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性社会组织营利活动的法律规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158345 上传时间:2017-08-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益性社会组织营利活动的法律规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公益性社会组织营利活动的法律规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公益性社会组织营利活动的法律规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公益性社会组织营利活动的法律规制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公益性社会组织营利活动的法律规制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益性社会组织营利活动的法律规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益性社会组织营利活动的法律规制(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章来源 毕业论文网 公益性社会组织营利活动的法律规制文章来源 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 公益性社会组织 ;营利活动;法律规制内容提要: 各国对于公益性社会组织营利活动的立法规制主要有允许型和禁止型两种模式,但明确区分相关营利活动和无关营利活动而实施不同约束政策和激励政策却成为现代公益性社会组织营利活动规制立法的普遍选择。在此基础上,各国立法还普遍重视对其营利活动方式的安全性或者妥当性、营利活动规模的适当性、营利活动实施的独立性等问题做出规范。我国公益性社会组织立法也应在区分相关营利活动和无关营利活动的基础上,确立公益性社会组织营利活动的安全性规则,并实施一定程度的规模、效果以及经营方式的控制。公

2、益性社会组织在本质上属于非营利组织,这种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不向其成员、发起人、工作人员分配利润,在组织终止时遵循“近似原则”而将组织资产转移到宗旨或目的相近的组织或者政府。因而,公益性社会组织从事营利活动似乎与组织之追求特定领域的公益目的相违背,亦可能会滋生很多弊端。它不仅会威胁到公益性社会组织的资金安全,而且还会引诱公益性社会组织偏离组织宗旨所设定的轨道而沦为谋取经济利益的工具;它不仅会导致国家税收优惠被规避,而且还会在商业组织特别是小型商业组织与公益性社会组织之间产生不公平竞争。因此,绝大多数国家对公益性社会组织的营利活动实施不同程度的干预。然立法对于公益性社会组

3、织实施干预和控制的模式如何,其基本规则有哪些,我国公益性社会组织营利活动规制立法应如何着手?本文围绕着这几个问题来展开论述,以期有益于正在被提上日程的我国公益性社会组织营利活动之规制立法。一、公益性社会组织营利活动的法律规制模式尽管相应的营利活动可以为公益性社会组织创造收入,以缓解其资金普遍紧张的现实境况,然由于受各国公益性社会组织的发育状况、资金来源组成结构以及国家对于公益性社会组织发展的基本态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各国在是否允许公益性社会组织从事营利活动、如何从事营利活动等问题上,却存在较大的分歧。根据吕来明先生的总结,各国有关公益性社会组织从事营利活动的立法态度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绝对禁止

4、主义,即禁止公益性社会组织参与任何具有商业目的的活动,例如在印度,公益性社会组织不得从事任何性质的经营性活动;二是一般禁止主义,即原则上禁止公益性社会组织从事经营活动,但如果公益性社会组织为生存目的从事相关经营活动则被允许,如我国台湾地区;三是附条件许可主义,即原则上允许非营利组织从事经营活动,但要附加一定的条件进行限制1。文章来源 毕业论文网 总的来看,上述三种模式揭示了公益性社会组织与营利活动关系的两种情形:即依据是否允许公益性社会组织从事营利活动,可以将这种关系区分为允许型模式和非允许型模式。相对而言,绝对禁止公益性社会组织从事营利活动的国家居于少数,而视公益性社会组织之公益为&ldqu

5、o;终极公益” 从而允许公益性社会组织从事营利活动的国家则占大多数,这甚至成为现代公益性社会组织营利活动立法的重要发展趋势。只不过,在允许公益性社会组织从事营利活动的立法模式上存在两种不同的规制方式:一是只允许公益性社会组织从事相关的营利活动。相对来说,采用这种模式的国家在少数,且多属于相对于比较保守的国家和地区。与此相反,既允许公益性社会组织从事相关的营利活动,也允许公益性社会组织从事不相关的营利活动的国家则占绝大多数,不仅有英美法系国家,而且还有相当一批大陆法系国家。在美国,为了将公益组织(或称之为免税组织) 的收入进行分类,公益性社会组织的营利活动从 1950 年起就被美国国

