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的基本句式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1595295 上传时间:2018-05-3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题目的基本句式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论文题目的基本句式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论文题目的基本句式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论文题目的基本句式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论文题目的基本句式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文题目的基本句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题目的基本句式(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文题目的基本句式论文题目的基本句式不可使用动宾词组和介词词组不可使用动宾词组和介词词组 我发现开始做研究的同学经常会犯的一个错误,那就是在论文里使用动宾 结构的词组或介词结构的词组做论文题目或章节题目。我认为,“动宾词组”或“介词词组”对于论文来说是一个禁忌。在政府报告或一些研究报告里,倒是经常使用这两种句式,比如,最典 型的有以下这样的句子(十七大报告的题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这样的句式我们见的太多了,这个很典型,符合标准的政府报告模式, 第一句是动宾词组,第二句则是介词词组。第一句为什么使用动宾词组呢?是要表达一种决心要做的行动,或者说 做

2、成一件事要秉承的一个基础,动宾词组一般表达【“做”+“事”】,显得铿锵有力,坚决果断,不容置疑。这里的主题词则是“高举”+“旗帜”。而第二句则是把目标和途径都描述了个一清二楚,对于这个例子来说,目标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途径则是“奋斗”。这是政府报告的典型句式,论文的典型句式则完全不同,一般是“定语”+“主语”的形式。不好意思举别人论文的例子,这里给出我们的论文题目做例子。今年 8 月份,我们发表了一篇题为“现代应急管理体制设计研究”的文章, 这里,研究是主语研究是主语,前面都是定语前面都是定语,名词直接做定语还是常见的,有时候 也会使用形容词,或直接用“的”来做割断,表达的意思大多

3、是对“某个主体” 的研究。如果我们这篇论文去掉研究,也依然是“定语定语+主语主语”的模式的模式,其中 的主语就变成了“设计”或“体制设计”,前面的内容说明的则是设计的什么东 东,或什么东东的设计。有些论文是“基于 XX 的 XXX 研究”,我们有篇英文的文章就是“A Web Mining Based Measurement and Monitoring Model of Urban Mass Panic in Emergency Management”,翻译过来是“应急管理中基于应急管理中基于 Web 挖掘挖掘的城城 市市公众恐慌度量与监测模型”,主语是主语是“模型模型”或或“城市公众恐慌度量

4、与监测模城市公众恐慌度量与监测模 型型”,定语则是前面的那一串。有人说,是不是论文的基本句式也可以是其他,其实也不见得不可以, 不少的政策建议型的论文就是“把 XXXX 进行到底”的句式,也在很多学报上 登载,但是,由于研究就要要讨论,自己所说的内容其实一定还有拓展的 余地,所以,铿锵有力型的句式显得果断的同时也显得毫无商量的余地, 就那样了,不让人商量,其实做论文题目并不恰当不让人商量,其实做论文题目并不恰当。科学研究是最应该质疑并被质疑的,这样,一个留有余地的商量口吻的 句式就是必要的。论文和申请书喜欢使用的论文和申请书喜欢使用的“基于基于”一词一词. 发现有很多的论文、申请书等都是以“基

5、于”这个词开始的,自己好像也 写过类似的文章(自嘲一下)。“基于”一词为什么广受大家青睐呢?觉得有 点奇怪,想了想,好像又不觉得奇怪了。人们在做自己专业内的研究时,有时候会用到领域内或借用其他领域 的方法(方法论),后者往往是一套比较完整的东西,由于研究者在自己 的论文或申请中采用或准备采用这套方法,而这也是本研究的一个亮点, 也就是说,除了采用了这套方法外,也并无其他方面的创新之处。在这样 的背景下,作者或申请者就认为应该把这些方法放到自己的题目中去。于 是,就“基于”该方法做了一个领域应用。从整体所占的比重来说,方法和具 体领域应用这两者在整篇论文或整个申请中的地位差不多。其实,大家可能会

