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退税01011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1611305 上传时间:2018-05-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出口退税0101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出口退税0101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出口退税0101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出口退税0101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出口退税0101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出口退税0101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出口退税0101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而修改为以下内容:自 2003 年起,国家税务总局逐步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等扣税凭证实行 90 日申报抵扣期限的管理措施。这一举措对于提高增值税征管信息系统的运行质量、督促纳税人及时申报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实践中出现 90 日申报抵扣期限较短、部分纳税人因扣税凭证逾期申报导致进项税额无法抵扣等实际问题,国家税务总局决定自 2010 年 1 月 1 日起调整增值税扣税凭证的抵扣期限。具体规定如下:(1)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取得 2010 年 1 月 1 日以后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公路内河货物运输业统一发票和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应在开具之日起 180 日内到税务机关办理认证,并在认证通过的次月申报

2、期内,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抵扣进项税额。(2)实行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以下简称海关缴款书)“先比对后抵扣”管理办法治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取得 2010 年 1 月 1 日以后开具的海关缴款书,应在开具之日起 180 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海关完税凭证抵扣清单(包括纸质资料和电子数据)申请稽核比对。未实行海关缴款书“先比对后抵扣”管理办法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取得 2010 年 1 月 1 日以后开具的海关缴款书,应在开具之日起 180 日后的第一个纳税申报期结束以前,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抵扣进项税额。(3)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取得 2010 年 1 月 1 日以后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公路内河货物运输

3、业统一发票、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以及海关缴款书,未在规定期限内到税务机关办理认证、申报抵扣或者申请稽核比对的,不得作为合法的增值税扣税凭证,不得计算进项税税额抵扣。纳税人取得 2009 年 12 月 31 日以前开具的增值税扣税凭证,仍按原规定执行。一、一、 “免、抵、退免、抵、退”的含义及计算步骤的含义及计算步骤 “免、抵、退”法中的“免”是指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免征生产销售环节的增值税:“抵”是指以本企业本期出口产品应退税额抵顶内销产品应纳税额:“退”是指按照上述过程确定的实际应退税额符合一定标准时,即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在当月内应抵顶的进项税额大于应纳税额时,对未抵顶完成的部分予以退税。

4、 “免、抵、退”的计算分两种情况:(1)出口企业全部原材料均从国内购进, “免、抵、退”办法基本步骤为五步;(2)出口企业有进料加工业务, “免、抵、退”办法计算步骤为七步。本文仅探讨第一种情况,其各步骤的公式如下: 第一步:剔税,实际上相当于进项税转出。即计算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的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格外汇人民币牌价(增值税率出口退税率) 第二步:抵税,即计算当期应纳增值税额 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的税额)上期末留抵税额 第三步:算尺度,即计算免抵退税额 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退税率第四步:确定应退税额

5、 若第二步中的当期应纳税额为正值,则本期没有应退税额,即退税额为 0;若当期应纳税额为负值,则比较当期应纳税额的绝对值与免抵退税额的大小,选择较小者作为应退税额。 第五步:确定免抵税额 免抵税额=免抵退税额应退税额 二、二、 “免、抵、退免、抵、退”的计算及的计算及账务处理账务处理 【例 1】甲生产企业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出口货物税率为 17,退税率为 13。2010 年 2 月相关经营业务如下:本月购进原材料一批,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价款 300 万元,准予抵扣的进项税额51 万元已通过认证,上月末留抵税额为 5 万元。本月内销货物不含税销售额 100 万元,取得 117 万元存入银行

6、,内销货物成本为 60 万元,本月出口货物的销售额折合人民币 400Zi-元,出口货物成本为 240 万元。请对以上业务进行会计处理。 (1)出口退税的计算: 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400(17-13)=16(万元) 当期应纳税额=10017-(51-16)-5=-23(万元) 出口货物“免、抵、退”税额 40013=52(万元) 比较|-23|与 552 的大小,选择较低者即|-23|=23, 因此,企业当期应退税额=23(万元) 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52-23=29(万元) (2)出口退税的账务处理 购进原材料并认证抵扣时: 借:原材料 300 应交税费应交

