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教学大纲-五年制医学类-2014-修订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4163289 上传时间:2017-08-16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五年制医学类-2014-修订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五年制医学类-2014-修订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五年制医学类-2014-修订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五年制医学类-2014-修订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五年制医学类-2014-修订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五年制医学类-2014-修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化学教学大纲-五年制医学类-2014-修订(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生物化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280205X1课程名称:生物化学 C学分:3.5 学时:54 学时先修课程要求: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细胞生物学适应专业:临床医学五年制、精神医学、麻醉学、预防医学、药学、生物信息、护理参考教材:1.查锡良、药立波等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八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Denise R. Ferrier, Richard A. Harvey, Lippincotts Illustrated Reviews: Biochemistry, Sixth Edition. Wolters Kluwer/ Lippcott Williams & Wilkins, 北京大学医

2、学出版社, 20133贾弘褆主编,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 2 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4屈伸主编,图表生物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 1 版,2010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生物化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及其化学本质的科学。它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揭示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及其发展规律。生物化学是现代生物科学的理论和技术基础,是医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是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是医学主干学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较全面了解生物体的基本化学组成,理解其主要组成物质的结构、性质及这些物质在体内的合成、降解和相互转化等的代谢规律,深入了解这些代谢活动与各种重要生命现象之间的联系,学会

3、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术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二、课程基本要求1、生物分子的结构基础 (1)掌握构件分子和生物大分子的概念及种类;(2)掌握核酸、蛋白质等重要生物大分子的结构、性质和功能;(3)掌握糖类和脂类的性质、结构和功能;(4)掌握酶的催化特性、作用机理以及辅基、辅酶与维生素的关系及其在酶催化过程中的作用和酶的动力学特点。2、生命分子的代谢基础(1)掌握新陈代谢的概念;(2)熟悉生物体内特别是糖类相互转化的化学机制;(3)掌握糖类分解代谢的主要途径及其特点;(4)掌握生物氧化的概念与电子传递、氧化磷酸化的运行规律和机制;(5)掌握蛋白质、核酸和脂类的合成

4、与分解过程;(6)熟悉体内主要物质代谢的相互关系及代谢的调节机制;(7)熟悉细胞间信息的传递,基因表达的调控;(8)掌握复制、转录、翻译的过程及特点;(8)熟悉肝脏生化、血液生化;(9)熟悉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癌基因、抑癌基因与生长因子,了解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的原理及其应用;(10)了解分子生物学常用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三、课程基本内容2绪论【目的要求】明确学习生物化学的目的和学习方法以指导全课程的学习。1、了解生物化学的发展简史。2、熟悉生物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与医学的关系。3、掌握生物化学的概念。【讲课时数】1学时【教学内容】 1、生物化学发展简史。(1) 叙述生物化学阶段 (2) 动态

5、生物化学阶段(3) 分子生物学时期(4) 我国科学家对生物化学发展的贡献2、当代生物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1) 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2) 物质代谢及其调节(3) 基因信息传递及其调控3、生物化学与医学。(1) 生物化学与其他医学基础及临床医学的联系(2) 生物化学与疾病【教学方法】(建议) :启发式教学法【教学手段】多媒体双语教学第一章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目的要求】1、了解胰岛素分子的一级结构。2、了解分子伴侣对蛋白质分子空间结构形成的影响。3、了解蛋白质构象改变与疾病的关系,如朊病毒蛋白与疯牛病。4、了解多肽链中氨基酸序列分析的原理。5、了解蛋白质空间结构预测的原理和意义。6、熟悉肽链

6、的概念,多肽链的写法。生物活性肽的概念,重要的生物活性肽 GSH;7、熟悉肽单元的特点。8、熟悉模体、结构域、分子伴侣的概念;9、熟悉蛋白质的分类。10、掌握蛋白质的元素组成特点,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氨基酸的分类、三字英文缩写符号;11、掌握肽、肽键与肽单元的概念;12、掌握蛋白质一级结构的概念及其主要的化学键;13、掌握蛋白质的二级结构的概念、主要化学键和形式:-螺旋,- 折叠,-转角与无规卷曲;14、掌握蛋白质的三级结构概念和维持其稳定的化学键:疏水作用、离子键、氢键和范德华引力;15、掌握蛋白质的四级结构的概念和维持稳定的化学键;316、掌握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一级结构决定空间结构,