6、发现,我们从前在很多情况下更多地会使用“某某方 法在某领域中的应用”这样的说法,这和刚才那个“基于”又有什么区别呢?按照我的理解,如果仅仅把别人的方法拿到自己的领域中来应用一下, 那么使用“某某方法在某领域中的应用”这样的句式是恰当的。这里,作者或 申请者往往对于该方法并没有任何创新,只是将其引入到自己所从事的领 域而已。这样,问题就来了,如果仅仅把别人的方法拿来用一下,论文或申请 书的创新性就显得非常不足了,倒象是在做一个大作业一般。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人就开始在名词上动脑筋了。如果是基于某个 方法来做本领域的研究,对方法本身要有先理解再创造性应用的过程,而 不仅仅是应用某方法在自己的领域,

7、就会显得好看了不少。仅仅通过名词 上的一个改变就能对论文或申请书的撰写起到脱胎换骨的作用,这个就太 合算了。这个恐怕才是“基于”一词越用越多、越用越滥的主要原因。在我看来,如果你的研究是基于某某方法论的,那么,应该在该方法 论上有所创造,或者在自己的行业领域内应用时遇到了一些不适应的情况, 而必须对该方法有所改造,而不仅仅是把人家的方法在解决你的问题上做 个“大作业”。于是,对方法本身的改造才应该是“基于”一词使用的主要特色。总结一下本文:1,“基于某方法”和“某方法的应用”涵义并不相同。前者要对该方法有 所改造、改进、改善,后者则仅仅是将别人的方法应用在自己的领域,对 于该方法本身并无任何贡

8、献。2,当“基于”某方法的时候,要研究该方法在你所在领域的适应性。我 相信,一般都会有其不适应的地方,这就需要借用该方法的人有能力理解 该方法的本质,并在本领域有所创造性应用。3,我们不要以“某某方法在某领域的应用”这样的文章或申请题目为耻。 事实上,能够把一套方法在自己所在的领域用好就不容易了。4,坚决反对那些“假基于”,貌似理解了人家方法的本质并有所改造, 但是实际上却仅仅是个简单应用,其档次还不如直接使用“某方法应用”为题 目的论文。根据我的知识,发现很多论文和项目申请书就是“假基于”,甚至有些人 对该方法还没有理解透彻呢,就开始“基于”了。做研究还是要实事求是,华罗庚先生把项目管理中的

9、关键路径法用到 了极致,而这个就是纯粹的应用,根据华先生弟子的说法,统筹法是“把人 家的项目管理方法通俗化”,这并不丢人,而是对方法的一个极大的推进和 拓展。我们要多做“深度应用”的工作,而不要追求从方法上做什么“假更新”, 而实际上可能他连方法本身都没弄明白呢。以后再看到“基于”一词,我们要警惕,如果没有看到本质性的改造,建 议改成“XX 在 X 领域的应用”这样老实的文章题目。 管理科学和管理学并不相同管理科学和管理学并不相同 我上博士读的学位是“管理科学与工程”方向的,但是,当时却对管理学管理科学之间的差异不太清楚。在 2000-2001 年间在香港的某大学进行学术访问的时候,我很惊异地

10、发现,在商学院里,居然有两个这样的系:一个叫管理科学系(Department of Manegement Sciences,这里,科学是加了代表复数的 s),另外一个则叫管理学系(Department of Management)。难道真的象传说里说的,管理科学与管理学不一样?甚至干脆就是两码事?有的人并不这么认为,觉得应该淡化两个面孔看上去如此相似的学科的这种差别,我不能同意这样的看法。在我的看法中,管理科学和管理学非但应该分开,最好是截然分开。一般地,管理科学是指用运筹、统计等为主要基础的优化、决策方法来进行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比如说研究计件工资和计时工资的不同的话,管理科学的思路是从

11、实践案例中计算两者的差异,然后比较哪种方法能够真正做到更有效。在国内如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的一些研究所玩的东西多属于管理科学,尤其是华罗庚先生提倡的统筹法优选法等更是具备典型的管理科学特征。而管理学则更接近于对管理思想的阐述,举个例子,研究管理学的人可以去论述一下计件工资制和计时工资制度的区别,甚至可以论述到一本书,但是他们绝对不会到实际中去研究一下采用这两种方法在具体的数量层面究竟有什么不同,也就是说,管理学多和数学没有什么关系,不会使用简洁的数学模型去表达管理的本质,或者没有直接关系(所用的数学只限于小学里就学过的四则运算),以文字为基本表现形式,象不少偏重于文科的研究管理玩的就是管理学,

