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生态建筑论文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1627564 上传时间:2018-05-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景观生态建筑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景观生态建筑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景观生态建筑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景观生态建筑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景观生态建筑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景观生态建筑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景观生态建筑论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南城市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湖南城市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生态建筑景观生态建筑题题 目目:互动的舞台学学 号号:0701405-25姓姓 名名:严 厚专专 业业:建筑学指导老师指导老师:石孟良日日 期期:2011.5.18互动的舞台互动的舞台试论建筑的情理交织在建筑中的体现姓名:严厚学号:0701405-25摘 要: 建筑的演进,在某种意义上是情感与理性的交织发展过程。情感与理性的关系,从曾经相互抵触,逐渐发展到相互融合的阶段。建筑学领域中,情感与理性的界线正在变得模糊。本文通过解析几个重要时期建筑的形态特征,揭示出建筑发展的规律之一。关键词: 情感 理性 结合 整体无序性 地是空虚混乱

2、。渊面黑暗。上帝的灵运行在水面上。上帝说:“要有光,就有了光。”一、源起一、源起光之于黑暗的出现,正如情感(Emotion)之于理性(Rationality),对理性的否定恰确认了理性的存在。而建筑物正是凭借了一定的功能,成为了使用需求的物质承担者。在这个层面上,建筑包涵与生俱来的理性成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理性的设计与审美理念却不断受到了来自多种非理性思潮的挑战与质疑,其核心都可以归纳为对理性中非人性化内容的反叛,即强调“情感”。二者经历了彼此消长、螺旋上升的过程,可以大致将这个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实用建筑学阶段:生产力低下的社会中,消极适应、服从自然的被动自然建筑观,情感在落后的生产力条件下

3、无法充分得到表达;艺术建筑学阶段:把建筑奉为艺术之集大成者,当作纯艺术作品的绘画、雕塑对待的阶段,建筑被赞誉为“凝固的音乐”,成为情感的载体;功能建筑学阶段:大工业产品时代,建筑成为“住人的机器”,理性主义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环境及生态建筑学阶段:从华沙宣言提出:“建筑学是为人类建立生活环境的综合艺术和科学”,到北京宪章中说:“只有把技术功能主义的内涵加以扩展,使其甚至覆盖心理领域,这是实现建筑人性化的唯一途径。”对二者关系作了综合评估与定位。整个发展历程是一个开放的认识链,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出:理性和情感在频繁地转换主角和配角的地位,它们的关系也日趋融合。为了便于理解,我们不妨从近代开始分析:

4、二、对峙二、对峙理性主义,在战后工业文明受到高度赞誉的大背景下,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与能源体系的新跃进相平行,科学技术被工业文明推向了一个崭新的水平。科技成为社会进步的精神与物质双重支柱。现代建筑运动是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基础上的。作为科技的外在表征,理性的设计观念已伸向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20 世纪文明结晶产生的新观念是机械的观念,机器不仅是近代的产物,而且变成了世界的模式。” (东京大学教授铃木博之)从柯布西埃的昌迪加尔规划(图 1)到尼迈耶的巴西利亚规划(图 2),均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这样的城市规划按照客观对象的功能关系作为建筑空间组合和城市布局的理性依据严格的功能分区、

5、树形的城市结构,几何图式的道路骨架,表现出逻辑至上的理性主义姿态。在建筑设计上,新的科学技术带动了建筑材料、结构方式、施工技术、建筑设备日新月异的发展,人们是如此的崇尚并信赖科技,以至密斯凡德罗声称:“技术能解决我们所有的问题”。整个建筑领域,无一不在这样思维形态控制下形成崭新形式。与此同时,理性至上的设计观念却不断受到来自多方面的质疑:1954 年十次小组(C.I.A.M Teem10)的“杜恩宣言”对雅典宪章的四项功能分区首先发难,认为它所形成的城市,不能表现出生机勃勃的人际关系,并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将为具有更充实的生活内容而奋斗。随之而来,C亚历山大在关于形式合成的纲要等论著中指

6、出,设计应注意场所与人的活动之间丰富多彩的联系。D阿普莱雅得也提出了城市设计中应以大多数人舒适作为质量标准。人们开始寻求失落已久的情感。对此,芬兰著名建筑师阿尔瓦阿尔托作出了比较客观的评价:“现代建筑的错误不在于现代建筑最初和上阶段的合理化,而在于合理得不到深入。现代建筑的最新课题,是要使合理的方法突破技术范畴而进入人情与心理的领域。”三、交融三、交融其实当越过现代工业文明追溯至远古,我们会惊喜地发现,这种人的心灵情感因素早已有之。古典神殿一般由三部分构成,最外部的前庭(Atrium),往里是圣所(Holy Place),神殿最神秘部分是至圣所(Holy of Holies)“精神空间”(Sp

