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地质综合007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1630534 上传时间:2018-05-3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油地质综合007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石油地质综合007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石油地质综合007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石油地质综合007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石油地质综合007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石油地质综合00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油地质综合007(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沉积岩石学沉积岩石学教学大纲教学大纲学分:学分:4 学时学时:64 实验学时实验学时:20课程性质课程性质:必修适用专业适用专业:地质工程大纲执笔人:大纲执笔人:季汉成 院(系)、部负责人:院(系)、部负责人:陈小宏、柳广弟 一、课程目的与任务一、课程目的与任务 全面研究沉积岩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岩石产状和岩层之间的关系,为阐明其成因及分布规律提供依据;总结沉积岩形成的理论,包括风化、搬运、沉积及沉积后变化的理论,特别是研究沉积作用及沉积后作用所形成的物质组分和结构、构造特点,搞清沉积物(岩)的成因和油气生成及储集的关系,并兼顾某些沉积矿床的成岩和成矿机理。二、课程基本要求二、课程基本要求

2、1、掌握沉积岩的形成理论及其分布规律;2、掌握主要类型沉积岩的岩性特征,观察和描述方法,分类和命名原则,并初步掌握沉积岩的机械分析,染色分析等常规测试鉴定办法,了解部分先进测试鉴定方法。要求学生有矿物学、岩浆岩、变质岩基础知识,熟练掌握矿物、岩石的描述和鉴定方法。三、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三、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篇第一篇 总论总论一、绪论(一、绪论(1 1 学时)学时)沉积岩的概念;分布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沉积岩石学概念;沉积岩石学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沉积岩的分类。二、沉积岩的形成及演化(二、沉积岩的形成及演化(4 4 学时)学时)母岩的风化作用沉积岩最原始物质的形成;碎屑物质的搬运

3、和沉积作用;溶解物质的搬运和沉积作用;沉积后作用及其阶段的划分。第二篇第二篇 碎屑岩及火山碎屑岩碎屑岩及火山碎屑岩三、碎屑岩成分三、碎屑岩成分(2(2 学时学时) )碎屑成分;非碎屑成分;化学成分。四、碎屑岩的构造和颜色四、碎屑岩的构造和颜色 (2(2 学时学时) )概述;层理;层面构造;变形构造;化学成因构造;生物成因构造;沉积岩的颜色。五、碎屑岩的构造及粒度分析五、碎屑岩的构造及粒度分析(2(2 学时学时) )碎屑颗粒的结构;填隙物的结构;胶结类型及颗粒支撑性质;粒度分析;碎屑岩的孔隙结构。六、砾岩和角砾岩六、砾岩和角砾岩(2(2 学时学时) )一般特征;砾岩和角砾岩的分类;主要成因类型及

4、实例。七、砂岩及粉砂岩七、砂岩及粉砂岩(4(4 学时学时) )砂岩的一般特征;砂岩的分类;石英砂岩类;长石砂岩类;岩屑砂岩类;杂砂岩类;粉砂岩类。八、粘土岩八、粘土岩(2(2 学时学时) )粘土岩的物质成分;粘土岩的结构、构造与颜色;粘土岩的分类;粘土沉积物的沉积后变化。九、碎屑沉积物的沉积后作用九、碎屑沉积物的沉积后作用(4(4 学时学时) )压实和压溶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重结晶作用和矿物的多形转变;溶解作用与次生孔隙。十、火山碎屑岩十、火山碎屑岩(1(1 学时学时) )一般特征及分类;主要岩类及其特征;火山碎屑岩的成因类型及其标志;火山岩系与油气。第三篇第三篇 碳酸盐岩碳酸盐岩十一、

5、碳酸盐岩概论十一、碳酸盐岩概论(4(4 学时学时) )绪言;碳酸盐岩的成分、结构组分、构造及颜色。十二、碳酸盐岩的生物骨骼组分十二、碳酸盐岩的生物骨骼组分 (2(2 学时学时) )碳酸盐岩中的生物骨骼的主要矿物成分;钙质生物骨骼的结构分类。十三、石灰岩十三、石灰岩(3(3 学时学时) )石灰岩的成分分类;石灰岩的结构分类。十四、白云岩十四、白云岩(3(3 学时学时) )白云岩类学;白云岩的生成机理;白云岩的成因分类。十五、碳酸盐沉积物的沉积后作用十五、碳酸盐沉积物的沉积后作用(4(4 学时学时) )碳酸盐沉积物沉积后作用的主要类型;碳酸盐沉积物沉积后作用的环境。第四篇第四篇 其它沉积岩其它沉积

