容易读破词、读破句,一字一顿或一词一顿,口中读出的是孤立散乱的音节,而不是具有信息意义的完整话语,更谈不上有感情地朗读。其二,是由于学生不了解句中哪里该加强语气、哪里该停顿等。学期起步期的学生朗读时的通常是“一气呵成” 。因此,教师在示范朗读时,要注重文本中标点符号的运用,并教会学生认读。例如:“小蝌蚪”逗号的作用是稍作停顿;“小圆圈”句号则是表示一句话的结束,停顿的时间要比逗号长一些等

6、。二、注重方法指导,养成朗读习惯二、注重方法指导,养成朗读习惯朗读之前,首先要有自我意识,做好前期准备,即做到“眼” 、 “口” 、 “心”的统一。这是朗读的前提条件,任意一项没有做好,都是不可取的。仅有朗读的意识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的是课前、课中、课后的朗读训练。课前的预习对于低年级学生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提前课文中生字、及词语以及文本有所熟悉、了解。其次,是内容的整体感知,使学生提前进入文本中的角色。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朗读指导是学生朗读习惯养成的重中之重。1.兴趣引路在低年级孩子中,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因此,学生的兴趣尤为关键。近代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道:“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

7、于兴趣。由此可见,激发学生兴趣对于教育者是如此重要。对于学习起步期的孩子来说更是如此。根据他们的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特点,教师需要做的是激发他们对新鲜事物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这同样适合于他们的朗读方面。教师亲切的态度、和谐的课堂气氛、多媒体课件的诱导,多样形式,如:开小火车读、小组赛读、引读、男女生读、演读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如:第一册语文书中有一篇小山羊和小熊这是一篇童话故事,通过冬天和夏天两个季节,勾画了北风呼啸的冬夜和倾盆大雨的夏夜这样两个场景,描写小山羊和小熊两个主人公分别遇到困难向对方求助时,两个主人公的不同表现。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导入部分,笔者首先引入图片,问学生“

8、你们看到了什么?” ,使学生产生直观感受,接着问“你们想知道它们在说些什么吗?”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学课文小山羊和小熊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要创设一个朗读的环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朗读,提高朗读能力,做到“教学无痕” 。于此同时,兴趣的激发也延长了他们的朗读时间,课后,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朗读自己喜欢的文章。2.教师“教读”首先,教师教学生的不仅仅是朗读的方法,一种朗读前要做的前期准备,其中包括就坐姿。正确的朗读姿势正确的坐姿:身直、头正、肩平、足平,把书本平放桌上;左手压住书本,右手则在文字下方点字。因此,笔者设计了一个小顺口溜在日常教学中展开训练:身做直,脚放平,书本打开

9、,左手压书,右手点字,字字移动,过目不忘,使学生牢记朗读的正确姿势。其次,对于学期起步期的学生而言,教师的范读是必不可少的。学生模仿着教师的语音语调、停顿等,试着自己朗读。(一) 情感朗读仿读之后,就要学生独立来读一读了。由于低年级学生在朗读中对关键词或符号的把握不够准确,会影响情感的表达。因此,笔者在日常教学中,采用“朗读小帮手”的方法,以打小圆点的形式,直观地告诉学生,打点的字朗读时需加强语气。如:第一册教材国庆节的晚上这一篇课文,描写了国庆节晚上天安门广场上的热闹场面。各式各样的烟花看得人眼花缭乱。作者在文末不禁感叹一句“国庆节的晚上真美啊!” 。笔者注意到了句子最后的感叹号,表示要加强

10、语气。利用一个符号,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另一个朗读情感欠缺的原因是学生对字词的不理解造成的。对于这个问题,笔者通过各种形式,使学生明白词语的意思后,再朗读。如:第一册吹泡泡一文中,有一句“轻轻吹,泡泡小,猛一吹,没泡泡。 ”笔者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再做做动作,理解“猛”字的含义,再进行朗读。三、三、激励式的评价,促进朗读教学激励式的评价,促进朗读教学教师的评价有诊断、激励、导向等功能,尤其在小学低年级的学生面前,教师评价的功能更显出其重要的作用。1.多元的评价方式在过去,学生朗读完一段文字后,有的教师不给予评价或只是简单地说“好” “不好” ,这样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既不利于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

11、也容易挫伤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因此,在学生朗读过后,教师应及时给予具体的、恰如其分的评价,并且要让学生知道自己哪个地方读得好,哪个地方还需改进。只有如此,才能真正让学生读有所思,读有所得,读有所乐。如今,在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下,评价并不只是教师的专利,学生之间的互评也是一种方式。通过课堂的生生互动,既提高了被评价者的主体地位,同时在互相沟通协商中 ,促进双方不断提高各自的朗读水平。 2.艺术性的评价语言(春雨沙沙)在过去,学生朗读完一段文字后,有的教师不给予评价或只是简单地说“好” “不好” ,这样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既不利于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也容易挫伤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因此,在学生朗读过后,教师

12、应及时给予具体的、恰如其分的评价,并且要让学生知道自己哪个地方读得好,哪个地方还需改进。只有如此,才能真正让学生读有所思,读有所得,读有所乐。如在第二册书中有一篇课文春雨沙沙 。文中有这样一句:穿梭的燕子衔着雨丝,织出一幅美丽的春天图画:绿的,是柳叶;红的,是桃花。学生在“绿”和“红”这两个字上加重了语气,教师可以这样评价:真不容易!你读出了植物的颜色。朗读习惯的养成是学习起步期的学生开始语文学习的第一步,对今后的语文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重视指导朗读方法的同时,不忘良好习惯的培养。【参考文献】1 贾国敏. 小学语文朗读的重要性J. 黔西南日报,2011.5.152 杨惠. 小学语文朗

13、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海探索3 梁舒. 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评价方式初探J.教学新探4臧慧民. 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的情感投入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5 马宏. 优化小学语文朗读训练之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6 费娟. 读出意境读出情感 读出体验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朗读教学 J .新课程(小学版) ,2008,( 10) .7杨寒.提高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有效性研究J.教学研究这段时间正在学习关于教师人文修养的网络培训,使我颇有体会。“教师的人文修养”就是教师所具有的人文精神及在教师的日常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思想、道德、情感、心理、性格、思维模式等方面的气质和修养。它表现为在教师的日常教学和管理活动中

14、对学生的尊重和对学生成长的关心,表现为教师教书育人的强烈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担负着培养一个又一个“社会人”的重任,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对于小朋友来说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首先就应当正其身,作好学生的榜样。同时,我觉得教师作为当今社会的“文化人和文明人”,更应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养。新课程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只有具备人文素养,教师才能真正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观念,在教育与管理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把学生当作有情感的、鲜活的、思想性格各异的、

15、独立的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为祖国的建设与发展培养人才的历史使命。怎样才能不辜负“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光荣的称号,怎样才能完成党赋予的培养人才的责任,这是每个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并要用实践作出回答的问题。我认为,好教师首先必须有敬业精神,要毕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要做到这一点,就应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意义,从而深深地热爱教育事业。现代的时代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国与国的竞争主要体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靠的是教育,靠的是教师兢兢业业的工作。只有深深地认识这一点,才能激发对教师工作的热爱,也才能把这种爱倾注到对工作中。俗话说“书到用时方恨少”。现在的孩子知识面宽,接受的信息广,这就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有更加广博的知识和教育技巧,做一个复合型的教师。总之,要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教师就必需善于读书,学会学习,与时俱进。要养成勤耕不辍、终身学习的习惯。这是教师成功的必备条件,是教师成长为能师、经师乃至优秀教师的必由之路,也是新课程顺利实施的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