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常识9752399

上传人:nt****6 文档编号:41601183 上传时间:2018-05-30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1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经济常识9752399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政治经济常识9752399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政治经济常识9752399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政治经济常识9752399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政治经济常识9752399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政治经济常识975239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经济常识9752399(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讲第四讲 第二章第二章 政治常识政治常识第一节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一、哲学、世界观、方法论一、哲学、世界观、方法论 哲学: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 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既是世界观的理论,又是方法论 的学说,是二者的统一。 世界观:世界观又称宇宙观,它是人们对整个世界总的看法、根本的观点。方法论: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的理论。 二、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二、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二者是普遍和特殊的关系,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1它们的区别在于 研究对象和领域不同,前者以整个世界的普遍本质为研究对象,后者研究

2、物质 世界的特殊领域、特殊规律;2它们的联系是: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哲学 对具体科学有指导作用,即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三、哲学基本问题三、哲学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1思维和存在哪个 第一性,哪个第二性的问题;2人的思维能否反映现实世界。它是划分可知论 和不可知论的客观标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是社 会主义四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反对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思想武器。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四、马克思主义哲学 1产生的历史条件。(1)社会历史条件:资本丰义经济的高度发展、无产 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必然产物;(2)自然科学条件:19 世纪

3、自然科学的发 展,特别是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为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奠定了自然科学基础;(3)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特 别是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是马 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直接来源。 2革命变革。(1)内容上,它把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辩证自然观和唯物 辩证历史观高度统一起来,创立了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第一次使哲学真正成 为科学;(2)对象上,它第一次把自然界、社会、人类思维运动和发展的一般规 律作为研究对象;(3)作用上,它是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 思想武器。 3基本特征。(1)阶级性,即公然申明自己的哲学

4、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 (2)实践性,即强调理论的基础是实践,理论又是为实践服务的。马克思主义哲 学是在实践基础上的革命性、阶级性、科学性的统。 4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日的。它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它是我们观察问题、处理问题的科学工 作方法的理论基础;它是我们改造主观世界,树立科学世界观、革命人生观的 思想武器。 五、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五、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1哲学上的物质概念是指独立于人们意识之外,并能为我们认识的客观实 在。它是对万事万物共同本质(客观实在性)的哲学概括。具体科学的物质是指 实物、物质结构。 2意义:它为马克思丰义哲学奠定了基石

5、;它是反对唯心论、二元论、多 元论的思想武器;它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它克服了旧唯物丰义把物质归结 为实物、物质结构的局限性;它为我国社会主义四化建设和科学研究提供了科 学的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 六、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六、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l含义。哲学上的运动和静止是广泛概念,是对万事万物共同本质的概括: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和存在方式;静止是物质运动的特殊状态。 2辩证关系。(1)运动和静止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两种状态,同时存在。 静止是物质分化、运动的必要条件,也是我们认识和区分事物的基础,因此, 没有静止,就没有事物的运动。运动打破静止使事物向前发展,没有运动,也 就没有相对静止;(2)二

6、者互相渗透:运动寓于静止之中静止时亦在运动,即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3)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二者 在一定条件下能互换位置,即相百转化;(4)夸大静止,否认运动,就会陷入形 而上学不动论;夸大运动,否认静止,就会陷入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七、意识的起源和本质七、意识的起源和本质 1意识的起源。(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即意识是物质自身内 在矛盾发展的产物;(2)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即是社会生产劳动的产物。劳动使 产生意识有了必要,劳动使猿脑变成人脑,为意识产生奠定了生理基础,劳动 产生了语言,劳动和语言起推动着人类意识产生。可见物质是本源,意识 是派生的,世界统于物质

7、。 2意识的本质。(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人脑的高级神经活动是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没有人脑,就不可能有意识现象; (2)意识是物质世界的反映,没有被反映的物质世界提供原材料,就不可能有反 映者的意识。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意识是主客观的统一。正 确的意识是对客观世界正确的反映;错误的意识是对客观世界歪曲的反映。由 此可见,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根源于物质。 八、意识的能动性问题八、意识的能动性问题 1含义。意识能动性是人所特有的自觉能动性,其含义有两方面:(1)意 识能够能动地反映世界,即意识在反映世界时是一个能动的过程:意识活动具 有目的性、计划性、选择

8、性、主观创造性,分析、综合,避开假象,揭爪本质, 对人的生理起控制调节作用;(2)能动地改造世界,即变革现实世界,形成“人 化自然”,变革旧的社会关系,建立新的社会关系。唯心主义否认物质决定意 识,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机械唯物主义否认意识的能动作用。 2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意识能动性在实践中的表现,就是人 的主观能动性。客观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联系和必然趋 势:(1)客观规律性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础;(2)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 性能够更好地认识、利用和掌握客观规律。 九、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九、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

9、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发展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运动规律是町以认 识的。辩证唯物主义这个原理要求我们做任何工作都必须从实际出发,从客观 存在的事实出发,从物质运动规律出发,不断解放思想,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 的情况,研究事物的内部联系,研究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由此可见, 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正是上述辩证唯物主义原理的根本要 求。反之,它又是辩证唯物丰义原理的体现和具体化。 十、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十、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1联系。联系是指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各要

