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6《溶液》综合检测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1602933 上传时间:2018-05-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6《溶液》综合检测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专题6《溶液》综合检测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专题6《溶液》综合检测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专题6《溶液》综合检测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专题6《溶液》综合检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6《溶液》综合检测(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中考总复习分类专题训练中考总复习分类专题训练化学(六)化学(六)(内容:溶液)班级班级 姓名姓名 学号学号 成绩成绩 说说明明:1测试时间 45 分钟,满分 100 分。 2.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Zn: 65 S: 32 O : 16 一一、单单项项选选择择题题(以下第 1-1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物质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食盐 B.食醋 C.纯碱 D.花生油 2.从 200 mL 10%的硫酸铜溶液中取出 10 mL,剩余溶液中硫酸铜的质量分数应为( ) A.5% B.10% C.19% D.9.5% 3.

2、将某物质的溶液加水稀释,不发生改变的是( ) A.溶质质量 B.溶剂质量 C.溶液质量 D.溶质质量分数 4.下列有关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溶质的溶液为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B.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为浓溶液 C.在一定温度下,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5.可以加快固体溶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的措施有:加热 搅拌 将固体溶质研细增 加溶剂的量。一般可行的是( ) A.和 B.和 C.和 D. 6.实验室现有足量的 20%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蒸馏水,欲配制 10%的氢氧化钠溶液 100 g,需要 20

3、%的氢氧化钠溶液( ) A.95 g B.10 g C.50 g D.100 g 7.下列条件中的氢氧化钙溶液,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 A.30 的不饱和溶液 B.30 的饱和溶液 C.90 的不饱和溶液 D.90 的饱和溶液 8.已知 KNO3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温度/01020304050溶解度/g13.320.931.645.863.985.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20 时 KNO3的溶解度为 31.6 g B.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30 时,在 100 g KNO3饱和溶液中含有 45.8 g KNO3 D.40 时的饱和 KNO3溶液,降温可使它变稀

4、9.向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逐渐加入氯化钠固体, 边加边搅拌。右列图形中变化关系正确的是( )10.室温下,将一烧杯中的饱和食盐水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发现有少量晶体析出,其原2 因是( ) A.溶质的溶解度减小 B.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C.溶剂的质量减少 D.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二二、双双项项选选择择题题(以下第 11-13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9 分。每小题有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全部选对的得 3 分,漏选得 1 分,错选不选得 0 分。 ) 11佛山市三水健力宝生产的“魔水”驰名中外。 “魔水”内溶有一定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打 开瓶塞。 “魔水”会自动喷出。喝了“魔水”后常会打嗝。

5、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压强、 温度有关。以下关于气体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压强增大,气体溶解度增大 B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增大 C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减小 D温度降低,气体溶解度减小 12. A 图是物质 M 和 N 的溶解度曲线。图中甲、乙试管分别盛有 M、N 的饱和溶液,试管 底均有未溶解的 M、N 固体。向烧杯中加入一种物质后,甲中的固体减少,乙中的固体增加, 则加入的物质不可能是( ) A.冰 B.硝酸铵固体 C.氧化钙 D.氢氧化钠固体 13.欲使 200 g 溶质质量分数为 10%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可采用的方法是( ) A.加入 20 g 食盐 B.加入 2

6、5 g 食盐 C.蒸发 100 g 水 D.蒸发 50 g 水 三三、填填空空题题与与简简答答题题(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34 分) 14.(4 分)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1时,甲的溶解度_乙的溶解度(选填“大于”“等 于”或“小于”); (2)要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 (只填一种); (3)甲、乙各 Wg 分别加入到两只盛有 100g 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在 t3时所得乙溶液为_溶液(选填“饱和”或“不饱和”);若将温度都降 低到 t2,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选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5.(6 分)

7、右图是 A.B.C 三种物质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t1时 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_(填序号) (2)t1时 30gA 物质加入到 50g 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质量是 _ _g。 (3)将 t1时 A.B.C 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 t2时,三种溶 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小关系是 _。 16.(8 分)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试回答下列相 关问题。 (1)t1时,100g 水中溶解 20g 甲,溶液刚好饱和;那么 50g 水中 溶解 g 乙,溶液达到饱和。 (2)t2时,比较两物质的溶解度大小: 。 (3)t1时,若要将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

