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2011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文综考试说明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1528135 上传时间:2018-05-2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2011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文综考试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河北省2011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文综考试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河北省2011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文综考试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河北省2011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文综考试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河北省2011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文综考试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2011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文综考试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2011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文综考试说明(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河北省河北省 20112011 初中毕业生升学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文科综合(思想品德、历史)考试说明文化课考试文科综合(思想品德、历史)考试说明考试性质考试性质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评估初中毕业学生在学科学习目标方面达到的水平。文科综合升学考试的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文科综合考试要有利于学校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要有利于引导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改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科能力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初

2、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应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还要有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考试范围考试范围2011 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思想品德学科的考试范围是: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 中规定的法律、国情教育两个模块教学内容;2010 年 4 月至 2011 年 3 月间的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2011 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历史学科的考试范围是: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 中规定的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四个板块教学内容。考试要求考试要求文科综合的考试严格依据课程标准,科学地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坚持“以能力立意”和“以教育价值立意”

3、的命题理念,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是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未来。命题注意试题素材的正面教育功能和积极的价值取向,整合学科知识,以考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能力。(一)思想品德学科考试要求(一)思想品德学科考试要求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一门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综合性必修课程,具有较强的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 的基本要求,要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和能力三个维度使学生得到发展。具体要求如下:首先,考查学生对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内容的掌握程度。即了解有关的事实,理解2有关概念、原理和观点,并在此基础上对

4、有关知识进行转换或解释。转换是用不同的词汇表达已知知识,或将已知知识转化成另一种表述形式;解释是识别有关知识的各个方面,并识别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具体的知识要求是:了解我与他人、我与社会、我与自然的道德规范;知道基本的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的基本作用和意义;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基本路线、基本国策和世界概况。其次,考查学生的多种能力。即在实际的问题情境中考查学生运用有关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新知的能力。对能力的考查要以学生所学知识内容为背景,以社会生活现象或事实为载体,注重考查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整体把握程度及多角度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适当设置具有一定探究性的开放题,以考查学生的创新能

5、力和实践能力。具体的能力要求是: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认识、理解、评价、解释社会生活现象(问题、事实)的能力;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观察、感受、体验、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从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能力要求有调整)再次,考查学生对课程所倡导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认识、认知及其所达到的程度。即学生在思想品德课的学习过程中,作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应有的态度、价值观和行为取向。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要结合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的具体事例,有机地渗透在具体的考查内容中。具体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是:热

6、爱生命,自尊自信,乐观向上,自立自强;亲近自然,爱护环境,勤俭节约,珍惜资源;注重实践,勇于创新,诚实守信,团结合作;尊重规则,尊重权利,尊重法律,追求公正;热爱祖国,热爱和平,承担责任,奉献社会。(二)历史学科考试要求(二)历史学科考试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应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力,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学习掌握历史的过程与方法。历史学科考试依据历史课程目标进行。具体要求有: 考查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及重要历史概念的理解;考查对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理解,包括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及同一时期的横向联系;历史发展的因果联系;历史现象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应用所学历史知识解

7、决相关问题等。考查形成历史时空概念的能力;计算历史年代的能力;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的能力;运用逻辑方法对历史史实进行归纳、分析、判断并得出结论的能力;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对历史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和阐释的能力;综合所学知识发现历史规律的能力以及知识迁移和想象能力等。考查感知历史、积累历史知识和理解历史、阐释历史的学习过程;探究历史问题所3运用的基本方法;解决历史问题过程中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等。考查学习历史课程形成的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如:爱国主义情感、人文主义精神、昂扬进取的人生态度、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民主与法制的观念、面向世界的国际

8、意识等。在达到上述考查目标的基础上,作为开卷考试的科目,将进一步加强试题的灵活性、开放性和综合性。总之,历史学科对能力的考查是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而非浅层次的识记层次的考查。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1考试形式:开卷,笔试。试卷满分为 120 分,其中思想品德 45 分,历史 45 分,两学科综合 30 分。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2试卷结构:试卷分卷 I、卷两部分。卷 I 为选择题,考生用答题卡答题;卷为非选择题,考生在试卷上答题。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的分值比例约为 4:6。试题按题型和内容进行排列,同一题型的两个学科的试题均各自相对集中。3试题难度:容易题约占 30%,中等难