6、岩(4(4 学时学时) )蒸发岩;硅岩;铁、锰、铝、磷沉积岩;煤及油页岩基本概念及成因。四、实验(四、实验(2020 学时)学时)第一、砾岩和石英砂岩类(2 学时)第二、长石砂岩类(2 学时)第三、岩屑砂岩类(2 学时)第四、杂砂岩类(2 学时)第五、碎屑岩镜下综合研究(2 学时)第六、火山碎屑岩(2 学时)第七、碳酸盐岩的结构组份(2 学时)第八、石灰岩(2 学时)第九、白云岩(2 学时)第十、碳酸盐成岩作用(2 学时)五、推荐教材及主要参考书五、推荐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推荐教材:1、沉积岩石学,石油工业出版社,1993 年。主要参考书:1、沉积岩,华东石油学院勘探系基础地质、石油地质教研室主编

7、,石油出版社,1977 年。2、沉积岩石学,刘宝珺主编,地质出版社,1980 年。3、沉积岩成因(中译本),布拉特等,科学出版社,1978 年。4、砂和砂岩(中译本),FJ佩蒂庄等著,科学出版社,1977 年。构造地质学构造地质学教学大纲教学大纲学分学分:4.5 学时学时:72 实验学时实验学时:36 课程性质课程性质:必修适用专业适用专业:地质工程大纲执笔人大纲执笔人:周建勋 院(系)、部负责人:院(系)、部负责人:陈小宏、柳广弟一、课程目的与任务一、课程目的与任务构造地质学涉及的内容主要是构造地质学方面的内容,这是地质勘探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有关地壳岩石构造变形

8、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掌握构造地质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后继专业课程学习打好基础。二、课程基本要求二、课程基本要求学习构造地质学必须要有一定的数学、力学、物理学的基本知识,并具备了普通地质学、地史学及古生物学、普通物理学(力学)沉积岩石学等课程的学习。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有关地壳岩石构造变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掌握构造地质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后继专业课程学习打好基础。三、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三、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上篇上篇 构造地质学构造地质学部分(部分(7272 学时)学时)(一)绪论(一)绪论(2 2 学时)学时)构造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意义;构造

9、地质学的研究方法。(二)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及产状(二)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及产状(2 2 学时)学时)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层状岩石的产状、厚度及出露特征;地层的接触关系。(三)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三)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6 6 学时)学时)应力分析;应变分析;影响岩石力学性质和岩石变形的因素。(四)褶皱(四)褶皱(2 2 学时)学时)褶皱和着重要素;褶皱的集合形态及褶皱的描述;褶皱的类型及褶皱的组合形式;褶皱的形成机制;褶皱构造的观察和研究。(五)节理(五)节理(2 2 学时)学时)节理的分类;节理的分期与配套;不同地质背景上发育的节理;节理测量资料的整理。(六)断层(六)断层(8 8

10、学时)学时)断层的几何要素;断层的分类;断层各论;断层效应;断层的形成机制;断层的观察和研究;同沉积断层;韧性断层;区域性大断裂。(七)劈理和线理(七)劈理和线理(2 2 学时)学时)劈理;线理。(八)岩浆岩体的构造研究(八)岩浆岩体的构造研究(2 2 学时)学时)岩浆岩体的产状及其构造控制;岩浆岩体的原生构造;岩浆岩体的次生构造;岩浆岩体构造的观察和研究。(九)变质岩区的构造研究(九)变质岩区的构造研究(2 2 学时)学时)变质岩区的构造特征;变质岩区的构造解析。(十)表生构造及撞击构造(十)表生构造及撞击构造(2 2 学时)学时)表生构造;撞击构造。附篇、极射赤平投影在构造地质学中的应用(

