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方法时代观点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1652918 上传时间:2018-05-30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3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后方法时代观点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后方法时代观点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后方法时代观点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后方法时代观点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后方法时代观点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后方法时代观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后方法时代观点(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后方法时代后方法时代外语教学法的外语教学法的“后方法后方法”时代时代人民教育出版社 陈力摘要摘要:外语教学中的“后方法”不同于任何一种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法流派,它不是呆板凝固的锦囊妙计式教学法,而是一种灵活、动态、开放的外语教学思想。它对传统教学法思想的超越集中表现在对教师、学习者和教师教育者的再定义,以及教学经验理论化等新主张。关键词关键词:外语教学;后方法; Kumaravadivelu 一、外语教学中的一、外语教学中的“后方法后方法”外语教学中的“后方法”(post-method pedagogy)也译作“后教学法”,指的是 20 世纪中后期以来西方外语教学研究中出现的从根本上超越传统“教

2、学法”概念的一种外语教学思想,其理论主张散见于 Prabhu (1990), Stern (1983 Pennycook,1989; Prabhu,1990)。Spolsky 在论文中提出:“任何一种倾向于单一教学法的二语习得理论都是错误的。”Pennycook 的文章认为:单一的教学法概念损害而不是提高了人们对语言教学的理解,因为教学发生于复杂的社会、文化、经济和政治关系中,其中学生、教师和研究者处于不同的权力层次上。Prabhu 的论文题目是为什么不存在最佳教学法,他强调教师形成个人的教学理念的必要性,认为外语教学研究的重点是寻求促进和推动不同教师独特的、“可行性感觉”的新途径,以结束对“

3、方法”的幼稚盲从和寻求“最好方法”的幻想。受后现代思潮影响,同一时期的 Stern(1992), Richard (1991 historical background; Kumaravadivelu; framework; EFL in China (本文选自: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09 年第 3 期)(2009-11-10 人教网)http:/ 2011 年 加入收藏 获取最新 英语阅读的后方法教学模式研究英语阅读的后方法教学模式研究陈立青 【摘要摘要】:对近期中国外语教学的反思和回顾显示,中国很多地区的英语教学均着重语法训练,教学核心以考试为导向,训练手法单一,因

4、此,教学内容和实施手段均不足以培养高层次的认知技能。在外语阅读教学领域,作者多年的教学研究显示,中国英语学习者受三大问题的困扰,即:缺乏对相关学习技能的关注和培养、欠缺对文章内容的全局性把握和构建、忽略对作者所传递的信息和思想的重塑。传统外语阅读教学中所采用的方法很难解决以上这些问题。再者,过于注重单个语法项目的教学模式有悖于实现教育所追寻的终极目标,即培养独立、有强烈自主学习意识的学习者。从教师这方面来看,传统教学模式阻碍了教师自主意识的建立和开发、禁锢了他们的创造性,因而也使得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建立变得难上加难。鉴于中国外语教学现状与教育目标之间所存在的巨大落差,本项研究试图论证,在外语阅

5、读教学领域采纳“后方法”教学模式能解决以上所述的问题,并为中国外语教学的创新起到一定的推介作用。 本文所描述的外语教学中的“后方法”由应用语言学教授 Kumaravadivelu 提出。 “后方法”不同于任何一种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法流派,它也不主张推行一套所谓锦囊妙计式的教学步骤。 “后方法”教学理论有三大显著特征,首先,“后方法”教学理论强调与其在各种方法之间徘徊,或是谋求最佳教学法,更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是不禁锢于所谓的方法,而应当赋权予教师,鼓励教师将课堂教学实践理论化,将教学理论知识实践化。 “后方法”教学理论的第二大特征是强调教师的自主意识,即以教师为主体对教学方法和模式进行多元性的开放

6、,强调外语教学中应当充分考虑外语教学的各种复杂情况,结合特定语境实施最有效的教学。 “后方法”教学理论的第三大特征是强调灵活、动态、开放的外语教学思想,即在符合特定环境的教育方针指导下,落实符合语用原则的各种教学手段,实现教学产出的最大化。这三大特征构成了“后方法”教学理论的基本元素。除此之外,“后方法”教学理论强调,可行、有效、注重策略的教学模式应当是宏观策略和微观策略的结合体,宏观策略指基于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知识所形成的符合外语教学规律和目标的各种策略,微观策略是指符合特定教学环境的可操作性教学方法,微观策略是宏观策略在特定教学环境中的具体体现,即宏观策略通过微观策略得以实现。 本项研究是

7、对以上所述教学模式的发展,即研究“后方法”教学理论在外语阅读教学领域的运用。 “后方法”教学理论的运用散见于外语教学的各个领域,但其在外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则是一个新的尝试。本项研究试图论证,在以上三大元素基础上发展形成、建立在自己独特的宏观和微观技能体系之上的外语阅读教学模式能帮助中国外语学习者克服上面所述的困难,有效培养自主且注重学习策略的学习者,帮助他们根据不同目的采取最适用的策略,以实现学习效益的最大化。这一教学模式赋予老师和学生充分发挥各自特长的巨大空间,促进他们共同解决阅读教学中随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实现外语阅读教学产出的最大化,并使学习者的语言技能和知识得到综合提升。通过这一阅读教学

