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初一语文下第二次月考测试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1647522 上传时间:2018-05-3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初一语文下第二次月考测试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北师大版初一语文下第二次月考测试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北师大版初一语文下第二次月考测试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北师大版初一语文下第二次月考测试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北师大版初一语文下第二次月考测试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初一语文下第二次月考测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初一语文下第二次月考测试(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验中学第二次月考测试试卷(满分 120 分,测试时间 120 分钟)一、基础知识及运用(26 分)1、给加点字注音。 (4 分) “鞠躬尽瘁( ) ,死而后己”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没有彷徨( ) ,没有矛盾。 心里存着无限的期望,无限的要求,用了比祈祷( )更虔诚的目光。 鲁迅先生有点踌躇( )了,到底向前走呢?还是回过头来走?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4 分)聒燥 ( ) 倦殆( ) 鱼惯而入( ) 忧心种种( )3、下面对课文相关内容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2 分) A、邓稼先,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

2、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作出了重大贡献,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B、鲁迅先生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于 1936 年 10 月 19日逝世。其著作包括散文、小说、诗歌、杂文等多种样式。 C、居里夫人为波兰物理、化学家,1903 年与丈夫居里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 年,居里夫人又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D、爱因斯坦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热爱化学,把毕生精力献给了化学的理论研究,他的相对论开创了物理学的新纪元。4、选词填空。 ( ) (2 分) (1)童话色彩只是格列佛游记的表面特征,尖锐而_的讽刺才是其灵魂所在。(2)光未然的黄河颂,通过歌颂黄河,表达了中华民族顽强

3、奋斗的精神与不屈的意志,对于不愿做亡国奴的炎黄子孙来说,极富_性,使人_地涌起一股誓死保卫祖国的万丈豪情。A.深沉 煽动 情不自禁 B.深刻 煽动 忍俊不禁C.深沉 鼓动 忍俊不禁 D.深刻 鼓动 情不自禁5、下列句子内容前后不连贯的一项是( ) (2 分) A.灵感来自于放松,松则通,通则灵。B.天才在于积累,优秀是一种习惯。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D.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付出与收获往往成正比。6、下列句子表述准确的一项是( (2 分) )A.参加这次活动的都是共青团员和中学生。B.我们要善于改正和发现作文中的错别字。C.能否保护好水资源,是关系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大事。D

4、.多读多写,至今仍不失为学习语文的一种好方法。7、填空。 (10 分) (1)人生自古谁无死,_。(2)王师北定中原日,_。(3)_,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_。(4)_,草色遥看近却无。(5) 江南春绝句一诗中,使人产生历史联想的两句是:_,_。(6)杜甫在春夜喜雨中描写春雨最突出的特点的诗句是:_,_。(7)几处早莺争暖树,_。二、阅读。 (40)(一)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8 分)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

5、能。 人恒过, 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4 分)(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_(2)空乏其身 _(3) 曾益其所不能_(4)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_9、翻译下列句子。 (4 分)(1)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_(2)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_10、本文指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经受三个方面的艰苦磨难。其中,思想上要_,行为上要_。作者从个人成才的事例再说到统治者治国的方略,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_和_。最终提出“ _”的中心论点。 (用课文原词句回答)

6、(5 分)11、文章开头列举的六个人物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从他们的事例中你获得什么感悟?(2 分) _ 12、孟子认为“苦其心志” 、 “劳其筋骨”和“行拂乱其所为”能够增加人的才能。在生活条件日益优越的今天,你认为其中的哪一点仍然是人们增加才能、有所成就的必要条件?请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你的理解。(3 分)_(二)我不能走(12 分)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 “浩浩乎!平沙无垠,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

7、天阴则闻!” 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可是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突发的问题必层出不穷。稼先虽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完全避免的。1982 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 假如有一天哪位导演要摄制邓稼先传,我要向他建议采用

8、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背景音乐,那是我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 中国男儿 中国男儿 要将只手撑天空 长江大河 亚洲之东 峨峨昆仑 古今多少奇丈夫 碎首黄尘 燕然勒功 至今热血犹殷红 我父亲诞生于 1896 年,那是中华民族仍陷于任人宰割的时代。他一生都喜欢这首歌曲。13、 本文段叙述了邓稼先的一件什么事,表现了他的什么精神?(2 分)_14、体会文中画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并体会其作用。 (2 分)_15、一句“我不能走“体现出邓稼先什么样的性格和精神?(2 分) _16、文章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2 分)_17、结尾部分引“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用是什么?(2 分)_18、最后为什么要补充

9、“我“父亲喜欢五四时代的那首歌?(2 分)_(三)阅读就是阅世(14 分)1978 年,我 16 岁,正当少年。在人生的这个阶段,读过的书是可以跟人一辈子的。所以,类如浮士德的永恒冲动,曼弗雷德的孤高厌世,还有哈姆雷特的不断怀疑与反省,成为我日后一再提及的永恒记忆。当然,那样年代中的成长并不轻松。物质的匮乏与精神的贫瘠,都使人脆弱而易感。读书无疑加重了这种感触的分量。但当时的感觉,生命本来就需要伤感的滋养。有时对一个情节乃至细节,可以乐至沉酣,又转生悲凉;有时对一个人物及其结局,可以忧郁入深,又反为旷达。这种情绪转换带出的刺激与快感,难以言说。今天的孩子,二十多岁了,通常还幼稚率薄。听说狄更斯

10、们可以为一个街区的拐角写去几千字,就问:写一些这样的文字,有什么意思?还有,像罗曼罗兰这样,让克利斯朵夫与安多纳德错失在两列相向而开的火车上,一如自己玩剩下的小把戏,怎么看都不像是有创意的安排呀。其实,快乐满足的仅是感官,经典满足的才是心灵。每次与经典相遇,其实都是与人性照面,与自己交谈。这一点,他们能知道并愿意知道吗?特别是,当他们的阅读通常不再及此,并因这种不及,不再认为经典之于人生有多重要的时候。结果自然是令人担忧的。许多孩子除了在中学文学课上读过一些经典(通常是快读速读),在电视上看过一些经典(通常是戏说歪说),再没有开卷有益的经历;杜威视读书为探险,法朗士视读书为壮游,但孩子们只拿书作消遣;笛卡尔说“读杰出的书籍,有如和过去最杰出的人物促膝交谈”,但他们把与书交谈的时光变成了游戏的时光。于是,这些现象所表明的认知的肤浅,已经造成这个时代思想的贫薄与文化的匮乏,而这种贫薄与匮乏,又必定会延缓和阻碍一个民族的心智成熟。但我们也不失去希望。应该相信,总有一个时刻,人们得安静下来,为人生的意义而苦恼。总有一天,人们得重新认识读书与人生的意义,并由衷地体会到,若自己内心没有的东西,谁都不可能颁赐给你。契合着个人的经历,最近曾再读但丁, 神曲“地狱篇”的第一段说:“就在我们人生的中途,我在一座昏暗的森林中醒悟过来,因为我在里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