7、空间结构决定生物学功能。变构效应的概念;17、掌握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两性电离,胶体性质,蛋白质变性的概念和意义,紫外吸收和呈色反应。【讲课时数】4学时【教学内容】 1、概述2、蛋白质的分子组成(1) 蛋白质的元素组成 (2) 蛋白质的构件分子(氨基酸)氨基酸的结构;氨基酸的分类;氨基酸重要的理化性质;肽与肽键3、蛋白质的分子结构(1) 一级结构(2) 二级结构(3) 三级结构(4) 四级结构(5) 蛋白质分类4、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1) 蛋白质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2) 蛋白质空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5、蛋白质的理化性质(1) 蛋白质的两性电离(2) 蛋白质的胶体性质(3) 蛋白质变性、沉淀和

8、凝固(4) 蛋白质的紫外吸收(5) 蛋白质显色反应【教学方法】(建议) (1) 启发式教学法(2) 讨论式教学法(3) PBL教学法【教学手段】多媒体双语教学【自学内容】蛋白质分离纯化;蛋白质结构分析。第二章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目的要求】1、了解核酸酶及其他小分子 RNA 的种类与功能。2、熟悉核酸的概念、基本组成单位,DNA、RNA 组成的异同。3、熟悉核酸分子杂交、核酶的定义,用途。4、掌握核酸(DNA、RNA)一级结构和空间结构的要点,连接键;5、掌握 Chargaff 规则,tRNA 、mRNA 的结构特点;6、掌握核酸的变性、复性,融解温度(Tm) 、增色效应的概念。【讲课时数】2学

9、时【教学内容】 第一节 核酸的化学组成及一级结构4一、核苷酸的结构二、核酸的一级结构第二节 DNA 的空间结构与功能一、DNA 的二级结构双螺旋结构模型二、DNA 的高级结构是超螺旋结构三、DNA 是遗传信息的物质基础第三节 RNA 的结构与功能一、mRNA 是蛋白质合成的模板二、tRNA 是蛋白质合成的氨基酸载体三、rRNA 为组分的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四、snmRNA 参与基因表达的调控五、核酸在真核和原核细胞中表现不同的时空特征第四节 核酸的理化性质及其应用一、核酸分子具有强烈的紫外吸收二、DNA 的变性是双链解为单链的过程三、核酸的复性与分子杂交第五节 核酸酶核酸酶的分类,Dnas

10、e、Rnase,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概念及其应用。【教学方法】(建议) :(1) 讲授法(2) 讨论式教学法【教学手段】多媒体双语教学【自学内容】 核酸酶及其他小分子 RNA 的种类与功能。第六章 酶【目的要求】 1. 掌握酶的分子组成;酶的辅助因子与水溶性维生素的关系2. 掌握酶的活性中心的概念,必需基团的分类及其作用。3. 掌握酶促反应的特点。4. 掌握底物浓度和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5. 掌握酶原与酶原激活的过程与生理意义。6. 掌握变构调节、共价修饰调节和同工酶的概念。7. 熟悉酶促反应的机理。8. 熟悉酶浓度、温度、pH、激活剂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9. 了解酶含量的调节。5【讲

11、课时数】 4 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 酶的分子结构与功能一、酶的分子组成中常含有辅助因子。二、酶的活性中心是酶分子执行其催化功能的部位。三、同工酶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第二节 酶的工作原理一、酶促反应的特点。二、酶通过促进底物形成过渡态而提高反应速率。第三节 酶促反应动力学一、底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呈矩形双曲线。二、底物足够时,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呈直线关系。三、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具有双重性。四、pH 通过改变酶分子及底物分子的解离状态影响酶促反应速率。五、抑制剂可降低酶促反应的速率。六、激活剂可提高酶促反应速率。第四节 酶的调节一、酶活性的调节是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快速调节。二、酶含量的调节