8、液,可采用的 方法是 (写出一种即可)。 (4)若要从甲中含有少量乙的混合溶液中提纯甲,可用的方法是 。 17.(6 分)小丽非常喜欢学习化学,并乐于活用化学知识,请你试溶解度 W乙甲0 t1 t2 t3 温度/g t1 t2 温度/溶解度/g30ABC3 着和小丽一起去体会活用化学知识的快乐: (1)小丽放学一进家门就闻到了饭菜的香味,这证实了分子的_。 (2)小丽注意到汽水在没有开盖之前几乎看不到气泡,但打开瓶盖之后却有大量气泡冒出,这 说明了气体的溶解度_。 (3)小丽经常帮妈妈洗碗,她每次都能很容易地把“油乎乎”的菜盘洗干净,请你猜猜看,她 可能在水中加了什么?_。18(6分)将一块塑

9、料板放入500C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塑料板漂浮于液面上 (如图) 。若将溶液降温到200C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若要看到塑料板上浮,应采用的方法是 。 19. (6 分)下图甲是 A、B、C 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A BCP溶 解 度 g0温度Co ot1t2镁条稀盐酸X的饱和溶液甲乙(1)甲图中,t2时,A、B、C 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 。P 点所表示的 含义为 _。 (2)t时,将 B 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_。 (3)如乙图所示,20时,把试管放入盛有 X 的饱和溶液的烧杯中,在试管中加入几小 段镁条,再加入 5mL 稀盐酸,立即产生大量的气泡,同

10、时烧杯中出现浑浊,则 X 可能为 A、B、C 三种固体物质中的哪一种? 。写出镁条与稀盐酸反应的方程式: 四、实验探究题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21 分) 20 (5 分)下图是配制一定量的质量分数为 0.9%的 NaCl 溶液的过程示意图。(1)请指出图中两个明显的错误处,说明改正方法。 错误: ; 错误: 。 (2)若按照上述图示操作(假定再无其他错误) ,则所配制溶液的质量分数 (选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0.9% 。 (3)若将(1)中的错误更正后重新配制溶液,测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 0.9% 。请你分析 可能的原因(写两条):; 。 21 (8 分)硫酸钠是

11、制造纸浆、染料稀释剂、医药品等的 重要原料。某硫酸钠粗品中含有 少量 CaCl2和 MgCl2,实验室进行提纯的流程如下:4 回答下列问题: (1)用 NaOH 和 Na2CO3除杂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_、_。 (2)NaOH 和 Na2CO3如果添加过量了,可加入适量_溶液除去。 (3) “后续处理”的主要操作是蒸发,为了获得纯净的硫酸钠, 应蒸发至_(填序号) 。A完全蒸干时停止加热 B快干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 C有大量固体析出时停止加热,过滤弃去剩余的少量溶液 (4)已知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40 时,100g 蒸馏水中溶解_g 硫酸钠达到饱和。将该饱和溶

12、 液升高温度至 90,观察到的现象是 _。 22. (6 分)某学校化学兴趣小组用 NaCl 固体(含有的杂质 CaO)来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 NaCl 溶液,实验的流程图如下: 请回答: (1)写出适量 HCl 加入到溶液 B 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操作 2 的名称是_,在溶液 A 中加入过量碳酸钠的目的是_。(3)若要配制 100g 质量分数为 10的氯化钠溶液,除了用到天平、烧杯、量筒外,还需用到 的玻璃仪器是_,其作用是_。 五、计算题五、计算题(本大题包括 1 小题,共 6 分) 23. (6 分)为了测定黄铜(铜、锌合金)的组成,某研究性学习小组 称取该样品 10g,向其中逐滴加入 98的稀硫酸至刚好不再 产生气体为止。反应过程中生成的气体与所用硫酸溶液的质量 关系如右图所示。试计算: (1)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 (2)反应所消耗的硫酸溶液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