9、度题约占 50%,难题约占 20%。整套试卷的难度系数为 0.65 左右。考试内容考试内容目前初中阶段的思想品德、历史课程单独设课,课程内容自成体系。因此,考试内容也按各学科课程内容分别列出。(一)思想品德学科考试内容(一)思想品德学科考试内容思想品德学科的考试内容,是依据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确定的,主要表现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能力” , “知识”三个方面。具体的考试内容,是在对“肉容标准”中的部分条目进行必要整合的基础上形成的,并以专题统领的形式出现。根据思想品德课的综合性特点,在选定考试的具体内容、确定专题时,统整了不同模块之间密切相关、不可分割的教育内容,保

10、证了对考生思想品德素质考查的完整性。乐观向上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热爱生活【目标要求】体会生命的可贵,珍爱生命。学习调节情绪,形成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学会尊重他人。培养自尊、自立、自强精神。4【主要内容】知道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体会生命的可贵。人的生命的独特性。珍爱自己的生命。知道应该从日常的点滴做起,实现人生的意义,体会生命的价值。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让人生更有意义。理解情绪的多样性,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保持乐观心态。丰富多样的情绪。情绪需要调控。学会调控情绪。懂得自尊和知耻,理解自尊和尊重别人是获得尊重的前提,不做有损人格的事。自尊的表现。尊重他人。养成自信自立的生

11、活态度,体会自强不息的意义。自信及其重要性。自立、自强及其表现。做自立、自强少年。 承担责任承担责任 服务社会服务社会【目标要求】 知道公平有利于社会稳定,树立公平合作意识。懂得公平需要正义,激发社会正义感。理解自己负有的社会责任,努力做一个负责的公民。善于与人合作,养成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的品质。知道诚实守信是做人的根本,做一个诚实的人。【主要内容】理解维护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树立公平合作意识。公平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发展。树立公平意识,维护社会公平。知道正义要求每一个人都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能辨别正义和非正义行为,培养正义感,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辨别正义和非正义行为。社会的公平需要

12、正义的制度来支持和保障。5社会发展需要正义。自觉维护正义,做有正义感的人。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能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合作与竞争,养成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的品质。正确看待竞争,培养健康的竞争意识。认识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养成合作的精神。正确认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懂得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实的基本要求,了解生活中诚实的复杂性,知道诚实才能得到信任,努力做诚实的人。诚实守信是美德。努力做一个诚信的人。诚实具有复杂性,在具体情境下作出诚信的正确选择。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知道每个行为都会产生一定后果,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责任感是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集体负责、对社

13、会负责。树立对自己行为负责的态度。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增强责任意识。角色不同,责任不同,明确自己的不同角色而应承担的不同责任。勇于承担责任,增强责任意识。感受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感受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养成谦逊礼让、乐于助人的品质。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关心社会发展,参与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努力为社会的发展作贡献。学法用法依法自护学法用法依法自护【目标要求】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理解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了解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学会运用法律维护合法权益

14、。了解我国法律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规定,增强自我防范意识。【主要内容】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理解我6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我国法律体现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懂得法律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法律以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它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青少年要学法、用法、守法,培养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

15、。能够分辨是非善恶,为人正直,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的选择。用道德和法律的标准分辨是非善恶。面对是非善恶,作出正确选择。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自觉抵制“黄、赌、毒”和“功”邪教等不良诱惑。违法及违法的类型。违法应承担法律责任。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认识其对青少年的危害。“黄、赌、毒”和“功”的表现及危害。自觉抵制不良诱惑。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

16、的基本内容。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能够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青少年容易受到的侵害及免受侵害的方法,学习免受侵害的技能。知道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主要包括诉讼途径、非诉讼途径、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等,树立运用法律维护自己权益的意识。知道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方法,勇于和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7行使权利行使权利 依法维权依法维权【目标要求】了解宪法与法律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规定,能够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主要内容】理解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公民要依法正确行使权利:公民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的权利,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公民要自觉履行义务。公民的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