10、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1)联系的客观普遍性。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一切现象都 不是相互隔绝,彼此孤立的,而是瓦相联系的,整个世界就是以各种形式相互 联系的整体。 (2)联系的复杂多样性。物质世界联系的普遍性,是通过具体事物多种多样 的具体联系表现的。联系的多样性主要有: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内部联系与 外部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不同的联系对事物 的存在和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事物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对事物的 存在和发展起着主要的、决定性的作用。 2发展。发展是指事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新陈代谢过程,这 是一个旧事物死亡、新事物产生的过程

11、。 十一、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十一、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1量变和质变是事物矛盾运动的两种状态。量变是事物不显著变动状态; 质变是事物显著变动状态。一者辩证关系:(1)量变和质变之间互相依存;(2) 量变和质变之间互相渗透;(3)量变和质变之间互相转化。 2原理的现实意义。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四化”建设中,要脚踏实地埋头 苦干,做量的积累工作,否认量变、超越历史阶段、主观蛮干,就会犯“左” 的错误。当量的积累、条件成熟时,思想僵化、保守,也会犯右的错误。因此, 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对我国实现四化,反“左”反右有重要指导意义。 十二、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十二、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这是两个广泛的

12、哲学概念。矛盾就是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既互相依存, 又互相对立的对立统一关系。统一和同一是一个意思,辩证法的同一性是有矛 盾、有差别的同一性;形而上学的同一性是元矛盾、无差别的绝对的同一性。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对立的性质。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 盾的两种基本属性。二者关系:1。任何事物都是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结合, 矛盾双方既统一又斗争,推动事物向前发展。因此,要从同一中把握对立,从 对立中把握同;2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具体的,它同矛盾特殊 性相联系;矛盾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它同矛盾普遍性相联系,属共性; 3矛盾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不能倒过来,没有同一生,斗

13、争性失去寓所, 也就没有斗争性;没有斗争性,事物就不能发展。 十三、内因和外因十三、内因和外因 内因是指事物存在和发展过程中的内部矛盾性。外因是指一事物同他事物 之间的互相联系、互相作用、互相影响,即事物的外部矛盾性。就宇宙间具体事物的发展来说,有内因和外因;就宇宙来说,不存在外因 的问题,否则就会陷入唯心论形而上学。二者关系:1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内 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夸大内因或夸大外因作用都是错误的;2内因是 事物变化和发展的第一位原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内因决定事物的性质,内 因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外因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原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这种地位不能颠倒。

14、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 们在实现我国社会主义阴化中,要把基点放在本同人民的努力卜,独讧自丰, 以自力更生为主。同时,要改革开放吸取外国先进技术和经验,促进我国经 济建设的发展。 十四、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十四、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普遍性是指矛盾的存在是普遍的、绝对的包括两个方面:矛盾存在 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中;矛盾又贯穿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只有承认这两 个方面,才能坚持彻底的唯物论和辩证法。二者辩证关系:1任何事物都是普 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离开特殊性谈普遍性,或离开普遍性谈特殊性都是 错误的;2二者是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矛盾普遍性(共性)寓予矛 盾特殊性(个性)

15、之中,没有矛盾特殊性,矛盾普遍性就没有寓所了,不包含普 遍性的特殊性也是不存在的;3二者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互相转化:在一定场合 为普遍性,而在另一场合则转化为特殊性;反之亦然。 十五、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十五、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这是矛盾发展不平衡的两种重要情形,要注意区分,不能混淆。主要矛盾 和非主要矛盾(次要矛盾)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即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有许 多矛盾存在着,其中必有一种起主导作用,规定制约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的 矛盾,叫主要矛盾;处于被支配地位的矛盾叫次要矛盾。在对矛盾中,矛盾双 方发展也是不平衡的,其中一方居于主导地位、决定事物性质,这一方叫矛盾 丰要方面,处于

16、被支配地位的另一方,则称矛盾次要方面。矛盾主要方面和矛 盾次要方面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间,既互相依存,又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 化。这个原理在哲学上又叫重点论,即矛盾有主次,矛盾两方面中亦有主次。 重点论是以两点论为前提的,即以任何事物内部都有矛盾两个方面为前提的。 因此,我们是两点论和重点论结合论者。“一点论”和“均衡论”都否认两点 沦,实际上也否定了重点论因此它们都是形而上学的世界观。矛盾发展不平 衡的理论是我们党的基本路线、是我们抓主要矛盾的理论基础。 十六、辩证的否定十六、辩证的否定 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含义:肯定方面是保持事物自身存在和性质稳定性 的方面;否定方面是指促使事物质变走向灭亡的方面,即破坏现存事物使它转 化为其他事物的方面。二者是对立统一的:任何事物都是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 的统一体;肯定中包含否定,否定时包含肯定,二者互相渗透;二者在一定条 件下互相转化;肯定方面属于主要方面,事物保持其性质,否定方面由小到大, 一旦居于主要方面,新事物代替了旧事物。 十七、否定之否定,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