7、增值税(进项税额) 51 贷:银行存款 351 出口时: 借:应收账款 4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4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240 贷:库存商品 240 内销时: 借:银行存款 117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7 借:主营业务成本 60 贷:库存商品 60 计算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时 借:主营业务成本 16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16 计算出当期应退税额时: 借: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款 23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免内销产品应纳税额)29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52 收到退税款时: 借:银行存款 23 贷:其他

8、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款 23 例 2假设例 1 中,上月末留抵税款 40 万元,其他条件不变。则 (1)出口退税的计算: 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400(17-13)=16(万元) 当期应纳税额=10017-(51-16)一 40=-58(万元) 出口货物“免、抵、退”税额 40013=52(万元) 比较|-58|与 52 的大小,选择较低者即 52, 因此,企业当期应退税额=52(万元) 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一当期应退税额=52-52=0(万元) 留下期抵扣税额=58-52=6(万元) (2)出口退税的账务处理: 购进原材料并认证抵扣时: 借:原材料 3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9、(进项税额) 51 贷:银行存款 351出口时: 借:应收账款 4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4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240 贷:库存商品 240 内销时: 借:银行存款 117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7 借:主营业务成本 60 贷:库存商品 60 计算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时: 借:主营业务成本 16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16 计算出当期应退税额时: 借: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款 52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52 收到退税款时, 借:银行存款 52 贷: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款 52 【例 3】假设例 1 中,本月内

10、销货物不含税销售额 300 万元,收款 351 万元存入银行,内销货物成本为 180 万元,其他条件不变。则 (1)出口退税的计算: 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400(17-13)=16(万元) 当期应纳税额=30017-(51-16)5=11(万元) 出口货物“免、抵、退”税额=40013=52(万元) 由于应纳税额为 11,为正值,因此,企业当期应退税额=0(万元) 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一当期应退税额=52-0=52(万元) (2)出口退税的账务处理: 购进原材料并认证抵扣时 借:原材料 3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51 贷:银行存款 351 出口时: 借:应收账款

11、 4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4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240 贷:库存商品 240 内销时: 借:银行存款 351 贷:主营业务收入 3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51 借:主营业务成本 180 贷:库存商品 180 计算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时: 借:主营业务成本 16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16 计算出当期应退税额时: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免内销产品应纳税额)52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52 期末转出应纳税额时: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 11 贷: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11最佳答案最佳答案出口退税涉税帐务处理1.不予免

12、征和抵扣税额借:主营业务成本(出口销售额 FOB*征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货: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2.应退税额:借:应收补贴款-出口退税(应退税额)货: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应退税额)3.免抵税额: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应纳税额(免抵额)货: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免抵额)4.收到退税款借:银行存款货:应收补贴款-出口退税生产企业出口退税典型例题:例 1:某具有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对自产货物经营出口销售及国内销售。该企业2005 年 1 月份购进所需原材料等货物,允许抵扣的进项税额 85 万元,内销产品取得销售额 300 万元,出口货

13、物离岸价折合人民币 2400 万元。假设上期留抵税款 5 万元,增值税税率 17%,退税率 15%,假设不设计信息问题。则相关账务处理如下:(1)外购原辅材料、备件、能耗等,分录为:借:原材料等科目 5000000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850000货:银行存款 5850000(2)产品外销时,分录为:借:应收外汇账款 24000000货:主营业务收入 24000000(3)内销产品,分录为:借:银行存款 3510000货:主营业务收入 3000000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510000(4)月末,计算当月出口货物不予抵扣和退税的税额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人民币

14、外汇牌价(征税率-退税率)2400 (17%-15%)=48(万元)借:产品销售成本 480000货: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480000(5)计算应纳税额本月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上期留抵税款-当期不予抵扣或退税的金额)=51-(85+5-48)=9(万元)结转后,月末“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账户贷方余额为 90000 元。(6)实际缴纳时借: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 90000货:银行存款 90000(7)计算应免抵税额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240015%=360(万元)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3600000货: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3600000例 2:引用例 1 的资料,如果本期外购货物的进项税额为 140 万元,其他资料不变,则(1)(6)分录同上。其余账务处理如下:(8)计算应纳税额或当期期末留抵税额本月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上期留抵税款-当期不予抵扣或退税的金额)=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