12、是对酶促反应速率的迟缓调节。【教学方法】(建议)1. 启发式教学,课堂提问2. 强调重点,详解难点3. 课后练习【教学手段】 多媒体【自学内容】1. 酶的分类与命名的原则。2. 酶与医学的关系。第四章 维生素与无机盐【目的要求】1、了解各种微量元素的作用。2、了解钙和磷在体内的分布、作用。3、熟悉微量元素的定义与种类,钙和磷的代谢及其调节因素。4、熟悉 B 族维生素与物质代谢的关系 。5、掌握维生素的概念、分类、种类及缺乏病;6、掌握水脂溶性维生素的作用和脂溶性维生素的作用及其毒性。【讲课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 第一节 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的概念与分类。6一、维生素 A二、维生素 D三、维生素

13、 E四、维生素 K第二节 水溶性维生素一、维生素 B1二、维生素 B2三、维生素 PP四、泛酸五、生物素六、维生素 B6七、叶酸八、维生素 B12九、维生素 C十、硫辛酸第三节 微量元素微量元素的概念、种类。一、铁二、锌三、銅四、锰五、硒六、碘七、钴八、氟九、铬第四节 钙、磷及其代谢一、钙、磷在体内的分布及其功能。二、钙和磷的代谢。三、钙和磷代谢的调节。【教学方法】(建议) :(1) 讲授法(2) 讨论式教学法【教学手段】多媒体双语教学【自学内容】 各种微量元素的作用。7钙、磷在体内的分布及其功能。第二篇 物质代谢及其调节第五章 糖代谢【目的要求】1. 掌握糖的无氧氧化反应的过程、特点和生理意

14、义。2. 掌握柠檬酸循环的反应过程、特点和生理意义。3. 掌握糖有氧氧化生理意义和产能的计算。4. 掌握巴士德效应的概念。5. 掌握磷酸戊糖途径的关键酶、生理意义。6. 掌握糖原合成与分解的特点。7. 掌握糖异生概念、反应过程、关键酶、生理意义。8. 掌握乳酸循环概念及生理意义。9. 掌握 2,3-BPG 支路。10. 熟悉糖无氧氧化 3 个关键酶的调节。11. 熟悉熟悉糖原合成与分解的调控。12. 熟悉糖异生中底物循环的概念及其调节。13. 熟悉血糖的概念及其来源和去路。14. 熟悉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对血糖水平的调节。15. 了解糖的消化吸收。16. 了解葡萄糖的转运。17. 了解三羧酸循环

15、的关键酶的调节。18. 了解磷酸戊糖途径反应的调节。【讲课时数】 7 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 糖的消化吸收与转运一、糖消化后以单体形式吸收。二、细胞摄取葡萄糖需要转运蛋白。第二节 糖的无氧氧化一、糖的无氧氧化分为糖酵解和乳酸生成两个阶段。二、糖酵解的调控是对 3 个关键酶活性的调节。三、糖无氧氧化的生理意义是机体不利用氧快速供能。第三节 糖的有氧氧化一、糖的有氧氧化分成三个阶段。二、柠檬酸循环。8三、糖有氧氧化是糖分解生成 ATP 的主要方式。四、糖有氧氧化的调节。五、糖有氧氧化可抑制糖无氧氧化。第四节 磷酸戊糖途径一、磷酸戊糖途径分为两个反应阶段。二、磷酸戊糖途径主要受 NADPH/NADP

16、+比值的调节。三、磷酸戊糖途径生理意义是生成 NADPH 和磷酸戊糖。第五节 糖原合成与分解一、糖原的合成是由葡萄糖连接成多聚体。二、糖原的分解从非还原末端进行磷酸解。三、糖原的合成与分解受严格调控。第六节 糖异生一、糖异生不完全是糖酵解的逆反应。二、糖异生的调控主要是对 2 个底物循环的调节。三、糖异生的主要生理意义是维持血糖恒定。四、骨骼肌中的乳酸在肝中糖异生形成乳酸循环。第七节 葡萄糖的其他代谢产物一、2,3-二磷酸甘油酸旁路调节血红蛋白运氧供能。第八节 血糖及其调节一、血糖的来源和去路相对平衡。二、血糖水平的平衡主要受激素调节。【教学方法】 (建议) 1. 启发式教学,课堂提问2. 强调重点,详解难点3. 课后练习【教学手段】 多媒体【自学内容】1、其他单糖可转变成糖酵解的中间产物。2、糖原累积症是由先天性酶缺陷所致。3、糖醛酸途径。4、多元醇途径。5、糖代谢障碍导致血糖水平异常。第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