12、当然,他们想科学也科学不起来啊,实在是对以数量和模型为基础的东西很难弄通!偶尔有个把弄通的,往往就是天才了。原来大家对于管理的理解,一直有管理究竟是艺术还是科学的分歧,我觉得这个问题与管理科学管理学并不类似。管理人既需要科学,也需要艺术,艺术人人不同,科学则大体相类,但是,管理企业除人之外的其余部分则只需要科学,一旦在对待非人的问题上艺术起来,则企业就没有办法生存了。在国际上,管理科学(Management Science)和运筹学(Operational Research)是管理科学界最好的学术期刊,里面刊载的文章也多是以运筹、决策、统计等为主要研究内容的文章,这个领域的研究也都是些大家都能

13、认可的,里面的牛人也多是能够获得公认,而管理学的期刊则太多太杂,不象管理科学这么系统化层次化分明,有些三国演义的味道了,甚至可以说即使对同一件事,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香港城市大学商学院的管理科学系其实原来不叫这个名字,很明显地把统计和运筹放在名称里,因为现在管理科学热,所以把系的名字改掉了,但是改得非常合适,因为管理科学就是侧重于建立模型和充分运用数量分析技术。管理学系则不同,他们把商业 business、国际贸易、战略strategy、组织行为学 organizational behaviour、以及人力资源管理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作为自己的主要研

14、究和讲授对象。而这些实际上确实是目前世界范围内研究管理学的主要方向。不过,好在我不是研究管理学而是研究管理科学的,尽管我并没有看不起管理学的任何意思。但是还是觉得一个严密的体系更让我欣赏。也有管理学论点把管理科学作为管理学丛林里的一棵树,这样的做法我还是有点难以赞同。研究生或大学毕业后进行职业规划的几个要点研究生或大学毕业后进行职业规划的几个要点 先说两个故事:其一:一个小伙子在工作的初期因为事事不顺而屡遭顶头上司训斥,为此而闷闷不乐且耿耿于怀。于是,向高手请教应该怎么办,高手说,“把对顶头上司的仇恨暂且隐藏起来,暂时超越自己能力地好好干,等地位超过了顶头上司,你来训斥他难道不好吗?”于是,小

15、伙子埋了一颗仇恨之心,事事争先,很快就为上级乃至上级的上级所青睐,并很快成为单位里的重要人物。此时,高手再问他下一步准备怎么复仇的时候,他说,已经没有了复仇的心了,当审视自己的从前的时候,发现确实有不能令人满意之处,受训斥虽然感情上还是难以接受但是情理上自己已经理解了。其二:两个竞争中的公司,其中一个 A 公司的老总很有远见,在招聘新人时发现了一个好苗子。他和这位小伙子密谈,说这里准备假装不录用他,而他正好有机会去竞争对手 B 公司去应聘,因为他本身的优秀素质肯定能够被录用,这样,以后等他到了 B公司的高位,就可以一举反水给 B 公司以毁灭性的打击,从而为A 公司带来垄断地位。小伙子答应了也正

16、是这样做的,但是最后当他步入高级管理层时 A 公司的老总找到他,希望他能够履行诺言,他却一笑置之了,并说在 B 公司干了这么久,感情也处出来了,而和 A 公司并没有建立起什么感情来,所以,对于复仇计划“恕难从命”云云。这样的两件事情故事性都很强,以至于我一直怀疑它的真实性,很多管理上的小故事就是这么夸张,但是却很有趣,里面确实包含了很多的道理在里面,大约是有“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效果的,所以很多管理学家和管理人士都乐意讲它。其实,我们可以不必去考虑故事的真实性,而只看它包含的启发意义。这两个故事说的都是关于职业规划的问题,人们在职业规划的开始阶段,总会存在各种各样的迷茫和困惑,也往往会犯下一些错误,但是没有关系,因为年轻,这些错误都是有机会来改正的。那么,一个刚开始职业生涯的年轻人究竟应该在进行职业规划的时候注意那几个方面呢?这里,我提供几个供人参考的观点,希望能够有所启发。一、不要盲目地设置一个职业规划的目标,而是根据自己在一年或者更短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