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读书报告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41628622 上传时间:2018-05-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读书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化学读书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化学读书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化学读书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化学读书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读书报告(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教材 2.4.1 大气污染和环境化学的拓展读书报告参考书目中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发展路线图研究环境问题是当前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酸雨、全球气候变暖和臭氧层的破坏是困扰世界的三个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其中对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二氧化碳,人们更是想尽办法来处理。于是,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英文简称CCUS 技术)受到人们的格外关注,将成为未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选择。CCUS 技术主要分为四个环节。分别是捕集技术、运输技术、利用技术和封存技术。下面来简单介绍。1、碳捕集技术二氧化碳捕集是将电力、钢铁、水泥等行业利用化石能源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进行分离和富集的过程,是 CCU

2、S 系统耗能和成本产生的重要环节。按照技术线路一般分为燃烧前捕集、燃烧后捕集和富氧燃烧捕集三大类。1、燃烧前捕集主要运用于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系统中。先将煤高压富集氧气化成煤气,再经过水煤气变换后将产生二氧化碳和氢气。因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很高,很容易对二氧化碳进行捕集。剩下的氢气可当燃料使用。该技术捕集系统小、能耗低,在对污染物的控制方面有很多的潜力。2、燃烧后捕集技术。即在燃烧排放的烟气中捕集二氧化碳。常用的二氧化碳分离技术主要有化学吸收法、物理吸收法和膜分离技术。其中膜分离技术还不是很成熟,但具有较大的降低能耗的潜力,是未来的重要技术选择。3、富氧燃烧捕集技术。本技术采用传统燃煤技术流程

3、,通过制氧技术将空气中大比例的氮气脱除,直接利用高浓度的氧气与抽回的部分烟气的混合气体来代替空气,这样得到的烟气中有较高浓度的二氧化碳气体,可直接进行处理或封存。2、运输技术大规模的二氧化碳运输主要以管道运输为主。中国目前二氧化碳管道运输工程应用尚处于低压气体输送阶段。而大规模的输送主要以超临界为主,为了降低成本,迫切需要针对二氧化碳运输不同方式的可行性和技术边界条件进行研究。其中二氧化碳管道输送的泄露检测以及安全保障技术也应得到重视。3、利用技术二氧化碳的利用是指通过有关技术将捕集的二氧化碳作为原料或产品来创造环境或经济效益。二氧化碳的利用涉及多个工程领域,石油天然气的开采、化工和生物利用等

4、。通过利用技术可部分抵消二氧化碳成本甚至创造额外的经济效益,能积极推动二氧化碳技术的进步和 CCUS 技术系统的发展完善。1、二氧化碳驱油与封存一体化技术。由于二氧化碳是一种在油和水中溶解度都很高的气体,当二氧化碳大量溶解于原油中时,可以使原油体积膨胀、粘度下降和降低油水间的界面张力,使得产油率显著提高,同时解决二氧化碳的封存问题。2、二氧化碳生物转化应用技术。利用高效的固碳藻类大规模的进行生物培养,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并加以利用(提炼生物柴油) 。也可用来提高农作物周围环境的二氧化碳浓度,从而提到光合作用,达到提高农作物产量和清除二氧化碳的双丰收。4、封存技术可分为陆上咸水层、海底咸水层

5、、枯竭油气田、酸气回注等四种方式。按封存的地理条件,又可分为地质封存和海洋封存。1、地质封存。一般是将超临界状态下的二氧化碳注入地质结构中,这些地质结构可以是油气田、咸水层、无法开采的煤田等。由于二氧化碳性质稳定,可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封存。若是封存合适,注入的二氧化碳 90%以上都可以封存 1000 年以上。2、海洋封存是指将二氧化碳通过轮船或管道运输到深海海底进行封存的技术。但可能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比如过高的二氧化碳含量将杀死深海生物、使海水酸化等。但由于海水从海底流到海面所需的时间极长(约 1600 年) ,因此海底是一个理想的封存二氧化碳场所。现状:今年来,在政策的支持下,我国 C

6、CUS 技术的发展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已成功开展了工业级的二氧化碳捕集示范。主要项目及参与单位如下:项目名称执行时间主要参与单位温室气体提高石油采收率的资源化利用及地下埋存2006 至 2010中国石油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二氧化碳减排、储存与资源化利用的基础研究2011 至 2015中国石油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等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技术2008 至 2010清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二氧化碳趋油提高石油采收率与封存关键技术研究2009 至 2011中国石油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勘测开发研究院新型氧气/二氧化碳循环燃烧研发与系统优化2009 至 2011华中科技大学

7、等二氧化碳-油藻-生物柴油关键技术研究2009 至 2011新奥集团、暨南大学等基于 IGCC 的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研究与示范2011 至 2013清华大学、华能集团、中国科学院热物理所等超重力法二氧化碳捕集纯化技术及应用示范2008 至 2010北京化工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美清洁能源研究中心2010 至 2015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展望:CCUS 技术作为大规模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战略性选择,被赋予了极大的历史使命。在广泛征求专家的基础上,本书提出总体愿景: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技术可行经济可承受的技术选择,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在该愿景的指导下,本书对 CCUS 技

8、术关键环节都作出了详细的发展目标建议,如下:年份2015 2020 2030捕集形成完整的捕集技术基础研究与开发平台,掌形成自主的二氧化碳捕集技术体系形成捕集主要设备的设计、制造和安装能技术握主要关键技术系统规模:30 万100万 t/a系统规模:100 万 t/a力;具备大规模全流程商业化开发技术能力。系统规模:100万 t/a 以上运输技术突破二氧化碳输送的关键技术,开发出完整的二氧化碳输送工艺。系统规模:管长 80km 以上,年输送能力达 30万 t 的管线及配套设备完善并形成长距离二氧化碳输送工艺技术体系,制定相关规范和标准。系统规模:建设 200km、输送能力大于 100t/a 的输

9、送管线及配套设备具备大口径长距离管网的设计、建造以及运营的能力。系统规模:管长不低于1000km利用技术形成二氧化碳高效利用与封存一体化技术,开展技术示范,EOR 利用与封存的总规模达 100万 t/a集成、配套与完善二氧化碳高效利用与封存的产业化技术,初步建成涵盖石油、化工、电力、煤炭和生物工程等企业部门的CCUS 技术产业项目,利用和封存的总规模达 200 万 t/a建成涵盖石油、化工、电力、煤炭和生物工程等企业部门的二氧化碳资源利用产业,利用与封存的规模大到 200 万 t/a 以上封存技术建立封存安全保障研发体系,突破场地选址、安全性评价、监测与补救等关键技术建立封存的监测、核证和计量系统,形成安全环保评价标准,建成封存安全保障体系;初步形成中国场地封存指导准则。建立系统的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技术规模,形成 100 万 t/a 以上规模的封存工程技术体系后记:写这次读书报告,翻开我们的教材,发现里面都是一大堆的理论,都是极其基础的知识。去图书馆找了几本书,内容多是大同小异,决得没有什么好写的。纠结一番,最终选择了一个热门的话题温室效应来写,有点与课本联系不上,但也只能将就了。并且我对 CCUS 技术很感兴趣,于是欣然下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