6、内税收法典区分为相关商业活动(related trade or business)和无关商业活动(unrelated trade or business),相关商业活动产生的收入为相关收入,无关商业活动产生的收入为无关收入。公益性社会组织既可以从事与其宗旨有关的商业活动,又可以从事无关商业活动。在英国,慈善组织的营利活动被区分为“基本目的的经营” 和“ 非基本目的的经营 ”,前者是指实现慈善组织宗旨过程中必须的经营活动,后者是指除了前者之外的单独实施的与实现其宗旨关联程度不高的经营活动。1在日本,有关公益性社会组织立法至今已相当完善,其 特定非营

7、利活动促进法第 5 条对于非营利组织从事营利活动做出专门的规定:特定非营利活动法人可以从事取得用于特定非营利活动经费为目的的活动,但是该营利活动不得影响非营利活动的正常进行。除非是为组织的公益目标服务,德国民法原则上并不支持公益性社会组织从事营利活动。但是德国会计法则第 65 节对于公益性社会组织从事营利活动的规定则较为宽松,该法则将公益性社会组织的营利活动区分为“理想的”和“ 私利的”两种情形,前者主要是指相关目的的营利活动,而后者则包括无关目的的营利活动和向解散组织的捐赠人分配剩余资财的行为。相关营利活动和无关营利活动均相对于公益性社会组织的

8、宗旨而言,相关营利活动是与公益性社会组织的宗旨有关的营利活动,而无关营利活动是与公益性社会组织的宗旨无关的营利活动。那么,如何对营利活动的性质作出判断呢?目前国际上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根据营利活动本身与实现组织宗旨之间的关联度来判定;另一种是根据营利活动收入使用与组织宗旨之间的关联度来判定,前者被称为收入来源判定方法,后者被称为预定目的判定方法。2收入来源判定方法的要旨在于组织的营利活动是否与组织的既定宗旨之间具有关联性,如果组织的营利活动本身在组织宗旨范围内并有助于组织宗旨的实现,则属于与组织宗旨有关的营利活动,反之就属于与组织宗旨无关的营利活动。美国国内税收法典对于这一标准的实施与运用规

9、定的复杂程度堪与 501 条 C3 对于慈善组织的定义相媲美,以至于人们对它的理解存在较多的争议和分歧。而在美国司法实践中,对于这一标准却存在较为一致的认识。即“如果某项活动的实施对于该组织免税目的项目有很重要的非经济性质的贡献,那么美国联邦国税局就会认定该项活动是与组织宗旨相关的,由此产生的收入则免征所得税。”2(P. 87)例如,一个艺术博物馆出售印有艺术图案的贺卡、图片或者纪念物等,这样可以达到对于艺术的宣传,以使广大社会公众加深对艺术的了解,激发公众对于艺术的兴趣,并提高其艺术欣赏和鉴别能力,从而激励更多的公众参观博物文章来源 毕业论文网 馆,并使公众受益。再如

10、,一个非营利教育机构向接受教育的对象出售与教育课程有关的教材或者其他资料,或者开设食堂供就读的学生来就餐,均属与学校的基本宗旨相一致的营利活动。从美国联邦税法规定看,与慈善组织的宗旨无关的营利活动则应当是满足如下三项条件的活动:(a)活动必须是贸易或者商业活动 ;(b)必须是慈善组织经常性从事的活动;(c)与免税组织的目的无实质性关联,通过该活动取得慈善活动资金者除外。3这里的“贸易与商业活动” 是指以获得收入为目的的货物的销售或服务的提供,尽管它可能不构成与其它商业组织的竞争,但其核心必须是以营利为目的;而“经常性从事”则是指慈善组织所开展的活

11、动的频率和持续度与那些普通营利性组织经常开展的活动相同,这种活动的开展成为具有连续性、规律性和日常性。至于其关联性,像博物馆向公众出售服装、首饰等物品、外科医生协会在其出版物上为药品生产者做广告、学校开设几家大型宾馆或者房地产公司等行为,均属于与组织宗旨无关的营利活动。同样,在“Hi-PlainsHospital v. United States”一案中,美国联邦地区法院认为,医院药房出售药品给非住院病人在实质上与该医院的免税目的无关,并断然拒绝了 Hi - Plains 医院关于退回所缴税费的诉讼请求。4由此可见,收人来源判定法尽管在立法、司法上已经总结出了一套具体判