11、附篇、极射赤平投影在构造地质学中的应用(4 4 学时)学时)赤平投影原理、直线、平面、法线投影;线、面夹角的求取,线、面绕轴旋转;吴氏网的使用方法,面状和线状改造产状及地层厚度的测算;褶皱和断裂的构造的赤平投影。四、实验(四、实验(3636 学时)学时)1、地质图的基本知识及读水平岩层地质图;2、用间接法确定岩层产状要素;3、读倾斜岩层和不整合接触地质图并作剖面图;4、根据已知岩层产状编绘岩层露头界线;5、用赤平投影方法换算真倾斜和视倾斜;6、用赤平投影法确定褶皱枢纽和轴面产状;7、读褶皱区地质图并绘地质剖面图;8、编制构造等高线图;9、编制分析节理玫瑰花图;10、编制节理极点图和等密图;11

12、、根据共轭节理求主应力轴方位并绘制主应力迹线图;12、读断层地区地质图并求断层产状及断距;13、利用钻井资料编制断层构造图;14、地质构造立体图解的编制;15、构造地质综合作业(一);16、构造地质综合作业(二)。总复习:总复习:2 2 学时学时四、推荐教材及主要参考书四、推荐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推荐教材:1、构造地质学,徐开礼、朱志澄主编,地质出版社,1997 年。主要参考书:1、构造地质学教程,陆克政等编,石油大学出版社,1996 年。2、构造地质学,朱志澄、宋鸿林主编,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0 年。石油地质学石油地质学教学大纲教学大纲学分学分:4 学时学时:64 实验学时实验学时:4课程

13、性质课程性质:必修适用专业适用专业:地质工程大纲执笔人大纲执笔人:柳广弟 院(系)、部负责人院(系)、部负责人:陈小宏、柳广弟 一、课程目的与任务一、课程目的与任务石油地质学是地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是通过各种教学环节学生掌握油气生成和油气藏形成的基本原理以及油气分布的基本规律,培养学生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综合运用地质、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等学科的基础知识,认识油气矿藏的形成与分布规律,明确寻找油气的方向,为勘探和开发油气矿藏奠定理论基础。二、课程基本要求二、课程基本要求学完本课程后,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正确理解石油地质学的基本概念;2、掌握油气生成与油气藏形成的基

14、本原理以及油气在地壳中分布的基本规律;3、掌握石油地质研究与分析的基本方法,并能利用石油地质学的原理与方法对盆地油气成藏的基本条件进行初步的评价。三、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三、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1 1、 绪论(绪论(2 2 学时)学时)石油地质学的任务与内容;中国和世界油气勘探简史;油气地质勘探的发展方向。2 2、 石油、天然气、油田水的成分与性质(石油、天然气、油田水的成分与性质(2 2 学时)学时)基本概念;石油的成分与性质;天然气的成分与性质;油田的成分与类型;固体沥青;石油沥青类的碳、氢、硫、氧、氮同位素。3 3、 石油与天然气的成因(石油与天然气的成因(1212 学时)学时)油气成因理论

15、发展概况;油气生成的物质基础;油气生成的地质环境与物理化学条件;有机质演化的阶段性与生烃模式;天然气成因类型及其判识;烃源岩研究与油源对比。4 4、 储集层和盖层(储集层和盖层(6 6 学时)学时)岩石的孔隙性和渗透性;碎屑岩储集层;碳酸盐岩储集层;其它岩类储集层;盖层及其封闭机理。5 5、 石油和天然气的运移(石油和天然气的运移(8 8 学时)学时)有关的基本概念;油气初次运移;油气二次运移;地下流体势分析。6 6、 油气藏及其类型(油气藏及其类型(8 8 学时)学时)圈闭与油气藏的概念;圈闭与油气藏的类型;构造油气藏;地层油气藏;岩性油气藏;非常规油气藏。7 7、 油气聚集与油气藏的形成(

16、油气聚集与油气藏的形成(1010 学时)学时)油气成藏要素;油气聚集;油气藏的在形成;油气藏形成时间的确定方法;流体封存箱与油气成藏;凝析气藏的形成条件。8 8、 油气在地壳中的分布(油气在地壳中的分布(1010 学时)学时)油气田及其类型;油气聚集带;含油气系统;含油气盆地及其类型;裂谷盆地;前陆盆地;克拉通盆地;油气分布规律。四、实验(四、实验(4 4 学时)学时)基本内容:原油、烃源岩与储集岩样品的观察与描述;原油与烃源岩油气地球化学分析实验演示。基本要求:掌握原油、烃源岩和储集岩的基本特征;了解原油与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的基本内容和流程。考试:考试:2 2 学时学时五、推荐教材和主要参考书1、 石油地质学,张厚福主编,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 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