7、iritual Space),此处至少反映了两个层次的时间观念:一是可观察的时间观念,从外至内层层推进的空间营造过程;二是对心灵升华形态不断追求的精神时间观念。建筑在巨大、厚重(技术所限)的形态下、蕴藏了心灵的柔性与无形的时间。在精确细致的比例尺度中营造着细腻的情感,(图 3)“表达了明朗和愉快的情绪,如灿烂,阳光照耀的白昼,”(恩格斯语)回到当代,建筑界多元共存,风格多变;现代主义潮起潮落,后现代主义刚在历史舞台上演,又被“疯狂”的解构狂啸淹没。“错时”,“共生”、“隐喻”、“象征”、“高技”似乎在一夜之间,建筑成了传递情感的最佳媒介。所有这些,构成了当代建筑的整体无序性(Chaos)。毫无

8、疑问,这种无序的整体中总的特点是对传统理性的反叛。它似乎表面上表现了一个多元的、复杂的、矛盾的局面,但若从局部的每个建筑创作个体来看,都明显表现出有序性及理性成分,也可以被认为是多重有序信息的嵌套重构。因此,在认识当代建筑思潮以及对未来建筑趋向作分析时,这样的情理结合才是我们思辨的基点。四、途径四、途径通过对情感与理性关系的剖析,可以建立一个建筑的情理发展图示(图 4),表达出建筑中的情理交织关系。在当代建筑创作中,情感与理性更多的表现为一种“结合”。“结合”一词,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融合,二是利用。前者指二者在设计思维界限中的模糊;后者则是多指当代设计者对理性恰如其份的利用,采用一种冷静的姿态

9、表达情感,将人的因素含蓄化。为了更好地探讨建筑演进趋向,下面分析几个优秀的作品。著名的美国建筑师盖里(Frank Gehry)在电脑时代的技术支撑下,用建筑的材料、色彩、体量,用建筑的语言表达自身,尤其是对材料和建筑体块的处理几乎达到了彻底自由的地步。从早期的暴露外围护结构到随后的封闭特征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表达着变形、塑造和重构形式的现实观念。在迪斯尼音乐厅设计(图 5)中,盖里独到地解释功能和景观,将建筑作为一种展示,将空间“塑造”为真正的艺术品。将观众厅、舞台置于好似自由、无规则布置的形状各异的体块,整个建筑也似乎松散分布,正是这样的特殊构成中创造了一个空间系列。外在形式的张力始终受控在

10、设计者的逻辑之中,尤如人体中一系列强烈动势却依然传达着人体本身的整体和谐(图 6)。而这样的作品却正是建立在对结构的精确计算和模型的数字化等技术手段上的,正是以理性作为载体传递着作品的震撼力。日本建筑师原广司的代表作大阪梅田新(Umeda City),也是情理融合的范例(图7)。设计者娴熟地组合代表高技术的种种角色,以理性的构成要素组合富有情感与灵性的空间。作品无处不传递着技术发达的暗示。超高层大楼顶部的巨大圆孔作为“情景图示”,直插云霄的玻璃电梯则给人欲作“宇宙之行”的感受,独特的技术产生独特的形态,随之而来的是独特的心理感受。该作品中,设计者将一种寻求突破游离不定的当代心态用建筑语汇绝妙地

11、表达出来。在这样的作品里,情感、理性的界线已不再清晰,已成为理性舞台上的情感演出。“利用”理性主义手法的代表人物则可推英国建筑师阿里斯和摩利臣。在雪菲尔德的女修道院广场(图 8)设计中,反映了设计者对“情感”的另一种表达。人们已看不到直白表露的建筑外表,而是以冷静的方式,均质、模数的组合,完整、内虚的形态出现,人们的活动被精确地组织于其中。这个简单建筑外边设置了一个金属结构笼,用来登上高层擦窗和支撑太阳能控制屏幕。外覆面和金属架全部是白色,形成多层次表面,既清晰地突出自身,又恰如其分地成为花园的部分背景。本项目获 1996 年度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大奖。而另一名英国建筑师艾伦斯坦顿的作品列奥波涅

12、特广告公司项目(图 9),则在现代与古典的并置中找到了情理结合交点。如果说早期的现代主义建筑是一部“机器”的话,那这些作品或许可以被认为是更为精密的“仪器”了。五、结语五、结语在这样的形势下,“情感”一词似乎可以用 18 世纪维柯提出的“诗性”来替代。“诗性”更贴切地表达了一种有序、有逻辑的情感,用在建筑艺术中更为妥当。情感表现若不能借助于一个恰当的形式,那它只能被称为一种发泄而已。人们不可能停止对情感与理性的追求,二者的关系也无法用某种形式规范来界定。只是不同时期彼此消长的问题。因此,也可以说,好的作品产生于情感与理性的交互作用之中,是特殊存在的物质个性同它所属的种类一般性完美地结合。在这个意义上,建筑本身,实实在在地成了我们研习建筑的导师与裁判。参考文献:1章利国 . 现代设计美学. 河南美术出版社2沐小虎. 建筑创作中的艺术思维 同济大学出版社3陈志华. 外国建筑史.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4同济大学等.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5曾坚. 当代世界先锋建筑的设计观念 天津大学出版6戴芸. 英国建筑 中国计划出版社7奥托里瓦尔特. 智能空间 广州人民出版社8佐治伯里曼. 人体与绘画 人民美术出版社,9王 镛: “建筑形体的高技与运动特征” 建筑师10祝 峥,陈纲伦: “高技派建筑之蜕变” 华中建筑 11沈克宁: “新建筑机器主义综合症” 华中建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