12、定规则,但在个案认定时,必须结合具体事实和具体场合这两个基本因素。另外,美国国内税收法典在规定无关营利活动的同时,还将利息、股息、专利使用费、地租、养老保险金等收入活动、为政府开展有偿调查活动、出租捐赠品或出售慈善性的低价物品、为小型医疗机构提供特定服务、彻底的志愿营利活动、大学为其员工、学生、管理者、雇员等提供便利的营利活动以及除了为获商业名称、标志或者产品生产线认同之外而毫无物质利益的经济支付等多项活动排除在无关营利活动之外,而给予免税待遇。5预定目的判定方法是指根据营利活动取得的收入是否用于组织宗旨所追求目的,来对公益性社会组织之营利活动的性质作出判断。如果公益性社会组织之营利活动所得收

13、入用于组织之目的,则属于相关营利活动;反之,则属于无关营利活动。这种判定方式,将公益性社会组织营利活动所得收入与其预定用途结合起来,而不问公益性社会组织实施的营利活动是否与组织宗旨和目的有实质性关联。因此,这种判定方法的要旨在于结果,而非过程或者活动自身之性质。目前,采用这种方法来判定公益性社会组织营利活动性质的国家和地区主要有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在日本,特定非营利活动促进法,私立学校法、社会福利团体法、宗教团体法、医疗法、日本公益社团法人和公益财团法人认定法、日本关于指导监督公益法人经营的标准以及相关税法均允许公益性社会组织从事营利活动,并要求由收益事业带来的利润,除了保证该经

14、营主体正常的管理开支之外,所有余额应用于公益事业活动。在韩国,根据非营利机构成立与运作法案第 4、7、14、16 条之规定,公益性社会组织可以从事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活动,但所取得的收入,应当用于组织宗旨所定之目的,而且,韩国公益性社会组织从事营利活动,还需在遵循其宗旨的前提下进行。因此,我们可以认为,韩国立法在这一问题上的政策取向是十分严格的,该国对于营利活动性质的认定以预定目的判断方法为主,但还兼采用收入来源判定方法。预定目的判断方法对于营利活动性质的认定不需要借助一系列复杂的标准和原则,而只要考察营利活动收入之使用去向即可。与收入来源判定方法相比较,这种判断方法更加简便、灵活。但由于这种方

15、法无法对组织的营利活动之范围实施有效的控制,因而也为公益性社会组织涉足高风险投资活动提供了方便,从而加大了组织的经营风险,给公益性社会组织的资金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因而,对于公益性社会组织营利活动性质的判定在文章来源 毕业论文网 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公益性社会组织法律控制的方式和效果。也正因如此,恰当选择公益性社会组织营利活动的判定方法成为公益性社会组织营利活动规制立法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对此,既需要考虑到本国公益性社会组织现实状况,又要充分研究其他国家公益性社会组织营利活动规制的实践和实效。相关营利活动和无关营利活动在税法上具有不同的意义。在美国,对于公益性社会组织营利活动性质区分的初衷在于对不同

16、性质的收入实施不同税收政策,从而消除与非免税商业组织的不公平竞争。对于公益性社会组织有关营利活动的收入,减免所得税;而对于无关营利性收入则比照营利性企业进行征税。根据英国收入和资本利得税法 505 款(1)(e)(f)的相关规定,慈善团体的贸易如果旨在促进慈善团体的主要宗旨、主要由慈善团体的受益者举办或者发行小额的(额度为 5000 英镑和慈善团体收入的 25%两者中最大的一个,最大限额为 50000 英镑;且用于慈善团体的宗旨所指 )社会彩票以及筹款活动,因而取得的收入,可以享有税收减免待遇;免税以外的与其宗旨无关的商业活动则需要纳税。根据德国会计法则的规定,有关营利活动是指满足如下三个条件活动:(1)必须对于公益性组织章程所定目的有所支持和帮助;(2)为实现章程目的所必需;(3)只有在不可避免的情况下,才允许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技术指导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