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的成分及物理特性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1625936 上传时间:2018-05-3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骨的成分及物理特性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骨的成分及物理特性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骨的成分及物理特性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骨的成分及物理特性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骨的成分及物理特性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骨的成分及物理特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骨的成分及物理特性(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骨的成分及物理特性骨的成分及物理特性一、教学思路:骨的成分及物理特性这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自然室编著的九年义务教育八年级教科书生物第三册第三章运动第一节骨的第二节。这部分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它以学过的骨的结构为知识基础,通过探究实验重点介绍骨的成分及物理特性,进一步阐述人的一生中骨成分的动态变化。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增强。1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骨的成分和物理特性,学会鉴定骨的成分。(2) 能力目标学会鉴定骨的成分,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合作精神、创新精神

2、和实践精神。(3) 德育目标通过探究式实验,使学生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2 教学重点骨的成分,这是决定骨的物理特性的主要因素。3教学难点鉴定骨的成分,骨的成分与物理特性的关系。在鉴定骨的成分的实验时应强调注意事项以免发生意外。4 教材处理根据教材的重难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现有的材料、资源,这部分内容我安排 2 课时。第一课时按照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采用边观察实物边讲解的方式认识骨的结构,介绍骨的生长。第二课时学习骨的成分及物理特性。这里主要说明第二课时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5 教学方法和手段布鲁纳主张,发现并不仅仅限于那种寻求人类尚未知

3、晓之事物的行为,而是包括着所有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的知识的一切活动形式.这节课就是通过探究实验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探索,实验和思考,认识问题情景或事物之间的各种关系,找到问题的答案,从中尝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应用讲解法、谈话法、比较法和指导法,引导学生自己积极主动的参与实验,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和总结的能力,创造性的完成学习任务。6 教学设计依据现在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师生在教学中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在传统的教学中主要强调老师对知识的讲授,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忽视了学生的积极参与,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而现在教师在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中是一个帮助者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伙伴,

4、学生是探究活动的主动参与者,也就是从“带领学生学”转变为“引导学生学”。7 教学对象分析初二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大,学习进程中的非智力因素起重要作用。同时,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好表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二、教学过程1实验前的准备关于骨的成分,为做好鉴定骨成分的实验,煅烧的骨可以选用块状薄片,脱钙骨可以选用细长的小骨(如鱼肋骨)。这样效果较好,还可以节省时间。骨的脱钙需要一定时间,我在课前预先做好一份,待学生在课堂上操作完后,可以先观察预先做好的那份结果。在学生做实验前,必须指出本实验的注意事项,如怎样正确使用酒精灯,不能直接用手摸浸泡在盐酸中的脱钙骨,以

5、防灼伤等。2背景知识有机物:一般容易燃烧;无机物:一般不易燃烧;有些无机物在与盐酸发生化学反应时能被溶解出来。3具体过程分为三步一是提出探究的课题:教师取一根长骨,用力折,很难折段,敲打几下,不容敲碎。再取一根鱼肋骨用手轻轻弯弯,看看弯曲程度。(为使学生都看清楚,教师可以在实物投影仪下给大家演示。)指出骨具有一定的硬度和弹性。这为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提供知识基础。这时提示骨有那些成分构成的呢?再让学生亲自做实验来探究这个课题。二是探究过程:教师先按课文中的实验内容简述材料用具、方法步骤(看附录),再次强调操作注意事项。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做好实验记录(附表一、每组一份)。由于骨的脱钙需要时间较长一些

6、,所以在课前我提前预先做好一份,待学生操作完后,可以先观察教师预先做好的那份结果。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时教师巡视指导。做完实验后,每组选一名代表,将自己组填好的实验记录在实物投影仪上给大家展示。在这个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的欲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三是得出结论:教师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推理,提出相应问题:骨能燃烧说明含有什么物质?骨燃烧后有剩余物说明含有什么物质?骨脱钙前后硬度和韧性有何变化?根据背景知识的提示判断出有机物有何特性?无机物有何特性?最后得出结论“骨是由硬脆的无机物和柔韧的有机物组成的;骨的物理特性主要表现硬度和弹性两方面。指出骨的物理特

7、性是由骨的成分决定的。”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提高学生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上述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认识人的一生中骨成分的动态变化(附表二)。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明为什么儿童少年时期要养成坐、立、行、走的正确姿势的道理。为什么儿童少年不易发生骨折,而老年人容易发生骨折。以次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整节课学生从实验中得到知识,学生自己动手去寻找答案,改变了以往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积极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表现出了强烈的求知欲

8、,能严格要求自己,创造性的完成学习任务,并注意培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发挥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了学生学习、探索和创新的主动性。附表一鱼肋骨一段骨实验处理浸入 15%的盐酸中在酒精灯上煅烧骨观察现象实验涉及原理 结论附表二骨成分的含量时期无机物有机物骨的物理特性儿童少年期不到 2/3超过 2/3硬度小、柔韧、弹性大成年期约为 2/3约为 2/3既坚固又有弹性老年期超过 2/3不到 2/3硬脆、弹性小附录 (方法步骤)1 骨的煅烧用镊子夹住一段骨,放在酒精灯上煅烧,同时注意观察骨的颜色变化。使骨变的灰白时,将酒精灯移开,轻轻敲打这根煅烧骨,看结果如何?2 骨的脱钙

9、将大鱼的一根肋骨浸入试管里质量分数为 15%的盐酸中,过 15 分左右,用镊子夹住肋骨,看它是否变的柔软了。如果已经变的柔软了,即可取出,用清水取出盐酸。试一试,能否将这根肋骨弯曲或打结?三、评析优化课堂教学,立足学生未来发展,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的要求。根据这一要求,在设计“骨的成分及物理特性”这一节课时,主要采用了探究讨论的教学模式。通过提出问题,启发引导,实验探索,讨论分析、概括总结等环节,对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等进行多方位的培养。1 突出学科特点,重视生物实验生物学科作为自然学科,教师应紧紧抓住学科的特点,充分利用实验

10、为学生提供直观的丰富多样的生物现象,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综合思维分析等能力奠定基础。2 教师的作用引导、指导本节课中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创设问题情境,从而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学生在思考和感悟中得出问题的结论。在课堂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3 立足学生未来,贯穿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这节课设计中始终贯穿的教学思想。教师通过设置问题情景,设计小组探究实验,探索、模仿,从而增强直观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始终保持生物活泼的学习氛围。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意志品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指导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