8、模式中所提供的相互促进的宏观及微观策略,学习者能成为更自主和独立的学习者,因而实现教育的终极目标。 本项研究在两大教育领域展开:上海外国语大学出国留学人员培训部、上海市部分高级中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出国留学人员培训部是中国十一个出国留学人员培训部之一,受中国国家教育部和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双重直属领导。在这一领域,本项研究的研究对象为教育部委派的、来自全国各地的各个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学者。这类学习者属于典型的中级、中高级、和高级成人二语学习者,他们是娴熟的母语阅读者,也有许多年的外语学习经历。鉴于他们独特的教育背景和外语学习经历,本项研究认为以他们为对象进行研究,能有效地诠释各种教学模式对培养学习者语

9、言能力的影响。再者,以这类学习者作为研究对象,也是本项研究的一个创新尝试。 在以上所述的教育领域,本项研究采纳了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即通过两份问卷调查,首先了解学习者在英语阅读方面的兴趣、以及对英语阅读教学的态度(问卷 1),进而了解在参加上外出国培训部英语培训之后在兴趣和态度这两方面的综合情况(问卷 2)。在调查基础上,作者将两部分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调查结果显示培训部英语阅读培训中所采用的“后方法”阅读教学模式得到了学生的广泛认可,在经过短期培训后,学生的学习表现以及在英语阅读方面的主观能动性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因此,调查结果证实了“后方法”阅读教学模式能有效帮助成人二语学习者在短期内培养

10、和掌握有效的阅读和学习技能,因而有助于他们克服面临中国成人二语学习者的典型难题,即不能运用有效策略在各个层面上解读和重塑文章所传递的意义。调查结果同时也证实教学中所采用的“后方法”教学模式为老师提供了足够宽广的空间,有助于他们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并把专业知识和经验运用于教学实践,使教学产出得到了最大化,因而向建立教师和学生的自主性方面迈进了一步。 本项研究的第二大教育领域为上海的部分高级中学,这些中学使用的英语教材为英语(新世纪版)(高中学段)。 英语(新世纪版)(高中学段)为涵盖小学至高中共十二个学段的“新世纪”英语系列教材的高中学段教材,这套教材面向中国经济发达地区推出,是上海市二期课改的

11、产物,教材经上海市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查准予使用。 英语(新世纪版)(高中学段)的课文部分的编写采用了“后方法”阅读教学模式。基于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所采纳的数据分析显示,“后方法”阅读教学模式的纳入实现了提升学习者阅读和综合语言能力的目标。同时,由于这一模式以阅读的真实过程为框架,有效纳入技能训练、注重意义建构,为教师提供了宽广的拓展空间,有助于他们发掘自己独特的洞察力和理论知识,树立外语教学灵活、动态、开放的思维方式,有助于教师自主性的开发和建立。 以上两项研究调查结果均证实,本项研究的目标,即克服中国外语阅读教学所面临的难题以及建立教师和学生的自主意识,均得到了实现。因此,研究证实,建立

12、符合具体学习场景、满足学习者特定需求的“后方法”外语阅读教学模式有助于教学的各个参与者互相之间的互动,并实现知识的能动和丰富。【关键词关键词】:阅读阅读 后方法后方法 教师自主意识教师自主意识 宏观策略宏观策略 微观策略微观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学位级别学位级别】:博士【学位授予年份学位授予年份】:2011【分类号分类号】:H319【目录目录】: Acknowledgements4-6 摘要 6-9Abstract9-13List of Abbreviations13List of Figures13-16Chapter 1 Introduction16-261.

13、1 Problems with English-Language Teaching in China16-191.1.1 Some Problems Specific to China16-171.1.2 A Typical English Class17-181.1.3 Outcomes and Related Factors18-191.2 Justification of This Research19-221.2.1 Significance of Reading19-201.2.2 Interpretations of Reading20-211.2.3 Authentic Reas

14、ons for Reading21-221.3 Problems to be Addressed22-231.4 Organization of the Dissertation23-26Chapter 2 Theoretical Background26-492.1 Approaches to Foreign-Language Pedagogy26-302.1.1 The Issue of Method26-272.1.2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Methodology27-282.1.3 Reading and Teaching Methodology28-302.

15、2 Approaches to Teaching Reading30-342.2.1 The Schema Theory302.2.2 The Psycholinguistic Model of Reading30-322.2.3 The Interactive Way of Teaching Reading32-342.3 The Postmethod Approach34-492.3.1 Emergence of the Postmethod Approach34-372.3.2 The Parameters of the Postmethod Approach37-402.3.3 The

16、 Macrostrategic Framework of the Postmethod Approach40-49Chapter 3 Towards a Postmethod Reading Framework49-803.1 Interactions in Reading49-543.1.1 Interaction of Strategies49-513.1.2 Interaction of Texts51-523.1.3 Interaction of Reading and Writing52-543.2 Reading and the Postmethod Parameters54-603.2.1 The Parameter of Particularity54-563.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